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大小如鵝蛋(或雞蛋)、形狀如桃子,果皮上覆蓋著一層濃密的,或黃褐色或紅褐色絨毛的獼猴桃便陸續上市了。獼猴桃雖說形狀如桃子,但與桃子可是兩回事,從植物學分類上講,桃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而獼猴桃卻是藤本植物。一直以來,獼猴桃多是野生的居多,它是獼猴們喜歡吃的一種水果,後被人類發現後就從獼猴口中奪食,因此定名為獼猴桃。
漂洋過海成為奇異果
獼猴桃的原產地是中國,野生資源豐富,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兩三千年。《詩經》中就有了獼猴桃的記載:「隰有萇楚(獼猴桃的古名),猗儺其枝。」可見獼猴桃在中國栽培歷史之久遠。當然,獼猴桃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是以野果的形式存在,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小規模的生產栽培。但早在1904年,紐西蘭女教師伊莎貝爾·弗雷瑟就從中國湖北宜昌將一小袋獼猴桃種子帶回紐西蘭,苗圃商人亞歷山大獲得了這批種子並培育成樹苗。從此,中國湖北的獼猴桃在紐西蘭安了家,剛開始紐西蘭人給它取名為「中國醋慄」,後來紐西蘭人為開拓市場,便採用以紐西蘭人為象徵的基維鳥(Kiwi,夜行鳥類,有棕褐色長茸毛,外形看起來近似獼猴桃)命名獼猴桃為「基維果」(Kiwifruit),翻譯成中文便成了「奇異果」。
獼猴桃出了趟國不但換了名字,慢慢地,果肉也從綠心變成了黃心,果皮的毛也漸漸沒有了。可變皮變心也變不了根,奇異果的祖宗是中國的獼猴桃這一點誰也無法否認。2008年11月6日,在紐西蘭舉行的國際獼猴桃大會上,世界19個國家200多位專家一致認定: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世界獼猴桃原產地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
貌醜心靈美的「水果之王」
像猴兒似的獼猴桃確實長得有些磕磣,它可不像鮮桃似的,憑著鮮美靚麗的外觀也會令人垂涎三尺。獼猴桃之所以成為人們案上的佳果完全是因為它超富有營養。獼猴桃有個美名叫「水果之王」,其實「水果之王」的名字實在太普通了,近幾年,隨著人們對獼猴桃營養價值的進一步認識,它得了一個更貼切的名字,叫「維生素之王」,沒錯,一顆獼猴桃能提供一個人一日維生素C需求量的兩倍多呢,簡直太驚人了!除了維生素,獼猴桃還含有良好的可溶性膳食纖維,作為水果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屬其所含的具有出眾抗氧化性能的植物性化學物質SOD,據美國農業部研究報告稱,獼猴桃的綜合抗氧化指數在水果中名居前列,僅次於刺梨、藍莓等小眾水果,遠強於蘋果、梨、西瓜、柑橘等日常水果。不僅如此,獼猴桃還能穩定情緒、降膽固醇、幫助消化、預防便秘,還有止渴利尿和保護心臟的作用。
營養價值與保健作用就不說了,人們不會僅僅因為這些就青睞一種水果的,畢竟吃水果不是吃保健品,更不是吃藥。事實上,獼猴桃的口感也很不錯哩,獼猴桃果肉質地柔軟,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為草莓、香蕉、菠蘿三者的混合,吃一口獼猴桃簡直等於把這三種水果同時都吃了。你說神奇不神奇?果然是「奇異果」!
作為「奇異果」的獼猴桃大面積栽培始於紐西蘭,但獼猴桃的故鄉中國最終還是後來者居上,目前已成為全球栽培面積和產量第一大國,佔全球栽培面積近一半。
文丨廣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