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濤院士論文事件最新進展:勘誤17篇,表示並未操縱實驗數據

2020-11-24 騰訊網

之前曹雪濤院士多篇論文圖片遭質疑,引起廣泛關注,那麼現在事情的進展狀況如何了呢?

通過在Pubpeer網站檢索,截至到2020年3月17日,曹雪濤團隊64篇被質疑的論文中,作者已經對其中16篇論文中的質疑進行了回應(Author response),已經有17篇論文在雜誌上發布了勘誤(ERRATUM)。以下是一些曹雪濤團隊應對質疑論文的勘誤情況:

01

Elisabeth M Bik的質疑:在圖2A的ICAM-1行中,A20 / LacZ和A20 / LIGHT板塊看起來彼此非常相似。儘管這些圖看起來看起來很相似,但是所測量的百分比卻有很大不同。

勘誤:在2010年4月26日在線發表的這篇文章中,在校對修訂過程中,圖2a中出現了意外錯誤,當按照雜誌排版的要求提交更高解析度的圖片時,導致ICAM-1 FACS染色圖片與A20 / LacZ組和A20 / LIGHT組錯誤替換。現在,A20 / LacZ組的ICAM-1 FACS染色圖片已替換為正確圖片,即此處顯示校正後的圖2a。對於此錯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02

Elisabeth M Bik的質疑:圖3C。顯示兩個不同板塊似乎顯示出重疊區域。用紅色框顯示。

勘誤:一個PBS組的染色圖像Rb1 FL / FL Lyz2cre 被意外選擇為PBS組圖像Rb1 FL / FL Lyz2cre +小鼠(原圖3C的左底部)。修改後的圖3C現在為來自原始數據源的Rb1 fl / fl Lyz2cre +小鼠的PBS組正確圖像。此更改不會影響本文的結論。

03

Elisabeth M Bik的質疑:圖5.圖5A(脾臟)和圖5B(腸繫膜淋巴結)的同型板塊看起來非常相似。用紅色框顯示。作者可以檢查一下嗎?組裝圖形時可能會有混淆

勘誤:在圖5b的公開版本中,「 ISOTYPE」和「 Control-DC」組的數據呈現有誤圖像,以另一個獨立實驗的結果來代替已發表的實驗。圖5的更正版本如下所示。

04

質疑:從兩個板塊之間的相似性來看,它們可能顯示來自同一隻小鼠肺部的相鄰組織切片,而不是來自兩種不同品系的小鼠的相鄰切片。

勘誤:在圖2d的已發布版本中,錯誤地顯示了Prmt6 + / +小鼠的HE圖像。現在已糾正了圖2d。圖2的更正版本如下所示。

05

質疑:圖5.代表不同治療方法的幾個板塊看起來彼此意外地相似。雖然曝光時間可能略有不同,條帶的形狀和間距也似乎有所不同。用彩色框標示。

勘誤:在圖5的公開版本中,錯誤地交換了圖5a和圖5d中的Stat3的條帶,並且圖5b中的β-肌動蛋白的條帶被錯誤地呈現了錯誤的圖像。現在已糾正了圖5a,5b和5d。圖5的更正版本如下所示。

06

質疑:圖3D,右側板塊。Medium/Medium板塊看起來類似於CH/Medium板塊。用紅色框顯示。作者可以檢查一下嗎?

勘誤:在圖3D的發布版本中,CFSE-Lovo / Medium板塊中的CH和AdCtrl組的數據被錯誤地呈現為錯誤的圖像。現在已糾正了圖3D。圖3的更正版本如下所示。

07

質疑:圖6A。DAC-7天和DAC = 14天的板塊看起來非常相似。標有藍色框。

勘誤:在本文的發行版本中,我們重複複製了DAC-7日的圖像作為DAC-14日。下面提供校正後的圖 6。為了避免混淆,修訂了圖例。

08

09

勘誤:在最初發布的這篇文章的版本中,圖2a右下圖重複了圖2b左上圖的流式細胞儀配置文件。正確的細胞計數圖如下所示。

10

勘誤:在《STAT3結合長非編碼RNA lnc-DC控制人類樹突狀細胞分化》報告中,補充材料的S12A錯誤地引入了圖,來自同一樣品lnc-DC RNAi-1的FACS圖被意外地用於「無轉染」和「 lnc-DC RNAi-1」圖。此錯誤不會影響這項工作的解釋或結論。補充材料已得到更正。

曹雪濤團隊表示:儘管對圖形組裝過程中的錯誤感到遺憾,並為由此帶來的任何不便表示歉意,但我們並未以任何方式操縱數據。這種無意的錯誤也與這項工作的科學結論無關。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

相關焦點

  • 曹雪濤事件進展:CNS等期刊已開始核查相關論文
    《自然-通訊》主編 Elisa De Ranieri 表示,期刊已經通過 Twitter 和 PubPeer 了解了這些潛在的圖像操縱問題。她說:「我們準備針對所有與《自然-通訊》論文相關的質疑進行調查,按照我們通常的科研誠信程序。「 曹雪濤也是德國科學院成員。該機構一名發言人告訴《自然》,科學院將「密切關注事件調查進展」。
  • 曹雪濤論文受質疑續:3篇論文作者承認用錯圖
    曹雪濤是國際知名免疫學專家,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1月17日,在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會上,他位列新增的24位中國院士之一。2014年在研究了兩萬多篇論文後,Bik發現,其中的3.8%——也就是將近800篇論文存在偽造、修改實驗圖片的問題,這中間就包括曹雪濤參與的3篇作品。據Bik介紹,此後,她把出現問題的3篇論文報告給了期刊,一年後,期刊對其中的一篇論文公布了勘誤。
  • 如何看待,網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涉嫌論文數據造假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則信息,網上流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約 47 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
  • 曹雪濤多篇論文遭質疑,回應稱對有效性和可重複性「保有信心」
    我正在曹雪濤的論文中找到其他人的發現,並把它們發布在Pubpeer上。現在總共是37篇。」11月17日, Bik在回復《知識分子》的郵件中寫道。其中,對於2011年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的論文中關於圖片4C和5A、4A和5A存在相似指出的質詢,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教授陳濤湧貼出了原始實驗的圖像,表示四張圖片中的結果數據來自不同的實驗,「儘管它們恰好看起來很相似」。
  • 曹雪濤院士論文被質疑 工程院:會展開調查
    原標題:工程院回應:會展開調查   本報訊(記者 雷嘉)針對近期在網絡上出現的質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論文重複率高等問題,中國工程院昨天作出回應,稱會對此問題展開調查。
  • 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原標題: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   中國工程院:   會調查處理這件事情   在這些以曹雪濤為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的論文裡,出現了兩次實驗結果圖像完全一致;一幅實驗圖中,局部點圖多次「複製、粘貼」,兩幅實驗圖中,部分一致,部分疑似有增添、刪減等PS操作的現象。記者查閱到這40多篇論文中的35篇,其中曹雪濤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有29篇。
  •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本人回應:查完了會有回覆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截止發稿時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被質論文造假實驗圖疑似PS,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回應正再次檢查數據
    曹雪濤表示,將立即採取措施調查伊莉莎白·比克博士向其團隊和合作人員提出的問題。據澎湃新聞11月18日報導,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當天回應表示,已經了解到網絡上有關曹雪濤院士的投訴,會針對所反映的問題展開調查。
  • 人民輿情: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造假之輿情觀察
    之後,伊莉莎白·比克證實,該教授是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她已經發現曹雪濤教授至少20篇論文的圖片可能存在「不當複製」的問題。 針對這些質疑,曹雪濤於11月15日表示,「我現在剛到上海實驗室,要把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關注這個事情,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
  • 嚴格律己的曹雪濤為何被質疑?中國科研團隊結構讓造假防不勝防!
    流式細胞儀的圖譜也PS生物醫學實驗造假的深水區一名荷蘭微生物學家Elisabeth Bik是一位職業學術打假人,作為微生物領域的科研學者知道發一篇好的科研論文需要大量和多年的實驗數據,相對於化學領域,需要大量的核磁圖譜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曾質疑曹雪濤院士論文造假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 Elisabeth Bik 第一次在科研打假上的大動作了。 想必大家還記得去年 11 月,Bik 在 Twitter 和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 PubPeer 上質疑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的一系列論文涉嫌用 PS 來代替實驗數據造假。
  • 老牌期刊撤回曹雪濤等人13年前論文,作者表示實驗結果可重複
    論文作者認為該研究闡明了瘦素誘導的CD40表達和樹突狀細胞成熟的分子機制。該論文通訊作者為香港大學病理學系Lu Liwei教授,除該論文外,Lu Liwei還與曹雪濤院士有多篇合作論文。在撤稿聲明表示,論文中存在多個圖片重複,例如圖2A的JAK2的免疫印跡與圖2B的STAT-1α相同,圖2A中GAPDH免疫印跡在圖2B中的MEK1/2面板中重複顯示。圖2B中NF-κB和STAT-1α組中的GAPDH免疫印跡相同。圖2C中Akt,mTOR,STAT-1α和MEK1/2免疫印跡相同。
  •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詹啟敏還在這份說明中表示,少數論文確實存在標記錯誤的現象,但不涉及學術不端、不影響科學結論,目前正在與相關雜誌社溝通勘誤;團隊將進一步全面核實並回答 PubPeer 上出現的相關質疑。
  • Nature子刊:曹雪濤團隊再發論文,在該領域取得新進展
    另據澎湃新聞、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青年報消息,曹雪濤論文質疑者:已收到一些回復 18日,我們報導了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多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一事。曹雪濤院士也於凌晨在pubpeer網站上做出了回應。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8日,曹雪濤和中國工程院兩方分別對此事作出回應。曹雪濤表示,自己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中國工程院則表示,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南開大學校長多篇論文造假?
    上,能檢索到有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在這些以曹雪濤為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的論文裡,出現了兩次實驗結果圖像完全一致;一幅實驗圖中,局部點圖多次「複製、粘貼」,兩幅實驗圖中,部分一致,部分疑似有增添、刪減等PS操作的現象。《中國新聞周刊》查閱到這40多篇論文中的35篇,其中曹雪濤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有29篇。
  • 南開校長曹雪濤院士學術造假?我建議大家還是先看看這篇
    4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數據圖有PS痕跡。但我坦率地說,大部分網友一不知道曹院士是誰,二吃不懂學術瓜,噴得很不理性。今天請允許我以我淺薄的學術水平,在此詳細分析一下曹院士的前前後後。01 事件的時間線事情起源於11月14日,美國生醫領域學術打假專業戶Elizabeth Bik在推上表示,發現某中國大牛的論文圖片有問題。她講得很隱晦,沒有點名。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
  • 北大副校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學者和媒體呼籲理性看待評論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DeepTech深科技」等媒體報導了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名下的 25 篇論文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涉嫌造假」。
  • 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疑25篇論文涉嫌不端,時間橫跨20多年
    25篇論文涉嫌不端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被質疑的25篇論文主要發表在1998年到2019年近20餘年期間,其中有8篇發表在詹啟敏任北大副校長和醫學部主任期間,造假類型大體可分為三類: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實驗倫理以及實驗結果或存在常識性錯誤,還有個別為引物無效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