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抓實事深水井裡湧甘泉
本報訊 近幾天來,即墨市龍山街道團彪莊村民臉上樂開了花,駐村「第一書記」吳漢濤幫他們打的深水井已源源不斷地流出了清水,老少爺們再也不用為吃水發愁了。教育實踐活動中,即墨市從市鎮兩級選調1000多名優秀科股級以上幹部以 「第一書記」身份到駐村當 「村官」,吳漢濤就是其中的一位,為百姓打水井則是眾多「第一書記」為群眾辦的實事之一。
剛入村的那個階段,吳漢濤連續兩個周吃住在村莊,多次上門走訪群眾,問題收集了一大堆。根據群眾反映問題的急緩程度,吳漢濤把為駐村打水井當做頭一件為民要辦的實事。
「今年春天特別旱,這個小山村7米以內的水井全抽不上水來,256戶村民的吃水問題成了頭等大事,不少群眾都愁得直撓頭。」吳漢濤說。「能不能打出一眼井,我不太樂觀。前幾年,村裡陸續打了七八眼井,不是沒有水就是出水量很小,都荒廢了……」當了20多年村支部書記的隋鈦先說。
「多年打不成井,不代表永遠打不成,群眾期待急,就得馬上幹。」吳漢濤馬上找到即墨市水利局的機井隊,請專業人員在全村範圍內不辭勞苦,仔細勘測,過篩般地在村莊周邊的山林間掃描,一遍又一遍。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該村虎頭山南側,機井隊終於確定了鑽井地址,並成功地打出了一眼優質的水井。
「反映的難題有人解,群眾的心氣就順了,幹群間的關係就拉近了。」吳漢濤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村莊自來水不用水錶,一些村民經常用自來水澆菜、衝刷院子,浪費特別嚴重。結合今年新水井的投入使用,我們打算讓村民憑『卡』取水,這樣不僅能實現24小時供應,還能實現節約呢!」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錢 卓 通訊員 信 海 飛 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