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糖大小能壓垮地球,小小固體重量比肩珠峰,中子星究竟是什麼?

2020-10-18 深視界

關於中子星,需要簡單了解的二三事

中子星究竟是什麼東西?很多人對此感到疑問,它是因十分龐大的引力坍塌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很小,每一顆中子星的質量都等同於一個龐大的行星,甚至可以壓垮地球,一座中大城市的規模,也無法與它們的直徑相提並論。

中子星的大小差約在12~17英裡之內,並且科學家們也深入考慮了它的距離和特性,這個範圍其實相當精準了,但是天文學家們依然對此不懈研究,只為了把其範圍縮小到更精確,國際組織也有最新的進展,通過天文望遠鏡與天文臺取得的數據,馬克思物理研究所將中子星的確切尺寸範圍又縮小了兩倍,他們聲稱,一顆典型的中子星,重量是太陽的1.5倍,而半徑卻是11千米。這個數據意味著人類如果用勺子挖出中子星的一部分——方糖大小,那麼這或許能夠壓垮地球。

已知物質密度最大的物質,中子星

天文學家接著說到在目前為止,可觀測到的宇宙中中子星的物質密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亞原子層面上物質所遵從的基本物理現象,比如當恆星演化到最末期時,一切都會坍塌,中子星由此形成。那顆恆星的最中心區域,有一個核心,核心坍塌後,質子和電子都會轉化為中子,比如超新星大爆炸就是個典例。

坍塌並縮成的中子星會產生一種密度最大的固體,就像上文所提現的物體壓縮到一個普通城市的大小,這個著名的比喻,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的誇張程度,會讓人想一直重複,比如一塊方糖大小的中子星物質,在地球上的重量是10億噸,重量應該與珠穆朗瑪峰一致。

中子星有重有輕?

或許很多人又會產生疑問,倘若恆星的大小可以相差很多,那為何中子星的大小不能相差很多呢?

中子星基準質量

卡巴娜作為有名的天文學家,在今日宇宙中稱,在一個文獻中廣泛使用的基準質量是指觀測到的中子心中所有的質量,都接近這個值,之所以會用一個確定的數值來估計出中子星半徑。約有1.4個太陽,是因為現在目前所觀測到的中子星都是由相同的物質組成。

他接著說道,相比於普通的恆星,質量和半徑之間的關係有許多常量和變量的共同影響,比如恆星中在核心就會有核聚變的元素,但中子心卻是如此的緊湊和密集,以至於他們不會含有真正分離彼此的原子,意味著整個恆星基本上是巨大的單元整合,完全有緊密的堆積在一起的中子組成,所以每顆中子心的元素都是一致的,在這樣的級別的密度之下,元素所謂的概念就失去了本身含義,因此可以認定質子數,定義了中子星的元素。

總結

一切的中子星都是由相同的物質組成的,同時,天文學家們也認為質量和半徑之間可以建立某種具體聯繫,這條理論適用於中子星,因此當我們對其進行描述時,實際所做的是在一些已經形成的亞原子世界物理定律的進一步刻畫。

其餘研究團隊也在論文中指出,研究過程和結果,也可以適用於其他的天體,比如磁星或者是脈衝星,這一切都有助於天文學家們理解引力波產生,同時布朗作為論文的編寫者,她說這些結果令人是如此的興奮,不僅僅科學家們已經最大化了中子星半徑的精確度,同時通過它也能夠對中子星合併有了更明確的認知。

相關焦點

  • 方糖大小竟能壓垮地球,小小固體重量卻堪比珠峰,中子星到底是什麼?
    關於中子星,需要簡單了解的二三事 中子星究竟是什麼東西?很多人對此感到疑問,它是因十分龐大的引力坍塌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很小,每一顆中子星的質量都等同於一個龐大的行星,甚至可以壓垮地球,一座中大城市的規模,也無法與它們的直徑相提並論。
  • 一勺足以壓垮地球,承受著一整個恆星重量的中子星,它究竟多大?
    文章介紹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幾個不同望遠鏡和觀測站的數據,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的成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EI)將中子星的大小估計縮小了兩倍,將中子星的半徑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中子星究竟有多大?就恆星物體而言,這些密度極大的,引力坍縮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卻很小。
  • 一勺足以壓垮地球,承受著一整個恆星重量的中子星,它究竟多大?
    文章介紹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幾個不同望遠鏡和觀測站的數據,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的成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EI)將中子星的大小估計縮小了兩倍,將中子星的半徑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中子星究竟有多大?就恆星物體而言,這些密度極大的,引力坍縮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卻很小。即使每一顆的質量都等同於一整顆龐大的恆星,一座中至大規模的城市直徑也足以與他們的尺寸相提並論。
  • 一塊中子星方糖等於一座珠穆朗瑪峰!中子星到底多重?
    中子星有多大?就恆星物體而言,這些極端、超密度的坍縮恆星其實相當小。但是不要小瞧他們,它們的質量相當於一個全尺寸的恆星,因為它們的密度實在太大了,可以說僅次於黑洞,科學家經常把它們的大小與一個大中型城市的寬度相比。但是中子星的直逕到底多大呢?這是一個圍繞科學界迷霧重重的問題!
  • 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為什麼地球還沒坍縮成中子星?
    這幾種作用力中能對抗壓縮的是電磁力和強力,氣體可以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隙比較大!但固體很難壓縮,因為原子與原子之間的間隙非常小,能對抗壓縮的是結構支撐與核外電子之間的斥力,當然這都是電磁力所提供!但引力是一種源源不斷並且可以無限疊加的作用力,當物質的質量增加到電子之間斥力(同性負電荷)難以對抗時就會被壓縮到原子核附近!
  • 中子星多重?地球上所有人類的體重之和=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
    如果說宇宙中有除黑洞外最超乎尋常的天體,那一定非中子星莫屬。中子星作為宇宙中最極端的事物之一,擁有著相當強的密度。僅一塊數公裡大小的中子星,其質量就與一顆恆星相當。而造成它這樣極端密度的原因,都歸於它之前的那場超新星爆發。
  • 宇宙最堅硬的物質,比鋼鐵硬100億倍,一小塊頂一座珠峰!
    導語:宇宙最堅硬的物質,比鋼鐵硬100億倍,一小塊頂一座珠峰!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而又強度很高的物質莫過於鋼材了,建築等各種日常用品,無不用到這種現代工業冶煉出來的強大物質。除此之外,地球上硬度很高的物質倒不少,例如金剛石、石英、天然剛玉等,但是你知道嗎,宇宙中有一種物質,它強度比鋼還要強100億倍,它就是一種叫做核麵食的物質,核麵食可能是宇宙中最強的物質,也有可能是超新星之後唯一能在恆星中存活下來的物質。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實驗,他們利用大型計算機系統進行模擬實驗,以測試核麵食的強度。
  • 假如一顆足球大小的中子星撞向地球,結局會怎麼樣?
    如果一顆足球大小的中子星撞向地球會發生什麼?這是一個大膽冒險的設想,中子星可不是好惹的,地球在它的面前就是一個渣渣的存在。中子星其實就是大質的恆星在演化的末期形成的一種形態。在恆星的主序期內,其內部的組成大部分為氫氣,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發生核聚變反應,向外持續散發光和熱。
  • 擁有匹敵黑洞引力的中子星,一勺中子星能毀滅地球
    這是太陽,旁邊的是中子星但別讓它的大小欺騙了你,中子星是一種質量極大的宇宙天體,它是一個引力怪獸,會吸收周圍的一切天體,其密度極大,直徑可能只有一座城市大小,但質量卻是太陽的1.4倍,中子星顧名思義,便是由中子形成的星體
  • 中子星比黑洞更加極端的天體
    中子星是世界上最極端、狂暴的事物之一,一顆直徑雖只有幾千米的巨型原子核,質量卻堪比恆星,而中子星的生成皆源於恆星的死亡,·而中子星的生成皆源於恆星的死亡,恆星的生存依賴著其脆弱的平衡,上千萬億億噸的熾熱等離子物質,被強大的引力拉進核心,這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導致核心處發生了聚變,氫原子與氨原子發生聚變反應
  • 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物質遇到地球會發生什麼?
    按照最直觀的理解,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可能會直接穿透地球達到地心的位置,但實際情況如何我們要具體分析來看一下。中子星顧名思義是全部由中子組成的特殊天體,這樣的天體已經徹底脫離了常規物質的概念。中子星是什麼概念哪?就是在自身的巨大引力塌陷作用下,電子已經不那麼「自由」了,因為讓它自由的空間急劇縮小,電子甚至被壓進了原子核內,和帶正電的質子結合變成了中子,因此無論是什麼物質,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中子,因此說中子星的密度實際上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大約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10億噸。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最大質量中子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從理論上講,它幾乎大到無法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通常直徑約9公裡。它們是超新星的殘餘。但密度卻大得令人難以置信。此次探測到的中子星,距離地球4600光年,被稱為J0740 + 6620,它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3,000倍,是太陽質量的2.17倍。但這顆恆星直徑只有大約24公裡。
  • 雖然中子星質量比太陽大,但半徑卻比地球小
    中子星有多大?就恆星天體而言,這些極端、超緻密的坍塌恆星相當小。儘管它們的質量相當於一個全尺寸的恆星,但它們的大小經常被拿來與一個大中型城市的寬度相比。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中子星的直徑在19-27公裡之間。考慮到中子恆星的距離和特性,這實際上是相當精確的。但天文學家一直致力於將其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迄今為止最大質量中子星
    此次探測到的中子星,距離地球4600光年,被稱為J0740 + 6620,它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3,000倍,是太陽質量的2.17倍。但這顆恆星直徑只有大約24公裡。    中子星和黑洞一樣,都是在超新星災難性爆炸中死亡恆星的殘骸。當一顆恆星變成超新星時,其殘骸的核心會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塌。
  • 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幾十億噸重,若地球被壓成中子星,會有多大?
    中子星就是傳聞中密度無比大的星球,僅僅是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重達8000萬到20億噸之間,意思是米粒大小的物體掉地上都可能把地表砸個窟窿甚至穿個孔出來,這個密度究竟是多大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
  • 中子星物質做的足球被踢到地球上會怎樣?15分鐘後地球將被炸掉
    足球很輕,我們可以踢來踢去,它的重量只有410克到450克之間,還不到一斤重,那麼如果這個足球是中子星物質做的呢?它的重量將會大得嚇人。其實說起來也沒那麼複雜,因為中子星的物質密度就相當於是原子核的密度,如果說一個原子像地球這麼大,原子核只相當於一座高樓的大小,然而它卻佔據了這個地球一樣大的原子的絕大部分質量,只有不到萬分之三的質量屬於原子核以外的電子。
  • 中子星物質瞬間移動一點點到地球來是一個什麼樣的後果?
    由於中子星這種極端特性,就引起了一些天文愛好者們的極大好奇心,常有人提出一些古怪的問題,如:如果把中子星一立方釐米的物質瞬間轉移到地球上來會有什麼現象?還有的提出瞬間轉移一個立方米等等。大同小異,就是想看看中子星物質在地球上會怎麼樣。其實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 如果中子星上一塊1立方釐米大的物質軟著陸到地球,會發生什麼?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僅次於黑洞的恐怖天體,中子星密度非常大,指甲蓋大小的中子星物質,其質量可以與一座山相匹敵。由於中子星在形成的過程中角動量守恆,而最終形成的中子星往往直徑只有數十千米,於是中子星的轉動速度很快很快,自轉周期從毫秒級別的700分之一秒到30秒都有。在自轉變快的同時,中子星也會變成一塊強有力的磁鐵,這塊磁鐵在它的某一部分向外發射電波,當它快速自轉的時候,就會像燈塔上的探照燈一樣,有規律地不斷向地球掃射電波。
  • 神奇的量子物理:白矮星與中子星的奧秘
    那麼,廣袤的宇宙,又是什麼力學統治著世界?難道也存在量子效應主導的天體現象嗎?回答是的,恆星演化終結殘留下的中心天體,諸如白矮星和中子星,它們就是量子物理控制宇宙的案例。量子效應導致的力量無處不在,然而在宏觀條件下,其波動性遠遠小於粒子特性,所以量子效應可以忽略不計。
  • 只有25公裡直徑卻有太陽質量的2倍接近形成黑洞的臨界值的中子星
    J0740+6620是一種不斷旋轉的中子星——脈衝星,具體而言,是一種毫秒脈衝星,因為它每秒能快速旋轉數百圈。該中子星是美國天文學家通過「引力時間延遲效應」(Shapiro Delay)的現象測量了這顆脈衝星的質量的結果。且是目前為止,有天文觀測以來發現的最重的中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