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式揭示人類只是模擬世界裡的一串代碼

2020-09-07 風信子視野

2018年,馬斯克就曾在節目中說,他相信人類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且先進的計算機遊戲中。近日,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刊文稱,一個類似德雷克方程的公式,可以計算我們生存在模擬遊戲中的可能性。

2018年,在由喜劇演員Joe Rogan主持的《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節目中,馬斯克抽菸喝酒玩大寶劍,可謂扯足了眼球。



實際上,在那場兩個半小時的播客裡面,馬斯克還比較全面的闡述了他自己的價值觀,他堅信「我們活在模擬(simulation)中」。

他認為人類文明很可能與遊戲一樣,是許多模擬文明中的一部分。

馬斯克,很魔幻。

馬斯克:人類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且先進的計算機遊戲中

馬斯克的「矩陣模擬假設(Matrix-style simulation)」理論是根據宇宙已經存在138億年的事實而提出來的。

宇宙已有將近140億年的歷史,而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歷史才不到一萬年,所以這段時間足夠其他文明興起。

他相信,更古老的文明很有可能是我們的造物主,並將現實生活比作是過去數十年間遊戲的進步。



「從統計學角度看,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內,很有可能存在一個文明,而且他們找到了非常可信的模擬方法。這種情況一旦存在,那麼他們建立自己的虛擬多重空間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事實上這種假說很多人都曾提到過,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真實的,能夠創造這種模擬實驗的文明肯定存在,他們喜歡創造「玩具」,乃至於創造宇宙都是可能的,因為人類的思維始終保持在一定的閾值內,我們很難去想像宇宙是如何創造的。

馬斯克還說,模擬的論據是非常充分的,同時也提醒了我們不要嘗試加快文明進化的速度,否則會讓界限產生模糊,讓文明走向終結。

「這兩件事中的一件將會發生。因為我們存在著,所以我們很可能是處在模擬之中。」


他說,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那麼用來模擬我們現實生活的「基礎現實(basic reality)」可能會非常的無聊。

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分享這個想法,早在2016年的Recode's annual Code Conference上,他就說過:

「鑑於我們明顯處於與現實無法區分的遊戲的軌道上,並且這些遊戲可以在任何機頂盒或PC以及其它任何東西上播放,而且可能存在數十億臺這樣的計算機或設備,那麼我們在基礎現實中的概率只有數十億分之一。」

「40年前,我們有《Pong》,就是兩個矩形和一個點。這就是遊戲的開始。40年後,我們有了3D模擬,以及幾百萬人的在線遊戲。而技術仍在發展,我們很快就會擁有VR和AR世界。」

雖然可以想像我們所有人都可能實際生活在一個巨大且先進的計算機遊戲中,但物理學家們的確被這樣的想法所吸引,並且從理論上講,它至少可以算是一種可能性。

那有沒有方法可以量化這種可能性呢?

德雷克方程:我們在宇宙中是遺世獨立的嗎?

德雷克方程是科學界最著名的研究成果之一,它通過估計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智慧文明的數量,計算出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的可能性。

德雷克公式又稱「綠岸公式」,是用來推算銀河系及可觀測宇宙能與我們進行無線電通信的高智能文明數目。由美國天文學家德雷克於1960年代在綠岸鎮提出。

德雷克方程

德雷克方程的含義是:

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銀河系內恆星數目×恆星有行星的比例×每個行星系中類地行星數目×有生命進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高智生命能夠進行通訊的概率×科技文明持續時間在行星生命周期中佔的比例。

德雷克方程雖然簡單,但卻無法求解。該方程還有很多不確定項,比如發展出智慧生命的行星的比例;還有一些可能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比如在被發現之前自我毀滅的比例。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利用德雷克公式對可能出現外星智慧文明的可能性劃出了界限。

模擬的世界:如何向「造物主」隱瞞我們的意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很可能和外星生物存在某種聯繫,因為我們的世界可能是他們的某種超級計算機的一個模擬。事實上,很多的科學家、哲學家都認為,這種情況的概率非常接近於1。

換句話說,我們每個個體和周圍的環境,一切都可能是計算機的數位化模擬。

這種說法的準確性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仍舊希望能有一種更好的方式來判斷這種可能性。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 Bibeau-Delisle 和 Gilles Brassard等人已經推導出一個類似德雷克方程的公式,用來計算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可能性。但是結果卻有點反直覺,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模擬世界的看法。

Bibeau-Delisle 和 Brassard 首先對可用於創建模擬世界的計算能力進行了估計。

如他們所說,一千克的物質,完全用於計算,可以每秒執行10 ^ 50次運算,而相比之下,同等的人類大腦只能進行10 ^ 16次運算。這樣一來,一臺相當於人腦質量的計算機就有可能模擬出1.4 × 10 ^ 25個虛擬大腦的實時進化過程。

所以可以合理的假設,在一個足夠先進的文明中,一個地外高等文明生物完全可以模擬我們這樣充滿了自我意識的人類社會。


兩位作者提出了上圖的公式來計算茫茫人海中有多少人是被模擬出來的,他們得到了兩種結果:要麼這個世界完全是被模擬的,要麼能夠用來模擬大腦的先進計算能力並不存在。

而第二種結果很可能是正確的。作者認為,一個只是技術比我們發達的高等文明生物,能夠以非常精確的方式模擬人類生物,使得人們有意識,但又同時愚弄了他們,讓真正的現實世界隔絕,這種做法是不道德的。

另一種可能性是,外星文明從沒有強大到可以進行這種模擬,他們可能在這之前就因為疾病、戰爭、氣候等原因而消亡了。



兩位作者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假設我們存在於模擬世界中,我們是否可以逃跑,或者向高等的造物主隱瞞我們的意圖?

他們認為模擬技術在本質上是量化的,如果量子現象在傳統的計算機中如此難以計算,那麼我們的世界很可能是在量子計算機上進行的模擬。

量子計算,可能是人類實現「大逃亡」的鑰匙

如果同是量子特性的,那我們通過量子加密就有可能實現「套娃」,把自己轉移到另一個模擬世界中,從而逃脫「造物主」的監控。

如果我們一直被監控,那理論上等我們的計算能力跟「造物主」相當,就有可能發現他們的蛛絲馬跡。



量子計算似乎是我們逃逸必須要掌握的能力。

然而,「造物主」有辦法阻止我們逃逸,如果真是一個巨大的模擬器,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直接重啟模擬器或者直接關機,讓一切重新歸零。

更糟糕的情況是,如果「造物主」對我們試圖逃跑感到憤怒,而把我們送入一個模擬的地獄,那真的是萬劫不復了。

不過如果真的發生了,我們至少可以證實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模擬環境中,我們的妄想並非沒有道理,「朝聞道夕死可矣」。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成了實驗室裡的終極小白鼠:永遠被「造物主」的天才所困,永遠被愚弄。

參考連結: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mind/this-equation-calculates-the-chances-we-live-in-a-computer-simulation

相關焦點

  • 基因是一串代碼,能解析一套公式?科學家:或許是外星文明設定的
    我們常說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個體,人類擁有無限的可能,能夠在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自然不是尋常生物能夠相比的。在人體中最為複雜和神秘的就是基因了。基因是極其神秘的東西,世界上幾乎所有生物都擁有基因, 並且經過進化後,不斷改變其自身的基因,然後遺傳下來。
  • 《Game啟示錄》第五章——誰能證明世界不是一串代碼?
    《Game啟示錄》第五章——誰能證明世界不是一串代碼?演講的內容是跟遊戲開發相關的知識,但並不僅僅局限於經驗總結,而是真真正正用科學研究的態度,把遊戲開發作為一個學術分支在討論。還有不少演講就真的是論文成果分享,包括計算機圖形學的,行為心理學的,甚至有一篇論文就是在討論《魔獸世界》裡的社會結構,而其作者就是用這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
  • 宇宙或許並不存在,人類世界只是虛擬?
    一些腦洞大的科幻電影中,經常會出現因地球毀滅,人類將自己設置在一個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虛擬系統裡的情節。這個想法啟發了物理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虛構的場景,宇宙中的許多事件可能只是一些信息處於不斷變化而已。假如宇宙只是被模擬出來的,那麼系統內部的我們被限制在內部,永遠不能根據日常生活的細節推算出模擬宇宙與真實宇宙的區別。
  • 機器學習主要的特點是模擬人類的學習過程
    本文通過量子信息技術與語音識別的深度聯繫,展現了量子信息技術與語音識別的有機結合,揭示量子信息技術在語音識別方面的潛力,有助於提升量子信息技術在語音識別領域的有效性。現在現在是機器學習的爆發年代,從智慧型手機的大火開始,機器學習開始受到了非常多的追捧。機器學習主要的特點是模擬人類的學習過程,對於這一點也給本人觸動。
  • 世界僅是一串二進位編碼?我們是虛擬的?古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IT行業的從業者發現,在計算機領域的一些技術以及公式,與人類社會早期對於世界的解釋都不謀而合。而黑點和白點經過排列之後就相當於組成了一個「電腦程式」,使之能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影響或者是優化升級?
  • 人類世界:只是一個虛擬的空間
    曾經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較為激進的研究理論,他們認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只是一個虛擬空間,我們只不過是另一更先進文明的玩偶而已。這一看上去有點荒誕不稽的理論,卻被許多物理學家接受。物理學家認為,或許可以找到證據論證這一理論,電影《黑客帝國》的場景或真實存在。
  • 用歐拉方程模擬無粘性染料之代碼實現
    上面那個例子寫成C++代碼如下,貼到main函數裡即可運行。下面這段代碼實際上是錯的,並不能正確求得壓力,因為沒考慮邊界情況。但是看看下面的代碼至少能讓你對大體求解方法是怎樣的有個直觀的印象。然後我們就可以破壞世界,扭曲現實了!
  • 【遊戲流體力學基礎及Unity代碼(四)】用歐拉方程模擬無粘性染料之公式推導
    模擬流體的時候會遇到許多數學公式。為了深刻理解這些數學公式,我們先從最簡單的複習起,比如說二十以內的加減法。至於那個積分符號,在計算機離散的世界裡,把它看成加號就行了。然後三維散度定理,說人話就是,將三維坐標系上的一個三維大空間分成許多三維小空間,那麼從大空間的邊界上的總離開量 = 各個小空間的淨離開量相加這個公式的積分形式在各大教科書上長這樣,右邊那個V是指Volume體積的意思:
  • 世界是虛擬出來的,有更高維度的文明控制著人類?看完細思極恐
    雖然人類一直在探索地外文明,但目前來看,仍然沒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而除了劉慈欣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說明一旦某個文明被發現,就必然遭到其他文明的打擊之外,還有一個法則認為,我們人類不應該向外探索外星文明,那就是英國著名的寬家史蒂芬·巴克斯特提出的虛擬世界法則。
  • 世界是虛擬出來的,有更高維度的文明控制著人類?看完細思極恐
    1969年是個分界線,在此之前,也許對虛擬世界的要求很低,裡面的事物只要能夠平行移動就可以了,但在之後,人類已經實現登月探索了,所以就得準確地模擬出來,哪怕是地上的一粒塵埃,也要能體現出來。正如我們使用的電腦,遇到了過多的程序運算會死機一樣,模擬出我們這個世界的系統,伴隨著我們向外的探索,也會越來越接近它死機的臨界值。
  • 人類和地球或許只是一段代碼
    不過有一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都沒有想明白,那麼就是奇點是從何而來的?按理說宇宙誕生之前是混沌一片的,那麼奇點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為放置的呢?如果是人為的,那麼他們設計宇宙的目的又是什麼?他們如今又都在哪裡呢?帶著種種疑問,近百年來科學家們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而直到最近,他們又有了新的發現。
  • 一個震撼了世界的公式,偉大理論背後,是一個關乎萬物的簡單思想
    這個地球上有多少偉大的智慧曾耗盡一生,才最終寫下一個等號。每當你解不開方程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想,暫且放下對理科的厭惡和對考試的痛恨。因為你正在見證的,是科學的美麗與人類的尊嚴。,甚至連個普通的物理教師都不是,而只是一所專利局的小職員。
  • 人類只是更高文明VR模擬的一部分!?
    他表示,人類正受困於一種「黑客帝國」般的體驗之中,而我們都只是一個更強大文明的模擬的一部分。當今人類稚嫩的VR槍戰模擬系統他在播客上說道:「無論你假設任何一種發展速度,遊戲終將變得與現實別無二致,否則文明將會結束。
  • 還是某種「模擬程序」的角色呢?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確定人類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幾年前,當我第一次聽到世界是被模擬出來的,這一理論假設時,瞬間感覺終於有人懂我了。孩童時代你是否和我一樣不止一次的幻想,你才是這個世界乃至整個宇宙的主角。又是誰編寫了這樣一串代碼,請你認真思考一下你是誰?你到底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個體,還是一具被寫入了基因代碼的軀殼呢?你是如何確定你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呢?又是如何確定你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呢?我們與程序最大的區別又是什麼呢?
  • 【遊戲流體力學基礎及Unity代碼(二)】用平流方程模擬染料流動
    真實世界中,dt和dx都是無窮小的,所以上面這個公式是絕對精確的。為了獲取一維平流方程的精確離散形式,我們要用到泰勒展開。你可以在各種高等數學書上找到泰勒展開的定義。我們的一維平流方程經過泰勒展開後就是這樣:
  • 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否是一個龐大的模擬系統?
    ,可以接入人的感官知覺與思想,創建一個獨立於現實的虛擬世界,這樣的世界可以創建無數個,也類似於多元宇宙。而比人類科技先進得多的科技就有可能真正建立起這樣的虛擬系統,我們所處的宇宙或許只是「他們」的編號為「XXX」的模擬宇宙。誠然這些全都是目前的猜想,是否有可能性也還是未知數,但至少留給了人們想像的空間。
  • 馬斯克: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矩陣模擬」中
    近日,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刊文稱,一個類似德雷克方程的公式,可以計算我們生存在模擬遊戲中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一旦存在,那麼他們建立自己的虛擬多重空間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事實上這種假說很多人都曾提到過,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真實的,能夠創造這種模擬實驗的文明肯定存在,他們喜歡創造「玩具」,乃至於創造宇宙都是可能的,因為人類的思維始終保持在一定的閾值內,我們很難去想像宇宙是如何創造的。
  • 到底是誰「模擬」出我們的世界?兩種可能性:高維度生命體和未來
    試想一下,137億年前,一個不知道什麼的東西突然爆炸產生宇宙,恰巧在120五一年產生了銀河系,又恰巧產生了太陽系,又恰巧產生了地球,又恰巧孕育著生命,又恰巧生命進化成了人。人類恰巧又創建了文明,又恰巧有人類在討論這個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而這一切難道真的只是巧合嗎?
  • 歐拉——數學界的英雄:歐拉公式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優美的公式?
    有句話說得好,科學改變世界,數學改變科學。數學是人類發明的最基礎也是最複雜最有邏輯的學科。學數學,你只需要勤奮,而想要學好數學當上數學家,沒有天賦智商基本沒可能。在人類文明史上,科學家不少,數學家卻不多。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卻足夠經驗,其中就有幾位數學家憑藉一己之力將人類的數學進程向前推進了幾十上百年。他們是人類文明的驕傲,是真正的人類之光。
  • Python代碼轉Latex公式,這個開源庫用一行代碼幫你搞定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小舟你的代碼中有數學公式嗎?數學是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的重要基礎,數學運算的結果對於機器學習項目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在編寫代碼時,我們常常需要定義數學公式的計算形式。像 S=r^2 這樣簡單的數學公式,大概不會出現拼寫錯誤。但如果是下面這樣的公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