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麗 文/圖
近日,深圳中學初三(11)班胡鎔博寫了一篇論文《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從科學角度反映中國義務教育課本中存在的科學問題》,這篇論文一式兩份,將分別發往教育部和有關教材編輯部門。
胡鎔博在信中寫道:「應建立完善的審查制度,確保課本務必求真。現在的中學生有望成為中國未來10年科技界的棟梁,加強青少年科普,刻不容緩。」
● 求真少年揪出教材錯誤
「現在物理學界普遍認為我們的原子模型應該是電子云模型,而九年級(上)化學課本第二章在介紹原子結構的時候出現了『電子圍繞原子核高速運動』的描述,基於對量子論的一些基礎模型及理論,『高速運動是連續性的』,而電子的運動恰恰都呈『不連續性』,因此,電子亞原子粒子依據理論『圍繞原子核並不是高速運動』。」胡鎔博在論文中寫道。
胡鎔博介紹,「不連續性」思想由普朗克先生發表,該內容在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二的第五章《經典力學與物理學革命》中有體現,而一所中學所使用的初中化學和高中物理兩本教材竟然互相矛盾,這是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 痴迷創客成立星火空間
一個初中少年何以能夠對教材「指手畫腳」?深圳中學(初中部)學生處主任張麗青老師介紹,進入初中不到半個月的胡鎔博,就在班主任林嫣凝老師的指導下創辦了「深中視角科學社」,而後,從「柴火創客空間」引來火種的胡鎔博又創辦了「星火創客空間」,並在深中初高中部老師的指導下,開設了星火創客空間大講堂,學校不僅闢出一間單獨的工作室,還撥出經費給創客空間支配,他也成為目前我市年齡最小的創客空間創始人。
追溯胡鎔博的成長曆程,今天對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痴迷,都要得益於他從小對科學的熱愛。讀幼兒園大班時,父親應他的要求送了一臺雙孔顯微鏡作為5歲生日禮物,解剖、製作載玻片、調配溶液、讓樹葉變顏色……他總是自得其樂「鼓搗」不停。
升入深圳中學初中部的胡鎔博更是如魚得水,從組織志願者支援創客展,到2015年擔綱組織「首屆深中初中部創客節」,他享受著創造的樂趣。
● 肥沃土壤成就科學理想
近日,為了籌辦第二屆深中初中部創客節,調動全校同學的參與積極性,胡鎔博和星火和科學社的主要負責人當起了創客推廣員,在「星火創客空間大講堂」裡做起了全校總動員。
「目前,校內已經有約20項目進入了孵化期,如『行走的三角警告牌』、『電磁炮』等,其中前者預計3月25日前可以開發出一個樣品。另外,在校家委會的協助下,校外也正在積極爭取資源,希望能將學校的第二屆創客節辦出特色。」已經進入初三的胡鎔博希望自己能再為學校出把力。
談及未來,胡鎔博說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順利進入深中高中部,未來,他則將自己的目光瞄準了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機械專業。
正如他在信中所寫,「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知而國知。現在的中學生有望成為中國未來10年科技界的棟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加強青少年科普,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