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萬人類與小鼠調控基因元件公布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DNA元件百科全書」(ENCODE)計劃的第三階段公布了超過120萬個人類與小鼠體內調控基因的候選功能性元件。英國《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雜誌29日公開的14篇論文合集中,多家研究機構和團隊描述了最新成果,使人類對基因組結構和功能將有全新重要認知。

       「ENCODE計劃」於2003年啟動,致力於繪製人類與小鼠基因組功能性元件的綜合圖譜。功能性元件是指編碼具有調控基因作用的分子產物或生化活動的DNA區域。

       在《自然》發表的一篇概述性文章中,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描述了在「ENCODE計劃」前兩個階段上擴展增加的近6000項新實驗(4834項涉及人類樣本,1158項涉及小鼠樣本)。之前幾個階段的大部分研究使用的都是模型細胞系,而第三階段包含了超過1369個生物樣本來源的503種細胞或組織類型。根據「ENCODE」已經繪製出的數百萬個元件,研究人員還建立了一個在線註冊庫,裡面包含了926535個人類和339815個小鼠的候選順式調節元件(調節基因轉錄的非編碼DNA區域),覆蓋到各自基因組的7.9%和3.4%。

       合集中的其他論文,利用「ENCODE」的數據集揭示了決定部分功能性元件作用方式的原理。例如,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繪製了24種人類細胞類型內染色質(DNA與蛋白的複合物)的相互作用,發現不同細胞間的染色質環狀結構差異會影響基因表達。

       研究人員還通過小鼠研究了順式調節元件在哺乳動物產前發育中的調節作用。《自然》發表的三篇論文,報導了胎鼠在八大發育階段的具體信息。其中兩篇論文裡,科學家們表明,與小鼠發育期間特定組織中有活性的部分增強子元件(能增強基因轉錄的調節DNA序列)同源的人類元件,存在疾病相關性遺傳突變的富集,這些結果或為探索與人類發育障礙相關的調節元件打下了基礎。

       與《自然》同時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史丹福大學麥可·森德爾和同事指出,控制基因組調控和功能的元件密集編碼在人類基因組中,現在科學家發現了大量這類元件,但仍有許多影響特定細胞類型或狀態的元件有待鑑定。

       總編輯圈點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之後,人們發現從簡單序列出發,想要知道的還有很多很多。於是,又一宏偉的跨國研究項目問世——「ENCODE計劃」,這一項目曾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十大突破之一。通過ENCODE前兩個階段,人們拿到了迄今最詳細的人類基因組數據;也知道了非編碼DNA80%是有活性的,而並非之前認為的「垃圾」;現在終於又在基因組功能性元件上有了重大突破。未來,ENCODE要回答的問題可能比基因組計劃要難得多,畢竟,我們僅揭示了人類基因組的冰山一角。

相關焦點

  • 【超百萬人類與小鼠調控基因元件公布】「DNA元件百科全書...
    【超百萬人類與小鼠調控基因元件公布】「DNA元件百科全書」(ENCODE)計劃的第三階段公布了超過120萬個人類與小鼠體內調控基因的候選功能性元件。英國《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雜誌29日公開的14篇論文合集中,多家研究機構和團隊描述了最新成果,使人類對基因組結構和功能將有全新重要認知。
  • 超百萬人類與小鼠調控基因元件公布
    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DNA元件百科全書」(ENCODE)計劃的第三階段公布了超過120萬個人類與小鼠體內調控基因的候選功能性元件。英國《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雜誌29日公開的14篇論文合集中,多家研究機構和團隊描述了最新成果,使人類對基因組結構和功能將有全新重要認知。
  • 歷時17年ENCODE計劃三期完工,近百萬人類基因組調控元件被發現
    ENCODE計劃三期結果發布2020年7月29日,ENCODE計劃三期結果重磅發布,揭示了人類及小鼠基因組中近100萬個和超30萬個順式調控元件,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寶貴數據資源。作為ENCODE第三階段的一個重要部分,所有調控區域的成果現已整合到DNA元件百科全書的第一版中,重點涵蓋人類基因組中的90萬個和小鼠基因組中的30萬個順勢調控元件(cis-regulatory elements,cCREs)的注釋信息。
  • 「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公布第三階段逾120萬個候選元件
    中新網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致力於繪製人類與小鼠基因組功能性元件綜合圖譜的「DNA元件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ENCODE)計劃,最新公布了其第三階段超過120萬個人類與小鼠體內調控基因的候選功能性元件。
  • 「DNA元件百科全書」公布第三階段成果
    (NHGRI)組織成立,致力於繪製人類與小鼠基因組功能性元件的綜合圖譜。北京時間2020年7月29日晚23時,ENCODE計劃發布第三階段成果,公布了超過120萬個人類與小鼠體內調控基因的候選功能性元件。《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聯合發表14篇論文描述了這一結果,為基因組組織和功能帶來了新的認知。
  • 十五篇文章齊發揭開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ENCODE新階段—上
    ENCODE第三階段以人和小鼠為研究對象,涉及RNA轉錄、染色質結構和修飾、DNA甲基化、染色質環以及轉錄因子和RNA結合蛋白等,共鑑定出了20,225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和37,595個蛋白質非編碼基因,注釋了包括人類基因組中的90萬個和小鼠中的30萬個調控元件的信息。限於篇幅,BioArt特將15篇文章分成兩個部分,以饗讀者!
  • 用手機超遠程調控胰島素表達
    雖然研究者們已經開發出了藍光調控的CRISPR-dCas9內源基因轉錄系統能操縱內源基因組基因的表達,但由於藍光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和組織穿透性弱等缺點,極大的限制了其在基因功能的研究和轉化醫學的應用。葉海峰的最新研究成果克服了這一缺點,將CRISPR-dCas9和光遺傳學這兩大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CRISPR-dCas9內源基因轉錄激活裝置(FACE)。
  • 首次構建出人類大腦皮層神經發生的基因調控圖譜
    2018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人類神經發生(neurogenesis)的基因調控圖譜,其中在神經發生中,神經幹細胞轉化為腦細胞並且大腦皮層在尺寸上擴大。他們鑑定出調控我們的大腦生長並且在某些情形下為在生命後期出現的幾種大腦疾病奠定基礎的因子。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規律解密
    這一重要發現進一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重編程調控機制,也為研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等相關應用和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人類的個體生命起源於受精卵,受精卵在胚胎發育早期經歷了一系列顯著的染色體重編程事件。近些年,以小鼠為模式生物的研究表明:胚胎染色體的重編程過程中,來源父本、母本染色體的開放狀態、高級結構,以及其攜帶的表觀遺傳信息都發生了劇烈的改變。
  • 斑馬魚順式調控元件和三維基因組結構圖獲解析
    斑馬魚順式調控元件和三維基因組結構圖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16:25 2020年11月2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西北大學嶽峰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
    近年來以小鼠為模式生物研究表明,胚胎染色體的重編程過程中,來源父母本染色體的開放狀態、高級結構以及其攜帶的表觀遺傳信息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些改變能夠幫助介導受精卵基因組轉錄的重新啟動,塑造嶄新的全能性胚胎,並為之後的胚胎發育和組織分化奠定基礎。此前有報導發現,基因轉錄的關鍵調控元件通常坐落在染色質開放區域。這些調控元件與細胞類型特異的轉錄因子共同指導了細胞的命運決定和個體的發育。
  •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任芳言):當古人還在打獵、為食物發愁時,他們的基因已經開始變化——總有一些人能囤積更多脂肪,或者更易於從牛奶中獲得營養
  • 科學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坐落在熱門區域的小RNA小RNA是一段由20-24個核苷酸組成的序列,單個小RNA可參與一個或多個基因的調控表達。在新上線的研究中,王立峰等人篩選出了其中一個小RNA:miR-128-1,觀察到它在機體代謝中發揮的一系列調控作用。有意思的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研究團隊發現,這個小RNA恰恰位於進化自然選擇的熱門區域:2q21.3。
  • 臺研究發現長壽基因 小鼠增壽1.4倍人類應用尚早
    中國臺灣網5月3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陽明大學研究團隊聲稱找到調控壽命長短的Cisd2基因,進一步利用基因轉殖技術,提升長壽基因蛋白的量,使實驗中的小鼠存活達36個月,較一般老鼠增加1.4倍,相當於人類的110歲。更重要的是,這些「長壽鼠」仍精力充沛毫無老態。未來若能找出補充Cisd2基因的物質,人類也可望長生不老、永保青青。
  • 十五篇文章齊發揭開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ENCODE新階段—下
    這些潛在調控元件的人類同源基因顯著富集於與常見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為研究人類疾病的分子基礎提供了信息。ENCODE計劃第三階段中小鼠相關的數據還包括對於轉基因小鼠中兩個不同發育時期的三種胚胎組織中調控元件相關的400多個實驗。這些系統性的研究結果對於預測體內順式調控元件的功能與活性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轉錄組與表觀遺傳組學的跨物種比較可以對轉錄區域以及調控區域的進化信息給出可能的參考數據。
  • 14篇Nature系列合集:DNA元件百科全書最新成果出爐
    然而這些基因只佔人類基因組的 2%。因此,在隨後的 20 年時間裡,科學家一直在嘗試尋找人類剩餘 98% 的 DNA 具有什麼功能。現在,一項名為 DNA 元件百科全書計劃(ENCODE)的系列研究朝著這一目標取得了重大進展,該研究第三階段發現了 120 多萬個基因調節元件,以及它們何時、何地調節基因的 「開關」。
  • 14篇Nature系列合集:DNA元件百科全書最新成果出爐
    2003 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揭開了人體 30 億個鹼基以及約 20000 多個蛋白編碼基因的秘密。然而這些基因只佔人類基因組的 2%。因此,在隨後的 20 年時間裡,科學家一直在嘗試尋找人類剩餘 98% 的 DNA 具有什麼功能。
  • 科學網—基因調控可讓小鼠單倍體幹細胞不「脫單」
    本報訊(見習記者辛雨)近日,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帥領聯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于洋、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範勇在《幹細胞報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發現通過基因調控抑制細胞凋亡
  • 沈曉驊:關於一個長鏈非編碼RNA對HOXA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論文
    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的普及越來越多的lncRNA被鑑定出來,據估算人和小鼠的基因組中lncRNA基因和蛋白編碼基因數量基本相當。但關於lncRNA的功能研究一直存在爭議。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lncRNA被證明是有功能的。
  • 人類基因組「基本信息」首次公布
    本報北京2月12日電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美、英、日、法、德、中六國科學家今天共同宣布,經過初步測定與分析,人類基因組約有32億鹼基,包含約3萬到4萬個蛋白編碼基因。這是繼去年6月26日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公布後,科學家首次公布人類基因組第二階段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