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校長辦公室原正處級幹部 王增藩
給蘇步青同志當秘書,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不像大機關某些部門的秘書那樣,有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平時,涉及蘇老的一些事,大的如為他起草學校的工作報告、講話稿,小到送一份材料、代擬一份電文,這種融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為一體的工作,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文字表達能力,還需要有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及較強的辦事能力。單純的「文字型」或「辦事型」秘書,難以做好這項工作。我給蘇老當了23年秘書,對此深有體會。
一、原以為帶個路有何學問,但還是出了問題
幾十年的秘書生涯,讓我懂得凡事要特別勤奮,以高度的責任心,做好每件事,讓首長放心。一天,我接電話,有人自稱蘇步青教授同意其前來採訪,要我安排一下具體時間。這種情況,以往曾經有過,只需與蘇老打個招呼、定個時間,到時接待就行了。
可是,我多年來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先問對方幾個問題,一方面了解來訪者的情況,另一方面為蘇老接待提供某些必要的信息。當我提出問題後,對方回答吞吞吐吐,經再三追問,對方才說出自己是外地的一位通訊員,受上海某家報社委託,前來採訪蘇步青教授。於是,我按有關接待規定,對採訪者說:「受某報社委託,應有介紹信,事先由報社和我們聯繫。僅憑通訊員證件,是不能進行採訪的。」
經過了解,事實上,蘇老只說請他與辦公室聯繫,並未同意安排他來採訪,我果斷地取消了這次不該安排的接待。當然,有些採訪者未經事先聯繫,臨時有要事闖上門來,經過一番認真的核查,並徵得蘇老同意後,也有破例接待的。這裡,做出接待或不接待的判斷,其中是有學問的。
秘書的勤奮,還在於處理好每一個細節。工作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為了保證領導更好地工作。因此要認真、細緻,儘量少出或不出差錯,這裡面也有學問。
有一次,我陪同蘇老出席一個「展覽會」的開幕式。我們帶好請柬,驅車來到市裡一座大樓,由於去得太早,門口未見接待人員。我想,進了這座樓,還怕找不到會議接待處?便與蘇老逐層詢問,從一樓經二樓、三樓,來到四樓,可是哪有「展覽會」的影子?在樓內兜了幾圈,總算碰到一位工作人員,在他指引下,才在二樓的東南角,找到了那個小型而重要的「展覽會」。
蘇老被我拖來拉去,費時近一刻鐘,顯得有些生氣。原以為帶個路有何學問?但還是出了問題。吸取這次教訓,此後陪蘇老外出我都勤奮一點,若遇上地址不詳的生疏地方,自己先跑一趟,把方向、地點弄清楚,然後再陪蘇老前往。
還有一次,記得是20世紀80年代初到北京出差,需要與上海原單位聯繫信息,及時拍發電報。可當時條件很差,通電話要提前三小時預約,拍電文不知哪裡有郵局,便出門問行人。有的說附近沒有郵局,得乘車到幾裡路以外才能發電報。我費了一個小時才把電報發出去。等我乘車返回住地,竟然看到住地就有一個可以發電報的地方,頓時傻了眼。
從此,我工作更勤奮,並養成習慣,每到一地,安頓好蘇老後,便一人出門,到附近轉轉,郵局、書店、交通、市場等都是我關注的地方。有了這些信息,為蘇老服務就更方便了。
二、蘇老是國家的寶貝,只要您需要,我就為您服務一輩子
20世紀80年代「商潮滾滾」,市場經濟觸動了秘書的神經。大多數秘書從事著重要而繁雜的工作,而報酬比起從商的同學、同事甚至子女都差一大截。終於,有的秘書經不住誘惑,「下海」經商,有的搞上第二職業。平心而論,在大家講求等價交換時,秘書工作難以等價,不平衡的心態正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於是蘇老除從思想上給予我鼓勵外,還委以重任。在他的關心下,按學校的規定,不讓老實人吃虧,我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感到秘書工作有奔頭,更熱愛本職工作了。領導關心秘書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有助於秘書心態從不平衡轉向平衡,從而真心實意地去奉獻。
奉獻具體表現在工作第一,領導、他人第一,先人後己。
有一次我的膽囊需手術,本以為從此可以不再當秘書了。可是,蘇老多次來看望我,其中一次,他對我說:「我又要到北京出席『兩會』了,你能不能??」話雖沒說出來,但我明白意思,便答應了。蘇老就看中我的為人和工作能力,一再挽留。
手術出院後20天,我就隨同蘇老出差了。面對領導的真誠,我表示:「蘇老是國家的寶貝,只要您需要,我就為您服務一輩子。」為了實現這句諾言,我為蘇老當了23年秘書。由於工作繁忙,平時家庭生活、孩子讀書都顧不上,好在家人都很支持我。
需要強調的是,秘書工作具有責任大、時效強、事務繁等特點,沒有實幹精神,一天也幹不下去。如今,秘書工作發展又很快,不學習新技能,沒有創新精神,也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我抓住實幹和創新這兩點,並貫穿於為蘇老的服務中,這也是自己得以不斷進步、堅持奉獻的重要原因。
三、短短的26個字的電文,竟改動了6處,文字增刪16字之多
蘇老是位大學者,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從他那裡學到不少學問。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一次蘇老因事纏身,未能前往外地參加某著名教授執教50周年紀念會,他要我代擬電報。擬寫電文,不過小事一樁,我隨手寫下:「欣聞某教授執教50周年特馳電祝賀因事不能赴會鑑諒蘇步青」。
蘇老看後,隨即嚴肅地對我說:「打電報也有學問,起草一份好電文也不容易。別看字數少,但撰寫得好,可以反映人的情感,因此要注意推敲。」他接過電文稿,逐字推敲修改。
幾分鐘後,電文被改為「欣聞某教授執教50周年紀念會召開謹此電祝賀本人因事未能躬臨盛會為歉蘇步青」。
短短的26個字的電文,竟改動了6處,文字增刪16字之多。修改後的電文,文字準確,富有感情;如「不能」改為「未能」,「赴會」改為「躬臨盛會」「,鑑諒」改為「為歉」,可見,用詞遣字大有學問。
四、23年秘書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成就了我的前半生我
曾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平凡,有什麼自我提高可言?還抱怨整天忙得暈頭轉向,哪有時間去自我提高呢?幹過一段時間秘書工作的同志,想必也會有同感。那麼,能否用「忙」字取代自我提高呢?結論是否定的。「忙」與「自我提高」是對立統一的。如能在百忙之中,加強自身的學習,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實際效益,反過來又會使「忙」變得不那麼忙。
後來,我深深地感到,秘書工作者自我提高,是國家和社會現實的迫切需要。顯而易見,如果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不掌握更精深的業務技能,秘書工作者怎麼去適應繁忙的工作,又如何改進工作,當好領導的參謀、助手呢?如何自我提高呢?
一是結合工作開展專門研究。受種種因素制約,秘書工作者一時不易達到專職研究人員的那種高度和深度。然而,由於接觸某方面材料較多、較新,又親身經歷擁有實際感受,這又優於專業研究者。因此,秘書工作者要揚長避短,制訂一個長期的、切合實際的規劃,有意識地選擇專題進行研究。起初不必貪多求全,而應以小見大,採取滾雪球的方法,經過八年十載,即可在某個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就拿我來說吧。平時撰寫的情況簡報、調查報告,都是進行經濟、政法、教育研究的第一手素材;採寫的新聞報導、通訊,積累多了,就可以寫成報告文學、傳記。將實踐經驗提高到理論的高度,研究結果就寫成論文。從事接待、辦理事務幾十年,有豐富的管理文書和管理科室經驗,就可成為高一級的辦公室主任。
二是掌握技術性較強的技藝。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所具備的條件,選擇某種技術性較強的技藝,如寫作、外語、電腦操作等,亦可使自己獲得明顯提升。多年來,我用業餘時間,撰寫出版專著多部:《秘書工作趣談》《蘇步青傳》《謝希德傳》《我給蘇步青當秘書》《共和國教育家——謝希德》等。
因眼睛高度近視,我曾發誓不學電腦,但在眼下行不通。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62歲學電腦上網,64歲買了手機發簡訊,66歲學會用QQ與朋友談心,68歲編制PPT開辦講座。雖不太精通,但這成就了我後半生事業。我很看重晚節,珍惜有限的年華,為的是站好返聘的最後一班崗。
三是發展個人某種業餘愛好。有些秘書工作者在詩、書、琴、畫、體育諸方面,原有基礎較好,又有濃厚的興趣,可進行重點提高,進而使自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我在做文書的時候,勤練書法,既有利於搞好本職工作,又能陶冶情操。蘇老愛好詩詞,我跟著學習,自我提高之後,能用優美文字提供題詞參考、寫作條幅、撰寫藏頭詩等,成為秘書工作者中有「特技」的人。這幾方面的技藝,在後來開展公關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3年秘書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成就了我的前半生。有人感慨,把青春年華獻給一個人,實在可惜;有人感動,那麼認真、持久地為一個人服務,真不容易;有人讚賞,默默做著艱苦、繁雜的活兒,幕後英雄。對此,我總結出七個字:很苦,很累,很值得!
文章來源:秘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