綦江區洪災情況。市應急管理局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3日17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6月22日晚8時,洪峰裹挾著泥沙,奔湧過綦江五岔水文站。至此,綦江流域重慶段全線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大洪水,順利匯入長江。
在這場與洪水的遭遇戰中,綦江區緊急轉移10萬餘人,無一人傷亡。仔細梳理抗洪過程會發現,抗洪背後,全市應急、水文、氣象、搶險等部門,未雨綢繆,跑在洪水前面,豎起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線,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綦江22日遭遇歷史最大洪水,漲幅10餘米。 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緊張》》
超1998年洪水來襲 10萬餘人緊急轉移
下了一夜雨後,22日早上6點許,綦江江水開始上漲。當時,五岔站水位195.79米,相應流量590m³/s。
到22日晚8點,綦江洪峰通過五岔站時,水位達205.85米,相應流量5360立方米每秒,超過1998年洪水水位0.30米,達建站以來最高水位。
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五岔站水位上漲了10.06米,超過保證水位(200.51米)5.34米。
或許,單純靠數字不足以說明此次洪水來勢之湍急。但洪峰過境綦江區時的現場水情在一遍遍描述著緊張畫面:上漲的洪水在5分鐘內淹沒一個水文標尺,一幢3層小樓20分鐘後被淹得只剩頂樓……
22日上午9點許,市水文監測總站發出當天首個橙色預警:綦江蒲河未來3小時將出現超保證水位洪水。半小時後,市水文監測總站再發橙色預警:綦江未來8小時將出現超保證水位洪水。11點50分,橙色預警升級為紅色預警,範圍擴大到綦江流域重慶段全線。
危急時刻,市應急局與各應急部門派出工作組趕赴綦江指導搶險救災工作,並立即啟動市級三級救災應急響應,指導綦江區及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與此同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於6月22日15時,將防汛Ⅳ級應急響應調整為Ⅲ級應急響應。
下午4點許,洪峰過境綦江城區時,綦江全區已從洪峰水位線下緊急轉移群眾10萬餘人。
據市應急局數據,截至6月22日18時,綦江區共有21個街鎮43725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達521.6公頃;全區倒塌農房19戶38間,嚴重損壞農房15戶22間,一般損壞農房57戶117間;直接損失達4220萬元。
五岔站水文人嚴密監測水位。 通訊員 楊丹 攝
迎戰》》
老水文站發出新預警 現代化手段效率高
在這次「迎戰」綦江歷史最大洪峰過境中,一系列預警、搶險決策的發出,離不開前線水文人的精準監測,科學預判。
五岔水文站位於江津區賈嗣鎮,是重慶建站時間最早的水文站,是綦江流域控制站、國家一級水文站和中央報汛站,建立於1940年。迄今,五岔站已向重慶市水文局、國家防總、長江委水文局、三峽梯調中心、長委上遊局等單位提供了80年的珍貴水文數據。
今年年初,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重慶市水文部門便對綦江防汛形勢進行了預測,預計綦江今年汛期可能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
6月22日晚,國網重慶綦南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查看被淹沒箱變進水情況 通訊員 劉傑松 攝
3月27日,重慶市水利局召開2020年水文與水旱災害防禦工作視頻會議,專家研判再次提出,今年全國氣候形勢複雜,極端氣象水文事件可能多發,全市水文與水旱災害防禦系統要將超標準洪水應對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4月起,全市水文站便開始了汛期24小時值班。五岔站站長劉勁梅和同事李紅便是在前線堅守最久的水文人代表。
為應對此次洪峰過境,22日上午9點,市水文監測總站派出8名工作人員前來增援。
近年來,隨著監測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水文人不用再穿行在站房與設備之間,蹲伏下來檢查設備、更換記錄紙,甚至手工記錄水情數據了。
2018年,重慶建設完成中小河流預警預報系統,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和區域的水文預報工作,解決防汛預警的需要。
該系統實現了水雨情數據前端採集從人工到自動的轉變,全市中小河流項目建設的3305個雨量、266個水位站點全部採用自動化監測設備,176個水文站部分站點配備了自動測流設備,極大地提高了水文站網的自動化水平。
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一支隊綦江中隊官兵參加駐地的清淤工作。通訊員劉凌志 攝
準備》》
遭遇嚴峻氣象水文考驗 多次模擬演練築底氣
6月19日,重慶市水利局聯合有關部門,組織開展2020年長江、嘉陵江超標準洪水防禦調度演練,以更好指導和防禦可能發生的超標洪水。
氣象水文預測顯示,今年重慶汛期降水量偏多,在580~1050毫米之間,較去年同期偏多3成。受汛期降水影響,瓊江、綦江、大溪河、普裡河、東河、濯水河、梅溪河、阿蓬江、酉水河等9條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戒或超保證水位洪水。
1981年7月,長江上遊發生大範圍暴雨,嘉陵江大洪水與長江幹流洪水在重慶主城區不期而遇,降雨覆蓋面積之廣、強度之大居長江上遊有實測資料以來的首位,長江、嘉陵江重慶段沿江區縣大部被淹,洪災損失慘重。
此次調度演練,將1981年7月的洪水作為典型超標準洪水,採取異地視頻會商形式,模擬真實的調度會商場景,對方案比選、上下溝通、會商決策、應急監測等多個關鍵環節進行了防禦調度演練,檢驗了水庫群聯合調度效果。
被困群眾在做好防護後,準備登上衝鋒舟轉移。江津區消防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今年水旱災害防禦特別是超標準洪水防禦工作任務重,」市水利局黨組成員謝飛表示,通過適時組織演練,各級部門細化和完善超標準洪水防禦預案,落實監測預報、工程調度、巡查防守、抗洪搶險等各項措施,做好超標準洪水防禦的總體考慮和各項準備,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事實上,類似調度演練會商今年以來已組織過多次。
6月11日,重慶市舉行防汛抗旱應急準備工作視頻調度會,以主汛期長江上遊洪澇災害為例,查驗各區縣應急物資準備情況;
5月13日,市水利局、市氣象局、長江委上遊水文局組織專家研討洪旱趨勢,對照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儘早做好應對準備;
4月29日,重慶市舉行小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防汛)應急預案演練,模擬歷史最大洪水疊加水庫大壩出現險情、遭遇超標準洪水狀況。
……
一次次未雨綢繆,為得就是樹牢底線思維,克服麻痺大意思想,在真正遭遇洪水時,能第一時間作出強有力應對,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最大限度將損失降到最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這場與綦江有史以來最大洪水的「戰鬥」中,轉移10萬餘人零傷亡的「戰績」,讓一切辛苦都值得。
婦女兒童在消防員幫助下轉移。江津區消防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未來》》
藻渡水庫將開建 提高綦江城區防洪能力
23日12時,五岔站水位197.10米,相應流量1050立方米每秒,已退至預警水位以下。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解除綦江五岔站紅色預警。
洪水過後,有水文人在朋友圈感嘆:「藻渡水庫,我們的夢想,希望早日建成,徹底解決綦江水患。」
藻渡水庫是國務院2014年確定的全國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於重慶綦江區與貴州桐梓縣交界地帶,綦江藻渡河河口上遊約1.2公裡處。工程由大壩樞紐工程和輸水工程兩部分組成,水庫總庫容約2.0億立方米,輸水工程總長108.6公裡、估算總投資71億元。
目前,該工程已納入全國2020—2022年擬開工重大水利項目庫,計劃2021年開工建設。工程開發任務為防洪、供水、灌溉,兼顧發電。
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推動渝南黔北經濟一體化發展,控制灌溉面積27.5萬畝,供水人口近300萬人。水庫建成後配合其它工程措施可將綦江城區防洪能力提高至50年一遇。
目前,工程建設徵地移民集鎮遷建、工業企業處理、交通設施復建等報告已原則通過水利部水規總院審查,為下階段可研工作快速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