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足以壓垮地球,承受著一整個恆星重量的中子星,它究竟多大?

2021-01-1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文章介紹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幾個不同望遠鏡和觀測站的數據,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的成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EI)將中子星的大小估計縮小了兩倍,將中子星的半徑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

中子星究竟有多大?就恆星物體而言,這些密度極大的,引力坍縮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卻很小。即使每一顆的質量都等同於一整顆龐大的恆星,一座中至大規模的城市直徑也足以與他們的尺寸相提並論。

中子星。圖源:歐南臺(ESO)/L.Calada.

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將中子星的大小鎖定在19至27千米(12至17英裡)的範圍內。考慮到中子星的距離和特性,這個估計已經相當精確,但天文學家依然不懈地進行著深入研究,意在將其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

一個國際研究組織取得了新的進展。通過分析從各地多臺天文望遠鏡與天文臺取得的數據,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又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 (AEI) )的成員又將中子星的確切尺寸範圍縮小了兩倍。

「我們發現,一顆典型的中子星約比太陽重1.4倍,而它的半徑約為11千米。」 漢諾瓦總部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巴德裡·克裡希南(Badri Krishnan)如此描述,「我們的研究結果將半徑鎖定在10.4至11.9千米之間。」

圖解

:雙中子星合併的概念插圖。圖中窄光束為伽馬射線爆,代表時空的網格上產生的漣漪為各向同性的引力波,這也是雙中子星合併的顯著特徵。正在合併的雙星中噴出的旋動物質會發出一些能量較低的光線,這些光線能夠被觀測到。圖片來源: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 /索諾瑪州立大學/ A. 西蒙內

這個團隊的研究對象實際上赫赫有名:GW17087,由一對相互緊密環繞的雙中子星合併所產生的一個持續約100秒的引力波。它於2017年8月17日被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與室女座幹涉儀(Virgo Interferometer)探測到。

圖解:雙中子星合併碰撞瞬間的概念圖。圖片來源:卡內基科學研究所

圖解:GW170817於漢福德,利文斯頓和室女座天文臺分別測得的時頻圖。信號在兩個LIGO探測器中清晰可見,為一個正啁啾波。由於室女座幹涉儀的靈敏度較低,且引力波來源方位恰巧是其盲區,因此在室女座處不可見。圖片來源:LIGO科學合作組織/室女座合作組織

此外,費米衛星,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世界各地的多種望遠鏡和天文臺均對此天文事件進行了無數次研究,這些觀察結果為馬克斯·普朗克團隊提供了大量有效數據。

「雙中子星合併簡直是挖掘關鍵數據的寶礦!」 AEI漢諾瓦總部的研究員柯林·卡帕諾(Collin Capano)感嘆道。他是發表於《自然天文學》刊中的相關論文的主要作者。

圖解:NASA哈勃空間望遠鏡鏡頭下,此雙中子星合併後的餘暉。其亮度隨時間推移逐漸黯淡。圖片來源:NASA和ESA:A. Levan(美國沃裡克大學),N. Tanvir(美國萊斯特大學)以及A. Fruchter和O. Fox(美國科學技術學會)

「在可觀察到的宇宙中,中子星含有最為緻密的物質。……通過測量這些星體的性質,我們得以了解亞原子層面上物質所遵從的基礎物理現象。」

當一顆巨大的恆星演化到末期,燃料耗盡並坍縮時,就會形成中子星。恆星的最中心區域——核心,將會坍縮,把每個質子和一個電子轉化為一個中子。

圖解:超新星爆炸。圖源:NATHAN SMITH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NASA

如果正在坍縮的恆星的核心大約在一到三個太陽質量之間,那麼這些新形成的中子就可以阻止繼續坍縮,最終成為一顆中子星。而質量更大的恆星將持續坍縮,直至成為等同恆星質量的黑洞。

但是坍縮成中子星會產生已知密度最大的物體,就像前文所提到的,相當於把一個太陽質量的物體壓縮到僅有城市大小。您可能已經聽過這個著名的比較了,但它的誇張程度值得不厭其煩地重複:一塊方糖大小的中子星物質在地球上的重量約為1萬億公斤(或10億噸),與整座穆朗瑪峰的重量大致相同。

您也許會產生疑問:既然不同恆星的大小可以相差甚遠,中子星的大小不也可以不同嗎?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此次研究估算出的半徑是使用1.4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作為前提進行計算的。

「這是一個在文獻中廣泛使用的基準質量,」卡帕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因為觀測到的雙中子星中,幾乎所有中子星的質量都接近該值。」

「之所以能夠使用GW170817引力波來估算1.4個太陽質量的中子星的半徑,是因為我們認為幾乎所有中子星都由相同的物質組成。」

他解釋說,對於其他「常規」恆星,其質量與半徑之間的關係取決於許多變量的影響,例如恆星核心中進行核聚變的元素。「而中子星是如此緊湊、密集,以至於它們不會含有真正分開的原子——整個恆星基本上是一個巨大的單原子核,幾乎完全由緊密堆積在一起的中子組成。」

「正因如此,我們不能認為中子星是由不同的元素構成的。在這種級別的密度下,「元素」的概念失去意義,因為元素是由其原子含有的質子數定義的。」

圖解

:中子星的組成。圖源: Carl Knox/OzGrav

卡帕諾說,由於所有中子都是相同的物質(夸克,由膠子固定在一起),天文學家認為質量和半徑之間能夠建立通用的對應關係,使其適用於所有中子星。因此,當估計1.4個太陽質量的中子星的大小時,我們實際上所做的是在形成一些或許能夠描述亞原子世界的物理定律。」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也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和過程也可以用於研究其他天體,例如脈衝星,磁星,甚至它們發出引力波的方式,提供細節幫助天文學家理解引力波產生的原因。

史蒂芬妮·布朗(Stephanie Brown),論文的合著者,同時也是AEI漢諾瓦總部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她如此評價道:「這些結果令人興奮,不僅僅因為我們已經極大程度上將中子星半徑的測量精確化,更因為透過它,我們對雙中子星合併後的最終宿命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作者: NANCY ATKINSON

FY: 肉桂兔包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一勺足以壓垮地球,承受著一整個恆星重量的中子星,它究竟多大?
    文章介紹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幾個不同望遠鏡和觀測站的數據,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的成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EI)將中子星的大小估計縮小了兩倍,將中子星的半徑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中子星究竟有多大?就恆星物體而言,這些密度極大的,引力坍縮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卻很小。
  • 方糖大小能壓垮地球,小小固體重量比肩珠峰,中子星究竟是什麼?
    關於中子星,需要簡單了解的二三事中子星究竟是什麼東西?很多人對此感到疑問,它是因十分龐大的引力坍塌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很小,每一顆中子星的質量都等同於一個龐大的行星,甚至可以壓垮地球,一座中大城市的規模,也無法與它們的直徑相提並論。
  • 擁有匹敵黑洞引力的中子星,一勺中子星能毀滅地球
    形成於恆星末期,恆星到了末期之後,其核心裂變衰弱,壓力來與引力無法平衡,受力量變化影響,恆星會向內塌陷 ,因為在恆星末期塌縮過程中,產生巨大壓力,最終發生劇烈爆炸,不僅會將恆星壓破,內部的原子核結構也會被破壞,恆星內部的電子會被壓縮到原子核中,跟質子結合後電荷變為中性,便形成了中子,中子不帶電,大量的中子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中子星
  • 吃一小勺中子星物質會怎樣?這一勺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
    而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白矮星中的電子簡併壓力再也承受不起了,於是電子被壓縮到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中子,使原子變得僅由中子組成,而中子簡併壓支撐住了中子星,阻止它進一步壓縮。它的密度已經超越人類常識,科學家表示,中子星的密度為每立方釐米8×1013克至2×1015克之間也就是每立方釐米的質量為8千萬到20億噸之巨,也就是說一勺中子星物質,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或者一座珠穆朗姆峰,可以說,如果有幸能嘗到一勺中子星物質,那將是地球都修不來的福氣,當然我相信這個福氣還無人敢消受!
  • 方糖大小竟能壓垮地球,小小固體重量卻堪比珠峰,中子星到底是什麼?
    關於中子星,需要簡單了解的二三事 中子星究竟是什麼東西?很多人對此感到疑問,它是因十分龐大的引力坍塌所形成的恆星,體積很小,每一顆中子星的質量都等同於一個龐大的行星,甚至可以壓垮地球,一座中大城市的規模,也無法與它們的直徑相提並論。
  • 當你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質,吃下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這個事情只能在我們的大腦中實現,因為中子星上的物質可以一直保持狀態,是因為中子星強大的引力才能維持的脆弱平衡,如果離開中子星的引力範圍,那麼這勺物質就會崩潰,並且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假設,我們可以用勺子挖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並且把它吃下肚子,在這個過程中,這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會保持原樣。
  • 中子星多重?地球上所有人類的體重之和=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
    如果說宇宙中有除黑洞外最超乎尋常的天體,那一定非中子星莫屬。中子星作為宇宙中最極端的事物之一,擁有著相當強的密度。僅一塊數公裡大小的中子星,其質量就與一顆恆星相當。而造成它這樣極端密度的原因,都歸於它之前的那場超新星爆發。
  • 吃一小勺中子星會怎樣?地球可能就這麼沒了
    筆者-菲君上哪去找中子星中子星是除了黑洞外密度最大的天體之一,也是恆星演化到後期為數不多的結局之一,據計算,當一顆老年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8到30倍時,它就有可能會成為一顆中子星,而質量小於太陽8倍的往往只能化為白矮星。
  • 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幾十億噸重,若地球被壓成中子星,會有多大?
    中子星就是傳聞中密度無比大的星球,僅僅是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重達8000萬到20億噸之間,意思是米粒大小的物體掉地上都可能把地表砸個窟窿甚至穿個孔出來,這個密度究竟是多大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
  • 中子星質量有多大?不能承受之重
    【每日科技網】  宇宙中又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天體,而我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恆星、行星和衛星了。我們的地球就是行星,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而圍繞行星運行的就是衛星,月球就是地球的衛星。而在太陽系之內,有一個的恆星,那就是太陽,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都是圍繞太陽而運行的。
  • 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星體,中子星產生的引力可以讓光線扭曲,科學家甚至在中子星的附近找到了時空彎曲的證據。如果把一勺中子星物質,吃下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這個事情只能在我們的大腦中實現,因為中子星上的物質可以一直保持狀態,是因為中子星強大的引力才能維持的脆弱平衡,如果離開中子星的引力範圍,那麼這些物質就會崩潰,並且釋放出強大的能量。假設,我們可以用勺子挖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並且把它吃下肚子,在這個過程中,這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會保持原樣。
  • 中子星極為緻密,若把地球壓成一顆中子星,它的體積有多大?
    那麼這顆緻密的白矮星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白矮星的密度並不一致,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白矮星,它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密度自然也就越大,不過最小的白矮星,它的密度也能夠達到每立方釐米100公斤,而最大的白矮星的密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0噸,如此緻密的物質,在地球上是無法找到的。
  • 中子星極為緻密,若把地球壓成一顆中子星,它的體積有多大?
    那麼這顆緻密的白矮星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白矮星的密度並不一致,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白矮星,它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密度自然也就越大,不過最小的白矮星,它的密度也能夠達到每立方釐米100公斤,而最大的白矮星的密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0噸,如此緻密的物質,在地球上是無法找到的。
  • 為啥會有中子星,它有多可怕,指甲蓋大一塊按地球密度有多大?
    常有人對中子星物質密度沒有一個直觀了解,因此抱著質疑的態度。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剖析一下一塊指甲蓋大的中子星物質,按地球物質密度看看有多大,並根據這條線索,讓各位對中子星的來歷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所謂指甲蓋大,就定義為1立方釐米。我們通過密度換算就知道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
  •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在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繞著恆星來旋轉,而恆星與行星之所以會產生區別,並不僅僅是因為行星在圍繞著恆星運轉,而是因為恆星的質量與密度與行星有非常大的差別,相比較而言,恆星的質量和密度都非常的高,因此恆星才會發生氫核聚變的反應,從而產生光產生熱,太陽也因此產生光,產生熱,給地球生命帶來了溫暖和希望。而且恆星也因為其質量非常的大,所以它的引力也非常大,吸引著行星在其周邊運轉。
  • 一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放在地球上會怎樣?
    其實這個結局並不複雜,對地球沒有任何影響,根本啥也不會發生。 緻密的天體 實際上,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是宇宙中的緻密天體,質量未必比恆星大,但密度都要比普通的天體大得多。比如:中子星一勺子大概就是一立方立釐米,質量差不多就得有好幾億噸重。
  • 每秒轉動401次的中子星,距離地球11000光年,它在瘋狂吞噬恆星
    該研究團隊又是如何觀測到該中子星的爆發過程呢?SAX中子星是一種什麼樣的天體?近現代天文學家在研究宇宙天體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它的密度僅次於肉眼不可見的黑洞,這就是中子星。和黑洞一樣,中子星的原型也是恆星,但這種恆星的質量級別達不到形成黑洞的標準,因此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變成了在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一種天體。而此次發現的SAX中子星距離地球大約1.1萬光年,它的自轉速度讓科學家們都瞠目結舌,竟然達到了每秒鐘401次。不過這算是中子星的「基本操作」,這個種類的天體便是以自轉速度快以及密度高出名。
  • 帶一勺中子星回地球,會發生什麼?
    吃一勺中子星,會發生什麼?其實,這種星體最大的特點還包括,擁有超強的伽馬輻射,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一旦靠近伽馬射線暴都會灰飛煙滅,目前,中子星仍然是人類探測到的僅次於黑洞的最大密度星體,它的密度已經超越了人類常識,有科學家表示,中子星每立方釐米的質量為8千萬到20億噸之巨,也就是說一勺中子星物質,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或是一座珠穆朗姆峰,可以說,如果有幸能夠嘗到一勺中子星物質,那將是地球都修不來的福氣,當然,我有理由相信這個福氣無人敢消受
  • 吃一勺黑洞會怎麼樣?你會把地球都吸乾淨
    恆星演化到末期會變成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最神秘的天體黑洞。前文我們講到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超高密度令人難以置信。白矮星的密度達到1立方釐米1000噸的程度。而中子星更是令人恐怖,中子星的密度可以達到1立方釐米10億噸的恐怖程度!那大家一定想知道比中子星還神秘的天體黑洞是什麼樣的呢?那麼黑洞是什麼呢?
  • 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物質遇到地球會發生什麼?
    按照最直觀的理解,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可能會直接穿透地球達到地心的位置,但實際情況如何我們要具體分析來看一下。中子星顧名思義是全部由中子組成的特殊天體,這樣的天體已經徹底脫離了常規物質的概念。就是在自身的巨大引力塌陷作用下,電子已經不那麼「自由」了,因為讓它自由的空間急劇縮小,電子甚至被壓進了原子核內,和帶正電的質子結合變成了中子,因此無論是什麼物質,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中子,因此說中子星的密度實際上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大約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10億噸。按照這樣的密度,如果把地球壓縮成一顆中子星,那麼它最後的直徑僅僅2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