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猴島」——中國唯一的島嶼型獼猴自然保護景區。
之前筆者談到海南省陵水縣的「南灣猴島」,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島嶼型獼猴自然保護區。島上除了有熱帶植物近400種,動物近百種,原始的自然環境和2500多隻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獼猴外,因此人們稱之為「猴島」。它是我國唯一的島嶼型獼猴自然保護景區。
南灣猴島的「人猴和諧相處」
南灣猴島素以「人猴和諧相處」的旅遊形式享譽旅遊圈,但給人感覺獼猴的活動區域總該會有一定限制,但實際上猴兒們是完全放任自由的,在猴島受限制的並不是猴而是人。這種特殊的保護機制將猴的本性極大地釋放出來,讓人感受原生態。在這公園裡漫步,觸目所及,均可見猴子們三五成群地在草地上、樹林中、枝丫間旁若無人地嬉戲。有的頑皮的猴子會突然從樹上蹦到遊客的肩上,只好按導遊員的指導,硬著頭皮假裝鎮定地繼續前行,而身上的猴子倒是老實不客氣地在遊客口袋裡搜索起來,最終發覺遊客身上並沒有它的目標後又輕盈地跳開了。
一提到獼猴,你是否想到美味的「獼猴桃」?
你可知獼猴桃有多少名字?「奇異果」是怎麼來的?一起來看看吧!
獼猴是獼猴桃科植物獼猴桃的果實。很多人以為是紐西蘭特產,其實它的祖籍是中國,早在詩經中的《詩·檜風·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其中的「萇楚」指的是獼猴桃。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注釋《詩經》時,注作「羊桃」,現在湖北和川東一些地方的人仍管它叫羊桃。
獼猴桃一般是橢圓形,深褐色的,帶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而其內則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種子。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味道有時被描述為草莓、香蕉、鳳梨三者的混合。因獼猴喜食,故名獼猴桃;亦有說法是因為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
一個世紀以前「羊桃」才引進入紐西蘭。1904年,紐西蘭一位名叫伊莎貝爾的女校長到中國湖北宜昌看望她的姐姐,並把中國的獼猴桃種子帶回紐西蘭。回紐西蘭後,伊莎貝爾將種子轉送給當地的果樹專家,之後輾轉送到當地知名的園藝專家亞歷山大手中,培植出紐西蘭第一株奇異果樹。
奇異果(kiwifruit)是獼猴桃的西方名字,由於在紐西蘭經過培育、改良,才在國際上名聲大振。從20世紀初紐西蘭引進獼猴桃至今,紐西蘭出產的綠色奇異果已經風行全世界,而紐西蘭在奇異果營銷、研發和價格方面的影響力,也是世界第一。至於為什麼叫奇異果,是出於商業考慮。
1950年之前叫做中國醋慄(Chinesegooseberry),後來紐西蘭出口商為了促銷,想找個商品名,因為它酷似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kiwi)就取了商品名——kiwifruit。1962年,一個叫Frieda Caplan的美國女士經營的一家公司(ProduceSpecialties,Inc.,現名Frieda『sInc.),應客戶要求,開始從紐西蘭進口獼猴桃。因為那時的美國人對獼猴桃還比較陌生,第一批1000隻獼猴桃,Caplan用了數月才售完。
有水果商建議Caplan採用紐西蘭特有的Kiwi鳥來命名該水果,因為Kiwi鳥也有類似獼猴桃那樣毛茸茸的羽毛,顏色也相差不遠。Kiwi鳥是尾巴翅膀極短,不會飛的鳥,非常珍貴,只在紐西蘭僻靜的叢林裡才能見到,所以成為紐西蘭的國鳥。Kiwi鳥為紐西蘭人驕傲,紐西蘭人也自稱為Kiwi。於是Caplan就將這個主意告訴了紐西蘭的種植商,他們當然高興,於是命名為Kiwifruit,聽上去倒是像紐西蘭土生土長的水果了。也有人認為此名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用了。
獼猴桃的諸多名字
獼猴桃,還有很多別的名字,它又被稱作毛桃,毛梨子,獼猴梨,毛木果等,雲南地區人們還稱它為麻藤果,在貴州民間人們看它長得像馬屎,又稱它為馬屎坨。
歷史上,在我國宜昌居住過的西方人曾經還管獼猴桃叫「宜昌醋慄」,因為他們覺得獼猴桃的味道像西方栽培依舊的醋慄(註:醋慄是虎耳草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實 ,歐洲人自中世紀起就開始食用,和獼猴桃一樣屬於漿果)。
在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和毗鄰的寶雞市眉縣,因盛產獼猴桃成為名符其實的「獼猴桃」之鄉。
你去過「南灣猴島」嗎,如果有隻淘氣的猴子跳上你的肩膀,你知道該怎麼做嗎?歡迎留言分享,謝謝!
註:本文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