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誤和解釋:《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理論、方法和Dynare實踐》2020.1

2021-03-01 DSGE與貿易利益團隊

《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理論、方法和Dynare實踐》一書自2018年12月出版以來,已經一年有餘,期間收到了幾百封讀者來信,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幫助。第一版2500冊已經售罄。然而限於本人精力有限,雖盡最大努力,在第一版出版時仍存在不少謬誤,給讀者帶來了諸多不便,在此深表歉意!同時對各位讀者提供的勘誤信息和疑問表示特別感謝,使得我能夠及時在第二版中糾正出現的謬誤。在此特別感謝WANG RUI,段思松,肖立偉,柯察金同學提出的勘誤信息!此外,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19年下半年進行了第二次印刷,更正了此處所列的謬誤。

這份PDF,不僅包括勘誤信息,而且也包括對讀者來信中有關專業問題的解釋,歡迎各位傳播、擴散。

本著對讀者負責任的態度,對讀者的每一封來信,不論是代碼索取,還是本書中的專業問題,抑或是可能的錯誤信息,我都做到第一時間回復,堅決不遺漏任何一封來信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無法完全回答本書之外的其它專業研究問題,懇請讀者諒解!。同時也歡迎讀者繼續來信,指出謬誤和提出建設性意見(dynare@foxmail.com)。

另外為了避免重複回復有關代碼索取的郵件,此處特別指出代碼下載的地址:可在經管之家論壇(宏觀板塊下載到,https://bbs.pinggu.org/thread-6856194-1-1.html, 只需回復即可下載)或者掃描本書封底二維碼也能下載到!

此外,由於前期準備是英文,所以導致該PDF中英文混用,給大家帶來不便,懇請大家諒解。

PDF勘誤和解釋文件,百度網盤下載地址:https://pan.baidu.com/s/1HOZee0uDMX_N0h7Kl5f2MQ  

如下圖片點擊看大圖



如果本文很有幫助,懇請打賞!

相關焦點

  • 基於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能源政策建模
    能源政策的宏觀結構模型,例如有CGE構建CGE模型之前,你肯定得搭建SAM表社會核算矩陣SAM表,在日文文獻中叫做社會會計帳戶
  • 拔尖人才培養的國際範式和理論模型
    本文從培養範式和理論模型兩個方面,回顧和總結了拔尖人才領域內國際主流學派和學者的研究觀點和理論,為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拔尖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鑑與參考。  一、拔尖人才培養範式  拔尖人才的培養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必然存在著一系列被廣大實踐者所接受的假設、目標及程序,以作為該實踐活動的標準。拔尖人才培養範式便是對這種實踐活動標準的總結。
  • 計量模型好壞的評價標準,經濟研究如是說
    結構建模方法  Reiss & Wolak( 2007)區分了非結構計量經濟模型(或稱描述性模型)以及結構計量經濟模型。非結構模型基於正式的統計模型 ,揭示數據( 經濟變量)之間的統計特徵與統計關係,經濟理論的作用僅限於選擇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或者為變量間的關係提供可能的經濟學解釋,最終模型是以變量的聯合分布的某些特徵展現出來。
  • 隨機係數Logit模型及Stata實現
    歡迎你加入計量經濟圈社群,一起探討前沿計量理論和實證方法。其中Berry,Levinsohn&Pakes(1995)建立的隨機係數離散選擇模型(現通常稱為BLP模型)結合了隨機係數和Logit模型,允許價格的內生性,所以是當前需求估計建模理論和應用的熱點。
  • 論強化學習和概率推斷的等價性:一種全新概率模型
    然強化學習問題的一般形式可以有效地推理不確定性,但強化學習和概率推斷的聯繫並不是很明顯。在本文中,UC Berkeley EECS 助理教授 Sergey Levine 提出了一種新的概率模型和理論框架,證明了強化學習的一般形式即最大熵強化學習與概率推斷的等價性。
  • 數學家開發出新的理論來解釋現實世界的隨機性
    1905年,愛因斯坦依據分子運動論的原理提出了布朗運動的理論,開發了數學模型來解釋這種行為,並以此證明了原子的存在,為在科學及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布朗運動描述了流體中粒子的隨機運動,但是,至今所有理論模型僅在流體是靜態的或處於平衡狀態時才起作用。在現實世界環境中,流體通常包含自身移動的顆粒,例如微小的遊動的微生物。
  • r語言 動態面板模型 - CSDN
    當N=1且T很大時,就是所熟悉的時間序列數據;當T=1而N很大時,就只有截面數據。模型選擇一般有三種形式 (1)無個體影響的不變係數模型(混合估計模型):ai=aj=a,bi=bj=b 即模型在橫截面上無個體影響、無結構變化,可將模型簡單地視為是橫截面數據堆積的模型。
  • 數學家開發新理論來解釋現實世界的隨機性
    ,但是,這種革命性的模型僅在流體是靜態的或處於平衡狀態時才起作用。這種運動與布朗運動描述的常規粒子行為不符,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釋這種大規模的混沌運動是如何由單個粒子之間的微觀相互作用產生的。現在,來自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筑波大學,法國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穎的理論來解釋在這些動態環境中觀察到的粒子運動。他們認為,新模型還可以幫助預測生物系統中的真實行為,例如遊泳藻類或細菌的覓食方式。
  • 理解隨機森林:基於Python的實現和解釋
    數據科學家 William Koehrsen 用 Python 實現並解釋了決策樹和隨機森林的工作過程。事實上操作起來很簡單,我們往往無需了解任何有關模型內部工作方式的任何知識就能使用它。儘管我們並不需要理解所有細節,但了解一些有關模型訓練和預測方式的思路仍然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使得我們可以在模型表現不如預期時對模型進行診斷,或解釋我們的模型做決策的方式——這能幫助我們說服他人使用我們的模型。
  • 伊藤隨機過程:一個更好的新能源電力系統控制隨機模型
    如何在電力系統控制中,考慮新能源的隨機波動性,一直以來是電力系統理論研究的關注焦點和理論難點。現有的一般做法有兩類,一是採用魯棒優化的方式,其缺點是忽略隨機波動的概率分布信息,優化控制的結果常常較為保守;二是採用場景集抽樣的方式,其缺點是控制問題的規模和場景數量成正比,在線優化的收斂性和速度均難以保證。
  • 2020年自考《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真題練習題
    自考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真題練習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隨機波動率微笑模型及套利
    利用隨機波動率模型進行套利   Vanna-Volga模型,SVI模型,SABR模型都可以用來擬合隱含波動率微笑。   通過模型刻畫的隱含波動率與通過BS公式反算的隱含波動率進行對比,找到每日最被低估和高估的期權合約,分別買入和賣出。通過合約的持倉數量,形成 delta 中性,從而賺取波動率估值回歸的收益。
  • 科爾曼的理論和方法論傾向
    理性行動理論既不企圖涵蓋也不排斥其他理論視角。科爾曼指出,他之所以選擇「最大限度獲取效益」的行為假設,一是為了提高理論的預測能力,二是有利於保持理論的簡捷。這樣就有可能像經濟學分析那樣建立數學模型,並使用這些模型進行定量研究[插圖]。他認為,以合理性為基礎的社會理論試圖解釋大部分社會行動,但是這種假設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類行動都是有目的的行動,所有有目的的行動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效益。
  • 期權定價理論與方法綜述
    本文主要是對期權定價的綜述,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1 期權定價理論模型  1.1 B-S-M模型之前的期權定價理論  1.2 B-S-M模型  1.3 B-S-M模型之後的期權定價理論  2 期權定價數值方法  2.1 樹形方法  2.2 蒙特卡洛模擬  2.3 有限差分方法
  • 系統論 丨 盧曼:一般系統理論的兩個早期模型——「平衡」與「輸入/輸出」
    一般系統理論有好幾個流派,人們試圖對多種系統論的版本抽象出一般化的內容,以此超越某一特定學科的局限性。但是,我們總能很清楚地看出這些嘗試起源於哪個學科,它們在不同情景中的抽象概念還是起源於具體的學科本身。總體而言,不同的學科或理論模型之間通常存在著相當明顯的鴻溝,因此這些嘗試也只能是從諸學科的優勢入手,嘗試將其它理論的內容歸納和囊括進來。也許這一理論局限是由歷史造成的。
  • 統計建模的理論和方法
    在下文中,我會從歸納的角度列舉能有效實現以上兩個要點的理論和方法,而部分技術細節則需要讀者額外參考教科書和文獻。如何發現正確的PΘ?這種方法可以從整體上診斷實驗分布和理論分布的擬合,而不會過於拘泥於擬合優度檢測的嚴格結果。
  • 郭雷院士《時變隨機系統:穩定性與自適應理論》第二版出版
    例如,空間飛行器的動態特性依賴於空氣動力學參數,而這些參數既會隨著飛行高度、飛行速度及大氣中隨機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也會隨著飛行器燃料的逐漸消耗而改變。又如,水上船舶的動態特性可由航向、速度和牽引力等的特性來描述,它們不但隨水域狀況(如深淺) 而改變,而且還會受到波浪、風和氣流等隨機因素的幹擾。
  • 隨機分組和隨機抽樣的區別
    不信你試試,你能清楚得知道隨機分組和隨機抽樣的區別嗎?懵了吧?別著急,小編慢慢給你娓娓道來。隨機分組(Randomization)是指總體的每一個觀察單位都有同等的機會被選入樣本中來,並有同等的機會進行分組。隨機分組的目的是通過隨機,均衡幹擾因素的影響,使試驗組和對照組具有可比性,避免主觀安排帶來的偏性。
  • 理論模型解釋了保持細菌形狀的生物現象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胖細菌?瘦的細菌?從高處看,它們似乎都差不多大小。事實上,他們是。根據萊斯大學化學家Anatoly Kolomeisky的說法,確切的原因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他現在有了一個理論。細菌的一種原始機制使它們保持在自己的「金髮區」——也就是「剛剛好」——似乎依賴於兩種隨機的調節方式:生長和分裂,而這兩種調節方式相互抵消。
  • 元分析: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
    相比之下,在隨機效應模型下,我們允許真實的效應量不同-所有研究可能共享相同的效應量,但效應量也可能因研究而異。【易錯點:英文文章中,固定效應要寫成單數fixed-effect,隨機效應要用複數random-effects】圖1 固定效應圖示。正方形代表觀察效應量,實心圓代表真實效應量。可以看到,在固定效應模型下,每個研究的真實效應量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