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勢資本黃明明:科技獨角獸的首個捕手和他的反共識信仰 | Hello...

2020-11-24 36kr

編者按:

「Hello,Capital!」是36氪的一個新欄目。一句話來概括它的特點即:我們希望呈現更精悍並直指關鍵的投資報導。

儘管很多人不願承認,但投資確實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行業,多數基金之間往往很難說存在顯性的差異。而事實證明,真正決定一家基金成就的最大因素通常就是微乎其微的1%之別。這「1%」,可能是基金運營上的另闢蹊徑,可能是投資認知中非共識的部分,甚至可能主要源於掌舵人本人的絕對另類。

這也正是這個新欄目的目標:最大程度地撇除那些面目相似的部分,只書寫每個投資人或基金的1%。

「Hello,Capital!」是一個主要以輕對話形式呈現的欄目,讓你至多用兩首歌的時間就能認識一家基金。以下是本欄目的第二篇文章。

文 | 吳睿

編輯 | 劉旌

如果你第一次見黃明明,很容易被他親和的外表所迷惑。他很周到,眼神會照顧到在場的每個人,甚至收斂了講京腔的習慣——這對在北京長大的人來說實在不易。

但只要你問他一個行業相關的問題,他的硬核很快就會顯現出來。掰著手指頭跟你數進駐一個碼頭要拿到多少信息、鎳鈷錳三種元素的配比對汽車電池意味著什麼、不同國家每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大概,這多少源於他曾經是一位矽谷極客式的連續創業者。此刻是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的晚上9點,他剛送走一位創業者,下一個復盤會預計在11點後開始,身後玻璃牆上的行業圖譜滿滿當當,你會明確意識到,眼前這個笑容得體的人在業務上是不打哈哈的硬核技術派。

這樣的反差也體現在明勢的過去六年中。剛成立時,這家基金沒什麼名氣,規模很小,決策卻時常與市場共識相悖——2015年在第一輪投進小牛電動、對理想汽車從天使輪開始連投七輪時,前者被質疑市場小、後者的增程式路線不被認可;甚至在6年前明勢選擇聚焦在企業服務、物流供應鏈、智能+等To B賽道時,酣戰於消費網際網路的投資人們也不關注這類慢生意。後來的故事近似於逆風翻盤的爽劇:這些項目和賽道如今都成了市場爭搶的對象,僅理想汽車一個項目就會給明勢帶來超200倍的回報。神策數據、酷家樂等SaaS頭部公司也都成為各自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今日,36氪獨家獲悉明勢資本第四期美元基金超募完成,總額2億美元。該基金將重點投資於企業服務、雲化基礎軟體、智能物流供應鏈、智能出行、智能製造、智能硬體等領域的科技公司。至此,明勢資本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42億元,過往管理基金平均IRR達45%-55%。

為什麼明勢最終得到了時間的眷顧?黃明明會告訴你:無他,反共識爾。這聽起來極像是句自命不凡的口號,但真想做到,踏實研究、獨立判斷和持之以恆缺一不可。

時間回到2019年10月,明勢在對貨櫃卡車運輸服務平臺鴨嘴獸做盡調。彼時鴨嘴獸正在從上海港向寧波港擴展,融資中接觸的投資人們普遍想再等等,看鴨嘴獸能不能從本地競爭對手手中撬動港船公司和港口碼頭的信息、能不能扛住為大量小散司機墊資的高資本投入。這是個穩妥的思路,但等公司驗證了自己的能力,項目估值的增長也將遠高於業績的增長。

明勢則把兩個核心風險點拆開來看:在拜訪了鴨嘴獸30多家客戶後他們發現,如果把進入寧波港需要的信息拆成50多個維度,就可以從多個來源分散獲取,從而繞開本地競爭對手對信息的壟斷;繼續往下拆,發現鴨嘴獸目前積累的數據和業務完整度已經足夠獲得銀行授信,這就意味著墊資的問題可以藉助金融方案解決。其後,明勢果斷領投。果然,在明勢投資交割後的一個月內,鴨嘴獸就成功獲得了大行的低息授信,解決了帳期墊資帶來的資金壓力。

反共識的秘密,就藏在這些細碎的數字和走訪裡。

「絕大多數人就是連彎腰和低頭的動作都懶得做。」黃明明說:「害怕錯過下一個大的機會,所以從眾,這是人性。」而反共識,就是用對真相的追求來抵抗人性。

身處人聲鼎沸的一級市場,為什麼勝利往往只屬於「反共識」?如何始終與市場的定見保持距離?「反共識」應該成為一種方法還是目的?以下是黃明明的答案。


36氪:新基金在疫情爆發時開始的募資,你是怎麼說服海外投資人的?基金策略會有什麼變化?

黃明明:我只跟LP說兩件事:企業服務和科技創新是中國未來5-10年、繼消費網際網路以後的最大機會,錯過這個機會就像在十年前錯過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我們從成立第一天起就開始專注在這裡,是這個領域最優秀的GP。

 美元VC在過去二十年最喜歡的是輕資產、增速快的消費網際網路項目,而不是企業服務和科技創新領域。但是明勢卻讓LP們看見一批優秀的中國SaaS和科技創新公司在成長,趨勢在變化,我們的第四期美元基金在疫情期間逆勢超募了。

這支基金大的投資邏輯和領域沒有變化,依然是科技驅動產業的變革。如果說變化的話,我們始終相信真正能帶來超額回報的永遠是最頂級的超級企業家,稀缺資源是他們,而非資金。所以我們會圍繞著超級企業家的成長周期持續投資,長期陪跑。

 36氪:盤子變大了,是不是意味著明勢也不再只是一家早期基金?

黃明明:早期的定義今天已經不一樣了。超級企業家在每一個階段帶來的回報都遠超於同階段其他項目的回報。想明白這一點,就不會純粹用估值來定義早晚期。特斯拉上市的時候估值才16億美金,今天漲到4000億美金,那上市前算早期還是晚期?

如果遇見我們認定的超級企業家,比如像理想汽車的李想、小牛電動的Token、一男等,我們可能連投七輪、甚至更多。

36氪: 明勢的優勢在於比更多人更早地押注To B,但當所有人都湧進來時,你們怎麼保持獨特性?

黃明明:從去年開始幾乎所有VC、PE都說「自己專注於科技類投資」。市場上很多機構在拼手速,甚至於說我錢多、就把市場上看起來不錯的都投一遍。這個事情要拉長來看。放在一年的維度看,今天市場所有人都是競爭對手;如果拉到十年的維度,又有多少人仍堅持在這個領域呢?

我們並不怕在這種熱鬧的環境裡競爭。看同樣的項目,不同的人對價值和未來趨勢的判斷完全不一樣。不要說早期項目,就是市場上很多已經公認為獨角獸的項目,你去問投資人們這個項目的核心價值點,每個人講得都不一樣。 

36氪:所以VC最重要的比拼是認知。

黃明明:是對事實真相的認知。其實你稍微彎一下腰、低一下頭,就能看見同行看不到的東西,就有掙大錢的機會。但我可以告訴你,市場上絕大多數人就是連彎腰和低頭的動作都懶得做。大家愛做的是什麼呢?用戰術和執行上的勤奮去掩蓋他對行業深度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懶惰。

投資人是挺奇怪的一個群體,每個個體都是超級聰明、背景超級好,但是放在一起去做決策的時候,有時候會低於普通人的認知水準。因為大家害怕錯過下一個大的機會,所以從眾,這是人性。現在To B是熱潮了,但5、6年前我們承擔的壓力是很大的,LP、同行、甚至同事都會質疑「這麼熱的風口項目為什麼不追?」還是那句話,越是偉大的公司,早期都是反共識的。

大家都認可李想是優秀的企業家,但到了他說要做增程式智能電動車的時候,10個投資人裡面9.5個轉身就走了。大家的認知就是,特斯拉做的是純電的,你的方案沒有成功先例。但是:第一,特斯拉在早期做的是電池技術,電池的鎳鈷錳三種元素還沒有到達能夠讓用戶體驗好過燃油車的節點,還是有巨大的裡程焦慮。第二,中國只有不到20%有車家庭有自己的固定車位,大多數家庭不具備在家安裝充電樁條件。今天大家都能做出一輛電動車,但怎麼用技術去解決電動車用戶裡程焦慮的問題,這是一個卓越企業和普通企業最大的差異。

36氪:反共識會成為投資決策時的一種目的嗎?

黃明明:不是為了反共識而反共識。反共識不是目的,一個優秀的投資人應該對事物的本質和真相有無比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用近乎瘋狂的執著去持續挖掘事實背後的真相。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勇氣。真相往往和市場上的主流認知是不一樣的,尤其新生的事物更是這樣。這時候就要看你有沒有勇氣去堅持你的判斷。越是偉大的企業在早期越是反共識的,要想成為能夠投中這些偉大企業的投資機構,我們就必須成為他們的同類,要做到Think Different,並有勇氣Do the Impossible。

36氪:很多人曾認為科技投資的回報周期太長,現在來看這是不是也算是一個錯誤的共識?

黃明明:明勢的一期美元基金已經有三個IPO,也就用了四年的時間,小牛電動、理想汽車這兩個從天使輪開始投的項目先後完成了IPO,回報周期未必就比消費類的慢。從企業本身發展而言,SaaS的雲端交付、訂閱收費、規模化優勢帶來的穩定的高毛利更是給以企業用戶為主的2B SaaS帶來穩定的ARR (annual recurring revenue 年度經常性收入),產品一旦完成市場驗證後經營現金流非常健康。比如我們投資的神策數據,已經是目前中國做Marketing Cloud的頭部SaaS公司,估值從我們四年前天使輪投資到目前已經增長了120多倍。另外,從投資角度而言,企業服務和科技類投資還有一個特點是不需要通過N多輪次的持續融資砸錢補貼用戶,所以給早期投資帶來的回報會比較好,不用一次又一次被稀釋。

36氪:過去六年,如何評價明勢的得與失?

黃明明:比較滿意的是我們在專注的領域裡都投到了最頭部的公司,更幸運的是,我們能夠陪伴這個世界上最具有創造力和最優秀的企業家一起成長。不過一家基金的長期驅動力並不在此,你別指望著憑藉在一些你有先發優勢的領域有一點認知、行業經驗就能持續取勝,這些東西別人都能學。但如果我們能夠堅持Think Different Do the Impossible的文化,進入到任何一個新領域都能通過深度的行研去發掘產業和行業真相,從而產生超越同行的認知,哪怕只超越一點點,就能收穫巨大的優勢。這是復盤下來最大的收穫。

如果說做得不夠之處的話,就是在這些方面我們執行得還不夠堅決、不夠徹底。比如我們憑藉反共識形成的認知優勢先行進入到一些行業裡,投中了行業的頭部企業後,在持續地挖掘行業裡其他的優秀公司以及在優秀的企業家身上更大力度的持續加註上應該能夠做得更好。

36氪:這和基金的規模大小有關嗎?

黃明明: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反省更無情和赤裸一點,我覺得不是盤子大小的問題,還是認知的問題。在風險投資行業,上天不是站在彈藥更多的一邊,而是投得更準的一邊。隨著基金盤子的增大、我們認知的增強,相信應該能做得更好,這也是我們這支基金要做到的事情。

36氪:明勢一直說要投在產業爆發前夜的公司,怎麼判斷產業爆發的節點?

黃明明:每個行業不一樣,但有一些類似的特點。首先,一項或者幾項技術已經到達了技術臨界點;第二,多種技術的跨界使用能夠落地到產品上;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在這個領域裡面有能看到絕大多數人看不到的願景的超級企業家去實現這件事。這三個條件要是同時滿足,就有誕生千億美金的顛覆式創新公司的可能。

 36氪:如果說企業數位化和智能化變革對投資人是一波大浪潮,我們現在處於什麼階段? 

黃明明:剛剛開始爆發。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確實走得很靠前,但是在企業數位化和雲化、供應鏈科技、智能製造、智能醫療,IT基礎設施的投入,我們只是美國的1/3。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增長的潛力是巨大無比的。 

六年前,我們通過每萬名工人擁有機器人數量的指標來評估國家工業自動化的程度。當時美國是300左右,日本是400左右,韓國最高是600左右,中國才30。但今天中國這個數字是90多,翻了3倍。這麼高的倍數增加,跟別人還是10倍以上的差距,所以中國會以更快的速度爆發。

我覺得未來各行各業最優秀的公司本質上一定是一家科技公司,用技術解決所在領域裡面的特定問題。整體的效率有提升,才能提供給用戶更便宜的產品或者是更好的服務,這個是我們看得懂並且相信的。我們堅信,在未來十年中,最大的機會將會屬於那些能夠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創新,並且在中國的各個傳統行業中帶來數位化顛覆的企業。

相關焦點

  • 明勢資本黃明明:科技獨角獸的首個捕手和他的反共識信仰|Hello...
    後來的故事近似於逆風翻盤的爽劇:這些項目和賽道如今都成了市場爭搶的對象,僅理想汽車一個項目就會給明勢帶來超200倍的回報。神策數據、酷家樂等SaaS頭部公司也都成為各自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今日,36氪獨家獲悉明勢資本第四期美元基金超募完成,總額2億美元。該基金將重點投資於企業服務、雲化基礎軟體、智能物流供應鏈、智能出行、智能製造、智能硬體等領域的科技公司。
  • 明勢資本黃明明:疫情後,中國全球供應鏈中心地位將更加不可撼動
    編者註:3月12日晚,i黑馬&明勢資本聯合舉辦了第一場「新基建」產業獨角獸在線沙龍。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牛文文,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明勢資本合伙人焦騰,以及「石墨文檔」、「橙子自動化」、「李群自動化」、「艾肯工業」、「小喬體育」、「暢行智能」、「炬星科技」、「鴨嘴獸」以及「壹站」,多家明勢投資的獨角獸企業創始人攜手150餘位創業者、投資人一起參加了本次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精彩觀點頻出,三個小時乾貨滿滿。
  • 36氪專訪 | 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
    這一技術在電機驅動和動力電池之外,還需要額外配置內燃機為基礎的發電機,以兼顧電動體驗和續航能力。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投資是尋求一定範圍內的共識,特斯拉市值一路躥升,投資人聽得懂、喜歡聽的故事是做一個「中國版特斯拉」。李想的獨闢蹊徑讓他在融資上屢次碰壁。
  • 36氪專訪|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個...
    這一技術在電機驅動和動力電池之外,還需要額外配置內燃機為基礎的發電機,以兼顧電動體驗和續航能力。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投資是尋求一定範圍內的共識,特斯拉市值一路躥升,投資人聽得懂、喜歡聽的故事是做一個「中國版特斯拉」。李想的獨闢蹊徑讓他在融資上屢次碰壁。
  • 小牛電動車上市背後,陪伴是資本對創業項目最長情的告白
    傳奇天才李一男正如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所說的,在這個關於牛電科技成功上市的故事裡,李一男的名字永遠會寫在前頭。在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圈子裡,能稱得上市「天才」的人為數不多,李一男肯定是其中之一。李一男15歲便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
  • 北京常贏財富失聯:實控人曾為明星創業者,獲源碼、明勢等知名機構...
    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裡,他和其他投資人一直在為常贏財富及其關聯公司,尤其是其母公司北京玄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玄鐵科技)的相關事宜奔走,希望能把自己投在玄鐵科技旗下平臺「火球理財」(即火球網)的資金兌付出來。  王先生一直不明白:一個明星創業項目,擁有自己全資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背後還有包括梅花創投、明勢資本、源碼資本和鳳凰財富等知名機構加持,怎麼能說倒就倒了?
  • 中國「獨角獸」全球最多,距離科技強國還有多遠?
    (記者 吳曉芳)日前,胡潤研究院發布首份《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根據榜單,目前全球共有494家獨角獸企業,其中,中國以206家上榜企業總數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國家。螞蟻金服、字節跳動、滴滴出行分別以1萬億、5000億和3600億人民幣位居全球估值前三大獨角獸。
  • 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地平線和商湯科技有什麼不同?
    打開APP 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地平線和商湯科技有什麼不同?他擔任地平線通用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在矽谷建立通用人工智慧實驗室,打造一個小而精的團隊專注於通用人工智慧的研究,這是地平線繼南京、上海、深圳研發中心後,成立的第四個研發中心。
  • 中關村銀行董事長郭洪:未來獨角獸成長更需要投貸聯動的新模式
    他介紹,三年來,中關村銀行累計投放認股權貸款170餘筆,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62戶,投放貸款金額達19.2億元,這些企業很多都是未來的獨角獸,有個別的現在已經成為了獨角獸。截至2020年10月末,中關村銀行當年新發放認股權貸款5.16億元。「認股權貸款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普惠金融,而是將璞玉雕琢成精品。
  • 獨角獸概念股什麼意思?獨角獸斑馬型企業的定義
    2000年之前科技股估值很少能夠達到60億美元,但登陸資本市場的初創企業比比皆是,雅虎便是一個典型。現在歐美成熟市場中估值超過6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俯拾皆是,但很多卻至今游離於資本市場之外,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優步便是一例。
  • 猿輔導成教育科技板塊全球第一又一「獨角獸」 行業頭部實力...
    原標題:猿輔導成教育科技板塊全球第一又一「獨角獸」 行業頭部實力彰顯無遺 資本圈向來不乏追風的機會。在疫情蔓延的2020年,暴增的線上需求讓在線醫療、在線教育成了大風口。蜂擁而至的資本,更迅速將行業催熟。
  • 中國「獨角獸」數量全球最多 離科技強國仍任重道遠
    螞蟻金服、字節跳動、滴滴出行居全球估值前三大獨角獸。無論是獨角獸企業數量,還是估值,中國都走在前世界前列,然而,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距離科技強國還有一段距離。中國「獨角獸數量」首登全球第一根據胡潤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今年全球獨角獸榜單,目前全球共有494家獨角獸企業,分布在24個國家的118個城市。讓人意外的是,今年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以206家領先於美國的203家。
  • ...獨角獸企業數量與估值全球第一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行業分布圖
    此外,根據CrunchBase數據,2018年前10個月中國風險投資額以創紀錄的938億美元領跑全球。上述因素增強了中國科技創新企業的活力,加上風險資本的有力推動,中國獨角獸企業呈現出集群式發展的強勁態勢。   美國的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數量居世界第二,但美國Waymo估值居世界第一。
  • 噠噠英語成長實力獲肯定,入選滬本土企業「獨角獸」榜單
    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到底催生了多少本土「獨角獸」企業?近日,微鏈研究院發布「上海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榜」,盤點出了滬上47家「獨角獸」和228家「準獨角獸」公司。其中,噠噠英語入選「獨角獸企業榜」,成為唯一登上該榜單的上海本土K12在線英語教育品牌。
  • 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為楊振寧弟子 堅信區塊鏈信仰
    張首晟的家人表示,張希望通過科學研究見證上帝的榮耀,他把富有感染力的好奇心帶給了全世界。  新京報記者同日從由張首晟創立的投資公司——丹華資本的一位高管以及美圖董事長蔡文勝處證實了張首晟已經去世的消息。關於他的去世對丹華資本的影響,前者並未評論。  對於其去世的原因,有消息稱其為跳樓自殺,不過這一消息並未得到相關方面的證實。
  • 獨角獸企業是什麼意思名單有 獨角獸公司分布與特質揭秘
    北京是「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54家企業上榜,佔總數的45%;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深圳以10家「獨角獸」企業位列第四。­  富士康股份,36天火速闖關IPO,以風口上的「獨角獸」姿態,引領了整個資本市場。那麼A股的「獨角獸」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又具備哪些特質呢?
  • 我們調查了100家獨角獸創始人的背景,有人當警察,有人造衛星
    調查顯示,程式設計師所佔比例最高,小米科技雷軍、鏈家左暉、鬥魚陳少傑、瓜子二手車楊浩湧、映客奉佑生等,都曾做過程式設計師;網際網路金融經過兩年腥風血雨,走出了諸多獨角獸公司,而他們的創始人也多出身金融領域,位列第二。說起程式設計師,往往第一印象是屌絲,而金融人士個個多金,這兩個極端卻是蘊育獨角獸的大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