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氣的孟加拉白虎》混江龍-協助拍攝
白虎(英文名:Bengal White Tiger):也稱孟加拉白虎,簡稱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個變種。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黃色底黑色條紋的毛髮轉變成白底黑紋。第一隻野生孟加拉白虎於1951年在印度被發現並捕獲,被取名為莫罕。世界上現有的幾百隻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孫。
-
陝西方言匯萃
陝西方言匯萃西北狼陝西方言知多少,搜集道聽僅點點。
-
哪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 「咥」字網友呼聲高
華商網微博今天列出九個在陝西方言中常常出現的字:馬、慫、噌、咥、撩、木、諞、歘、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這條微博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在眾多的推薦理由中,「咥」字的呼聲最高。如果你還有更好的字,也歡迎推薦。
-
為什麼陝西方言歌沒有像粵語歌、閩南語歌那樣走出本地文化圈?
西北風沒有成就陝西方言歌屬於60後70後的童年時代已經遠去,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那些比秦腔還難懂的粵語歌,在那個年代,西北大地上還風靡著《黃土高坡》這樣的歌,它們被稱為「西北風」。西北風從西北民歌中汲取了大量的營養,在中國流行樂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卻沒有像粵語歌那樣,用陝西方言唱歌,印象中只有一個叫石國慶的人,用陝西方言清唱著「我叫王木犢,我叫王木犢」,在萬象更新的80-90年代裡,王木犢最終銷聲匿跡,甚至在網際網路上都僅存幾個段子而已,生於1941年的石國慶(藝名王木犢)如今已經77歲了。陝西方言歌為什麼不能唱響九州?需要尋找答案。
-
容易誤解的一句上海方言,用兩種語氣說,所表達的意思卻截然不同
上海,國際大都市,中國的一線城市,很多人說沒有去過上海旅行,你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和燈紅酒綠的十裡洋場讓很多外地遊客魂牽夢縈,在迷戀上海風景的同時,那軟軟糯糯的上海方言更讓外地遊客所津津樂道,很多人說,上海話聽著很舒服,但是卻聽不懂上海人在說啥,有的時候甚至一句簡單的上海話,用兩種不同的語氣說
-
33種外語、4種方言、拍照也能翻譯:科大訊飛發布翻譯「新科技」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陳芳、胡喆)支持中文與33種語言互譯,粵語、四川話、東北話、河南話也能翻譯,還能拍照翻譯……20日下午,科大訊飛在京正式發布了訊飛翻譯「新科技」,能夠全球上網的訊飛翻譯機2.0。
-
地道陝西話|陝北方言——「八奓二舞」
地道陝西話|陝北方言——「八奓二舞」 「八奓二舞」
-
白虎首次生龍鳳胎 全世界僅有200多隻
網絡配圖白虎首次生龍鳳胎,兩隻白虎寶寶已經初顯了百獸之王的威風。25日,重慶市動物園兩隻出生20多天的孟加拉白虎寶寶首次與市民見面。這也是重慶市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白虎,在飼養員的精心培育下,兩隻「萌寶」如今茁壯成長,新陳代謝和生命體徵均正常。進入育幼室,兩隻白虎寶寶馬上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閃閃發亮的黑眼睛,胖嘟嘟、身上黑白相間、毛茸茸的小虎臉,這兩隻一雌一雄的白虎寶寶,已經初顯百獸之王的威風。萌萌的小白虎個頭已經與成年貓咪一般大小,它們時而齜牙咧嘴,時而喉嚨發出低吼,由於站立不穩而左搖右晃,萌得可愛。
-
魔力十足的東北方言,碰上就被同化,堪稱方言中的「吸鐵石」!
相較於具有一定「反諷」基礎的天津話,通俗易懂,容易學習的東北方言無疑更普及一點,也更受歡迎一點。事實上,凡是接觸過東北方言的其他方言持有者,只要不是山西人,大都會被這神奇的方言所同化,原因嘛,就是因為東北話太魔性,語調平順簡單。東北方言又稱為「東北官話」,是在一級方言——官話之下的二級方言。
-
用浙江多地方言讀《詩經》 聲音美到你不敢聽!
日前,紹興有一位媽媽在論壇發出「求助帖」,她說女兒已經三年級了,聽得懂紹興話,但就是不願開口講。節目中,鍾祺坦言:這歌是他真實地對家鄉的表達,他希望用方言做出更多優秀的吳語類作品。鍾祺口中的這個「吳語」,其使用人口佔浙江總人口的 95%以上,是浙江的主體方言。提到「吳語」,知道它的人有多少?為什麼浙江方言不如四川、陝西這些地區的方言有名呢?「不一樣。」
-
支持33種語言即時互譯、方言翻譯、拍照翻譯 訊飛推出境外自由行...
基於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像識別、離線翻譯、多麥陣列降噪等能力,訊飛翻譯機2.0支持中文與33種語言即時互譯、方言翻譯和拍照翻譯,並獨家具備4G、WIFI和離線翻譯模式。 訊飛翻譯機支持OCR拍照識別,輕鬆滿足使用者海外出遊時閱讀菜單、路牌、商品說明等場景拍照翻譯需求。
-
白虎、"鍾情鳥"首次入住動物園
昨天,白虎、紅嘴彎嘴犀鳥、噪犀鳥這3種動物第一次亮相上海動物園,其中因基因突變而產生的白虎尤其值得一看。昨天,記者剛走進獅虎山,就聽得一聲虎吼,走近發現,一雌一雄兩隻白虎躺在角落裡。飼養員介紹說,這2隻白虎從寧波雅戈爾動物園引進,均出生於去年8月,還未成年。目前,野生白虎已經滅絕,全世界共飼養的200多隻白虎,主要分布在美國、印度、英國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均為人工飼養。
-
陝西方言翻成英語怎麼說 陝英翻譯風靡網絡
陝西人是如何翻譯這些英語的 來源:新浪微博 華商網訊(實習記者 張琰)學過外語的人對漢語與英語之間的翻譯再熟悉不過,然而方言翻譯的英語卻並不多見近日一則《陝西話是如何翻譯這些英語》的帖子在網上熱傳,通俗、幽默,被陝西網友熱贊「美包包」。 這則簡短的陝西話與對英語的翻譯列出了30個日常英語短語,以及普通詞彙,然而當用陝西話翻譯後,卻變得非常富有幽默效果。
-
重慶樂和樂都白虎產下四胞胎虎寶寶 父親是一隻雪虎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重慶樂和樂都野生動物世界的孟加拉虎館舍傳來喜訊:9月25日,一頭6歲的孟加拉白虎媽媽順利產下了四胞胎值得一提的是,這四隻虎寶寶的父親是一隻雪虎,這是白虎媽媽的第二胎虎寶寶。第一胎產下的三隻虎寶寶,均很健康,雪虎繁育的概率較白虎更低,也更為稀有。
-
乾貨滿滿丨這場宣講會讓民警聽得懂理解深
乾貨滿滿丨這場宣講會讓民警聽得懂理解深 2020-12-02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像學英語一樣學方言,大山裡來了個接地氣的「小謝書記」
像學英語一樣學方言「剛去的時候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礙。」2016年8月,謝勝前往羊尾鎮報到,最初工作開展十分困難。「這裡的方言很陌生,老百姓說的話我聽不太懂,他們看我是生面孔,也不信任我。」謝勝用一個笨辦法克服了困難——他把鄉親經常說的方言記在筆記本上,就像學英語一樣每句話都做上注釋,慢慢的,他不僅聽得懂了,現在還能用流利的方言跟村民交流。
-
「聲動」這首古詩用四地方言來讀,你都聽得懂嗎?
上海、無錫、溫州、銅陵方言怎麼讀這首詩?在這首詩歌中,詩人鄭板橋由大雪之後的寒冷,寫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悽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借著詩文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出深深的感嘆。方言小百科我們來看看「梅」和「雪」這兩個字各地的不同。梅,溫州話的讀音同「賣」,其他話都是發「mei」。
-
野生動物名錄調整 陝西多種野生動物升級重點
獸類增加22種包括從二級升為一級的穿山甲,達旺猴、白頰獼猴、亞洲胡狼、豹貓、椰子貓等;原屬二級的雪兔從名單中刪除爬行類增加94種包括緬甸陸龜、凹甲陸龜、麗紋龍蜥、孟加拉巨蜥以及陝西常見的王錦蛇、黑眉錦蛇、烏梢蛇等兩棲類新增48種
-
領導開會方言聽不懂?訊飛飛鼠語音滑鼠為你「實況轉寫」
中國話是個神奇存在,它可以細分成普通話和方言兩種。而對於不同地區的人來說,除了能聽懂普通話及地方話以外,和省外人溝通時往往比較費勁。更可悲的是,好巧不巧,你的上司就是個外地人,開會時普通話夾雜著地方化,聽得你是暈頭轉向,不知所云。最最悲催的是,會後還要由你整理會議記錄,你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