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林海雪原》的影響,筆者兒時常與小夥伴「對暗號」:「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然而,當時年齡尚幼,搞不懂這些暗語的真實含義。
今天,筆者便帶大家回到舊社會的白山黑水,讓我們共同領略百年前東北地區另類的「黑話文化」。
明清時期,東北地區尚未得到全面開發,所以,東北山區尚屬「山高皇帝遠」的無法地帶。由於物產豐饒,民風彪悍,所以,山區中湧現了不少以沒本生意為生的強盜。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所以,東北地區的土匪「事業」愈發興盛。因地域不同,這些東北強盜又被老百姓稱作鬍子、響馬。
時至今日,若在上了年紀的東北老人面前提起「鬍子」,這些見多識廣的老人家定會坐下來侃侃而談,為你講述東北山林裡的傳奇故事。
說起軍閥時期東北勢力最大的強盜頭子,莫過於張作霖了。
早年張作霖只是個混跡於山林的小嘍囉,不過他天生有一副機靈的頭腦,以及狠辣的手段,這些潛質使張作霖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靠周旋於各大軍閥、外國人之間,逐漸躋身民國軍閥的行列,成為手握三十萬大軍的奉天大帥。當然,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雖張作霖早年曾做過打家劫舍的買賣,但他守護國土、開發東北的功勞是不容忽視的。
那麼,民國時期的東北土匪是如何崛起的呢?
清遜帝被逼退位後,剛剛結束了兩千年封建王朝的國家時局不穩,以至於,軍閥割據,四方擾攘。自日本人入主關外,直到日軍全面投降,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東北地區的局面十分混亂。當時的社會相當紊亂,沒有任何勢力能夠控制住東北地區的局面,以至於民間的鬍子愈發猖獗。
據統計,鬍子最鼎盛的時期,東北一百五十四個縣城(旗)裡,起碼有三分之一被土匪勢力滲透,成為強盜的根據地。在民間小說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土匪仗義疏財、殺富濟貧的故事。殊不知,這種情況實屬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響馬,都是見錢眼開的傢伙。
在當時,東北百姓間流傳著這樣的諺語:「有錢的怕綁,有姑娘的怕搶,走路的怕劫,出門的怕攮。」就像是電影裡的那句臺詞一樣,東北地區的老百姓出了家門,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土匪給劫了,連一點徵兆都沒有。從老一輩人的描述中可知,這些土匪的行徑比之日寇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往往會因為糧食和錢財對同胞揮舞屠刀。
一些規模較小的土匪窩,攔在大路上劫掠往來的行人;
一些規模較大的山寨,則會傾巢出動劫掠農村甚至小鎮。
若老百姓不加以反抗還好,但凡無辜群眾作出反抗,土匪動輒便要殺雞儆猴,甚至屠村屠鎮,連老幼婦孺都不放過。
新中國成立後,看到了活在水深火熱中的東北百姓,出於穩固東北根據地、穩定社會治安、保護群眾的角度考慮,我軍開始對東北地區的土匪武裝進行清剿。《林海雪原》的故事,講的就是我軍戰士深入老林,與盤踞在山林深處的土匪們鬥智鬥勇,最終取得勝利的剿匪戰役。在《林海雪原》中,奇襲奶頭山、智取威虎山等故事膾炙人口,令人大呼過癮。
在這些故事裡,我們時常會看到土匪們操著一口晦澀難懂的「暗語」,也就是「東北黑話」。在我國的地方文化中,東北文化素以幽默和接地氣著稱。
可以說,「東北黑話」是東北地區最具「黑色幽默」的文化產物:
「槍是梗,彈是花,一無姓來二無家;走著吃打著花,江湖路上是一家」、「一座玲瓏塔,面向青山背靠沙,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
這些黑話,就像是極具東北特色的「Rap」一樣,還有幾分「貫口」的意思。如果沒有背後殺人越貨的本質,恐怕這些詼諧的暗語亦會被收錄到我國的傳統文化名錄中。在《智取威虎山》一折裡,孤膽英雄楊子榮深入土匪窩,與土匪說的那段對白,可謂相當經典。
那麼,這段黑話背後的含義又是怎樣的呢?
「天王蓋地虎!」土匪見楊子榮來者不善,是以用這句話來個下馬威,其意為:「你小子膽子不小,竟敢跑到山上氣你爺爺。」
楊子榮則以「寶塔鎮河妖」做出回應,這句話的意思則是:「絕無此意,否則讓我掉進河溝裡淹死!」
土匪窩裡勾心鬥角,所以,土匪不敢相信楊子榮的來路,於是,便繼續做出試探:「野雞悶頭鑽,哪能上天王山!」這句話言下之意,就是你小子是冒充成野雞的鳳凰,來路不正。
楊子榮辯解道:「地上有的是米,餵呀,有根底!」就是說有證據證明自己絕不是「水線子」(間諜),是正牌的土匪。
見楊子榮對黑話「門清」(瞭若指掌),土匪便開始盤問他的來歷:「拜見過阿媽啦?」這是在問楊子榮,有沒有結拜的土匪頭子。
這次楊子榮賣了個關子,欲擒故縱道:「他房上沒瓦,非否非,否非否!」這就是在說與他對話的土匪級別不夠,沒到正堂自己不會輕易地說出來路,也就是求見土匪頭子的意思。
於是乎,土匪最後試探道:「麼哈麼哈?」詢問楊子榮曾在哪座山頭做事。
楊子榮說道:「正晌午說話,誰還沒有家?」意為許大馬棒的山頭。
這一番對話之後,土匪終於認同了楊子榮的身份,來到座山雕面前說了句「好叭噠」,意思是楊子榮這傢伙絕對是「內行人」,不是奸細。
楊子榮闖過了這一關,所以,就有了與座山雕面對面的機會。
從這個橋段中我們可以看出,近代的東北土匪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來的,起碼要進行黑話、把式和槍法的「系統化訓練」,其中,黑話是最重要的一門必修課。如果「黑話」不及格,搞不懂土匪窩裡的規矩,沒準就會被行裡人「插了」(就是捅死的意思)。
打個比方來說,兩個土匪在山上偶遇,見了面自不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樣問一句「吃了嗎」,而是要進行黑話的較量。先問話的那個,往往會中規中矩地說聲:「你是誰?」倘若對方回答了一句:「我是我!」那便相當於主動承認自己是土匪。
既然兩人是同行,就沒必要相互提防,所以,要向對方表達善意:「壓著腕!」意思是我有一把手槍,可並沒有瞄著你的腦袋。對方若心領神會,就會答一聲「閉著火」,意思是我的槍裡雖有子彈,但還沒有上膛。這樣一來,兩個山裡來的土匪便完成了「盤道」,起碼不會因身份不明而打起來。
當然,如果一方不熟悉這套黑話,便會被對面認作老百姓,自免不了一番劫掠。
黑話中的不少暗語是比較接地氣的,單從字面上我們就能揣摩出裡面的含義。
例如,「要一碗海」或「搬一碗漿子」的意思就是來碗酒水;
「換一身葉子」的意思就是換套行頭;
「報個蔓」或「亮個腕」無疑是「盤道」的開場白,讓對方說出姓名和來路。
想要投奔某個山頭,不能直接說投靠,要以「掛柱」來指代入夥。所謂「拔香頭」,就是與原來的山寨分道揚鑣。土匪在看到漂亮且身材好的姑娘時,往往會評價其「盤亮條順」。
實際上,「黑話文化」遠不止暗語這麼簡單,還有許多令外行人一頭霧水的規矩和動作。例如,「叫棍」就是一種暗號,一方用木棍敲擊三下,作為回應另一方也要用木棍敲擊三下,雙方在不知不覺間就已完成了信息的傳遞。
在當時的東北山林裡,除了土匪遍地外,還有不少黑店。
這些黑店,就像是《水滸傳》中孫二娘開設的酒家一樣,雖不至於做人肉包子,但用蒙汗藥把行人放翻的把戲卻是每天都在上演。土匪打家劫舍,賺了錢後難免要到酒店裡享受一番,倘若他們來到了「行內人」開設的黑店,便會遵循一套特殊的規矩,免遭黑店的荼毒。
一般來說,黑店老闆若看見客人帽簷朝天,便知道這夥人只是在店裡吃個便飯;若客人的帽簷朝下,就是要在這裡住一宿的意思。顯然,這套規矩就是在告訴黑店老闆,我是「道上的朋友」,屬於「自己人」,別誤傷了「友軍」。
《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其原型便是剿匪英雄楊宗貴。
這位山東大漢在加入剿匪小分隊後,向土匪學習了這套黑話,並靠這項本事順利打入敵軍內部。遺憾的是,在一次剿匪的鬥爭中,楊宗貴因手槍撞針失靈,犧牲在敵人的子彈下,沒能看到東北強盜被剿滅的那天。
時至今日,當我們戲說那些林中黑話的同時,亦要緬懷那些奮鬥在剿匪前線上的英雄,正是他們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為東北地區換來了繁榮昌盛。
參考資料:
【《林海雪原》、《東北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