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通遼市扎魯特旗巴雅爾吐胡碩鎮圖布信嘎查畢力根達來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的洪格爾巴特爾正在忙著接牛犢。
「從春節到現在已經產了40多隻小牛犢,預計到夏天能產100多頭牛犢。等到10月左右,我們就將公牛犢全部賣掉,留下母牛犢。」 洪格爾巴特爾說,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的200多頭基礎母牛從春節過後就開始產犢,他每天都要時刻觀察小牛犢的健康狀態。
近年來,通遼市扎魯特旗立足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牧戶之間聯合經營的發展模式,以發展家庭聯戶經營生產為主攻方向,有力推動了農牧業經營體制和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畜牧業發展齊步走。
2014年,洪格爾巴特爾與哥哥畢力根達來、姐夫賽音烏力吉聯合組建了畢力根達來聯合家庭生態牧場,一次性投入400多萬元並利用旗裡的項目建了暖棚、敞棚、飼草料庫、青貯窖和糧改飼等基礎設施設備。同時,又流轉了5000餘畝草牧場和50畝耕地,為自家養殖牛羊提供了飼料儲備。
「我們是3戶聯合,一起餵養,聯戶經營,我們3家的草牧場也在一起,聯戶經營能節省人工,使用機械也有保障,有很多的益處。」 洪格爾巴特爾說。
聯戶發展的經濟效益逐年顯現,洪格爾巴特爾他們開始改變經營理念,堅持結構調整,由「自然放牧、適季養殖」向「集約經營、建設養畜」轉變,為了落實「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舍飼養殖」減羊增牛政策,聯合家庭生態牧場出欄了560隻羊,只留下 110多隻羊用於觀光旅遊產業發展;同時又出欄了99頭本地牛,切實減輕了草場壓力,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
如今,畢力根達來聯合家庭牧場擁有草牧場13700畝,基礎母牛235頭,不僅生產經營走上了正軌,發展也是越來越好。2017年,聯合家庭牧場以科爾沁500公裡景觀大道建設為契機,依託優美的自然資源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在自家的草牧場新建了12座蒙古包,做起了牧區觀光旅遊產業,走上了多種經營發展的新路子。
「養牲畜容易破壞環境,減少牲畜,搞旅遊產業,能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2017年開始我也做起了旅遊產業,從去年6月中旬到10月份,收入也非常可觀,接待了近萬人的遊客。」 洪格爾巴特爾說。
2017年,畢力根達來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牧業純收入達113萬元,旅遊收入突破了25萬元。採訪中洪格爾巴特爾告訴記者,作為新時代的年輕牧民,他們不僅要把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經營好,今年還會在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上做足文章。
(責編: 陳冰旭)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