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爾巧遇海森堡,量子迷霧一掃光,普朗克常數再發威

2020-12-05 科學塢

書接前文,老郭在《只懂經典物理,就敢猜測原子模型,太膨脹了》一文中,提到了玻爾的原子模型打開了量子力學的大門,這裡來講一講,量子力學的大門究竟是什麼?

一、在通往量子力學的路上,玻爾巧遇驅霧人

話說,玻爾成功利用自己的氫原子模型解釋了氫原子譜線之後,立刻成為了那個階段物理學界中的明星。跟我們現在很多人出名了之後一樣,四處講學。

一天,玻爾在某個禮堂裡面向下面的聽眾描述他的原子結構。一般來說,這種講座很少有人會在下面認真聽臺上的人究竟在講什麼。但這一天,玻爾遇到了這樣一個年輕人,這個愣頭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海森堡。

這個時候的海森堡才20出頭,本來是跟自己的老師索末菲出來打醬油的,但他在聽眾提問環節問了玻爾一個相當難以回答的問題:「偉大的玻爾教授,請問電子在兩個軌道之間躍遷需要的時間是多少呢?」

玻爾被難住了,尷尬地下不來臺,但是玻爾畢竟是玻爾,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演講者,他回答說:「這是一個好問題,年輕人。」如今玻爾的這個回答,已經成為很多教授迴避尖銳問題的必殺技。

我們現在回頭看玻爾的原子模型。我覺得有兩個問題,大家一定跟我一樣想知道答案,其實也是當時的物理學家們迫切想知道的答案:第一、當電子從一個軌道跳躍到另外一條軌道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第二、如何確定電子在原子內運動的軌道是圓形或者是橢圓形呢?

為了說明這兩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從經典力學開始說起。

二、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之間的聯繫

很多非數學、物理或者力學專業的小夥伴估計都沒有聽說過經典力學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分析力學。這種力學我在其它文章裡也用到過,大家可以往回翻翻,那篇《狗攆包子為什麼走直線?》,還有近期寫《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是怎麼來的?》,都是用的分析力學。

這個分析力學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在使用牛頓力學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軌跡的時候,通常都會建立一個坐標系,比如速度-時間坐標。而這個分析力學的坐標是一種數學上的處理方法,它把描述物體的運動的物理量擴展為兩個,即廣義動量和廣義坐標。

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把二階微分方程(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就是一個二階微分方程)降為兩個一階微分方程,這樣就簡化了計算過程。我在前面文章裡計算穿越地球兩端的隧道所用時間的時候,用的也是這個方法。

這種處理方法的發明人是拉格朗日和哈密頓,他們倆都是數學家,所以你如果說,分析力學其實是一種數學或者是數學上更容易處理的經典力學也是可以的。

三、分析力學是如何看待電子的運動的呢?

從分析力學的角度來說,原子內的電子有兩個參數:動量和坐標。如果我們能同時知道這兩個參數,那麼電子的運動就可以用拉格朗日方程來描述了。這在經典力學力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在量子力學中,這卻是區別於經典力學的關鍵。

對於電子這樣微小的物體的測量,如果我們要準確測量它的位置,就必須用更短波長的光,我們的測量勢必要對運動的電子造成影響,電子就會立刻改變它的動量;而如果我們測量它的動量的時候,同樣會給它施加一個影響,就會改變它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

【劃重點】我們不可能同時得到電子的坐標和動量的準確值!換句話說,電子不會有所謂的軌道!

【注意】這個結論,是用分析力學(經典力學)的方法得到的。

四、h普朗克常數——量子力學的大門

就在物理學家們都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海森堡發現了量子世界的一個公式[x,p]=xp-px=ih/2π,這個公式稱為基本對易關係。根據量子力學原理,可以推導出不確定關係ΔxΔp≥h/4π。

從對易關係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氫原子坐標和它的動量的乘積得到的東西跟它倆的順序有關。從不確定關係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坐標的變化量和動量的變化量不能同時為零。如果量子世界滿足這樣的數學,那麼我們從分析力學中得到的那個結論:「我們不可能同時得到電子的坐標和動量的準確值」就是正確的。

等等,這裡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在小標題三中,竟然用經典力學就得到了位置和動量的不確定關係。如果這樣,那麼朱清時教授所說的,你的女兒同時在客廳和臥室是不是就存在著這種可能性呢?這豈不是會導致一個混亂的世界?

拯救現實世界的就是——h普朗克常數,它實在是太小了,其值為6.6260693×10^-34Js,這意味著,如果我們計算一顆子彈的不確定度,那就是可以與氫原子電子大小相比擬的數值了。一顆子彈如果在一個氫原子大小的尺度內不確定,並不會干擾到真實世界的秩序。

之所以要把普朗克常數稱為量子力學的大門的原因正是如此——只有普朗克常數發揮作用的現象,我們才稱之為量子現象。

結束語

雖然我們從分析力學中得到了動量和坐標的不確定關係,但真正讓物理學家們相信的是——電子是沒有按照一定的軌道來運動的。這是因為,科學家們從來沒有在實驗中觀測得到電子的軌道!實驗中,電子總是在這一刻的某個區域內,下一刻又會跑到另外一個區域,局域地看,電子似乎是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但是如果疊加大量的電子的照片,我們就會發現,電子出現在某些區域的概率特別大,而其它區域出現的概率很小甚至是零。海森堡也因此提出:必須放棄電子軌道的概念。

從此量子力學拋棄了那些臆想出來的東西,只相信實驗觀測得到的物理量,在量子力學中,力學量開始用算符來代替,電子知識概率性地出現在氫原子周圍,並沒有確定的軌道。而海森堡用他的計算方法,完美地解釋了當時發現的一些物理現象,從而得到了那個時代物理學家們的信服。

關於量子力學的大門是什麼的問題,小夥伴們,你們搞清楚了嗎?

歡迎關注@郭哥聊科學,物理學專業科普作者,為科學代言,為愛好者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不愛套路的宇宙精靈:普朗克量子常數
    人們從日常生活經驗中能夠知道,如果你把撥火棍插入火爐中,它的顏色將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溫度逐漸升高後,它會變成暗紅色,然後是更明亮的紅色,然後是亮眼的金黃色,再後來還可能呈現出藍白色。但光子的概念與牛頓的「光微粒」完全不是一碼事,並且,量子力學並未否認光的波動性,而認為光具有二象性,既是粒子又是波。
  • 量子力學的核心,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常數定義了我們宏觀實在物理學的尺寸級別,指引了通向奇異量子世界之路。而且微觀世界的量子表現能在宇宙的各種尺度觀測到。實際上,只需要測量陽光的顏色,就能觀測到這種量子表現的效果。甚至還能藉此測量普朗克常數。
  • 愛因斯坦、玻爾和量子力學
    5年以後的1905年,愛因斯坦指出,電磁波本身就是由一份一份的量子組成的,叫做光量子。20年後被簡稱為光子。這是愛因斯坦本人唯一自稱具有革命性的工作。這與普朗克的量子假說並不一樣,就好比,普朗克說,從水缸裡舀水時,一勺一勺地舀;而愛因斯坦說,水本來就是由一勺一勺組成的,不存在半勺水的概念。
  • 普朗克常數
    從德國物理學家維恩通過熱輻射能譜的測量發現的熱輻射定理開始,到普朗克為了解釋熱輻射能譜提出了一個「在熱輻射的產生與吸收過程中能量是以hv(頻率為V的光子的能量)為最小單位,一份一份交換」的假設,再到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說,玻爾的原子量子理論。人們逐漸意識到除了經典物理理論,世界上還有量子力學理論。這是人類從未踏足過的領域。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揚·克裡克(Jan Krikke)是《 21世紀的量子物理學和人工智慧:從中國學到的教訓》一書的作者。他的這一長篇文章具有一些參考價值,下面是文章的擇要。1927年9月1日,《紐約時報》報導了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一次會議。演講者是年輕的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他來解釋量子物理學的奧秘。
  • 從普朗克到海森堡,從薛丁格的貓,再到保險界的"量子糾纏"
    在科幻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到很多量子物理學的概念:比如量子糾纏、薛丁格的貓、測不準原則……一、顛覆經典物理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了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的基礎。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甚至在1890年自信的宣稱:"經典物理學在理性上不會再有任何新的發展了,剩下的只有精確的測量和計算了"。然而1906年的普朗克卻顛覆了經典物理。但就像神秘、充滿不確定性的量子物理一樣,普朗克研究出這一成果卻非常偶然。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普朗克定律正確的描述了黑體輻射。普朗克推導的結果表明,能量不可以取任何值,而只能是一個常數(即後來的普朗克常數)的倍數。甚至連普朗克自己對他的發現也表示不解。他用了多年時間,試圖將的這個常數應用到經典物理學中,但都沒能成功。儘管這個想法在當時很荒謬,但事實證明,來自其他研究的數據完美地與量子理論相符合。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普朗克定律正確的描述了黑體輻射。普朗克推導的結果表明,能量不可以取任何值,而只能是一個常數(即後來的普朗克常數)的倍數。然而,能量具有離散的值在當時是難以被接受的。甚至連普朗克自己對他的發現也表示不解。他用了多年時間,試圖將的這個常數應用到經典物理學中,但都沒能成功。儘管這個想法在當時很荒謬,但事實證明,來自其他研究的數據完美地與量子理論相符合。
  • 宇宙常數還是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犯過兩個最大的錯誤,一個是他承認的宇宙常數問題,另一個是他一起開創,但卻愛恨交加反對了一輩子的量子力學。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亞伯拉罕·帕斯在《愛因斯坦曾住在這裡》一書中說就算1925年後,愛因斯坦改行釣魚以度過餘生,這對科學來說也沒什麼損失。下面來看偉大的愛因斯坦到底犯了多大錯,居然淪落到釣魚都沒啥影響?
  • 普朗克常數與一系列普朗克常量分別是什麼?它們支配著這個世界!
    要說普朗克常數就首先要說普朗克這個人,普朗克可以說是量子力學之父,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並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他是最先提出能量子這個概念的物理學大牛,在「紫外災難」中,普朗克利用量子力學的思想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提出了普朗克輻射定律。
  • 神打臉,薛丁格為了幹翻量子力學放出的貓撂倒了自己還有愛因斯坦
    我們都知道,量子力學雖然是由普朗克創建,可是對量子力學的發展和完善卻是由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學派完成的。哥本哈根領導人玻爾和手下大將海森堡、泡利哥本哈根詮釋也成為了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除於4π(ΔxΔp≥h/4π)。
  • 從普朗克到海森堡,從薛丁格的貓,再到保險界的"量子糾纏"
    114年前的今天,科學界發生了一件改變人類的大事:量子物理學誕生!1906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的物理學會上發表了題為《論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在科幻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到很多量子物理學的概念:比如量子糾纏、薛丁格的貓、測不準原則……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了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的基礎。三大定律讓人類從此可以精確掌握力及其作用,實現了機械的製造,推動了工業革命,大大加速了人類發展的進程。
  • 量子序曲之普朗克常數
    這就好比我們去酒館買啤酒喝,我們只能一杯一杯地買。一杯就是一品脫(1pint,大概相當於500毫升)。我們記得電磁輻射就是光,光就是電磁輻射,為了表述的方便,我們將一會兒說光,一會兒說電磁輻射,完全隨意。這裡的問題是光是什麼?光是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呢?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不管你信不信,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理論!這值得我們深思。
  • 和普朗克常數無關的量子效應
    這裡h就是著名的普朗克常數而ν是光的頻率。自此,普朗克常數(或約化普朗克常數ħ = h /2π)開始出現在描述各種微觀粒子性質的物理量中,比如自旋⻆動量等於ħ的整數或半整數倍,原子或分子的大小正比於ħ的平方。在各種量子效 應,比如量子隧穿和能級分裂,我們也都能看到普朗克常數扮演的重要⻆色。現在普朗克常數已經成為量子效應的代名詞。
  •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1900年,才華橫溢而又保守謹慎的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MaxPlanck,1858-1947)為解決黑體  輻射問題,大膽地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思想:電磁振蕩只能以"量子"的形式發生,量子的  能量$E$和頻率$u$之間有一確定的關係:[E=hu]$h$為一自然的基本常數.
  • 揭示宇宙奧秘的13個常數(八)---普朗克常數
    他們理論分析的成果同樣也是一個關於I(v,T)的表達式,但與維恩通過實驗得出的公式大不相同。在瑞利-金斯定律中,I(v,T)=(2k/c2)v2T,其中k為波爾茲曼常數、c為光速。這一公式相較於維恩公式具有顯著的優勢:首先,公式中的常數都是已知的物理學常數,而非實驗得出的數據;其次,該公式相比維恩的公式更符合實驗測得的紅光強度曲線。不過,它也有一個重大的劣勢,那就是它是明顯錯誤的。
  • 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
    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通向量子力學的兩條道路(上)
    抱著這種信念,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以這兩個公式為基礎,用被稱為「內插法」的數學技術湊出了一個在所有溫度下都與實驗精確吻合的公式。但當他回過頭來試圖從物理上理解這個公式時,卻得出一個連他自己都為之震驚的結論:這個公式意味著黑體在吸收或輻射能量的過程中,其能量的改變不是連續的,而是只能以hν為單位增減,其中ν是黑體吸收或輻射的電磁波的頻率,h是一個經驗常數——即後來著名的普朗克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