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浙大發布「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十大科學問題!

2020-12-04 浙江大學

2018年9月,浙江大學發布「雙腦計劃」,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會聚研究,聚集全校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物質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眾多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啟探索腦認知、意識及智能的本質和規律。2019年4月,浙江大學召開「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圓桌論壇,吳朝暉院士、段樹民院士與倪梁康教授(文科資深教授)分別圍繞「意識」問題,從計算機科學、腦科學、哲學角度作主旨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跨學科問題。在此基礎上,浙江大學「雙腦計劃」相關團隊組織哲學、計算機科學、神經與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專家,聚焦意識與腦、意識與人工智慧方面的重大問題,經過反覆討論、不斷碰撞、深入凝練,最終提出了十大具有前沿性、挑戰性的科學問題,旨在引領國內外學術界的思考,推動意識、腦與人工智慧交叉領域的研究

2019年4月,「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圓桌論壇舉行

「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十大科學問題具體是什麼?一起繼續往下看!

一、意識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

意識曾僅是哲學家的研究領域,但隨著神經科學發展,科學家逐漸參與到意識本質的研究中。目前大部分觀點認為,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是神經元,其生物學基礎是腦中多個神經網絡間的相互作用;也有研究認為意識的產生由相對獨立的腦結構(稱為意識開關)來主導。意識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及其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究。例如,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是否唯一,能否在神經元以外的物質載體上製造出意識等。

二、「人工意識」是否可能?

從人工智慧向人工意識的發展,必須考慮將人工情感和人工意欲的因素納入人工意識和人工心靈系統的可能性。可嘗試通過對神經迴路的複雜性的把控來解決所有類型的意識湧現(表象、情感、意志)的複雜性,並在神經系統中找到作為意識之自身覺知(qualia)的對應項。

三、機器如何理解人類的情感表達?

在人機共生社會,需要解決機器人與人類的自然交互問題,以使得機器人可以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產生共情、共鳴和自然的社會行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挑戰是機器如何理解人類的情感表達。

四、強人工智慧的心理機制是什麼?

弱人工智慧在解決特定領域問題中,展現出了強大到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人類的能力,但也暴露出通用性弱、學習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回歸強人工智慧的「初心」,即研究人類智能的心理機制是什麼,探索人類為何能利用有限的算力實現通用智能、如何在小數據條件下完成高效學習等問題。

五、意識的信息機制是什麼?

意識是指一個人體驗自身存在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記錄或者像機器人那樣對刺激做出反應。研究意識的信息處理機制,需要重點關注信息處理的主觀性(subjective)、結構性(structured)、特有性(specific)、統一性(unified)和確定性(definitive)等問題。

六、腦機融合能否實現超級智能?

腦機融合是基於腦機接口技術,實現腦與機的雙向交互、相互適應及協同工作,最終達到生物智能和機器智能的融合,其目標是實現更強大的智能形態。鑑於機器智能與人類智能的互補性,如何實現生物智能和機器智能的互聯互通,融合各自所長,創造出性能更強的智能形態是核心問題。

七、情緒情感的腦機制是什麼?

情緒是個體對一定程度的複雜情況做出反應的特定狀態。情緒情感的產生涉及感覺、知覺、動機、獎賞、評估、感覺-行為轉換等多種腦功能,並參與修飾和調控記憶及相關認知過程。人類智慧的形成和複雜社會體系的建立,均與情緒情感程序的進化和固化有關。情緒情感相關精神疾病也在持續和廣泛地困擾人類社會。因此,研究情緒情感的腦機制是腦科學研究領域最令人興奮的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也將為相關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八、學習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

動物需要適應環境變化,而學習就是神經系統把環境信息轉變成經驗的編碼過程,與學習密切相關的記憶則是神經系統對這些經驗的存儲和提取的過程。研究學習記憶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是神經科學領域至關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闡明認知功能障礙的關鍵。

九、潛意識的腦科學機制是什麼?

潛意識指「已然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水平的心理活動過程或內容」,被認為是最複雜的心理現象,可能成為闡明人類意識大腦機制的突破口。隨著認知神經科學和腦科學等交叉學科研究的發展,以及腦圖譜技術、基因技術的進步,對潛意識的腦科學機制研究可能會有更大的突破。

十、人類決策的腦處理機制是什麼?

決策腦機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但決策偏好的神經機理還遠未被揭開。系統探究決策腦機制,不僅有助於揭示決策者價值權衡過程的神經基礎,還能為基於神經信號預測人的決策傾向,以及診治決策異常相關腦疾病提供科學研究依據。

內容來源:浙江大學面向2030的學科會聚研究計劃(創新2030計劃)網站

製圖:浙江大學微訊社 劉燕燕

部分圖片來源:盧紹慶丨網絡

今日編輯:佳樂

責任編輯:金云云

繽紛浙大

2019年8月26日至31日,浙江大學TruSense團隊赴荷蘭參加一年一度的SensUs國際大學生生物傳感器設計大賽。大賽由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主辦,歐洲創新與技術研究所支持。以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力全教授為指導老師,由來自理、工、農、醫、商等多個專業的同學組成的浙大TruSense團隊,是亞洲唯一受邀參加該賽事的隊伍。他們通過一年的努力來研究血漿中阿達木單抗等蛋白濃度的快速便攜化檢測方法和儀器。

8月30日(星期五)16:00-23:00,比賽將通過直播的形式向場外觀眾傳達現場賽況。此外,比賽考慮隊伍在健康領域的影響力設有公眾啟發獎,由現場觀眾和廣大網友投票產生。

投票時間:

2019年8月29日21:00-8月30日21:00。

直播地址及投票連結:

https://digital.sensus.org/

TruSense團隊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了解投票詳細規則及更多詳情,可掃碼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關於「意識、腦與人工智慧」浙大專家提出十大前沿科學問題
    浙江大學日前發布了「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十大科學問題。據了解,浙大今年4月召開「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圓桌論壇,吳朝暉院士、段樹民院士與倪梁康教授(文科資深教授)分別圍繞「意識」問題,從計算機科學、腦科學、哲學角度作主旨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跨學科問題。
  • ​浙江大學發布「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十大科學問題
    浙江大學發布「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十大科學問題2018年9月,浙江大學發布「雙腦計劃」,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會聚研究,聚集全校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物質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眾多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啟探索腦認知、意識及智能的本質和規律。
  • 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打開APP 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發表於 2018-06-03 09:22:14 5月26日至27日,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腦科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 浙大開設國內首個「腦科學」學院 未來還要助力人工智慧
    學院成立儀式,左是浙大校長,右為段樹民院長 據紅星新聞了解,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為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 浙江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教授李曉明介紹說,這代表了學院人才培養想要解決的兩個需求:其不僅要解決最具挑戰性的前沿科學問題,更要攻克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腦重大疾病。
  • 浙大人工智慧大咖直播來了!
    成為廣大考生和家長熱切關注的問題就在今晚19:00浙江大學高招會客廳·師說浙大第二期教育部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專家組工作組組長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吳飛教授將為大家一一解答主講嘉賓介紹吳飛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填補「腦科學」本科專業空白
    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將下設生物學(神經生物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本科專業。此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據浙江大學求是新聞網12月28日消息,作為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致力於成為國際一流人才匯聚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腦科學交叉研究平臺。
  • 「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圓桌論壇在浙江大學舉行
    4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學學科會聚系列論壇之「雙腦計劃」——「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圓桌論壇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吳朝暉在題為《人工智慧、腦機智能及意識》的報告中,介紹了人工智慧發展現狀、腦機混合智能的科研進展,並對人類意識和人工意識的異同進行了解讀。他指出,人、物理世界、智能機器、虛擬世界所組成的四元空間將重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重組社會形態與產業結構,重塑人類思維方式與生活習慣。在未來發展中,人工智慧將越來越顯示智慧特徵、具備普惠價值、彰顯顛覆意義。
  • 剛剛,2020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在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周濟和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 剛剛,2020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在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周濟和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 國內首個「腦科學」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來上課
    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均開展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段樹民等專家學者日前做了詳細介紹。
  • 科學大咖講述腦科學與人工智慧—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李釗攝 6月10日下午,科學院南路6號的中科院計算所一層會議室裡人潮湧動,幾百名年輕學子云集一堂,只為聆聽「理解未來」系列講座第28期: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認知神經科學專家尼古拉斯·圖克·布朗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張益肇分享他們關於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最新成果和思想。
  • 探索前沿腦科學 盛趣遊戲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領域
    近年來,腦科學、腦機接口和融合智能等前沿科學已成為多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人工智慧是引領下一代戰略性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8月20日,浙江大學與盛趣遊戲共建的「傳奇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為本科生上課
    浙江大學近日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高校均開展了神經科學的本科專業。中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如何打造?
  • 中外腦科學研究者在滬解密大腦意識與科技關係
    中外腦科學研究者在滬解密大腦意識與科技關係 2017-06-09   中新網上海6月9日電 (記者 許婧)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的30多名腦科學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及中國研究人員9日在上海與公眾見面,對科技與大腦意識、身體及行為之間的關係等進行解密。  當天,「CSTS(世界大腦意識與科技峰會)科學家見面會」在上海舉辦,話題涉及人工智慧、神經經濟學、AR、機器人等領域。
  • 浙大2020 高招會客廳《師說浙大》第二期| 吳飛:人工智慧歷史與...
    浙大2020 高招會客廳《師說浙大》第二期| 吳飛:人工智慧歷史與人才培養 發布時間:2020-03-22
  • ...大腦找答案|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腦科學|神經科學|計算機_網易科技
    反過來,AI技術也在深刻改變著腦科學的研究方法。在「觀測腦」手段不斷變革的基礎上,AI技術為腦科學提供了越來越強大的分析、展示和科學發現手段。2020年4月25日,青創聯盟發起的YOSIA Webinar特別推出了「AI+X」科學系列主題,第一期主題為AI+腦科學,主要針對人工智慧與腦科學的發展以及兩者間的相互影響進行了分享。
  • 推動中國腦科學研究領域核心自主可控!重磅科創平臺發布
    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今日重要性:✨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最新聯合發布「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據稱,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據介紹,項目搭建起了一個國際領先的多模態腦影像設備平臺,包括世界首創的既可用於科學研究、也可用於臨床醫療的5.0T超高場MR,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性能3.0T MR和全球技術最先進的一體化PET/MR,及高級腦功能研究應用及後處理軟體系統。
  • 全國首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今年將迎來第一批本科學生
    作為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該學院致力於成為國際一流人才匯聚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腦科學交叉研究平臺。 為什麼花落浙大?因為學校的重視和學校的人才儲備!
  • 重磅,浙大發布類腦計算機,可意念打字
    浙大發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8月29日馬斯克推出了他的腦機接口設備,人類的意念可以通過腦機接口設備反饋到現實生活中來。」類腦晶片在發布會上浙江大學的研究者介紹:該類腦計算機是由 3 個高 1.6 米的標準機櫃組成。
  • 院士說丨戴瓊海院士:搭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橋梁
    而更重要的是,腦科學的發展將推動人工智慧科學從感知人工智慧到認知人工智慧的跨越。4月28日晚,戴瓊海院士做客第一期「探臻論壇」,以線上方式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搭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橋梁」的精彩講座。嘉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