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血培養從接收到陽性處理的常見7問,不清楚的都來看看吧。。。
一、接到血培養瓶後的驗收重點有哪些?
1、除了常規的外觀及病人信息檢查外,需要通過刻度檢查血量是否充分或超量,不合格的要標明,並備註告知臨床;
2、延遲送檢的標本,要觀察瓶內的絮狀物、溶血、凝塊、渾濁、密集小氣泡、白色顆粒,如發現疑似生長信號時,應立即直接塗片鏡檢並轉種平板。
二、收到不合格血培養標本如何處理?
1、若是病人信息不對、瓶子破裂、明顯汙染及凝固時,應立即拒收並報告臨床,做好記錄;
2、若採樣時間與收樣時間小於2小時,可重新採集不合格那一瓶,若超過2小時,建議其另外追加一次雙瓶血培養,對於瓶子用錯,如:兒童使用了成人瓶等,應重新正確採集。
三、收到合格血培養標本應如何處理?
1、傳統手工法每天早晚觀察2次,若無菌生長將其混勻。當可以生長時,用注射器無菌抽取培養物塗片染色鏡檢,如發現細菌,應立即報告染色結果,並轉鍾平板及記錄,陰性菌加種一個巧克力瓊脂,陰性桿菌再額外加種一個MAC或EMB或中國藍平板。
2、若為自動血培養儀培養,就直接裝載其中,儀器報陽時,按上述步驟處理。
四、血培養瓶培養過程中應如何觀察和處理?
1、傳統手工培養為靜置培養,在未振搖之前觀察瓶內有無絮狀物、均勻混濁、溶血、凝塊、液體表面是否有菌膜,底部血細胞與液體交界處是否有白色顆粒,輕輕振搖時液體中是否有大量密集細小的氣泡等來判斷是否為陽性。
2、也可以每天或者每隔12-18小時盲種一次,但增加了汙染了機會。
3、若培養至第7天仍未生長,可再進行一次盲種,仍無細菌生長可報告陰性。
4、自動培養可不必盲種,5天未報陽可直接報告5日培養無細菌生長,因為大多數真陽性發生在3天內,部分苛養菌發生在3-5天內,5天後報陽的多為汙染菌。特殊細菌需要額外延長培養時間,比如:布魯菌、馬爾尼菲青黴菌等。陽性瓶按前面步驟處理。
五、疑似有菌生長,
但轉鍾又不生長的原因是什麼?
1、培養環境不當,如缺乏CO2、厭氧或為微需氧條件;
2、缺乏被檢菌生長的特殊營養物質;
3、轉鍾時間不夠長,有些細菌生長緩慢易被漏檢;
4、存在抗菌藥物;
5、假陽性,比如血液中紅細胞碎片過多而呈現渾濁,輸注脂肪乳導致液體渾濁等。
六、若血培養儀提示有細菌生長,
但革蘭染色未見細菌如何處理?
1、應補充吖啶橙染色檢查彎曲菌和布魯菌,發現細菌使用特殊培養基分離培養。
2、未發現細菌仍需要盲種厭氧和需氧血平板,然後繼續將培養瓶放入儀器中培養至報告時,注意其它不常見菌。
七、是否有必要對懷疑
菌血症患者的血液標本直接革蘭染色鏡檢?
革蘭染色法不能直接檢測到血液中含有的少量微生物(小於1CFU/ml),所以不建議直接對血液標本進行塗片染色檢查。
來源:基層檢驗網
編輯:小冉 審校: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