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在太空屍體如何被處理?結局毛骨悚然

2020-12-05 中關村在線

1969年7月21日,當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太空人停留22小時後即將要離開月球表面時,時任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的辦公桌上放著兩份演講稿。

在意外事故的應急演講中寫著:「命運已經註定,那些前往月球進行和平探索的人,最終將留在月球上安息。」如果巴茲·奧爾德林與尼爾·阿姆斯特朗的餘生要在月球上度過,他們是否會時常凝視著40萬公裡外發著藍色光芒的地球?

自從人類首次乘坐火箭進入太空以來,我們只失去了18人,包括14名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鑑於我們是在對太空缺乏相對了解的情況下就將人類送入太空的,這種傷亡率已經非常低。即使發生太空意外,也是所有太空人集體遇難,沒有任何人需要救助。

但是隨著我們探索火星任務的臨近,個人的死亡率將會更高,無論是前往火星途中,還是在火星惡劣環境中求生,亦或是其他原因。火星上出現的任何問題(比如技術問題、缺少食物等),都可能導致太空人陷入困境,最終只能自求多福。

目前,美國宇航局還沒有討論任何解決方案,但載人探索火星任務已經被探討了很長時間,最快有可能於2040年左右執行。美國宇航局的「火星之旅」計劃估計,往返火星需要長達3年時間,因此期間很有可能出現各種意外。

埃默裡大學生物倫理學家保羅·沃爾普說:「最有趣的問題是:在前往火星或月球空間站的任務中,如果發生死亡事件會如何?如果屍體需要數月乃至數年時間才能被送回地球該怎麼辦?將屍體帶回地球是否現實?」

如今,太空人進入太空需要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然後在國際空間站中駐留數月。由於太空人在前往太空執行任務前需要進行詳細檢查,以確保其處於完美健康狀態,因此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最多會遇到意外致死,比如太空行走失誤。

加拿大太空人、國際空間站前指令長克裡斯·哈德菲爾德說:「在最糟糕的假設中,太空行走期間可能發生意外。你可能突然遭到微小隕石襲擊,並對此無能為力。它可能在你的太空衣上留下孔洞,導致你在數秒內即喪失能力。」

在這種假設情況下,太空人在喪失意識前大約可堅持15秒鐘。在他們被凍結前,最有可能死於窒息或減壓。暴露在真空中10秒鐘就可能導致人類皮膚和血管中的水分蒸發,然後屍體會像充滿氣的氣球那樣膨脹。

癱瘓30秒鐘後,太空人的肺部會崩潰,即使他們還沒有死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死亡率很低,此前也從未發生過這種事情。但是如果真的發生意外,太空人需要如何生存下來?

做好最壞打算

太空人特裡·維爾茨曾在國際空間站和美國太空梭上執行任務。他總共在太空中停留了213天,但他稱自己從未接受過在太空中處理屍體的訓練。他說:「我曾接受過急救方面的訓練,但從未學過如何處理屍體。」

對此,美國宇航局表示:「美國宇航局沒有為所有遠程風險準備應急計劃。在應對非計劃性在軌情況時,我們會基於實時的合作做出決定,包括與飛行行動局、人類健康與績效理事會、美國宇航局領導層以及國際合作夥伴等商討。」維爾茨也表示:「在長達16年的太空人生涯中,我不記得曾與其他太空人談論過有關太空死亡的話題。我們都知道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房間裡的大象』沒有討論過它。」

儘管他們不喜歡討論這個問題,但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依然需要為同僚的死亡做好準備。但是美國宇航局對太空人之死「眼不見為淨」的政策未必能維持長久。指令長哈德菲爾德表示,所有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都會接受培訓,準備應對太空人猝死事件。他說:「我們將這些事情稱為『應急模擬』,包括討論如何處置屍體的問題。」

在《太空人生活指南》一書中,哈德菲爾德曾探討「死亡模擬」問題。他設置了一個「任務控制」場景:我們剛剛接到國際空間站的報告,克裡斯去世了!人們馬上著手處理這個問題,我們要如何處理他的屍體呢?國際空間站上沒有裝屍袋,為此我們應該將其放在太空服中,然後裝進柜子裡嗎?但是散發的屍體氣味如何處理?我們應該利用補給船將其送回地球嗎?亦或是讓它像垃圾那樣在重新進入大氣層時焚毀?在太空行走時將其拋棄,讓它在太空中漂浮?

正如哈達德菲爾德指出的那樣,太空中的屍體代表著重大後勤問題。事實上,屍體引發的生化危機無疑是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之一,找到儲存屍體的空間同樣重要。由於美國宇航局缺少處理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猝死的規則,空間站上的指令長可能會決定如何處理屍體。

哈德菲爾德說:「如果在太空行走時有人死亡,我會首先將屍體儲存在氣閘艙內。然後將他們密封在增壓服內,實際上屍體在太空服內腐爛的速度更快,而我們又不想聞腐肉的臭味,畢竟這裡不是公共廁所。為此我們會將他們放入太空服中,並存放在空間站中比較冷的地方。」

如果潛艇中有艇員死亡,而又無法立即將其送往陸上,他們會將屍體儲存在魚類附近,那裡的溫度最低,而且與生活區隔離開。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將垃圾儲存在空間站上最冷的地方,以免細菌滋生,並減少氣味。哈德菲爾德說:「我可能會將屍體始終儲存在這裡,直到有補給船帶其回地球,他們可以被放在聯盟號的第三個座位上,也可以儲存在氣閘艙內。」

凍幹葬禮

美國宇航局可能沒有處理太空人猝死的具體計劃,但該機構正在制定相關措施。2005年,美國宇航局曾委託瑞典生態殯葬公司Promessa幫忙,後者已經設計出名為「屍體回歸」的未經測試方案。這個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的系統利用名為冰葬的技術,實際上就是將屍體凍幹處理。它不像傳統葬禮那樣產生骨灰,冰凍的屍體會被分解成100萬塊冰凍的碎肉。

在研究期間,Promessa創始人蘇姍妮·馬薩克與彼得·馬薩克與設計學院的學生合作,暢想前往火星途中可能發生的場景。在地球上,冰葬過程可能要使用液態氮冷凍屍體。但在太空中,機器臂會將屍體懸浮在太空船外面的密封袋中。屍體會在外面凍結1個小時,直到其變脆,然後機械臂會大幅擺動,將屍體變成骨灰般的冰骸。理論上說,這個過程可以將體重90公斤的太空人變成22公斤重、手提箱大小的塊狀物,可被儲存在太空船中多年。

如果冰葬不好用,你還可以選擇「拋棄」屍體,讓它永遠留在無盡的虛空中。儘管聯合國已經就處理太空垃圾問題制定相關規則,但這些規則並不適用於人類屍體。美國宇航局行星保護辦公室發言人凱薩琳·科利說:「當前,還沒有行星保護政策的具體指導規則,無論是美國宇航局還是國際方面的,為此已故太空人的屍體很可能被放飛在太空中。」

但是物理學定律在這方面可能戰勝人類規則。除非我們在死者身上綁定迷你火箭,否則他們最終會跟隨太空船的軌跡飛行。隨著時間推移,屍體會堆積起來,這會讓火星之旅變得有點兒恐怖。

火星葬禮

但是與到達火星後面臨的危險相比,太空人沿途死亡的危險並不算高。在宣傳自己的未來太空殖民計劃時,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曾公開宣稱:「如果你想去火星,需要有面對死亡的準備。」問題是,如果某人在火星上去世,他們可被埋在哪裡?

如果有人在前往火星途中去世,冷凍儲藏或冰葬都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可是火星表面上沒有太平間,太空船上通常也沒有太大的額外存儲空間。那麼,我們如何處理火星探險者們的屍體?哈德菲爾德說:「如果太空人在火星上死亡,我們可能將他們葬在火星上,而非將屍體帶回地球。」

這樣的處理很有必要,因為返回地球是個漫長的旅程,屍體可能帶來潛在的汙染問題。即使正在探索火星的探測器也被要求,不能將地球上的微生物帶到新的行星上。太空船在發射前也被反覆清理和消毒,以幫助保護火星上潛在的本土生命。但與探測器相比,微生物更有可能潛伏在屍體上。

這讓行星保護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在火星上建立墓地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美國宇航局行星保護辦公室發言人科利說:「對於在火星上如何處理有機材料(包括屍體),我們不會作出限制,只要地球上的微生物被殺死即可。為此,火化是很有必要的。但行星保護確實需要制訂協議,以確保未來執行任務時不會束手無策。」

最壞假設

但是並非所有在太空中死亡的人都會被像麻煩的貨物那樣處理,有些屍體實際上甚至可挽救生命。太空可能是最後的邊界,但事情並非總是如此。人們已經花費數千年時間穿越困難的地形,以發現的名義將自己置於危險而奇異的境地。在這種追求過程中,數以千計的人失去生命。但有時候,死者甚至可以挽救同僚的生命。

你不要認為第二種可能不會發生在太空中。在《火星救援》一書中,作者安迪·韋爾描述了這樣的場景:戰神號太空船上的船員決定返回火星,拯救被困在那裡的同事馬克·沃特尼。戰神號系統操作員、最小的船員喬納森告訴父親,如果美國宇航局不為他們此行提供補給,他們也有「最後計劃」。她說:「每個人都會死去,除了我,他們會服藥而死。他們馬上就會那樣做,以便不在消耗任何事物。」他的父親問道:「那麼你如何保持生存?」她回答:「補給並非唯一的食物來源。」

在極端情況下,船員們計劃自殺,以便留下足夠資源給同僚,並幫助拯救沃特尼。生物倫理學家保羅·沃爾普表示:「這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人類犧牲自我拯救他人。事實上,這完全是可接受的行為。我們無法決定將要殺掉誰吃掉。但在很多時候,我們準備成為英雄,比如拉響手榴彈拯救戰友。」

沃爾普說,對於為了生存而食人的想法,許多人並不贊同。他說:「有人認為我們對屍體缺乏應有的尊重,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吃掉屍體是能讓我們生存下來的唯一方法,那麼它是可以接受的,但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火星上如此荒涼,死氣沉沉,如果有意外導致食物供應中斷,它們很快會耗盡「代替食物(屍體)」。但是還沒有任何太空機構制定出火星食人的正式政策。

虛空之旅

相對於人類的誕生,人類進入太空的時間依然非常短暫。但是我們已經將探索的邊界擴展了數千年,毫無疑問,我們將繼續堅持下去,即使這個過程中充滿危險。每個太空人或太空遊客都希望前往火星,他們最終將面對猝死或慢性死亡的現實。美國宇航局還沒有正式發布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應急方案,但他們已經準備好失去某些太空人。

在傳記中,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演講稿撰寫人威廉·薩菲爾回憶阿波羅11號起飛的細節。他說:「我們都知道,災難不會以突然爆炸的方式出現。這意味著,被困在月球表面上的太空人可以與任務控制團隊溝通,但他們依然會被慢慢餓死,甚至自殺。」

事實上,美國宇航局已經計劃切斷與被困太空人之間的通話,並為他們舉行正式的「海上葬禮」。但即使存在這種病態的假想情況,每個太空人都知道,他們必須繼續前往月球。尼克森的後備演講稿中寫道:「其他人將會繼續追隨他們的腳步,並將找到回家的路。」

隨著我們進入充滿火箭發射和載人任務的太空時代,死亡的想法開始出現在每個太空人和決策者的腦海中。太空人特裡·維爾茨也許永遠不會與朋友喝咖啡時聊死亡話題,但他知道進入太空時存在死亡風險。他說:「我認為這值得我們冒險,探索總是要付出生命代價,我確信這種情況會繼續下去。」

對於處理已故太空人的屍體的現實選擇,包括吃掉、儲存在垃圾室、凍幹碎裂等,都缺少對太空人取得的巨大成就相匹配的尊重。但沃爾普認為,在太空中處理太空人死後事宜中,人類不會太難適應。我們已經接受了世俗的想法,許多探險家死後暴屍荒野。沃爾普視珠穆朗瑪峰為未來火星任務的完美模擬:當人類死亡時,他們的屍體將永遠被留在那裡。

每年大約有800人登上珠峰,每年約有同樣數量的人因登山而死。第二年,依然有800人嘗試登峰。這些人想要成為探索奇妙而罕見未來的先驅。有了這樣的決心,他們甘願冒「付出最終代價」的風險。沃爾普說:「如果你攀登珠峰,你會知道,如果自己死去,屍體將被留在那裡。」

在珠峰上,沒有任何方法火化屍體,也沒有任何合適的場所安置屍體,更沒辦法將屍體送下山安葬。在珠峰上大約躺著200多具屍體,有些在積雪減少的時候依稀可見。每個從他們身邊路過的人都會意識到,他們正冒著生命危險攀登,他們登頂的機率、獲得體面葬禮的機率都很小。沃爾普說:「你需要接受這樣的現實,因為它就是攀登珠峰的一部分。」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625/6253545.html report 9420 1969年7月21日,當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太空人停留22小時後即將要離開月球表面時,時任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的辦公桌上放著兩份演講稿。在意外事故的應急演講中寫著:「命運已經註定,那些前往月球進行和平探索的人,最終將留在月球上安息。」如果巴茲·奧爾德林與尼爾·...

相關焦點

  • 如果太空人在太空死亡,屍體如何處理?
    首先人在太空中並不會像謠傳的那樣凍死,也不會爆炸而死,因為太空真空的環境意味著幾乎沒有微粒存在,而溫度正是由於微粒運動才產生的,所以太空相當於一個非常好的保溫環境,人體在這個空間內熱量散失只能依靠熱輻射,從體感溫度上來說,人體暴露在太空中不會感覺冷,也不會感覺熱。
  • 屍體在太空中如何處理?只有一名太空人遇到了…
    屍體在太空中如何處理?
  • 如果太空人在太空死亡,屍體會被如何處理?
    航天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至今人類已經有18人死在了飛船上,但是絕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死在上升或者降落階段,只有三人是在宇宙之中死去的。留下的身體會被如何處理,留在飛船上,大家與一具軀體為伴?還是送回地球入土為安,或者直接扔進宇宙飛向未知?
  • 漂浮在太空中的太空人屍體,最終會面臨怎樣結局?還能回家嗎?
    太空人是一份神聖偉大的工作,但在多數人的生活中,是極少有人會考慮從事這項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身體素質不符之外,就是這份工作的危險程度是大多數工作的十倍以上,儘管如今隨著各國航天業的發展,早就已經不再是上個世紀,各國航天業最初發展的那樣,危險無處不在了,但太空人在高空執行任務,動輒數月無法回到地面,這個過程中是有可能遇到任何突發性的故障的,一旦發生,能安然存活的可能性是極小的。
  • 古代徵戰後,將士們成千上萬的屍體是如何處理的?
    而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在相對發展落後的古代,戰爭結束後,士兵們成千上萬的屍體是如何處理的? 早前的作戰模式通常都是冷兵器交鋒,不會對屍體造成太大的損害,凡是在戰場上陣亡的士兵,全都只能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所以有人就會好奇,這麼大批量的屍體,古人究竟是怎麼處理的。通過專家的多年的研究,在大部分情況下,他們都是像下面這樣處理屍體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淺談動物屍體如何處理
    據統計,在已知感染的病原體中,一半以上是人畜共患的病原,而近年新發現的病原,近80%是人和動物共感或跨物種感染病原,所以動物屍體處理不規範已成為一個重要因素。一些事實頻繁浮出水面,比如臺灣口蹄疫爆發,世界衛生動物組織(OIE)發出十年禁止臺灣豬肉出口的禁令,其原因就是有人將感染口蹄疫的死豬屍體丟棄在河邊而引發的;四川省人感染豬鏈球菌病,患者都有宰殺、加工和食用死豬的經歷;2013年3月,黃浦江順流而下未經處理的死豬屍體達到13000具。
  • 人死後如何處理自己的屍體
    人死後如何處理自己的屍體 2021-01-09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毛骨悚然!畸形人遺體最多的恐怖屍體博物館
    毛骨悚然畸形人遺體最多的恐怖屍體博物館 2013-04-27 09:55
  • 隱秘的細節可以讓你毛骨悚然
    隱秘的細節可以讓你毛骨悚然最近一部燒腦懸疑網劇橫空出世,豆瓣評分高達9.1分,我想大家都猜了,對,就是《隱秘的角落》,這部網劇已被大家提前鎖定為今年年度最佳國產懸疑劇,那為什麼它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分呢?小編本來是不太喜歡看國產劇,因為集數太多,劇情拖拉,所有一直對國產劇比較牴觸,這部網劇也是經朋友強烈推薦,於是小編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看了看。
  • NASA從未說出的秘密:太空人死了怎麼辦?屍體像太空垃圾一樣繞著...
    太空人如果死了屍體該怎麼處理?答案是令人吃驚的---美國宇航局(NASA )可能會把死去的太空人扔進太空,「像太空垃圾一樣繞著地球轉」。據英國媒體11月3日報導,NASA從來沒有告訴公眾,如果太空人在太空中死亡他們會怎麼處理,這已經成為一個謎,甚至連太空人都聲稱他們不知道「死亡協議」的內容是什麼。
  • 如何處理其屍體?
    太空人的全稱是宇宙航天員,是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這是一份光榮而神聖的職業,看上去光鮮亮麗,還能體驗飛向浩瀚星空的夢想。比如,宇航輻射、失重環境、太空垃圾等這些問題,若處理不當,則極易給太空人造成致命的危險。事實上,從太空探索開始,就已經有18位太空人死亡,其中有14位是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不過,與此同時,可能很多人都會好奇,若太空人在空間站不慎死亡,會有什麼後果呢?其遺體又會如何處理呢?下面且聽歷史象細細道來。
  • 寵物屍體是埋是扔?如何處理才科學?
    寵物屍體是埋是扔?如何處理才科學?如何處理兔子的屍體,也成了他們憂慮的事情。「在小區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埋葬,也不忍心將它直接扔進垃圾桶。女兒哭著要將它埋在土裡,我們想了很久,我就開車來到一處郊外,和女兒一起將兔子埋了。」市民劉女士說,那個地方,也是女兒選的,說是附近有山有水,風景很好。
  • 屍體將如何處理?
    太空人的全稱是宇宙航天員,是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這是一份光榮而神聖的職業,看上去光鮮亮麗,還能體驗飛向浩瀚星空的夢想。比如,宇航輻射、失重環境、太空垃圾等這些問題,若處理不當,則極易給太空人造成致命的危險。事實上,從太空探索開始,就已經有18位太空人死亡,其中有14位是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不過,與此同時,可能很多人都會好奇,若太空人在空間站不慎死亡,會有什麼後果呢?其遺體又會如何處理呢?下面且聽歷史細道來。
  • 當你死後屍體如何處理?煙花葬或者製作成鑽石了解下
    來看看全球十種奇特的屍體處理方法也許會啟發下你的靈感。1、成為食人族的美餐「食人」一詞總是帶有陰暗意味,食人族通常被認為是極度飢餓或者出於變態動機,然而,在一些部落文化中,「和平式」的食人行為已存在很長時間,近期曾有人猜測,人口過剩和食物供應不足可能導致食人行為繼續蔓延。
  • 太空人在太空遇難怎麼辦,NASA設計的「屍體回歸」方案讓人心酸
    當他被鋼鐵俠用計甩出太空,瞬間凍僵,隨後屍體將會遭到抽空分解。值得慶幸的是,在人類航天航空歷史上,還沒有一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遇難,已經犧牲的22位太空人都是在模擬實驗階段、升空階段和返回地球著陸階段遇難的。
  • 為什麼在太空中遇難的太空人屍體不能帶回地球?看完後沉默了
    正是由於選拔太空人需要有綜合素質及其它的一些條件,因此能當上太空人的人都是萬裡挑一。它是一份光榮的職業,承載著人類對於太空的夢想和探索。但太空和不像地球上,充滿著各種風險,宇航輻射,失重環境以及其它像太空垃圾等都會對太空人造成危險。
  • 有犧牲在太空中的太空人嗎,他們的遺體又是怎樣處理的呢?
    截止到2018年,在人類探索太空的豪邁徵途上,全球共計有30名太空人英勇犧牲——在太空中犧牲的太空人18人,其中蘇聯4人,美國14人(包括一名日裔太空人鬼冢承次,一名以色列籍太空人伊蘭·沃爾費曼);在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卡門線)以下犧牲的太空人1人;在各種訓練、測試和搜救中犧牲的太空人
  • 《缺氧》屍體怎麼辦 缺氧屍體處理攻略
    導 讀 大家知道在缺氧中如果小人死了,屍體不處理容易造成汙染等問題發生,大家想知道屍體怎麼處理嗎?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缺氧屍體處理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 太空人在太空遇難後,屍體為什麼不能運回地球?只能進行太空葬禮
    幾十年來,為航空事業犧牲性命的太空人不少,那麼他們的屍體是一直漂浮在宇宙嗎?為什麼堅決不能從太空運回地球呢?許多植物種子去過太空後就會產生變異,就連人也會有所反應,美國航天局一項研究表明,航天員返回地球後會有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縮、內臟損傷,身高會增高5釐米左右,要經過幾個月的調養來恢復。
  • 為什麼遇難太空人的屍體,不能從太空運回地球?背後真相令人落淚
    太空探索是非常神秘的,能引起無數人的好奇心,由此也產生出很多奇妙的遐想,而神秘往往伴隨著風險,這也讓很多人對太空人的安全感到擔憂,由此也引申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太空人在太空遇難,能否將其屍體運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