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推動能源轉型方面成效顯著 核能發電佔比有望持續提高

2020-12-05 河北新聞網

央視網消息:清潔化、低碳化是當前全球能源發展的主基調,我國在推動能源轉型方面成效顯著。核能作為穩定可靠的清潔低碳能源,是我國能源向清潔化、低碳化轉型的重要選項。藍皮書顯示,未來我國核能發電佔比有望持續提高。

按照當前我國核電發展狀況測算,預計2020年底,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51臺,總裝機容量520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7臺以上,裝機容量1900萬千瓦以上;到2025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十四五」及中長期,核能在我國清潔能源低碳系統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未來,以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為代表的我國自主化三代核電主力堆型將持續規模化、批量化建設。核電裝備製造的國產化自主化水平將持續提高。核能產業鏈協同發展、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將逐年提升。核能的多用途綜合利用優勢將更加凸顯。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秘書長 張廷克:除了發揮我們的核能發電優勢之外,其實它可以在清潔供暖、工業供氣,還有海水淡化,包括生產同位素或者制氫等方面發揮作用,並且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是非常大的。

來源:央視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核電發展」國際能源署:核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不可或缺
    該報告評估了800種不同的技術選項,以尋求在確保能源系統彈性和安全性的同時於207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的可行方案。與此同時,9月9日,世界核協會(WNA)首席經濟學家Laszlo Varro在2020年線上戰略論壇(Strategic eForum 2020)上表示,核能可提高能源轉型的成本效益和能源安全性。
  •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我國能源體系中核電優勢凸顯
    王毅韌表示,十四五期間,核能除發揮清潔發電優勢之外,還將在清潔供暖、工業供汽、海水淡化、餘電制氫、同位素生產、製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緊扣世界核電技術前沿,海上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海上浮動核電站等示範項目預計陸續啟動。
  • [朝聞天下]《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 我國核能發電佔比...
    [朝聞天下]《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 我國核能發電佔比有望持續提高 2020-06-17 08:35:00來源:央視網
  • 法國能源轉型中的核能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能源轉型需要綜合各方面全局考量,既要降低碳排放、也要保障民生和能源供給安全。法國和歐洲減少、關停核電的措施在這幾點上似乎沒有帶來正面效果。大幅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德國也並沒有在電力碳強度上有所改善。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只有核能、煤炭和天然氣是可操控、可隨時滿足電力需求、提供穩定基荷發電的能源。
  • 核能在我國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藍皮書首席專家王毅韌從核電生產運行、核電工程建設、核能科技創新、核燃料循環產業、核電裝備製造、核能行業管理與安全保障以及核能國際合作7個方面介紹了2019年中國核能產業發展情況,並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對我國核能發展趨勢作出分析和展望。
  • 「十三五」期間四川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5日訊(記者 張宇 實習生 劉文玉 攝影報導)25日上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應對氣候變化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從以綠色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碳排放梯次達峰兩方面介紹了我省「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總體進展
  • 杜祥琬:推動能源轉型 需在六大觀念上創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能源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目前,國家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能源也面臨著歷史性的轉型和創新。創新始於思維改變,進步首先來自觀念轉換。以下6個方面能源觀的創新正在推動中國的能源轉型。
  • 能源轉型:問題與展望
    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來源,在實現排放目標、兌現氣候承諾、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必須緊緊抓住能源發展的關鍵,堅定不移地推動能源轉型,在轉型思路、轉型策略、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等各方面,認真研究、統籌規劃,確保實現能源轉型的目標,推動中國能源安全、綠色、協調、高質量發展。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風能——我國約20%左右的國土面積具有比較豐富的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其島嶼,西北、華北和東北「三北」地區,特別是新疆和內蒙古,風能資源極為豐富。據估算,我國陸地可開發風電裝機容量約2.5億kW,海上風能資源量更大,可開發發電裝機容量約7.5億kW,總共可開發發電裝機容量10億kW。
  • 太陽能、風能發電:現狀與建議
    能源既是經濟資源,更是政治資源和戰略資源,能源安全的問題受到國家高度重視。未來二三十年,將是能源生產消費方式和能源結構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人們將致力於構建綠色低碳、高效智能、多樣共享的可持續能源體系。風力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將快速增長,從而形成天然氣、石油、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為五大支柱的能源新格局。
  • 專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方向,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創新與技術中心主任道爾夫·吉倫在論壇上表示,城市推广部署可再生能源,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同時能創造就業機會,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祉。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公眾意識,開創低碳未來。
  • 我國能源戰略規劃歷程回顧及展望
    在各項能源轉型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動下,用能條件和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能源供需結構持續優化。隨著能源工業發展,我國能源結構由以原煤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潔化轉變,發展動力由傳統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轉變。改革開放以來,原煤佔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始終保持第一,基本維持在70%~80%之間。最近幾年呈下降趨勢,2019年原煤佔比下降至68.8%。
  • 清潔發電 多元利用 蹚出中國特色核能之路
    一年前的2019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我國首部核安全白皮書——《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指出,中國核事業形成了完備的核工業體系,為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核安全之路。
  • 聚賢納言 探索核能產業發展「山東路徑」
    2020年1-9月,全國核電累計上網發電量2700.1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5.0%,相當於替代煤炭消費7755.2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318.7萬噸。當前,清潔供能、低碳發展已成了能源結構轉型的大趨勢,在清潔能源比重日益增多的未來,核電通過供應可靠、可調度電力,對發電波動性強、不易調度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或太陽能)形成了很好的補充,有助於電力結構優化配置。
  • 探索具有山東特色的核能產業發展路徑
    作為當前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已作出承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實現減碳目標的四大類舉措中,能源結構轉型的作用十分顯著,而作為能源供應重要部分的電力供應,急需降低化石能源發電佔比,核電作為電源基本符合已經得到世界公認。
  • 德國加快能源綠色轉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有望過半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有望過半——德國加快能源綠色轉型德國能源巨頭意昂集團發布的最新報告稱,今年前10個月,德國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共發電1950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4%。
  • 中國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碳排放量持續降低
    其中,中國超過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國。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比例只有4%,但增長勢頭非常強勁。2016年可再生能源增長量佔全球能源新增量的1/3。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比例從2015年的6.7%上升到2016年的7.5%。
  • 廣東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 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
    按照計劃目標,廣東將會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 習近平: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二十國集團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導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第二,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中方支持後疫情時代能源低碳轉型,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目標。
  • 能源局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第三至第七部分,緊緊圍繞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分別就推進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製革命和國際合作五個方面進行闡述,反映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以及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成效。  問:我國在推動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方面採取了哪些政策舉措,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