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致敬永遠的大師! 「蘇步青星」命名儀式舉行!

2020-11-14 復旦大學

他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發現了著名的「蘇錐」和「蘇鏈」,系統地發展了射影微分幾何的理論,是我國微分幾何學派的創始人。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老校長、教授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於今天(11月13日)下午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舉行,會上宣讀了「蘇步青星」國際命名公報,介紹了「蘇步青星」發現和軌道運行情況。蘇步青先生家屬代表獲頒國際命名公報、命名證書、星照片和軌道光碟,「蘇步青星」銅匾揭幕。

2019年,經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提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向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提交「蘇步青星」命名申請。2019年11月8日,由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並發布國際公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08年2月2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蘇步青星」。對傑出科學家給予小行星國際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不可變更的榮譽。這項榮譽屬於獲獎科學家,也屬於其所在部門、地區和單位,屬於其致力於中國科技進步的創新團隊,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此前,復旦大學教授談家楨、谷超豪也曾獲此殊榮。

焦揚:學習和繼承蘇老寶貴精神,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表示,蘇步青先生是世人景仰的一代大師,是蜚聲中外的卓越數學家,是桃李天下的著名教育家,是優秀的中共黨員,也是胸懷家國的社會活動家。「蘇步青星」命名,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蘇老光輝一生的高度讚揚和充分肯定,代表著蘇老的崇高精神和偉大人格,將在太空星辰永恆閃耀、風範長存。焦揚指出,今天對蘇老最好的紀念,就是學習和繼承他的寶貴精神,為了他堅持的事業接續奮鬥,在「蘇步青星」照耀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她強調,要進一步銘記蘇老光輝一生,加快玖園名人舊居修繕工程,激勵全校師生從老校長的家國情懷、篤學精神和崇高師德中汲取不懈奮進的強大動力。進一步弘揚蘇老崇高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全校廣大師生、科研工作者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進一步推動蘇老奮鬥事業,加強數學等基礎學科建設,深耕「數學英才試驗班」,加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提供堅強支撐。

段瑞春:大師風範彪炳千秋,蘇星閃耀永載史冊

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秘書長、何梁何利基金(香港)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段瑞春代表何梁何利基金會向199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得主蘇步青先生榮獲小行星命名表示熱烈祝賀。他說,「蘇步青星」獲得國際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蘇步青先生卓越的科學成就、崇高創新風範的高度褒揚。蘇先生勉勵青年一代青出於藍,期望學生能超過自己,盼望我國江山人才輩出,他為我國科學事業、教育事業的騰飛,為復旦大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建立了彪炳千秋的不朽功勳。「如今這顆具有中國符號、科技特色、復旦大學元素、何梁何利光彩的蘇步青星已經進入了宇宙星空,閃耀在太空星辰,永載史冊。光榮屬於傑出數學家、教育家蘇步青先生,他的親屬,復旦大學師生,以及自強不息、自主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中國科學家。」

復旦數學人:蘇步青星將見證一代代復旦學子勇攀學術高峰,成為棟梁之才

李大潛:「有蘇步青先生這樣的大師,是一個大學的幸運。」

「有蘇步青先生這樣的大師,是一個大學的幸運。」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大潛說,「蘇先生的言傳身教會繼續教育我們,蘇步青星也將在天上注視著復旦的發展,見證一代代復旦學子勇攀學術高峰,成為棟梁之才。」作為世界聞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蘇步青先生創立了中國微分幾何學派,蜚聲海外。他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據李大潛介紹,在江南造船廠勞動時,他曾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了船體放樣問題,幫助工人們免於在烈日下艱苦的戶外操作,在七十多歲高齡時創立「計算幾何」新學科,在應用數學領域做出了傑出成就。作為桃李遍天下的傑出教育家,蘇步青先生曾說:「畢生事業一教鞭」,把教學看成自己一生的事業。蘇先生主張的「一代要超過一代」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影響了李大潛。他說,蘇先生一直鼓勵年輕人要超過自己,並努力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剛畢業留校任教時,李大潛曾向蘇步青先生請教教學經驗,但蘇先生只告訴他「貴在堅持」四個字,卻顯示了蘇步青先生一生的堅定信念。李大潛回憶說,即使工作再忙,困難再大,蘇步青先生也會堅持每天閱讀學習兩小時,這也激勵著他每天堅持學習並毅然走上數學研究的道路。除了非凡的毅力,蘇步青先生的嚴謹也讓人敬佩。在一堂有二百五十多名學生的課上,初為人師的李大潛講的興致盎然,卻不知蘇步青先生正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認真地聽他上課。這樣一位大教授來聽課,讓李大潛意識到上課必須非常嚴肅認真地對待,「這也讓我之後對待每一堂課、每一場報告、每一次發言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李大潛說。蘇步青先生愛數也愛詩,他的詩中常凝練了至深的情感。李大潛至今記得,在他第一次出國深造前,蘇步青先生在與他登白塔同遊北海時贈與他的詩:「今日登臨嗟吾老,他年馳騁待君還,銀機頃刻飛千裡,咫尺天涯意未瀾。」「蘇先生從不講枯燥的道理,他對我的深重情誼全都體現在簡短的詩句中,讓我永生難忘。」這首臨別詩也讓李大潛下定決心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忻元龍:嚴謹治學,重視人才培養

談及「蘇步青星」命名,師從蘇步青先生學習「黎曼幾何」的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忻元龍說:「仰望星空,蘇星閃爍。人生幾何,難忘師恩。」蘇步青先生的讀書習慣對忻元龍影響很大。蘇先生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他都會做工整的筆記,遇到一些重要的段落,蘇先生還會用十分工整的字跡將文章內容手抄下來,在他的書房裡,有幾十本這樣的手抄本。這一習慣也使得忻元龍日後對待每一次講課、報告都會寫好詳盡的講稿。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之外,蘇步青先生著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當時,蘇步青先生作為校長工作繁忙,有天他和忻元龍說:「有個問題我還沒有做完,你能不能把它算好?」忻元龍對仿射微分幾何學得不是很多,但他在蘇先生的已有框架下,通過大量計算,終於用代數方法得到了正確結論;蘇先生則又用幾何的方法更為直觀的論證了一遍,使得忻元龍對該知識框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也使我懂得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出科研問題的框架,留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技術問題讓學生去做,這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更快的走到科研的前沿。」忻元龍說。由於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內容繁多,幾次考試很難看出學生對難點是否充分消化掌握,蘇步青先生十分強調開展研究生討論班,通過師生一起閱讀討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難點,鼓勵學生解決新的問題。這種小型科學討論班,對於培養學生的科研與獨立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李駿:為數學人才創造成才環境

1978年,在上海市數學競賽頒獎大會上蘇步青為第一名李駿頒獎

上海數學中心主任、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聯席主任李駿說,「命名『蘇步青星』是對蘇老這一讚譽的升華和呼應。我們這些在蘇步青先生關懷下成長起來的後輩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感到非常欣慰。相信『蘇步青星』的璀璨星光必將指引後輩繼續在數學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1978年,李駿榮獲「上海市」及「全國八省市數學競賽」第一名,進入復旦大學數訓班學習,從此踏上了數學之路。當時的上海市競賽頒獎典禮上,就是蘇步青先生為李駿頒的獎。

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蘇步青先生一直都非常關心學生,他所帶領的數訓班培養了一批卓越的數學人才。李駿說:「蘇老經常對數訓班的學生說,『數學是你們的,未來是你們的,要努力成為在國際上能引領數學發展的人才』,蘇老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為我們創造了難得的成才環境,為我們設計了一條長遠的成才之路,我至今十分感激。」蘇老經常鼓勵學生要有寬廣的視野和遠大的理想,正是因為他的諄諄教誨,李駿等一批年輕人堅定了從事數學研究的信念,如今在數學領域深耕不輟,並繼承了蘇老的遺志,為國育人。「我希望我們也能努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成才環境。」李駿說道。回憶起蘇老晚年,李駿說:「我一直忘不了蘇老的那句話『我要活到九十九』。因為蘇老九十九歲時便是千禧年到來之時,他想見證跨越世紀、飛速發展的中國,他也確實做到了。」

玖園項目啟動

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上海市十屆政協副主席王榮華,焦揚,段瑞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研究員吳雪峰,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楊德妹,復旦大學數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洪家興、陳恕行,南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系1985屆校友張偉平,國家督學、上海新紀元教育集團董事長陳偉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二級調研員李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會理事長、研究員趙海斌,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中心主任段曉陽,副主任路繼根,蘇步青先生家屬,數學學科相關專家學者、學生等出席儀式。

命名儀式由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主持。

命名儀式前,由復旦大學校友、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張偉平院士主講的天元項目幾何高級研討會學術報告舉辦。命名儀式之後,復旦大學「玖園」項目正式啟動。復旦大學第九宿舍位於國順路650弄,被稱為「玖園」。這裡曾居住過多位名師大家,從首譯《共產黨宣言》、語言學家、擔任校長時間最長的陳望道,到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新中國遺傳科學的主要奠基人談家楨,著名政治經濟學家蔣學模,著名數學家谷超豪、胡和生夫婦,《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等,可謂星光熠熠。其中,陳望道、蘇步青、談家楨/陳建功的舊居是三棟獨立式磚木結構的歷史建築,位於第九宿舍東南側。2018年7月,陳望道舊居修繕完成,以「信仰之源」闢建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迄今共接待參觀人次近6萬。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宣言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成員寫信,鼓勵青年黨員們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總書記的來信在廣大青年黨員中引起熱烈反響。兩年來,陳望道舊居不僅成為復旦黨史、校史的教育基地,也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的紅色地標。2020年,蘇步青舊居、談家楨舊居及周邊環境的修繕和改造正式啟動。修繕後的舊居將傳承蘇步青及談家楨兩位先生的精神內涵,完整還原舊居面貌,以「愛國」「科學」為主題,與以 「信仰」為主題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形成互動,構建一個「玖園大師建築群」,集中展現人文傳統和學科發展脈絡,並成為上海乃至全國開展理想信念和科學人文教育的新地標。


組 稿 融媒體中心

來 源 數學學院、數學中心、科研院

文 字 汪蒙琪、李怡潔

攝 影 成釗

視 頻 王玥 戚心茹

制 圖 溫瑞琪

編 輯 汪洋

相關焦點

  • 閃耀長空的「民盟之星」又多了一顆!「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昨日舉行
    「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昨日舉行 2020-11-14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平陽走出的數學大師!仰望星空,從此有顆「蘇步青星」
    (紫臺)、何梁何利基金會、上海復旦大學共同主辦的「蘇步青星」命名儀式在上海成功舉行。紫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小行星,由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推薦,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以我國著名科學家蘇步青院士的名字命名。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國家獎勵辦、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中心及復旦大學師生代表等出席了會議。紫臺副臺長吳雪峰、研究員趙海斌受邀出席。活動由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金力院士主持。會上宣讀了「蘇步青星」國際命名公報,介紹了「蘇步青星」發現和軌道運行情況。
  • 致敬平陽走出的數學大師
    2019年11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紫臺)、何梁何利基金會、上海復旦大學共同主辦的「蘇步青星」命名儀式在上海成功舉行。紫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小行星,由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推薦,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以我國著名科學家蘇步青院士的名字命名。
  • 「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
    本報訊(記者甘曉)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以民主黨派成員命名的小行星,你知道幾個?
    11月13日,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民盟已故領導人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命名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經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提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向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提交「蘇步青星」命名申請。2019年11月8日,由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並發布國際公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08年2月2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蘇步青星」。
  • 「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8月31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何梁何利基金會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的「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為紀念中科院院士吳汝康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編號297161小行星命名「蘇步青星」!盤點那些「溫州之星」
    其中,第297161號小行星以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蘇步青來命名。據國際命名公報顯示,編號297161小行星由紫金山天文臺於2008年2月29日在江蘇盱眙觀測站發現,命名為「蘇步青星」是為了更好紀念蘇步青先生,銘記他在數學研究和教育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
  • 蘇貝妮:在「蘇步青星」的照耀下,腳踏實地前行
    蘇貝妮:在「蘇步青星」的照耀下,腳踏實地前行 2020-12-02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編號297161小行星正式命名「蘇步青星」!一起盤點那些「溫州之星」
    其中,第297161號小行星以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蘇步青來命名。據國際命名公報顯示,編號297161小行星由紫金山天文臺於2008年2月29日在江蘇盱眙觀測站發現,命名為「蘇步青星」是為了更好紀念蘇步青先生,銘記他在數學研究和教育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
  • 仰望星空不肯入睡,永遠是男孩
    男孩子小的時候大多喜歡仰望星空,少年馬化騰在迷上計算機之前,最大的興趣也是抬頭仰望,他當時唯一的課外班是深圳中學天文興趣小組。財經作家吳曉波在《騰訊傳》裡寫到,1986年,初三年級的馬化騰用一架準專業級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哈雷彗星的回歸,從中學時代到今天執掌萬億騰訊帝國,他一直訂閱《天文愛好者》這本雜誌。
  • 仰望星空,「閔乃本星」永遠閃耀! 南大教授緬懷恩師:他教會了我們...
    星空永遠閃耀「閔乃本星」  在閔乃本的團隊裡,沒有鐘點,沒有假期,沒有周末,一有時間想到的就是科研。2007年2月27日,經過19年的奮鬥,閔乃本院士和南大朱永元、祝世寧、陸亞林、陸延青教授完成的《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製備、性能和應用》成果,獲得了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致敬中國科學家!「吳汝康星」命名儀式舉行 小行星上還保存著一些重要信息
    致敬中國科學家!「吳汝康星」上還保存著一些重要信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他從人類體質入手研究人類的進化過程,增加了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為我國古人類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舉頭仰望星空,自豪與激動都融在笑容裡。致敬中國航天人!
    衛星發射成功後,舉國上下一片沸騰,在晴朗的夜晚,抬頭仰望星空,在天空中划過的亮點:看哪,那就是我們的星星,是我們的"東方紅"!50年,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300多顆中國印記羅布星河;宇宙浩瀚,星空燦爛。致敬夜空中最亮的那些星!
  • 天空中的這顆小行星,以復旦老校長的名字命名
    今天下午,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教授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於在復旦大學舉行。這顆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08年2月2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詳見↓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夜空中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吳汝康星」命名儀式今天舉行
    為了紀念吳汝康院士卓越的學術貢獻,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今天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不過,因為地球也在繞著太陽高速公轉,所以我們在星空中看到「吳汝康星」只是在緩慢移動。趙海斌表示,小行星上保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訊息,對探索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小行星的發現和研究豐富了人們對宇宙和太陽系天體結構的認識、推進了天體力學的發展。因此,「吳汝康星」將在未來小行星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記者了解到,1916年2月19日,吳汝康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
  • 緬懷錢偉長卓越貢獻「錢偉長星」命名儀式在上海大學舉行
    為緬懷錢偉長先生的生平業績和卓越貢獻,弘揚傳承他的科學精神、教育思想、愛國精神,7月30日,上海大學舉行「錢偉長星」命名儀式暨錢偉長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活動。今年2月,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並發布國際公報,把國際編號為283279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錢偉長星」,以紀念錢偉長先生傑出的科學貢獻。
  • 致敬!以他命名的「錢偉長星」閃耀太空,上海大學「永遠的校長」錢偉長逝世十周年
    7月30日,為緬懷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錢偉長先生,上海大學舉行「錢偉長星」命名儀式暨錢偉長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命名頒證儀式上,錢偉長先生家屬和上海大學收到了 「錢偉長星」國際命名公報、命名證書和照片。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 仰望星空,放飛心中夢想
    仰望星空以超越光速的目光追尋138億光年宇宙邊緣的風景縱觀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聲巨響炸開時空演化成星雲、恆星、星系、簇團的宇宙壯美歷程仰望星空以哈勃深邃的鏡頭捕捉宇宙心臟的脈動目睹中子星、仰望星空以智者的思想思考牛頓的萬有引力霍金的黑洞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產生的引力波
  • 「唐敖慶星」命名儀式舉行
    本報訊(記者甘曉)11月18日,「唐敖慶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吉林大學原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唐敖慶星」。
  • 盧安達舉行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
    新華社盧安達穆桑澤9月6日電(記者呂天然)盧安達政府6日在北部穆桑澤市舉行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約5萬名來自盧安達國內外的觀禮者當天聚集在巍峨的維龍加火山山腳下,見證25頭幼年山地大猩猩獲得自己的名字。命名儀式上,身著盧安達傳統服飾的男女舞者隨著鼓聲舒展雙臂,演繹剛柔並濟的傳統舞蹈。表演過程中,約10名打扮成山地大猩猩模樣的表演者邁著誇張的步伐加入舞者隊伍,模仿山地大猩猩的舉止。9月6日,在盧安達北部穆桑澤市,演員在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上演奏盧安達傳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