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郭琪 上海民盟
關注我們
11月13日,在復旦大學舉行的「蘇步青星」命名儀式上,蘇步青的孫女、民盟上海文廣影視集團委員會的盟員蘇貝妮(圖中左四),作為家屬代表從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手中接過了命名證書,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她說,給予「蘇步青星」國際命名是莫大的榮耀。「爺爺的子女眾多,這次能在命名儀式上聚集起來,也特別不容易。」
儀式上,復旦大學「玖園」項目也正式啟動,其中就包括蘇步青舊居的修繕工程。「玖園」是復旦大學的第九宿舍,位於國順路650弄,這裡曾居住過多位名師大家:陳望道、蘇步青、談家楨、谷超豪、胡和生等。蘇步青舊居位於「玖園」東南側,為三棟獨立式磚木結構。在這裡,蘇貝妮和爺爺蘇步青一同生活了二十五年。
蘇步青(右一)與蘇貝妮一家三口在玖園家中合影
那些與爺爺朝夕相處的歲月
談起爺爺蘇步青,蘇貝妮倍感親切,她自小便和爺爺一起生活在「玖園」。「小時候和一大家子人一起生活,隨著父輩們成家後陸續搬離,走向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最後只有我們一家陪伴在爺爺身邊。」蘇貝妮的父親德新是蘇步青最小的兒子,一直在「玖園」照顧蘇老。朝夕相處中,蘇貝妮的心中對爺爺的敬重和愛戴也越發深厚。
蘇步青(右)抱著蘇貝妮(左)在玖園家中合影
「不熟悉的人可能會好奇,你爺爺是蘇步青,是學界泰鬥,家裡應當是怎樣怎樣的。其實爺爺特別平易近人,完全沒有架子,對小輩也十分關愛,時常教導我們要刻苦學習,鼓勵我們奮發向上。」蘇貝妮說,家裡跟普通家庭一樣,物質上沒有什麼優越之處,但確實給後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爺爺那一輩的知識分子,大都淡泊名利、大氣謙和,他們專注於自己的事業,也為祖國的發展嘔心瀝血,這種品質對後輩影響很大。」
蘇貝妮(左)與爺爺蘇步青(右)在玖園家中花園合影
蘇步青對詩詞的熱愛盡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喜愛種植花草,打理起自家的小院子來也事必躬親。蘇貝妮回憶道,有時候爺爺在院子裡焚燒落葉,也會看到他將一些文件付之一炬,「他對學術和工作都十分嚴謹,文件都是自己分類歸檔,我們也很規矩,從不會隨便看。爺爺有獨立的書房,也是不能擅進的。」在這種言傳身教的薰陶下,蘇貝妮做事也認真嚴謹、一絲不苟,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一名優秀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她說:「嚴謹的工作態度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觀眾負責。」
那個堅守新聞理想的媒體人
受蘇步青的影響,蘇家很多後輩都從事教育事業,蘇貝妮從小耳濡目染,浸染書香門第之風。「讀書時,語文、英語、體育和生物都挺好的,但是很遺憾沒遺傳到爺爺的數學基因。」蘇貝妮笑道。自復旦附中畢業後直升上海外國語大學,喜歡文學的她選擇了新聞專業,畢業後如願進入上海廣播電視臺工作至今。
蘇貝妮(前排)和同事們在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忙碌是新聞工作者的常態,還經常有突發情況,有時做一個大型項目可能幾個星期都不著家。但蘇貝妮一直堅守著,堅守著自己的工作,也堅守著新聞理想的「初心」。她說,做新聞要「甘於清貧」,不求物質回報,腳踏實地、兢兢業業,這也是她從家裡長輩身上學到的。「社會高速發展中,一定要有一部分比較踏實的人,堅持做這些事情。他們可能自己得不到太多,但是他們為社會留下很多財富。」蘇貝妮也願意做這樣的人。
從事新聞工作讓蘇貝妮有機會採訪到很多不同的人,其中不乏一些「大人物」,也參加過很多大型項目,跟著前輩學到很多。這些經歷都讓她打開了眼界,看待問題的角度、高度變得不一樣,也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無」到「有」打造看看新聞APP。「2009年的時候,我從當時的電視新聞中心被選派籌備看看新聞,當時新媒體還是野蠻生長的階段,所以大家都沒有什麼概念。但臺領導高瞻遠矚,選派骨幹籌備這個新媒體平臺,當時還叫網絡新聞臺,開啟了傳統媒體的轉型之路。」然而,這對於在傳統媒體身經百戰的蘇貝妮來說卻是新的挑戰,無論是從技術架構、新聞語態,還是與受眾的互動方式等都與她所熟悉的傳統媒體不一樣。「我們幾個『臭皮匠』一起做了很多調研,一路披荊斬棘,最終看看新聞APP騰空出世。」蘇貝妮說,現在回頭看看,這些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多幫助。
蘇貝妮(右一)和同事們在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從「零」到「一」的過程最鍛鍊人,也讓她切身體會到傳統媒體轉型不易,「就像是一艘大船,它要轉航跟上新的時代,這麼大的體量運作起來其實很累,它的平穩運行需要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如今,蘇貝妮已經是融媒體中心的國內部主編,對於所從事的新聞事業,她也有自己的看法。「疫情期間,自媒體的信息從四面八方撲面而來,但是很多都沒有經過求證難辨真偽,這時候傳統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就體現出來了,必須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她坦言,那段時間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不僅要報導新聞,還要提振民眾的信心,傳播正能量,「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榮耀。」
那段自小結下的「盟」緣
談到與民盟結下的緣分,蘇貝妮的思緒又回到了爺爺蘇步青的身上。蘇老不僅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教育家,也是民盟的老領導、老前輩,他一直關心時政、建言獻策,並積極投身於社會工作中。從小便聽爺爺說著學校和政協的事情,而父母雙方又都是知識分子家庭,家裡時常有民主黨派人士來訪,可以說她是在參政議政的氛圍中成長的。工作後,蘇貝妮接觸了更多的民主黨派人士,同事中也有盟員,在和他們交流過程中,讓她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並最終決定加入民盟,傳承爺爺的民盟精神。
不久前,蘇貝妮作為一名新盟員,參加了民盟市委舉辦的「我與主委面對面」代表性人士座談會。「感覺特別好,陳群主委特別親切,他闡述的民盟精神讓人嚮往。與會的盟友們也都在各自專業領域頗有建樹,值得我好好學習。」蘇貝妮的話語間,既有加入民盟大家庭的欣喜之情,也有在民盟搭建的平臺上交流學習的切切之意。而盟員的新身份也激勵著她積極作為、參政履職,「加入了民盟,就要為民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標題:《蘇貝妮:在「蘇步青星」的照耀下,腳踏實地前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