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為何遭遇大洪水?除了強降雨,還有哪些因素要關注?

2021-01-16 騰訊網

四川為什麼遭遇大洪水?除了強降雨,還有哪些因素值得關注?

成都市金堂縣市民孟達(化名)花了三天才清理完自家的淤泥。今年8月17日,沱江洪峰過境時,洪水灌進了他家的房屋。而2018年7月11日遭遇洪水之後,他才花將近20萬元重新進行了裝修。

絕大多數一樓住戶和商戶都有與孟達一樣的遭遇。兩年之內,金堂縣城再遭水淹。也不只沱江,在過去幾日,涪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等四川省內主要江河都發生了歷史性的大洪水,沿線城市頻頻告急,洪水漫至樂山大佛腳趾下,灌進了體育中心。

為何四川這麼多條河流集中發生洪水?洪水給城市的快速擴張帶來哪些警醒?

強降雨接連來襲

其實,在此次洪水之前,金堂等地面臨的是乾旱的威脅,此前很長時間沒有下雨。尤其是今年5~6月,成都打開了「熱晴模式」,高溫、少雨,不少地方出現了乾旱的狀況。在龍泉山脈,還有中度以上乾旱。

然而7月之後,四川又切換成了「暴雨模式」,局部地區連續遭遇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受強降雨影響,四川境內江河水位迅速抬升,30條河流超警戒水位。

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數據顯示,7月四川省主要江河幹流雅礱江1站、大渡河2站、岷江4站超警戒水位(流量),大渡河2站超保證水位,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共有30條河流32站超警戒水位(流量),13條河流15站超保證水位。

進入8月中旬,四川更成為全國暴雨中心,有人戲稱「把上半年沒下的雨全下下來了」。此次降水過程,覆蓋範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強降水落區主要在綿陽、德陽、成都、眉山、雅安5市和廣元西部、樂山北部及漩映地區,降雨落區穩定少動。

強降雨襲擊下有的地方降雨量超過250毫米。比如,8月17日20時至18日7時,青衣江流域超過100毫米的有21縣153站,超過250毫米的有4縣6站,最大為沙灣區踏水站291.5毫米。

一位水利專家向第一財經表示,這次洪水暴發主要是因為下雨區域集中,而且時間比較長,雨量大,有的地方超過200mm,最大降雨量甚至將近300mm。而沱江、岷江這些河流的上遊都在暴雨區內。

以沱江為例,此次暴雨匯集了北河、中河、毗河3條河流的集雨;同時,金堂峽口集雨面積涵蓋龍門山東部迎風坡、龍泉山西北部、成都平原大部,「兩山夾平原」集雨面積超過6600平方公裡。

為了應對暴雨,從8月14日開始,四川省氣象臺的暴雨預警級別從藍色提升到黃色,再由黃色提升橙色,三天連跳三級。隨著強降雨來襲,這些江河洪水爆發。

8月17日14時45分,沱江幹流三皇廟水文站出現洪峰水位446. 55米,洪峰流量8100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6. 0m,超保證水位3. 71米,重現期為超50年一遇。

青衣江流域多營坪站18日3時洪峰水位超保證水位1.53米,相應流量10500立方米每秒,洪水重現期為100年一遇,為實測最大洪水,夾江站7時流量18300立方米每秒,超歷史最大洪水。

在涪江流域,湍急洪水對交通幹線造成威脅。8月17日13時許,總重量超4300噸的搶57094次、總重量超3800噸的搶57096次兩列重載貨物列車分別被機車推上寶成鐵路上下行涪江大橋。這是涪江大橋繼2018年後再次採取「重車壓梁」的方式抵抗洪峰過境。

8月18日,岷江洪峰通過樂山市五通橋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為38000立方米/秒,超保證水位2.13米,為五通橋水文站(1953年建站)建站以來最大過境洪峰。

8月18日5時,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8月18日6時,四川省水利廳向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發出調度令,要求該公司控制瀑布溝出庫流量,並提前通知工程上下遊受影響的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

防洪工程不可缺失

不過,除了強降雨,防洪設施不夠完善也是重要原因。四川大學一位水利專家向第一財經表示,沱江上遊沒有控制性水利工程也是重要原因。之前本來準備修建關口水庫的,前期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但是汶川地震導致這個計劃沒有實行。

《四川日報》報導稱,四川和成都曾準備在沱江上遊主要支流之一湔江修建一座控制型骨幹工程——關口水庫,既能一定程度上緩解洪峰對金堂乃至沱江全流域壓力,也可作為成都市第二水源地。但是規劃中的關口水庫壩址成了震後重建安置點。而且地震也造成了湔江流域地質災害隱患點增加,增添了水庫修建的技術難度。

金堂縣城被稱為「沱江第一城」,北河、中河、毗河3條河流在這裡匯流形成沱江。其中,沱江正源北河的上遊為綿遠河、石亭河、湔江;中河上遊為都江堰蒲陽河,毗河上遊為蒲陽河支流柏條河。

發表於《成都建築》1995年第4期的《金堂縣縣城防洪規劃探討》一文稱,金堂為成都平原兩大水系岷江和沱江的兩大出水結點之一,不僅承擔了沱江上遊的全部水量,且收容了源自岷江水系內河的柏條河、蒲陽河的大部分流量和絕大部分洪水。

然而,在上遊河流匯流之後,金堂下遊卻面臨「漏鬥壅塞」的洩洪缺陷。沱江在經過金堂縣城之後進入金堂峽穿越龍泉山脈。金堂峽總長12公裡,峽谷內河道平面上呈「S」形,峽口1.2公裡是沱江河道最窄地段寬度僅90米。金堂峽口的漏鬥約束效應,導致沱江洩洪不暢。發生洪水之後,水量擁塞於縣城廣闊的平原地區。

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修建防洪工程就尤為關鍵。成都一家水利勘察設計機構的工程師向第一財經表示,沱江上遊主要是平原,沒有建大型水庫的條件。本世紀初,金堂採取擴峽的措施,就是將金堂峽從最窄50米提升到了90米,通過水工模擬實驗,擴峽工程可以使得水位下降接近1米,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患。

而且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金堂城區在最近20年裡也加劇膨脹,水患構成的威脅也越來越大,2018年的「7.11洪水」就對金堂造成巨大損失。為了解決水患對金堂的威脅,在2018年「7.11洪水」之後,金堂基本形成了「上蓄、中防、側分、長疏」的防洪總體思路。

「上蓄」即通過在北河、毗河、中河上遊建設控制性水利工程和蓄滯洪工程,達到蓄洪調峰,削減入境洪水流量的目的。「中防」即清除阻滯行洪的障礙物,對河道進行清淤,對影響行洪的河道卡口部位進行拓寬,增加河道過流量和行洪能力;加強河道堤防和排洪溝的建設,對縣城排水管網及排水設施進行提升改造,提升防禦洪水的能力和縣城排澇能力。「側分」即在縣城北河、中河、毗河上遊河段合適位置建設分洪工程,將洪水引至縣城下遊進入沱江,達到提升縣城防洪能力目的。「長疏」即疏解老城區功能。

實際上,上蓄工程需要合適的地理條件,同時還要與周邊市縣協調。金堂近期主要做的是「中防」。2018年之後,金堂啟動毗河城區段清淤項目、3號橡膠壩拆除項目、縣城防汛排澇提升項目等,上述項目完工後,將有效提升縣城防洪標準,增強縣城防洪能力。

在中防項目中,毗河河道得到了拓寬。孟達向第一財經表示,2018年時,洪峰過境時達到7900立方米/秒,當時洪水灌進他家大約1.5米,而今年洪峰更大,但是水位只達到80釐米。應該說,拓寬河道的防洪措施有效果。

但是,更為關鍵的防洪工程卻沒有進展。孟達表示,資金是最主要的原因。側分項目類似於都江堰工程,需要在沱江進行分流繞過金堂峽然後再匯入沱江,可能需要幾十億的資金,以金堂的財力是沒有辦法推進的。

金堂縣水務局2020年工作安排中就提出,積極與水利部、水利廳、市水務局、德陽市對接,力爭啟動上蓄工程、分洪工程、滯洪工程等防汛能力提升項目,系統解決沱江上遊的調蓄能力和防洪問題。

城市防洪能力亟待提升

10年來已經連續發生2013年、2018年和2020年的大洪水,金堂已經成為有名的水患之地。前述工程師表示,金堂是因為其地勢的原因決定了,短期內沒辦法改變,而且四川還有很多類似的城市。

前述四川大學水利專家表示,在極端氣候和城市擴張中,以後洪水的頻率可能會越來越大。2010年,著名水利專家、原成都水務局總工陳渭忠(2019年去世)就向第一財經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怎麼在城市化進程中抗拒洪水?」

正如讓人們忽略的城市地震設防,在汶川特大地震之後得到活生生的警示。連續爆發的大洪水也給快速城市化提出警示——亟需提升城市防洪能力。而且四川境內的主要河流沿線城市城鎮密布,人口密集。

實際上,隨著城市化快速擴張,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城市防洪。2014年,住建部修訂了1994年出臺的防洪國家標準,形成了《防洪標準GB 50201-2014》。

在城市防洪標準中,《防洪標準GB 50201-2014》以常住人口和當量經濟規模對城市防護區劃分了4個等級和4個防護標準。其最低等級,即常住人口小於20萬人,當量經濟規模小於40萬人的城市,防洪標準應該是20-50年一遇;其最高標準,即常住人口大於等於150萬人,當量經濟規模大於等於300萬人的城市,防洪標準是超過200年一遇。

然而,全國大部分城市的防洪標準都未達到。

此次在洪災損失慘重的樂山是四川省內經濟總量第八大城市,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3.31億元,其常住人口為327.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4.5萬人。按照此數據計算,樂山市的防洪標準應該為第二等級,即100-200年一遇。

《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2017版)》,規劃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竹公溪、峨眉河等 中小河流可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樂山中心城區內澇防治標準應按不小於30年一遇暴雨進行設防,即保證在發生30年一遇暴雨時,居民住宅和工商業建築的底層不進水,道路確保至少有一條車道積水深度小於15cm。

不僅如此,城市防洪問題不只是防洪工程本身,也不僅僅是修建水壩,而是系統性的問題,全流域性的問題。

前述四川大學水利專家表示,作為四川主要江河發源地的西部山區,支流眾多,這些支流特點就是來水急漲急落,匯流時間很短,而這些小支流對江河洪水往往產生蝴蝶效應。現在大中河流水文設施已經做得比較好了,但是,小支流卻還很不夠。

上述工程師還表示,城市防洪也與上遊水土保持密切相關,過度開發森林就會導致匯集流量時間大幅縮短。另外,城市規劃建設也需要綜合考慮防洪要求,比如城市用地布局、防洪排澇工程等。

陳渭忠在2010年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造成洪澇災害多發現象的原因很多:第一,城區道路地面硬化,使得降雨形成積水之後,地表水不能轉化為地下水;第二,渠道、池塘被佔用或者破壞,城市調蓄水功能降低;第三,稻田、耕地是可以蓄水的,但是城市化推進太快,佔用大量耕地稻田,也降低了調蓄水功能。

以成都為例,這座城市原本是河流密布的「水城」,這些河流對洪水調蓄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在快速城市化之後,大量河流消失,現在僅存留下一些地名。陳渭忠和一些水利專家一直致力於保存和恢復這些河流水系。

陳渭忠曾表示,城市化擴張過程中,城市抗洪排澇能力降低,同樣的降雨量,或者比以前小一點,都會產生比以前更嚴重的狀況。

不僅如此,對於城市防洪能力的提升還需因勢利導。成都這座城市的形成也是因為古蜀國開明王朝為避水患而遷建的。現實是歷史的延續,也是未來的起點,從歷史溯源可以探尋城市發展規律。成都4500年的城市文明史表明,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根據趨利避害原則調整城市戰略布局,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客觀規律。

相關焦點

  • 氣象專家解析華北黃淮及四川盆地強降雨特點
    7月6日起,華北、黃淮迎來新一輪強降雨天氣過程,強度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同時,西南四川盆地的強降雨仍將維持。中國氣象局於6日9時啟動暴雨四級應急響應,並持續發布暴雨預警。那麼華北黃淮本輪強降雨有何特點?重點影響哪些地區?需要做好哪些防禦?26日,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 未來一周南方還有新一輪強降雨
    新一輪強降雨來勢洶洶,中央氣象臺今晨6點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今天降雨帶將南壓,四川、湖南、安徽等地有大到暴雨。6月28日,洪水危及重慶市黔江區濯水古鎮民居(無人機照片)。據了解,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長江流域遭遇大範圍強降雨,江河湖庫水位迅速上漲,部分河流出現超警戒洪水,有的支流發生超歷史的洪水,局部地區洪澇地質災害嚴重。
  • 洪水「百年一遇」!四川史上首次啟動一級響應!
    8月18日,四川各地降水量再次霸屏全國降雨排行榜!青衣江已出現百年一遇洪水!四川防汛工作異常嚴峻,有記錄以來首次啟動Ⅰ級防汛應急響應!是什麼「觸發」了這次Ⅰ級應急響應?1998年都沒啟動,今年為何啟動?
  • 直擊四川樂山洪水現場:城區內澇嚴重 樂山大佛「腳趾」被淹
    18日下午,記者在四川樂山大佛景區見到了洪水過境的震撼一幕。這是1949年來,樂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腳趾」。8月中旬以來,四川多地遭遇持續暴雨天氣,該省於18日啟動史上首次Ⅰ級防汛應急響應。受本地暴雨和上遊地區強降雨來水疊加影響,青衣江、岷江樂山段發生超警超保水位。當日,青衣江夾江水文站洪峰最高流量達每秒18100立方米,為有歷史記錄最大洪水。
  • 厄爾尼諾持續時間或創紀錄 1998年大洪水重現可能性小
    梅雨下不停 大汛成定局?——聚焦近期大範圍強降雨  自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仿佛「泡」在水缸裡,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毫無停歇的跡象,原本陰雨綿綿的「梅雨季」變成了「暴雨季」。  為何入汛以來南方降雨格外多?厄爾尼諾是「捅破天」的「元兇」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會不會發生類似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
  • 洪水消退中 四川樂山大佛重新露出腳趾
    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 李昕鋒 王越欣8月18日,四川樂山大佛腳下江水暴漲,1949年以來首次被淹至腳趾。8月19日上午9點,封面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江水已經從大佛腳趾退去,已退至佛腳平臺約2米以下。
  • 中國北方迎大範圍強降雨 四川盆地暴雨持續(圖)
    除四川盆地西部、雲南南部及華南南部局地,南方大部少雨或無雨,高溫範圍進一步擴張;而北方地區尤其是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大部將面臨近日最猛烈的一場大範圍強降雨天氣。  北方迎大範圍強降雨 南方高溫進一步擴張  中央氣象臺15日晚間發布的天氣預報顯示,未來24小時,除四川盆地西部、雲南南部及華南南部局地,南方大部少雨或無雨;而北方地區尤其是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大部將面臨近日最猛烈的一場大範圍強降雨天氣。
  • 全國天氣預報:新一輪強降雨再啟程 江南華南炎熱升級
    今天(13日),新一輪強降雨天氣過程再次拉開帷幕,預計從今天開始一直到16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將再次遭遇強降雨過程侵襲,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最強降雨時段為14-15日。氣溫方面,副高的「威力」依然不減,江南、華南的不少地區近幾天炎熱又將升級,高溫範圍也進一步擴大。
  • 少雨的重慶遭遇近年最大洪水,居民:開始只是滲水,後來河水倒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晨 近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備受關注。這場洪水過境重慶,導致臨江區域被淹,洪崖洞景區暫停接待遊客,這也是1981年以來重慶經歷的最大一次洪水過境。 不過很多網友表示近日重慶基本沒有降雨,但卻感受到了一次洪峰來襲。
  • 哪些天氣因素影響震後救援?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李海韻)8月8日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9日7時27分,新疆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地震發生後,全社會迅速開展抗震救災。那麼震區未來天氣形勢如何,震後救災需要注意哪些次生災害?地震雲是否真實存在?為何震區餘震不斷?
  • 中央氣象臺:今天南方降雨暫歇,明日起再迎新一輪強降雨
    今天南方降雨暫歇,明日起,新一輪強降雨蓄力再出擊!具體來看,今日,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重慶、四川東部、貴州北部、雲南、西藏東部、青海東部、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東部、遼寧中南部、河北西部等地有中到大雨
  • 關於洪水還有這麼多小知識——趣味科普
    一旦遭遇歷史罕 見洪水發生,則必然釀成大水災。(5)大中城市過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劇了城市洪澇險情。古人云:「暴雨連綿霧罩山,千溪急哮匯江間。」暴雨洪水一哄而來,洪水過後都是泥漿般的黃色,我們不禁對這「茫茫一派黃泥色」感到吃驚與擔心,我們的自來水供應還安全嗎?
  • ...強降雨來襲,局部暴雨大暴雨!杭州這個地方創近年來同期最大洪水...
    杭州將迎來強降雨!局部大暴雨近日南方雨水連軸轉,據中國天氣網消息,這輪強降雨,應該是今年以來南方最持久的強降雨過程,江南華南成暴雨「核心區」。杭州還算比較幸運,昨天到今天早上,雨水稍微喘了口氣休息了一會兒,上午甚至還看到了陽光。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此外,中國氣象局組織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適應室研究員黃磊、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等專家,從多角度詳解近期南方強降雨之兇猛。1、今年汛情呈現哪些特點?
  •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在洪澇災害的新聞中,你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詞,比如洪峰,比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這些詞雖然常見,但是你真的清楚什麼是洪峰,「百年一遇」的洪水又為何會時不時就出現呢?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2020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1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相關氣象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
  • 洪水襲來,為何要把火車開到橋上停著?
    翻滾的洪水不斷衝擊著橋墩一列重載火車緩緩駛上橋面準確抵達預定位置後停穩靠增加橋梁自重提高梁體穩定性確保大橋不被洪水衝垮「重車壓梁」防護是鐵路部門比較常規的汛期應急方案之一可以在關鍵時刻派上大用場壓梁時機必須準確掌握每一次指揮、每一道命令每一步判斷、每一個決定
  • 除了口腔醫學,四川大學還有哪些學科有望躋身A+行列?
    了解四川大學的朋友可能知道,口腔醫學是四川大學最有特色的一張名片,在歷次學科評估中,四川大學的口腔醫學學科均位居第一的位置,不過作為一所老牌的985高校,只有一個頂尖學科,這未免也太少了。那麼除了口腔醫學外,四川大學還有哪些學科有望在下一輪學科評估中躋身A+行列呢?
  • 衛星地圖看洪災:為何湖北易發洪水?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疫情甫定,洪水又來。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日子並不好過。荊楚大地湖北遭遇多輪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讓我們不禁將目光再次聚焦這裡。荊楚大地為什麼洪澇頻發?「江」「湖」關係有多複雜?思客為你解讀。
  • 大火剛過又遭遇洪水,未來或還有破壞性的海浪
    據觀察者網報導,一場洪水為澳大利亞的昆土蘭州的弗雷澤島控制住了火勢,也為東海岸的城市帶來了更多的災難。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3日,洪水襲擊了澳大利亞東海岸,受災地區包括昆士蘭州的南部與新南威爾斯州的東部。弗雷澤島和布裡斯班均收到了「危險天氣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