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附近發現三顆「超級地球」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這顆代號為格利澤667C的恆星位於距離地球22光年外的天蠍座,天文學家對格利澤667C進行的最新觀測顯示,它擁有五到七顆行星,其中有三顆可以被歸入「超級地球」的行列。「超級地球」也稱超級類地行星,環境可能和地球類似,質量通常為地球的一到十倍。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三顆超級地球都位于格利澤667C周圍的「宜居帶」內。「宜居帶」內的行星由於與恆星距離適中,表面溫度不高不低,可能存在液態水,從而為生命繁衍提供了必要條件。位於「宜居帶」,並不意味著行星一定具備了生命乃至高等生物產生的條件,如果是包含有毒氣體的氣態行星,生命就沒有可能存在。不過,研究人員說,依據行星密度判斷,這三科行星有可能是更適合生命繁衍的鹽態行星,存在固體表面,還可能有與地球相似的大氣條件。恆星格利澤667C的質量約為太陽的三分之一,並且溫度和光亮度要比太陽低,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三顆「超級地球」可以居住,那麼,氣溫不會很高,應該是比較溫暖的。

其實,在茫茫宇宙當中,還有一些具有潛在移居特質的星球。除了新發現的三顆「超級地球」,截至目前,還有已經發現的至少7顆「超級地球」是移居星球的熱門候選。其中包括2011年12月被發現的克卜勒22B,它距離地球約六百光年。研究人員推測,這顆行星有溫室效應,表面平均溫度為22攝氏度。相比這些行星,人類對火星的探測更為詳見。因此,火星是目前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對火星基巖樣品的分析表明,火星上存在氫、碳、氧等支持生命存在的關鍵化學成分。歐洲航天局的照片資料顯示,火星表面有明顯的河流痕跡,這證明火星可能曾經存在淡水湖和雪山。這些條件使得火星支持生命存在的機會大大增加。荷蘭一家公司還發起了「移民火星」計劃,號稱在2023年要把人類送上火星。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比起火星,土星的一個衛星——「土衛6」,更加移居。「土衛6」表面有山脈、湖泊和河流,被科學家稱為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星體。土衛6的河流、湖泊和海洋由甲烷構成,甲烷在「土衛6」上扮演的角色和水在地球上扮演的角色相同。此前,還有科學家宣稱,「土衛6」上有生命存在。

可以說這次發現的三顆「超級地球」,為人類移民太空由增添了一份新的希望。究竟還有多少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是否真的存在外太空生命,我們姑且拭目以待,讓科學來給我們揭開謎題。

相關焦點

  • 太陽系附近發現三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圖)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屬於天蠍座一恆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歐洲南方天文臺26日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都有水
    藝術家繪製的「超級地球」上的天空想像圖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於天蠍座一恆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於天蠍座一恆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  歐洲南方天文臺26日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
  • 美國宇航局的望遠鏡發現了三顆隱藏在附近恆星周圍的有趣行星
    美國宇航局的過境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剛剛在附近一顆恆星發現三顆迷人的行星,取得了另一項科學成就。一個是超級地球,比我們自己的星球略大。另外兩個是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你找不到它們。
  • 德國科學家稱發現3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
    原標題:德國科學家稱發現3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   原標題[發現更多宜居的「超級地球」]格利澤667C比太陽體積小、光線暗、溫度低,重量僅為太陽的三分之一  歐洲南方天文臺上個月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稱,太陽系附近又發現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而且極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 太陽系鄰居軌道上發現「超級地球」,卻不適合人類居住
    英國期刊《自然》雜誌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宣稱在附近一顆恆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超級地球一般是質量大於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陽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樣大。
  • 歐洲天文界發現32顆系外行星 確認24顆「超級地球」
    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拉西拉山上的觀測地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綜合外國媒體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國際研究小組10月19日在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發表公告說,該小組又發現了32顆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簡稱系外行星),同時還確認了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根據這些條件,科學家們對已經發現的4500顆地外行星進行了篩選,結果令人振奮,竟然有24顆行星是潛在的超級宜居行星,可以成為我們的第二家園。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這項研究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德克·舒爾茲-馬庫奇(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此之前的2014年,本研究的另一個合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生物學家勒內·海勒(RenéHeller)就提出,太空中可能存在超級宜居的世界,並列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 銀河系罕見發現「超級地球」 地球質量4倍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特別罕見的「超級地球」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UC)的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特別罕見的「超級地球」。它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天文學家將它描述為深空中的「百萬分之一」坎特伯雷大學5月11日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這顆行星是目前發現為數不多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之一。
  • 科學家在太陽系附近發現95顆褐矮星,比行星大但比恆星輕!
    比如太陽系邊緣是否有一顆大行星等待發現?為此美國宇航局(NASA)在2017年資助一個由公民科學家組成的「後院世界(Backyard Worlds:Planet 9)」的項目計劃,讓他們也去探索太陽系尋找「第九大行星」和褐矮星(brown dwarf)等天體。最新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一篇研究報告稱,該項目團隊在太陽系附近發現了1500顆「褐矮星」,其中已識別了95顆。
  • 地球的水量是最多的?這顆星球被稱作「超級水庫」,就在太陽系中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在40多億年前,如果不是地球上出現了原始海洋,那麼地球有可能一直到今天都不會有生命的存在。當然,地球上的水並不是一直保持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地球71%左右的表面積都被海洋所覆蓋。而剩下的29%的面積,則成為了人類的家園。
  • 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 大氣層中含大量水蒸氣
    這個於2009年發現的類地行星被命名為「GJ 1214b」。它距離地球僅為40光年,直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6.5倍,是迄今發現的第二顆最小太陽系外行星。這顆有水行星被歸入「超級地 球」行列。超級地球是指一種繞行恆星公轉,因質量約為地球的二至十倍,被歸類在溫度較熱且較無冰層覆蓋的類海王星與體積大小近似地球之行星中間的星體。
  • 距離太陽系附近最近的恆星,人類發現「第二地球」,驚喜萬分!
    距離太陽系附近最近的恆星,人類發現「第二地球」,驚喜萬分! 恆星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呢,恆星是天文學當中的一個概念,我們最熟悉的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就是太陽了,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運動才得以存在的,沒有太陽的話,也就沒有現在所謂的太陽系八大行星了,太陽本身是屬於黃矮星的。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恆星系統,包括三顆類地行星,兩顆超級地球
    ,其中一個包含三個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巖質行星,另一個則包含了兩個超級地球。一旦發現了行星系統,位於地面的加那利大型望遠鏡(GTC)就會跟蹤調查它們的基本特徵。太陽系外的行星分析顯示,在第一個恆星系統中,三顆類地行星擁有與地球相當的尺寸,它們圍繞著一顆名為K2-239的紅矮星運動
  • 隔壁的三體星系可能存在第二顆行星!而且是個超級地球
    據近日發布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介紹,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附近可能環繞著第二顆行星。 實際上,在去年四月的突破性討論會上,義大利都靈大學的天文學家馬裡奧·達馬索就介紹過相關發現,只是直到近日他們的成果才通過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表。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鏡像」,也有8大行星,有1顆很像地球但更大
    太陽系以外還會不會有太陽系?嚴格來說,太陽系在宇宙中只有一個,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第2個太陽系,但是與太陽系相似的行星系。應該是很多的,已知克卜勒-90、克卜勒452、克卜勒22、天倉五等都和太陽系很相似。其中克卜勒90還被稱為「太陽系鏡像」。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
  • 宇宙好多地方都有類似地球的行星啊:天文學家發現三顆 「超級地球」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們近日發現了三顆「超級地球」圍繞著一顆距離我們只有11光年的恆星運行。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蘊含著很大的希望,但科學家還不具備更詳細地觀察這些「超級地球」的技術。儘管如此,研究人員正準備確定這些大型巖石行星究竟能提供什麼。 從地球上看最明顯的紅矮星是一顆被稱為Gliese 887的天體。哥廷根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能夠探測到兩顆圍繞這顆小恆星運行的大型巖石天體,他們說可能還有第三個。
  • 太陽系外發現首顆密度接近地球的行星
    2009年9月18日,天文學家最終獲得了確鑿證據,他們成功測得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的質量,發現其密度和地球接近。這是科學家證實的第一顆同地球密度接近的類地行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薩拉-西格爾說:「這是一個我們很長時間夢寐以求的日子。」
  • 第二顆超級地球被發現了!就在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旁!
    近日,天文學家在半人馬座近旁拍攝到了第二顆行星,科學家初步猜測它可能有一組巨大的環!2016年,為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工作的天文學家證實,在地球最近的恆星鄰居近地半人馬座(ProximaCentauri)周圍存在一顆地球行星。這顆鄰近的太陽系外行星(Proximab)的發現不乏令人驚訝之處,因為除了與地球大小相似外,它還被發現在恆星可居住區(HZ)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