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新發現兩種鎧蘭屬植物——喜馬拉雅鎧蘭和鎧蘭

2020-11-07 6維度環境與健康

近日,雲南省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在高黎貢山發現了一種鎧蘭屬(Corybas Sp.)植物的野生種群,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重點實驗室孫衛邦研究團隊的實地調查,鑑定為喜馬拉雅鎧蘭(Corybas himalaicus (King & Pantl.) Schltr.)。同時,在此次調查中,孫衛邦團隊還意外發現了同屬的鎧蘭(Corybas sinii T. Tang et F. T. Wang)。此次發現的這兩種鎧蘭屬植物的種群均為騰衝市首次記錄,為高黎貢山南段山系增添了兩種重要的新紀錄植物物種。

喜馬拉雅鎧蘭

蘭科(Orchidaceae)鎧蘭屬植物為地生草本,極罕附生,僅有一枚葉、單朵花,整個植株只有數釐米高。該屬約有150種,主要分布於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太平洋各島,向北經東南亞延伸至喜馬拉雅山脈,中國有六個種分布。根據植物志及文獻的記載,喜馬拉雅鎧蘭分布於不丹、印度東北部以及臺灣省,鎧蘭在廣西、臺灣省以及雲南省景東縣有見分布。此次調查發現的喜馬拉雅鎧蘭種群分布於兩座小山,沿著山脊和兩側山坡(海拔1790~1860 m)皆有分布,主要生長於常綠闊葉林下的苔蘚及落葉層上,通常為幾十株甚至上百株聚集分布,總株數估計兩萬餘株。孫衛邦團隊在調查其中一座山的喜馬拉雅鎧蘭時發現,鎧蘭與喜馬拉雅鎧蘭同域分布於海拔1790~1810 m的一片區域內,共同著生於苔蘚及枯木上,但植株較少,約七百餘株。

鎧蘭

按IUCN(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組織)受威脅物種的評估標準,喜馬拉雅鎧蘭的受威脅等級是無危(LC),鎧蘭的受威脅等級是瀕危(EN)。據當地的護林員介紹,由於這兩座山不屬於保護區範圍,當地村民經常上山砍柴、放牧、採菌子,人為幹擾十分嚴重。孫衛邦團隊建議採取就地保護(建立保護小區)並進行人工繁育研究,以擴大種群數量。

據悉,2018年高黎貢山保護區騰衝分局就曾在保護區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大理鎧蘭種群。加上此次喜馬拉雅鎧蘭和鎧蘭的發現,高黎貢山南段已有三種鎧蘭屬植物分布,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應在實施就地保護的同時積極開展其他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大理鎧蘭

作者:王慧純、孫衛邦

圖片:蔡磊

編輯:潘彥麗

文章來源:

相關焦點

  • 新紀錄!雲南騰衝首次發現鎧蘭和喜馬拉雅鎧蘭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首次在雲南騰衝發現鎧蘭和喜馬拉雅鎧蘭,為高黎貢山南段山系增添了兩種重要的新記錄植物物種,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據科研人員介紹,蘭科鎧蘭屬植物為地生草本鎧蘭屬約有150種,主要分布於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太平洋各島,向上經東南亞延伸至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分布有六個種。
  • 高黎貢山首次發現鎧蘭和喜馬拉雅鎧蘭野生居群
    近日,高黎貢山保山段首次發現兩種蘭科鎧蘭屬植物,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鑑定為鎧蘭和喜馬拉雅鎧蘭,這一發現,為高黎貢山保山段增添了兩種重要的新記錄植物物種。鎧蘭喜馬拉雅鎧蘭據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工作人員介紹,7月6日,他們在一次日常的巡護中,無意中發現在高黎貢山一處山脊兩側的苔蘚上遍布著一種不知名的美麗小花。
  • 【今日科技】暗能量觀測證據、鎧蘭野生居群、裸腹鱘、新冠病毒、負氧離子、多巴胺能神經元
    ——中國新聞網2雲南騰衝首次發現喜馬拉雅鎧蘭和鎧蘭野生居群▲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日前,科研人員在雲南高黎貢山山系發現喜馬拉雅鎧蘭的野生居群,實地調查中還發現了同屬瀕危植物鎧蘭的野生居群。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衛邦介紹,此次發現的喜馬拉雅鎧蘭主要生長於常綠闊葉林林下苔蘚及落葉層上,估計有兩萬餘株。鎧蘭與喜馬拉雅鎧蘭共同著生於苔蘚及枯木上,估計有700餘株。
  • 西藏植物調查日誌3
    這個小可愛只有2,3釐米高,難找的很。和大理凱蘭一同找到的。3.唐松草屬(Thalictrum sp.)7.紫堇屬(Corydalis sp.)網紅植物加一,雪兔子裡我就認識這一隻。。。野外遇到儘量不要打擾它們。。。21.鳶尾屬(Iris sp.)
  • 野生植物保護|雲南:野生蘭科植物的王國
    從2008年在滇東南重新發現暖地杓蘭開始,陸續在雲南、廣西、西藏發現了暖地杓蘭的新居群。暖地杓蘭種群數量十分稀少,屬典型的極小種群瀕危植物。玉龍杓蘭為中國特有種,是極小種群瀕危植物,僅在麗江玉龍雪山、香格裡拉有分布。雲南是我國兜蘭分布最多的地區。我國已知的野生兜蘭有18種,主要產在西南和華南地區,其中雲南就有15種,包括杏黃兜蘭、硬葉兜蘭、麻慄坡兜蘭等。
  • 樟科植物新屬發現——北油丹屬
    樟科植物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系統分類學研究難度大、物種界定棘手難把握的木本植物類群(草本寄生的無根藤屬除外),估計全球約有50個屬,包含2500-3500個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與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該類群植物在區域生物多樣性組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武漢植物園發現葫蘆科悅猴瓜屬植物新種
    悅猴瓜屬中有雌雄同株和雌雄異株兩類物種,但在東非大陸已知的5種悅猴瓜屬植物全部為雌雄異株,而本次在肯亞埃爾貢山發現的悅猴瓜屬植物新種卻為雌雄同株。中-非聯合調查小組(SAJIT)在肯亞的埃爾貢山(Mount Elgon)進行調查時,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東非植物區系與分類學科組的魏能等人發現2群悅猴瓜屬植物,它們生長於一個氣候溼潤的陡峭懸崖邊。
  • 雲南發現舞花姜屬植物新種
    新華社昆明1月6日電(記者姚兵)據云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消息,科研人員在該保護區開展極小種群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一種舞花姜屬植物新種,將其命名為瑞麗舞花姜。相關科研成果1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生物多樣性雜誌Taiwania上。2019年10月21日拍攝的瑞麗舞花姜的花。
  • 科學家發現桔梗科半邊蓮屬植物新種
    半邊蓮屬(Lobelia),包含400多種,為桔梗科(Campanulaceae)的第二大屬,廣泛分布於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中藥資源普查發現新屬種——河南發現蘭科植物新屬種分布
    醫藥衛生報訊 記者9月8日獲悉,河南省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鄭州大學工作隊在河南省伏牛山區木札嶺新發現一種腐生蘭科植物在我省的分布,經鑑定為蘭科虎舌蘭屬植物日本虎舌蘭。現版《河南植物志》和其他相關文獻並無該屬種在河南的分布記載
  • 科研人員發現樹蘿蔔屬植物新種
    杜鵑花科樹蘿蔔屬植物全世界約120餘種,喜馬拉雅地區是其分布中心。
  • 在騰衝高黎貢山博物館,開啟一段探索自然的奇幻旅程
    高黎貢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動植物種屬複雜」,「新老兼備、南北過渡、東西交匯」的格局,更有「綠色寶庫、動物樂園」的美譽。主展區設置序廳、史前高黎貢、神秘高黎貢、植物大發現、生命避難所五大部分。重點展示高黎貢山的自然、人文、歷史、地理、成果等方面。
  • 武漢植物園發現一種桔梗科半邊蓮屬植物新種
    半邊蓮屬(Lobelia),包含四百多種,為桔梗科(Campanulaceae)的第二大屬,廣泛分布於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樟科植物新屬——北油丹屬
    Li樟科植物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系統分類學研究難度大、物種界定棘手難把握的木本植物類群(草本寄生的無根藤屬除外),估計全球約有50個屬,包含2500-3500個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與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該類群植物在區域生物多樣性組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