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格爾巴特爾和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的故事

2021-01-08 中國西藏網

早春三月,通遼市扎魯特旗巴雅爾吐胡碩鎮圖布信嘎查畢力根達來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的洪格爾巴特爾正在忙著接牛犢。

「從春節到現在已經產了40多隻小牛犢,預計到夏天能產100多頭牛犢。等到10月左右,我們就將公牛犢全部賣掉,留下母牛犢。」 洪格爾巴特爾說,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的200多頭基礎母牛從春節過後就開始產犢,他每天都要時刻觀察小牛犢的健康狀態。

近年來,通遼市扎魯特旗立足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牧戶之間聯合經營的發展模式,以發展家庭聯戶經營生產為主攻方向,有力推動了農牧業經營體制和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畜牧業發展齊步走。

2014年,洪格爾巴特爾與哥哥畢力根達來、姐夫賽音烏力吉聯合組建了畢力根達來聯合家庭生態牧場,一次性投入400多萬元並利用旗裡的項目建了暖棚、敞棚、飼草料庫、青貯窖和糧改飼等基礎設施設備。同時,又流轉了5000餘畝草牧場和50畝耕地,為自家養殖牛羊提供了飼料儲備。

「我們是3戶聯合,一起餵養,聯戶經營,我們3家的草牧場也在一起,聯戶經營能節省人工,使用機械也有保障,有很多的益處。」 洪格爾巴特爾說。

聯戶發展的經濟效益逐年顯現,洪格爾巴特爾他們開始改變經營理念,堅持結構調整,由「自然放牧、適季養殖」向「集約經營、建設養畜」轉變,為了落實「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舍飼養殖」減羊增牛政策,聯合家庭生態牧場出欄了560隻羊,只留下 110多隻羊用於觀光旅遊產業發展;同時又出欄了99頭本地牛,切實減輕了草場壓力,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

如今,畢力根達來聯合家庭牧場擁有草牧場13700畝,基礎母牛235頭,不僅生產經營走上了正軌,發展也是越來越好。2017年,聯合家庭牧場以科爾沁500公裡景觀大道建設為契機,依託優美的自然資源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在自家的草牧場新建了12座蒙古包,做起了牧區觀光旅遊產業,走上了多種經營發展的新路子。

「養牲畜容易破壞環境,減少牲畜,搞旅遊產業,能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2017年開始我也做起了旅遊產業,從去年6月中旬到10月份,收入也非常可觀,接待了近萬人的遊客。」 洪格爾巴特爾說。

2017年,畢力根達來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牧業純收入達113萬元,旅遊收入突破了25萬元。採訪中洪格爾巴特爾告訴記者,作為新時代的年輕牧民,他們不僅要把聯合家庭生態牧場經營好,今年還會在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上做足文章。

(責編: 陳冰旭)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廣西北部灣建海洋牧場打造生態「藍色糧倉」
    新華社南寧11月4日電(記者何偉)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獲悉,廣西在北部灣地區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目前已規劃建設了北海市海洋牧場示範區、欽州市人工魚礁區、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示範區等3個海洋牧場,努力打造生態「藍色糧倉」和千億元現代海洋漁業產業。
  • 「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建設—新聞—科學網
    近日,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科技團隊工作站授牌儀式在遼寧大連舉行。
  • 楊紅生:海洋牧場 科技打造「藍色糧倉」
    經過無數次的思考、研討和論證後,我國海洋牧場領域的專家學者在2019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230期雙清論壇上,明確了海洋牧場的概念和內涵,即基於生態學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運用現代工程技術和管理模式,通過生境修復和人工增殖,在適宜海域構建的兼具環境保護、資源養護和漁業持續產出功能的生態系統。  2.為什麼要建設海洋牧場?
  • 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認真建設未來海洋牧場
    中國網11月7日訊(記者 陳勵 孫潔)近日,11月6日,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舉行獐子島海大金貝暨產品專利新聞發布會在大連召開,會上展示並推廣了獐子島集團產學研合作研發成果——海大金貝系列產品。會後,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厚剛接受了中國網記者採訪,就獐子島海洋牧場建設問題做了解答。
  • 深讀丨海南創新打造陸基海洋生態系統 陸地上的「海洋牧場」
    汪遠透露,基地裡的珊瑚和硨磲,是經科研機構繁育出來後,放在循環水系統中進行一年左右培養而成的。長大的珊瑚和硨磲,將被放流到大海,用於修復海洋生態環境。  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及恢復珊瑚礁生態,汪遠團隊在人工可控環境下,成功以有性繁殖的方式繁育出大批量珊瑚幼蟲,這也是國內首次實現A屬(Acropora)造礁珊瑚在與外界隔離的人工循環水環境下排精排卵。
  • 煙臺:到2025年建成30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優先支持廟島群島、千裡巖島深遠海裝備型海洋牧場和萊州灣、丁字灣底播型海洋牧場建設。探索將海洋牧場建設區域劃為基本漁業水域予以保護。加快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高標準規劃建設萊州金城現代漁業產業園、「蛤蜊小鎮」貝類生態產業園和開發區「藍色種業矽谷」。積極創建中國北方水產苗種繁育基地。
  • 通訊:探訪海南陸地「海洋牧場」
    在這裡人工培育的珊瑚、硨磲、海藻、魚類,構成一個小型生態系統,經過食物鏈多重濾食,實現汙染物零排放、養殖零用藥。長大的珊瑚、硨磲放流大海,用於修復海洋生態環境。資料圖:陸基珊瑚及硨磲培育基地水池中人工培育的硨磲。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記者近日探訪了這座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的陸地「海洋牧場」。
  • 5G海洋牧場的建成 5G技術與傳統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緩解近岸環境壓力   2017年,十部委聯合印發《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要破解近海網箱密集造成的汙染問題,依託設備將近海網箱養殖延伸至深海成為了新的方向。   開闊式海域養殖有著比近岸養殖更加優越的自然條件。
  • 明一天籟牧場:用生態鮮牛奶解鎖國人營養與免疫
    明一生態鮮牛奶,增強身體免疫力目前,牛奶主要分為純牛奶和鮮牛奶,兩類奶品均具有眾多保健功能。相比較而言,以明一生態鮮牛奶為代表的鮮牛奶因其脂肪溶點低,容易消化吸收等優勢,並且具有維生素B、鐵、鈣、鎂等多種人體所需營養成分,可以作為提升家人與自己的免疫力營養好物。打造半小時生態圈,讓牛奶營養和奶香更多保留明一全力打造半小時生態圈,讓牛奶營養和奶香更多保留。良好品質生鮮乳的誕生是一場鮮活的時間、空間的競賽。
  • 農業部關於印發《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的...
    ,以生態保護以及魚類、甲殼類和貝類產出為主,兼具休閒觀光功能,主要屬於養護型海洋牧場。此外,以海洋牧場建設和增殖放流活動為平臺,利用政府引導、社會媒體宣傳、擴大公眾參與等途徑,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的廣泛宣傳和教育,倡導樹立「人海和諧、人魚和諧」的理念,能夠提升全社會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使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更加深入人心。
  • 海洋牧場會造成環境汙染?乘橡皮艇海釣是否被允許?——煙臺市海洋...
    12月17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孫成列等嘉賓做客煙臺廣播電視臺《民生熱線》節目,就伏季休漁管理、違規漁具整治、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話題和市民進行交流。主持人:在漁業監督管理方面,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要承擔了哪些工作,採取了哪些措施?
  • 「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人民網濟南12月1日電 11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期間海洋經濟(海洋產業)主要成就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十三五」期間,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
  • 5G物聯網技術實現多重終端落地,5G+海洋牧場模式興起
    緩解近岸環境壓力 2017年,十部委聯合印發《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要破解近海網箱密集造成的汙染問題,依託設備將近海網箱養殖延伸至深海成為了新的方向。 開闊式海域養殖有著比近岸養殖更加優越的自然條件。
  • 1968個人工魚礁投放 漁山列島海域打造海底人工牧場
    據悉,2016年底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與象山縣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啟動了漁山列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綜合示範區人工魚礁建設項目,由浙江大學與浙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聯合中標,計劃總投入2300萬元。根據人工魚礁施工圖設計方案,浙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定製礁體澆築模板,確定澆築方式為分層澆築,並選定寧海縣胡陳港為礁體製作地點,克服了高溫和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於11月中旬完成全部礁體製作,礁體質量通過了專家組的現場驗收。
  • 大連有個網紅景點,有草原和牧場,值得去看看!
    在大連,當今有一個超級網紅熱門的景點,佔地特別大,約1.6平方公裡,這裡有草原和牧場,別有一番情趣,一起來看看吧!三寰牧場是是三寰集團由傳統農業向觀光型農業轉型的開山之作,它以原生態文旅複合作品為定位,以牧區原生態生活為藍本,集合山林營地教育,提供小鎮理想化的生活體驗,倡導放養身心,回歸自然古樸的生活方式。
  • 海之路牧場APP:建立人與生物圈之間的共存關係
    廣西海之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海之路牧場」,是一家集科技網際網路與畜牧業共同發展的智慧型公司。海之路牧場是一款主營智慧養牛的APP,服務內容覆蓋電商、智慧牧場與有機肥原材料三大領域。海之路牧場通過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將科技與畜牧業相結合,打造智慧型掌上牧場。公司以新時代新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推動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為畜牧業開闢更多的可能性。
  • 打造「藍色糧倉」 青島6處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
    從海洋牧場向海岸帶生態農牧場跨越楊紅生認為,我們的海洋牧場距離真正的綠色低碳、優質高效、持續發展還是任重而道遠。「我國海洋農業亟待第三次飛躍,向生態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邁進。而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資源保護和利用方式,我們應該從海洋牧場向海岸帶生態農牧場跨越。」
  • 好當家,給海洋牧場當好家—新聞—科學網
    榮成市近海海域海水理化性質優良,巖礁基底海區盛產刺參等海珍品和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鰨等優質海產品類。 2016年,農業部公布了第二批2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山東省榮成市南部海域好當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以下簡稱好當家海洋牧場)名列其中,該海洋牧場建設由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當家公司)承擔。
  • 智慧家庭水生態系統,顛覆家庭用水觀
    在所有參與調查的微博互動粉絲中,筆者私信採訪了來自青島的張女士,夏季家庭用水的急增讓張女士夏季合理規劃用水的問題十分關心,而夏季用水量的驟增也讓張女士對洗澡用水和飲用水是否健康的問題糾結於心。微博互動中有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網友,在互動中也提出,希望水龍頭裡能夠流出如山泉水一樣無雜質健康的水,無論是洗浴還是喝水就都沒有顧慮了。
  • 深耕碧海,牧漁未來——廣東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通道」
    截至2020年10月,廣東已有14個海域獲批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數量佔全國總量的13%,與河北並列全國第3名 ,居全國前列。深圳市大鵬灣海域是第四批入選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這是全國首個以珊瑚礁生態養護為主的海洋牧場,將為海洋生態資源人工修復探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