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我們以國際頂尖學術思想照亮前路

2020-12-06 MBA中國網

他們,始終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國際通行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深度研究中國經濟、管理現象與問題,不斷原創知識;

他們,用知識創新反哺課堂,以紮實的學理基礎拓展學生思維高度,以切實的前沿思想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理論創新與突破不斷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他們,為世界貢獻中國學問。

他們,是眾多優秀的光華學者。

再回首2017,光華學者們在學術科研方面不斷開疆拓土,拓展知識的邊界:80餘篇研究成果在國際國內一類期刊上發布,其中不乏被國際國內頂尖期刊接受或發表的論文。這些期刊或位列五大全球頂級經濟學雜誌、三大頂級金融期刊,或是世界管理學研究的風向標……很多刊物多年來只發表寥寥幾篇來自中國的研究,光華學者們的名字卻不斷在這些刊物中出現,發表的論文從數量到質量都足以引以為傲。

因此,我們摘錄了部分論文信息,致敬可愛可敬的光華學者,以「學術光華」迎接新徵程。

(以下內容按教授姓名首字母排序)

由陳松蹊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由陳松蹊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陳松蹊教授是北大光華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教授,國家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學者,國際數理統計學會資深會員,美國統計學會會士。他的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統計、統計學在人口普查中的應用、高維數據分析等。

由陳玉宇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陳玉宇教授是北大光華應用經濟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地區差異與增長、中國勞動市場中的工資結構、健康經濟學等。

由龔六堂教授等合著的論文《國有、民營混合參股與公司績效改進》、在《經濟研究》發表。《經濟研究》創辦於1955年,是全國性綜合經濟理論期刊。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的評價報告,《經濟研究》被評為經濟學科僅有的「頂級」期刊(其餘為「權威」「核心」「擴展」等類期刊);總得分為115.015分,在所報告的全部546種專業期刊中位列首位,在所報告的全部733種期刊中位居第二位。

由龔六堂教授等合著的論文《省管縣改革對公共教育供給的影響——基於雙重差分模型的估計》在《經濟研究》發表。

龔六堂教授是北大光華副院長、應用經濟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動態經濟學、公共財政以及中國經濟相關問題。

由賈春新教授、王亞平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賈春新教授是北大光華金融學系教授,研究領域主要為金融市場與機構、公司治理等。

王亞平博士是北大光華金融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主要為資產定價、最優投資策略和計量經濟學應用。

由江亭儒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江亭儒博士是北大光華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家長式領導、跨文化領導及領導性格與行為。

由江亭儒教授、徐敏亞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江亭儒博士個人簡介同上。

徐敏亞博士是北大光華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副教授。她的研究專長是統計方法在管理中的應用。

由姜國華教授等合著的論文《宏觀問題之微觀證據與微觀研究之宏觀價值——第五屆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企業行為學術研討會綜述》,在《經濟研究》發表。

姜國華教授現任北大光華會計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他的研究領域包括行為金融學與證券投資、財務會計與資本市場、證券市場監管等。

由厲行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厲行博士是北大光華市場營銷學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主要為數量營銷、廣告、實證產業組織、智慧財產權與創新。

由梁建章教授、王輝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梁建章博士是攜程旅行網董事會主席兼CEO,北大光華管理實踐教授。

王輝博士是北大光華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涉及產業組織,發展經濟學,以及應用計量經濟學。

由劉琦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劉琦博士是北大光華金融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公司金融,金融市場,和行為金融學。

由劉曉蕾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劉曉蕾教授是北大光華金融學系系主任,金融系及會計系教授。她的研究領域為金融市場及公司金融,近些年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

由盧瑞昌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盧瑞昌博士是北大光華金融學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銀行貸款,金融中介機構,公司財務。

由陸正飛教授等合著的論文《貨幣政策與集團企業負債模式研究》,在《管理世界》發表。《管理世界》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中央級經濟管理類權威刊物,是反映中國經濟管理理論、政策研究和管理實踐的一家刊物。自1985年創刊以來,受到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並連續多年在全國經濟管理類報刊綜合評比中名列第一。

陸正飛教授是北大光華會計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會計信息與資源配置效率、企業融資行為與融資結構、投資行為與財務績效。

由路江湧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路江湧教授是北大光華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創業、創新、國際商務和國際經濟學等。

由羅煒教授等合著的論文《處置效應與風險投資機構:來自IPO公司的證據》,在《經濟研究》發表。

羅煒博士是北大光華會計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公司治理、風險投資、盈餘管理、會計信息與公司激勵計劃、自願性信息披露。

由麻志明、吳聯生教授等合著的論文《高管學術經歷與公司債務融資成本》,在《經濟研究》發表。

麻志明博士是北大光華會計學系助理教授。

吳聯生教授是北大光華副院長、會計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獲得者。他目前主要研究會計信息、審計市場與公司財務行為。

由孟涓涓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孟涓涓博士是北大光華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包括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

由孟涓涓、翁翕教授合著的論文

孟涓涓博士個人簡介同上。

翁翕博士是北大光華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博弈論,應用微觀經濟理論和產業經濟學。

由沈俏蔚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由沈俏蔚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沈俏蔚教授是北大光華市場營銷學系教授。她的研究領域包括企業與消費者決策的量化模型,社交與新媒體以及營銷策略等。

由塗雲東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塗雲東博士是北大光華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副教授。他的理論研究領域涵蓋非參數/半參數計量經濟模型,模型選擇和模型平均等;應用研究包含宏觀經濟預測,價格指數建模等。

由王漢生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由王漢生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王漢生教授是北大光華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教授、系主任,美國統計學會Fellow(2014)、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6)。他的主要理論研究興趣為高維數據分析、變量選擇、數據降維、極值理論、以及半參數模型,主要應用研究興趣為搜尋引擎營銷、社會關係網絡。

由王銳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王銳博士是北大光華市場營銷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網際網路營銷戰略,新渠道和新零售管理,女性領導力等。

由翁翕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由翁翕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翁翕博士是北大光華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博弈論,應用微觀經濟理論和產業經濟學。

由徐江旻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由徐江旻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徐江旻博士是北大光華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由顏色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由顏色教授等合著的論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轉型的影響因素》,在《經濟研究》發表。

顏色博士是北大光華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宏觀經濟學、中國經濟和經濟歷史。

由易希薇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易希薇博士是北大光華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創業公司的成長、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以及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等。

由虞吉海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虞吉海教授是北大光華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教授,研究興趣為SpatialEconometrics,PanelData。

由張建君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張建君教授是北大光華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的政治戰略、社會責任、領導行為與藝術、傳統智慧與現代管理等。

由張慶華教授等合著的論文

張慶華博士是北大光華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城市經濟學,公共財政,搜索與匹配以及應用計量經濟學。

由張然教授等合著的論文《風險投資與企業創新:影響和潛在機制》,在《管理世界》發表。

張然博士是北大光華會計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量化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

由趙龍凱教授等合著的論文《國有還是非國有?——基於文化的合資夥伴選擇》,在《管理世界》發表。

趙龍凱教授是北大光華金融學系教授,研究興趣主要在於Theoreticalandempiricalcorporatefinance,Investment,Assetpricing,Derivatives。

相關焦點

  • 駱振福:逐夢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如果以前沒有,我來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學報匯聚全球礦業學術領域的頂尖學者,推動我國礦業工程科學發展。」學術自信給了駱振福強大的力量,他堅信,「把學報當作自己的孩子,就一定可以養大養好。那時它肯定會反哺學校、回報國家。」要讓學報走上國際學術舞臺,邀請世界一流專家學者組建高水平的國際化編委會迫在眉睫。
  • 2018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居...
    原標題: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居全球第四 11月1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科技論文產出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排名前進到世界第4位,發表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連續第八年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材料科學領域論文被引用次數保持世界首位。 據統計,2017年被引次數超過10萬次且影響因子超過35的國際期刊有7種,包括《自然》、《科學》等。
  • 神用永生之光照亮我們的路
    亞當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人就進入到了黑暗中,黑暗中的人是看不清道路的,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在黑暗中的人對神、對世界、對別人的看法都是扭曲的。所以人需要光,需要光來指引人的方向,需要光來照亮前進的路,使人可以有正確的看法看待一切事物。【詩篇 119:105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在17種被SCI收錄的英文學術期刊中,位於同學科所有被收錄期刊Q1區(影響因子前25%)的期刊有8種,佔所有被收錄期刊總數的47.1%,佔比同樣領先全國,更有數種在國際同類學科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居首。
  • 2018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 中山大學進入世界前150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8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於今日正式發布。且中山大學排名從2017年的世界前200進入前150,顯示了中國大學快速提升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今年,軟科還同時發布了世界500強潛力大學,給出了位列全球第501-1000名的大學,中國內地大學有72所。
  • 2018北京大學藝術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舉行
    8月30日-9月1日,2018北京大學藝術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召開。該論壇在北京大學研究生院指導下,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主辦。論壇以「一元與多元」為主題,包括四個分論壇。來自國內及全球相關研究領域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 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介紹北大數學
    北京大學百廿年校慶到來之際,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將採取多種方式對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中國科學界的學術氛圍、隊伍建設、發展理念和取得的學術成就進行系列報導。該系列將重點介紹在不同學科領域內,北京大學為全球科研學術界做出的突出貢獻,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巨大影響力。
  • 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
  • 李政道研究所召開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
    10月18-19日,李政道研究所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此次會議旨在加強李政道研究所與國際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借鑑全球優秀研究所和大學的先進經驗,為李政道研究所提供學術評估和戰略性諮詢,支持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
  • 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細胞研究》編輯部負責人表示,這表明該期刊作為中國本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頂尖學術期刊,成功躋身國際頂尖學術出版陣營,為提升中國學術期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中國科學文化更好更快走向世界,促進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原始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
  • 2018年1月高校ESI統計數據公布,看看中國和世界頂尖大學的差距!
    而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是基於SCIE/SSCI所收錄的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可以按照按被期刊論文的引用頻次的高低確定出位居世界前1%的研究機構等,因此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
  • 這些頂尖人才如何進入西湖大學?
    施一公如此描述理想之校:「我們希望五年以後、十年以後,西湖大學可以聚攏一大批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在這裡從事最尖端的科學研究,做出最有意義的科學成果,培養最優秀的青年學生,用自己的才智盡情地探索科學知識前沿,推動人類進步,造福全世界。」
  • 2018中國高校入選ESI千分之一學科排名,這才是真正的頂尖專業!
    ESI是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的簡稱,它是基於SCIE/SSCI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對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SCIE、SSCI庫中近11年的論文數據進行統計,按被引頻次的高低確定出衡量研究績效的閾值,分別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機構、科學家、研究論文。目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
  • 清華大學首次進入世界大學前20名,10所中國大學進入前100!
    其餘三家為(QS世界大學排名、ARWU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US News全球最好大學排名)我們簡單了解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的排名機制!《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HE)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
  • 2018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揭曉 法國高校仍表現不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BFMTV)8月15日報導,在最近頒布的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有19所法國大學進入前500強榜單,包括入圍百強的三所高校:第36位的索邦大學、第42位的南巴黎大學(巴黎十一大)和第64
  • 深圳外國語學校校友鄭景旭科研成果首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
    ——鄭景旭校友鄭景旭科研成果首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化學家約翰·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三人,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40多年來,科學家對電池技術研究不輟,產品不斷升級迭代。在新能源儲存方面,可充電的金屬負極電池是一個嶄新的發展方向。
  • 中國學生,申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和高考進入清華大學,哪個難?
    麻省理工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在2018~2019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位列工程學第一、計算機科學第一,與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截止至2019年10月,麻省理工的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97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五)、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八)以及2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二)。
  • 中國學術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原標題:施一公團隊連續多篇重磅論文發表於《Cell Research》雜誌,引起國際矚目學術大家接連發力之後,中國學術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日前,施一公團隊在國產英文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以下簡稱CR)上連續發表兩篇最新科研成果,引起國際矚目。
  • 提升與超越:中國新聞傳播學國際發表的創新進路
    例如對中國本土問題的研究要與國際視野相結合,結論立足於全球化的背景,這樣才能實現中國話語的全球化表達。 二是語言為工具,思想是依託。中國本土學者進行國際學術論文發表語言是首要功課。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曹博林指出,論文修改是一種常態,尤其是在國際發表中,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只要沒有硬傷,論文都是可修改並最終發表的。論文修改主要分投稿前的修改和投稿後的修改兩部分,投稿前的修改有助於縮短審稿時間,提升個人的信用度;投稿後的修改,是所有投稿人都希望看到的。
  • 乾貨| 2019 AI 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一覽表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2017 -2018 年兩年間,AI 科技評論秉承「洞見學術前沿,連接產業未來」的宗旨,走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兩度親歷 10 餘個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為大家帶來了一系列現場精彩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