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來臨的時候,他們就是大壩

2020-12-05 與生活相約

我是一個90後,親身經歷過98年的大洪水。事實上,自打98年洪水後,以後的每一年到了發洪水的時候,人們總喜歡拿來與98年大洪水比較。

那一年的狂風暴雨,掀起的驚濤駭浪席捲全國,南至香江敏水,北至松嫩平原,水患無處不在,半個中國,處於汪洋之中。

洪水猛獸,一路咆哮,面對洪流,最後的堤壩,是人民解放軍!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數據顯示,98抗洪總計投入兵力27.4萬人,正是這些人,手拉手構築起了守衛家園的圍牆。

時間來到2020年,這一年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初春的「新冠」疫情還未結束,一場連日暴雨引發的洪水就席捲全國。

自6月2日以來,中央氣象臺連續30多天發布暴雨預警,中國南方已經出現六、七輪強降雨過程。已經有近2000萬人次因洪水受災,100萬人緊急轉移……

截至7月12日,已經有四個水文站的水位超過1998年的歷史最高記錄。

鄱陽湖流域正面臨著1998年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汛形勢。

昨天,鄱陽湖桂道圩堤出現120米缺口,上萬畝農田受災,當地政府已第一時間調動搶險人員進行決口封堵。

在各地抗洪搶險的隊伍中,我們總能看到熟悉的身影,他們被親切稱為「人民子弟兵」。

1998年長江汛期,大雨下了整整 64天,氣象預警實時無休,200多萬軍民日夜巡視長江大壩。

7月2日,長江的第一次洪峰衝向湖北監利縣,洪水早已高過堤壩,浩蕩江水,全靠人工堆積的編織袋充當子欄阻擋。當夜,上甘嶺特功八連奉命釘守此處,一夜風雨惡戰,捨命守堤,天亮時士兵們爬上堤岸,全連人只剩下兩雙軍鞋子。

這只是98年27.4萬抗洪士兵的一角,22年過去了,我們回首當年是,依然會發現最值得信賴的還是人民解放軍。

2020年7月7日,安徽歙縣,2000多名考生因為連日暴雨將道路淹沒而無法抵達考場。歙縣教育局在請示安徽省教育局後,決定將原定於7月7日舉行的語文、數學考試推遲到月9號。可是如果洪水不退,第二天的高考如何確保考生和老師準時到達考場?

當晚,歙縣人武部副部長徐國友帶領40多名士兵連夜架設兩個應急交通浮橋。9日,歙縣高考結束,官方通報無一人因洪水缺考。這背後,是幾千人日夜奮戰。當日最後一科考試結束後,考生集體站在考點外,向現場救援人員大聲致謝。現場官兵以敬禮回應,讓人淚目。

98年九江抗洪結束,部隊撤離,沿路30萬九江人民夾道歡送,短短一段路竟走了三個半小時。

今年的抗洪任務還遠未結束,但人民有信心、國家有信心戰勝洪災,畢竟我們身後,有著人民解放軍這個牢不可破的大壩。

相關焦點

  • 面對洪水,三峽大壩很「脆弱」?聽科學家解開三峽大壩的奧秘
    她說,在自重作用、水推力和溫度荷載等作用下,三峽大壩發生沉降和水平位移是正常現象,但這種程度的沉降和位移並不會造成嚴重變形,更不會引發潰壩。通常情況下引發潰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大壩年久失修、極端天氣來臨、山體局部滑坡。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定期對三峽工程建設質量進行了現場檢查。大壩每年都進行年檢。
  • 雨季來臨,三峽大壩,你那裡還好嗎?
    雨季來臨,三峽大壩,你那裡還好嗎? 但就是如此重要的工程 卻被一次次的造謠、抹黑 2019年7月1日 境外一個反華帳號突然發帖
  •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我們已經有了三峽大壩工程,為什麼長江下遊的地區還是會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呢?三峽大壩工程的防洪在歷史上,長江流域就是一個洪澇災害頻發的地區,這是因為長江流域上遊有一個有著「中華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冰山上儲藏著大量的淡水,這些水成為了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等多條河流的源頭。
  • 特大洪水會衝垮三峽大壩嗎?真了解了它的能力,才知道擔心太多餘
    長江是世界水量第三大河流,年徑流量高達9600多億立方米,三峽大壩橫欄長江,承受的水量衝擊是相當巨大的,因此一旦有洪水出現,總有人擔心三峽大壩會被洪水衝垮,近一段時間以來,長江流域降水較多,個別區域形成洪水,不少人又擔心起三峽大壩的安危來,那麼三峽大壩真的會有危險嗎?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每年汛期來臨,關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就會有各種傳言。比如去年6月,一張「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儘管衛星遙感等專業領域的專家已經出面解答 「大壩變形」 是谷歌衛星影像自身的技術性問題所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還用「牛刀殺雞」的方式,拿出「高分六號」衛星在三峽大壩上空直接拍攝的完整照片,證明「大壩筆直、安然無恙」。
  • 洪水衝擊了十幾年,三峽大壩會變形潰壩嗎?專家:只會越衝越結實
    這份報告中提出了兩個壩址:一個是葛洲壩址;一個是三鬥坪,也就是如今三峽大壩的所在地。或許在三峽大壩正式修建時,或許有借鑑到這份報告。雖然勘探隊邁出了實現三峽夢想的第一步,但當時的國民政府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對付」紅軍上,他們對這份方案給出的批示是:「所呈計劃尚屬祥明,應予存案備查。」最後,由孫中山提出的三峽夢想一擱置就是十多年。
  • 三峽大壩為什麼不提前把水放空?
    但是我們也知道,在長江的上遊地區有一個全國最大的水電站:三峽大壩,其中三峽大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洪,既然如此,為什麼三峽大壩不在汛期來臨之前就把水放空呢?三峽大壩首先我們必須要說,即使三峽大壩把水排空,也不能讓下遊免遭洪澇災害。
  • 洪水來臨如何逃生?
    有關專家接受記者採訪,介紹了洪水中的避災與自救知識。記者:洪水來臨時如何得到正確信息?專家:汛期到來尤其是暴雨來臨時,應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發布的氣象預報,並根據預報採取相應的防禦措施。應及時掌握當地政府發布的相關信息,做好家庭和個人的防災準備。應該利用通訊工具,撥打氣象聲訊服務電話,及時了解當地可能出現的各種天氣變化。
  • 三峽大壩位移變形再次引發質疑 西媒:沒它洪水更嚴重
    中國媒體報導,長江2020年第二號洪水18日入庫流量達到每秒6.1萬立方米,是今年抵達三峽的最大洪水,三峽水庫水位達到160.17米,超出警戒水位15米多,出庫流量每秒33,000立方米。截至19日8時,三峽入庫流量每秒58,000立方米,意味著洪峰通過庫區,但是三峽大壩出庫流量反而高達每秒36,000立方米。意味著三峽水庫在加大洩洪。
  • 外媒:三峽大壩變形、潰壩?權威人士:危言聳聽、別有用心!
    19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每年雨季,南方多地發生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面對洪災,三峽大壩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中國經濟周刊》特邀王浩、張曙光、王章立、張博庭等專家,推出「三峽三問」系列報導。今天刊發的是「三峽三問」之一。每年汛期來臨,關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就會有各種傳言。比如去年6月,一張「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的照片在網上瘋傳。
  • 98年洪水,子弟兵前赴後繼堵髒泉,老百姓哭喊著求他們別跳了
    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都很年輕。他們都很勇敢。每當自然災害到來之時,即便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也要勇敢地去和自然抗衡。而他們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背後的人民,這些人就是我們中國的人民子弟兵。    這場災難的序曲是長江流域的連續降雨,數日不斷,且雨水越下越大。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現在長江水位上漲,導致長江流域抗洪壓力倍增,網上有很多人都說以前有某些人說過說過,三峽大壩建成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為什麼現在年年都有千年一遇的洪水?其實真的是網民冤枉人家了,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長江流域,就能了解長江的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三峽大壩也只能望「洪」興嘆了。
  • 德國大壩被毀,4億噸洪水湧出3萬多人喪命,給全世界上了一課
    只是修築水利工程這種事,從來都是福禍相依,就是一把明晃晃的雙刃劍,指不定哪天就是福禍顛倒了,無利於千秋 歐洲諸國苦不堪言,英國為此絞盡腦汁,也算是被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炸掉德國的魯爾水壩。
  • 三峽大壩變形崩潰?臺灣多名水利學者為大陸發聲:大壩超級安全
    環球網7月21日報導,今年夏天汛期來臨之後,重慶、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現水患,臺灣島內綠媒和民進黨趁機大肆炒作三峽大壩"變形"、"潰堤"之類的謠言,結果沒多久,就被島內專家直接打臉。臺專家:三峽大壩"超級安全"前不久,一張三峽大壩的衛星圖片在網上瘋傳,圖中的壩體出現明顯"歪斜",外界紛紛驚呼:三峽大壩"變形"了?個別臺媒與民進黨人為了博專注,也開始對長江流域的洪災誇大報導,傳播三峽大壩"潰堤"的謠言。據聯合新聞網21日報導,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專家謝正倫教授分析指出,那張衛星圖片的解析度有問題,不能當真。
  • 暴雨、洪水來臨前應該準備什麼?
    分別從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洪水來臨時如何呼救與安全轉移、災後如何預防疾病等方面,向公眾提供科學權威的健康知識。其中,針對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準備,上述核心信息提供了7條建議:(一)我國大部分地區夏秋季節多雨,應隨時關注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
  • 重慶磁器口、洪崖洞接連「淪陷」,三峽大壩有什麼用?
    現在則是國家AAAA級景區,每天的遊客都絡繹不絕,之前在讀大學時去得最多的就是磁器口。磁器口原名叫白巖場,在之前一直默默無聞,但是在明朝的時候,它成為了很繁華的碼頭,因為這裡大量販賣瓷器,所以這裡也被稱為瓷器口,最後,由於「瓷」與「磁」是相通的,最後被叫成了磁器口。被稱為「巴渝第一古鎮」,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讓人一眼就會愛上這裡。
  •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長江中下遊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可有效控制(圖)
    當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宣布「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時,現場的人群爆發出一片歡呼。2309米長的巨壩如銀龍臥波,截斷巫山雲雨,徹底束住桀驁的江水。  三峽大壩是鋼筋混凝土重力壩,一共用了1600多萬立方米的水泥砂石料,若按1米見方的體積排列,可繞地球赤道三圈多。  三峽大壩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核心,最後海拔高程為185米,總澆築時間為3080天。建設者在施工中綜合運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施工技術,高峰期創下日均澆築2萬立方米混凝土的世界紀錄。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很多人把白鱘滅絕、長江無魚都怪罪在大壩尤其是三峽大壩的頭上,更放言 「30年內三峽大壩肯定會被炸掉」 。他們認定,三峽大壩就是阻斷魚類洄遊、殺死白鱘的兇手。即使遇到萬年一遇的洪水,大壩本身也能固若金湯(我們工程界判別大壩強度的時候,確實需要使用能否抵禦萬年一遇的洪水標準進行校核)……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明確,就是保障把下遊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在配合分洪措施的情況下,可以抵禦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而且,從三峽起建的第一天,工程師們就非常清醒:防洪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只靠三峽大壩一己之力。
  • 印度人笑中國人,洪水來臨的時候,全世界好像只有你們在認真
    前陣子,我國一個縣城的洪水讓當地的高考推遲了,我們的鄰居印度最近也被洪水侵擾著,但是印度對抗洪水的方式卻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並且印度人還嘲笑我們:「洪水到來的時候,全世界似乎只有你們在認真。」,這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