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洪水到來之後,他們是擋在我們身前的最強堤壩

2020-12-06 澎湃新聞

致敬!洪水到來之後,他們是擋在我們身前的最強堤壩

2020-08-31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支同老百姓貼得最近

聯繫最緊的隊伍

贏得人民聲聲讚譽

有多少次聲聲呼喚

就有多少次最美逆行

有多少次出生入死

就有多少次不離不棄

洪水讓很多人害怕

卻也讓更多人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100隻鵝與貧困戶老人

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7月12日,永修縣的消防隊員們

已經連續戰鬥30多個小時

剛剛完成了一起大堤險情的處置

消防戰士不是不能夠睡

是他們不捨得睡

他們害怕,救援的速度

趕不上漲水的速度

正當大家一身疲憊

準備回隊休整時

命令又來了

修河三角聯圩潰堤

決堤了!

這簡直是晴天霹靂

隊長劉成奎當時心裡就一繃

他明白這個圩裡面

有5萬多畝地、2.6萬人

由於雨勢猛烈

鄱陽湖的水位不斷升高

滔天的巨浪

將圩堤的最後一道屏障狠狠擊碎

積蓄已久的洪水

向三角鄉內奔襲而來

正在吃飯的群眾

聽到有人叫

倒圩了!

倒圩了!

嚇得雙手雙腳全抖起來

老百姓可能會被衝走、會被淹死,我們先去一秒,就可以多這一秒,把他救出來。

——謝金霞

消防隊員奔赴三角鄉

此時,14個行政村逐漸被洪水淹沒

不到40個人的消防隊伍

要在68平方公裡的三角鄉內

搜索並轉移群眾

與洪水搶生命

談何容易?

可在他們的努力下

2000多名群眾成功轉移

正當謝金霞向村莊深處進發時

遇到了一位前來求救的村民

他爸媽被困在偏僻的村落裡

問路、打電話

3個小時之後

謝金霞終於找到了兩位老人家

眼看著洪水就要蓋過屋頂

就在這滅頂之災

即將到來之際

兩位老人居然不願撤離!

附近村莊裡所有的鄉親

都因為洪水撤離了

可他們卻執意守在

這片已成孤島的家園中

原來,老人是貧困戶

洪水把他家裡的財產基本上都衝走了

留下的只剩將近100隻鵝

這是老人一把米一把面養大的

馬上就可以賣了

這是他們唯一的指望

一邊是即將被洪水吞噬的房子

一邊是堅決不願割捨財產的老人

從被救到施救

想到洪水

我們都會想到1998年

那一年,洪水滾滾而下

九江危在旦夕

是數萬名抗洪英雄前赴後繼

他們風華正茂

他們視死如歸

「98抗洪精神」就此融入

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

指戰員們的血液裡

那一年,9歲的袁展滿

和父母被困在家中

就在全家快陷入絕望的時候

一群滿臉泥巴的消防員出現了

全家得救了

這個9歲的男孩告訴自己

長大以後

我也要成為這樣的英雄

可怎麼成為英雄?

沒人能告訴他

從18歲穿上消防制服開始

他學著記憶裡的身影

狠狠地逼自己訓練

他知道有一天

他一定會到生死攸關的

災難事故救援現場

去找一找答案

可現實的災難現場

總會有訓練無法預料的情況

7月,洪災來了

正在家裡休假的他

提早結束休假歸隊

與大部隊去三角鄉會合

可是路上他接到了母親的電話

家裡內澇了

他聽了心裡咯噔了一下

有一絲猶豫

那可是他的母親啊

1998年的那次洪水

母親與袁展滿一同經歷了那樣的恐懼

如今袁展滿怎會不想

衝到她身邊,保護她?

可母親卻說

政府已經開始安排疏散

此刻三角鄉的百姓們更需要你

三角鄉的景象,似曾相識

他和戰友背著滿眼噙淚的老人

抱起啼哭不止的孩子

看著他們的眼睛

袁展滿就像看到了

9歲時害怕得渾身顫抖的自己

守護了同一片土地

水火見忠誠

這群英雄的信念超越時空

1998年長江抗洪

2008年冰災救援

2016年長江永安堤的管湧

2019年奧德瑞倉庫的大火

任務不斷更新

成績也不斷續寫

九江支隊打過太多的硬仗

雖然他們脫下「橄欖綠」

換上了「火焰藍」

但是他們的戰鬥作風不減

他們護民平安

實現九江市連續15年

沒有發生死亡3人以上的較大火災

面對危險

他們習慣了逆行

習慣了連續作戰

這些對於群眾來說是不常見到的危險瞬間

對於消防員來說卻是日常

他們有對這份職業的獨特情感

曾經,謝金霞很帥

但是因為一次救援

他的臉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次救援中,他受傷骨折了

當時他顧不上這點傷

直到回家吃飯的時候

才感覺到傷痛

但他沒有想很多

直到臉部變形變大了

到醫院一檢查

他才知道臉部骨折了

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

消防員也是普通人

他們也有父母、愛人、朋友

他們也會有害怕恐懼和擔心

但是因為他們身上的這身制服

因為他們肩上的這份責任

他們每一次都會選擇

挺身而出 向險而行

在抗洪的一次又一次考驗裡

九江支隊的消防隊員創造了

無救援事故

無指戰員傷亡

無群眾因災死亡的戰績

在《時代楷模發布廳》的錄製現場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梁言順

為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隊

頒發獎牌和證書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他們無愧於

這身中國「火焰藍」

所有的迎難而上、救民水火

終將被國家和人民長久紀念

一個熱愛生命、敬仰英雄的民族

不會忘記

為之付出青春和熱血的戰士

讓我們誠心祝福

希望中國所有的消防員

能平平安安地出徵

平平安安地歸來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進入《時代楷模發布廳》

央視頻直播間

↓↓↓

來源:時代楷模發布廳

*微信改版後,

好多人都說找不到發布哥了,

為了第一時間收到推送,

原標題:《致敬!洪水到來之後,他們是擋在我們身前的最強堤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時代楷模 | 洪水到來,他們是擋在我們身前的最強提壩
    時代楷模 | 洪水到來,他們是擋在我們身前的最強提壩 2020-08-31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勇戰洪水 固守堤壩:解放軍來了,我們心裡更踏實了!
    解放軍來了,我們心裡更踏實了! 」7月20日下午5點,全椒縣二郎口鎮赤鎮村,74歲的程德潤老人站在家門口激動地和記者說。20米開外,昔日輪渡邊,戰旗獵獵,百餘名解放軍某部官兵正在滁河岸邊奮勇裝沙袋,用沙袋封堵輪渡通道口,泥巴裹滿褲腿,戰鬥氣勢如虹。此時,堤壩外已是一片汪洋,肆虐的洪水早已將汽輪渡口「吞沒」,無情拍打著岸堤。
  • 洪水來臨的時候,他們就是大壩
    我是一個90後,親身經歷過98年的大洪水。事實上,自打98年洪水後,以後的每一年到了發洪水的時候,人們總喜歡拿來與98年大洪水比較。那一年的狂風暴雨,掀起的驚濤駭浪席捲全國,南至香江敏水,北至松嫩平原,水患無處不在,半個中國,處於汪洋之中。
  • 在防汛一線,他們就是堤壩上的「紅色堡壘」!
    在防汛一線,他們就是堤壩上的「紅色堡壘」!全縣在防汛一線建臨時黨委5個,臨時黨支部218個,他們就是堤壩上的「紅色堡壘」!靠前指揮 戰鬥在堤壩和縣善厚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潘曉娣將7月19日那天全鎮出現的險情用「七處失火,八處冒煙」來描述。
  • 洪水真的是天災嗎?其實是我們「自找」的
    其實用一句話解釋就是:這是我們人類「自找」的我們在地理課上,可能都會學到這麼一句話「每一座偉大的城市,都在大河之畔」。這個故事我們其實可以從人類最初開始定居說起。在人類結束了穴居時代之後,當他們從洞穴中走出來,他們都會面臨一個抉擇:住到哪裡?他們當初是否為了住在哪裡這個問題而爭吵,我們已無從得知,但是從我們現在看到的結果來看,他們無一例外都選擇了住在河邊。為什麼他們會做出這個選擇呢?我們都知道,河流一般發源於山中。
  • 洪水真的是天災嗎?其實是我們「自找」的-虎嗅網
    今年夏天,最吸引大家眼球的,除了零星發生的聚集性傳播的新冠疫情之外,可能就是洪水了。其實用一句話解釋就是:這是我們人類「自找」的我們在地理課上,可能都會學到這麼一句話「每一座偉大的城市,都在大河之畔」。這個故事我們其實可以從人類最初開始定居說起。在人類結束了穴居時代之後,當他們從洞穴中走出來,他們都會面臨一個抉擇:住到哪裡?
  • 真實反映98年抗擊洪水的電影——《驚濤駭浪》
    長江洪水暴漲,龍嘴灣民垸突然潰堤。林為群和代理連長等上百名官兵被洪水衝走,一萬多群眾被洪水圍困,情況萬分危急,剛剛回家與妻子韓梅(寧靜飾)團聚的團長周尚武奉命回隊。常委會總工程師韓盛元(趙有亮飾)院士向周副省長匯報,長江上遊已形成特大洪峰。 軍區李司令和許政委趕赴災區,向抗洪部隊傳達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指出抗洪已成為全黨全軍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
  • 築起守護平安的堅固堤壩
    「看見他們都安全了,我就覺得特別心安。」李軍說。「誓與大堤共存亡!」1998年,面對那場長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他們籤下「生死牌」,爬上湖北武漢龍王廟大堤,發出「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的錚錚誓言。22年後的今天,面對嚴峻的汛情,他們再一次集結,在龍王廟大堤打扣巷碼頭閘口平臺莊嚴宣誓:「我們願再上大堤,誓與大堤共存亡!」
  • 南方洪水畫面曝光,朋友圈都在聊「1998年」
    1998年夏天,洪峰中不曾坍塌的堤壩,是由這樣一個個兒子和父親扛出來的。02那一年,是他們的血肉之軀組成了中國對抗洪峰的堤壩。「都挺好,跟著我,跳!」那年這一聲「跳」響徹在九江的大壩上。1998年8月7日九江城區長江大堤發現一個泡泉,這意味著:堤壩有漏洞,甚至有坍塌的可能。可是渾濁湍急的洪水中,這個漏洞在哪?
  • 95後抗洪排長被洪水捲走,最新消息傳來
    近日,一段「抗洪戰士被洪水捲走」的短視頻刷爆網絡,令無數人為之揪心。視頻中的抗洪軍人是陸軍第72集團軍某部排長冒小馳。事情發生在一天前,22日8時15分左右,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石大圩連河段堤防出現直徑約1米的管湧險情,事發地下遊有一個聯合村,由7個行政村組成。
  • 馳援樂平,我們是來自景德鎮的洪水獵人
    地處樂安河下遊的樂平市成為了洪水肆掠的下一站。6月25日上午,樂平市樂港鎮楊家堤出現管湧險情。由於上遊來水量持續增大,河堤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管湧險情不斷惡化,慢慢出現管湧群險情,堤壩邊坡還不時出現滲漏等情況。危急時刻,剛完成景德鎮河堤排險的水電四支隊景德鎮大隊聞災而動,立即抽組64名兵力、13臺裝備,冒雨趕往楊家堤一線,參與險情處置。
  • 洪水到來對我們的生命有強烈的威脅,怎樣才能保證生命的安全呢?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在自然災難的面前,人往往顯得比較的被動,尤其是在近幾年夏季的時候,雨水比較的多,每次下雨都會出現堵塞的情況,有時接連幾日的下雨不僅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多的不便,還會引發各種的意外,對我們的人生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 向他們致敬...
    向他們致敬...向他們致敬...連日來,受強降溫影響,彌勒東山鎮、西一鎮、西二鎮等多個鄉鎮出現大霧、霧凇天氣,道路結冰。1月11日,彌勒又將經歷一次強降溫,多鄉鎮或下雪。天寒地凍的背後,彌勒民警敬業堅守,為民眾帶來無盡的溫暖。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向他們致敬!彌勒多鄉鎮「冰凌」!
  • 南方汛情告急,我們想起了1998年……
    1998年夏天,洪峰中不曾坍塌的堤壩,是由這樣一個個兒子和父親生生扛出來的。眾所周知,抗洪離不開堤壩,保證堤壩不倒,才有能力與洪水抗衡。1998年,中國對抗洪峰的堤壩除了鋼筋混凝土,還有些與眾不同。那天,他們看到洪水中,一名婦女和孩子已經快支撐不住了。來不及多想,他們跳入水中救人。水流湍急無情,兩人漸漸體力不支,拼著最後一點力氣,他們將婦女和孩子舉高,讓他們可以抓住大樹求生。他們卻被洪水帶走了年輕的生命。
  • 72.5萬人捨生忘死,14億中國人淚目:這才是我們最該追的星!
    2020.08.01 周六 今天,讓我們一起向中國軍人致敬! 他們吃睡全在堤壩上! 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 有他們的身影; 而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他們依然在……
  • 以人民為中心——寫在蘭溪洪水退卻之際
    當蘭溪楊梅紅時,洪水總是如期而至。2017年6月,雨就沒有停過,到24日河水開始暴漲。繼1955年「6·21」特大洪水(33.49米)以來,錢塘江流域的最大洪水衝入蘭江,洪峰水位達到32.04米。今天,太陽重照大地,蘭溪在「消化」著洪災:水道旁,人們衝洗著家具;公園裡,工人衝刷著淤泥;守護堤壩的子弟兵,陸陸續續地走了。
  • 7000年前文獻揭秘:大洪水之後人類神奇般地恢復農業和畜牧業
    這篇文章同樣列舉了那時沒有被馴化的動物,是被恩利爾和尼努爾塔在洪水之後引到地球上來的。 恩利爾找到了一個種子可以重新發芽的安全的地方。地面仍被水覆蓋著,唯一合適播種的地方是「有香味的雪松山」。遍及近東地區,只有雪松山,它位於黎巴嫩的巴勒貝克,一個用巨大石塊鑄成的平臺,它是技術的奇蹟。
  • 「鐵腳飛行連」:洪水不退我不退
    7月12日7時,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培文圩上一座閘口被洪水衝垮,現場留下一道3米長的缺口,缺口下方就是農田和村莊。危急時刻,中隊12名特戰隊員跳進齊腰深的洪水裡,在其他隊員和當地群眾配合下,用棉被裹著大石頭並用鐵絲捆綁投入缺口堵住激流,而後又倒入五車石子,截至當天15時,成功封堵閘口。完成任務正準備撤離時,部隊發現還有幾戶村民尚未撤離。當時天降暴雨,水已漫進村民家裡。
  • 98年洪水逼出辣條,大豆守護堤壩:中國人的生存智慧有多強?
    今天,說一說洪水、大豆、辣條三者之間的奇特關係。01大壩的「身體仿佛被掏空了」防汛,到底在防什麼?當然是防洪水漫過堤壩。不過,這是極端現象。更為普遍的,其實是防止管湧現象。正所謂,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常識告訴我們,大豆泡在水裡,會變大膨脹。堆積在一起,既能夠增加水壓,中間的縫隙也能流水,所以能用來做反濾材料。大豆用來抗洪,不是什麼新鮮事。大米、玉米粒等易泡發的糧食,都可以用來抗洪。2003年的國產影片《驚濤駭浪》,以98年抗洪搶險為主題。其中的一個情節是,黃海波飾演的士兵抱著一袋玉米粒跳到水裡堵管湧。
  • 沃耶科夫的河流分類幫助我們認識洪水
    喀斯特地區的洪水與其他地區不同,碳酸鹽巖中存在大量的裂隙和孔隙,使得喀斯特地區對於洪水有較好的調蓄能力,降水先匯聚到窪地、漏鬥等地表匯水單元,然後滲入地下,再由地下流域匯集到地表徑流,因此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洪峰流量,但是洪水退水的時間也會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