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記者 黃啟哲
疫情給演出行業踩下「急剎車」,滬上文藝人的工作卻始終沒有按過「暫停鍵」。在各行業有序復產復工的背景下,儘管宣告四月演出取消,但上海大劇院已然展開一場「另類復工」:除了騰挪檔期,展開全面「維修保障」工作同時,新一輪演出檔期的重新排定,也在與演出方積極籌備溝通之中。
據透露,2020年上海大劇院原計劃將上演700場演出,原本有近一半受到疫情影響。然而面對穩步邁進的「亞洲演藝之都」,不論是劇院、演出方還是觀眾,都不願輕言放棄。為此,上海大劇院在下半年既有演出檔期基礎上,正努力 「見縫插針」,讓更多重磅經典與首演首秀可以與觀眾重新見面。
「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以最好的狀態,時刻準備著,迎接未來劇場再度啟幕亮燈之時。」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說。
利用「空窗期」全面維保,為「滿負荷」劇院打基礎、騰檔期
剛過午飯時間,記者走進上海大劇院大劇場,已是一派忙碌景象。臺上,吊杆持續滾動,宛如幾幅巨型百葉捲簾,工作人員前後忙碌調試著。後方,音頻、中控系統等一系列硬體設備也在同步調試之中。這樣的景象,讓人仿佛置身工廠車間。
以往的維修保障,都需要在演出檔期中見縫插針地完成。眼下利用疫情影響下的演出「空窗期」,上海大劇院來了一個全面深入的大檢修。上海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吳志華告訴記者,對於舞臺技術人員,已經進入某種意義上的「正式復工」,並將往常持續一周的維修保障延長至兩周。而從檢修項目來說,更是涵蓋所有臺上臺下硬體設備。吳志華介紹說,每年下半年至年初,都是劇場演出最忙碌的時候。相應的,在高頻度使用之下,不管是系統中的參數偏差、還是硬體的損耗程度,都需要進行校正和維護。
除了檢視既有問題,劇場人也著眼將來,為啟幕亮燈做好準備。「考慮到疫情影響下,不少取消的演出場次可能會增加到下半年的檔期之中,這就意味著硬體設備所要經歷的負荷強度高於往年。」吳志華介紹,為迎即將到來的演出密集期,往年10月完成的一些檢修工作,也一併納入進來,為的就是給更多因疫情取消的演出騰挪出「檔期」。
全力備戰演出密集期,重磅經典、首演首秀「不說再見」
自去年開始,上海進入一個演出繁榮期,而「演藝大世界」區域性的集聚效應,也讓作為這一區域的「老大哥」上海大劇院迎來更密集的演出。張笑丁透露,眼下,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的演出場次逼近總數一半。其中,就包括蒙特卡洛芭蕾舞團《馴悍記》、史依弘京劇專場《花木蘭》等中外重磅項目,影響不可謂不大。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面對疫情,演出方、觀眾與劇場攜手共渡難關,沒有因為演出取消、觀眾退票而產生一起糾紛。
也正是上海演出市場成熟度和全力邁進「亞洲演藝之都」的決心,讓海內外演出商不願輕言放棄。在配合劇場宣告演出取消,全額退款保障觀眾權益的同時,一再表達疫情結束後復演的願望。
振奮之餘,也讓上海大劇院為下一個可能出現的演出密集期全力備戰——要知道按照原定計劃,上海大劇院在下半年的演出已接近滿負荷狀態,如要增加新的演出,更考驗檔期安排的「見縫插針」。
為此,劇院正與經紀公司和演出方多方溝通,力爭將優質劇目重新排定檔期上演,同時,積極拓展國內優秀文藝團體和優質演藝資源,讓集聚人氣、質量上乘的首演、首秀、重磅演出項目能在復演的第一時間,在上海大劇院與觀眾見面。與此同時,劇院也將力推一批國內優質演出項目,扶持原創力量。目前,音樂劇《變身怪醫》、陝話版《白鹿原》、上海大劇院出品崑曲《浮生六記》等熱門項目仍在籌備之中,相信會成為點亮「疫」演出經濟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