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顆粒集熱器作為第四代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光熱轉換單元,近年來已經成為光熱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而大多數研究者將研究中心主要放在:高溫顆粒集熱器的設計,不同材料顆粒的集熱性能以及如何將集熱器溫度分布更加均勻等方面,很少有研究者去研究目前具有極大應用潛力的固體顆粒在高溫和流動狀態下的性能演變,主要包括:顆粒密度與尺寸變化、表面紋理與結構組分變化、集熱能力變化以及光吸收性能變化等。
故,本文可以研究下,眾多研究者比較認同的能夠用於太陽能光熱電站的三種固體顆粒在高溫老化以及流動狀態下物理參數、熱學性能以及光學性能方面的變化情況。
三種固體顆粒為:SiC固體顆粒(純度98.5%-99.3%);矽砂(91%-97%SiO2);Carbo Accucast ID50
實驗樣本共分為4組,每種固體顆粒準備4個樣本,共3*4=12個樣本。
最小流化速度是流化領域中的關鍵參數,並且將其定義為克服流化床中顆粒重量所需的最小氣流速率。該文按照其它研究者建議的測量過程,通過實驗測量了三種顆粒的最小流化速度,矽砂,SiC和Carbo的最小流速分別為0.08、0.09、0.10m/s。
化學組分變化測試結果,詳見原文。
當看到這的時候,筆者就想,該文的高溫老化實驗與顆粒吸熱器的實際工況其實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在實際工況下其會受到冷熱交替,故有待進一步分析!
但是,本文作者也考慮到了這一點,而且比筆者考慮的還要全面。具體怎樣,看下展望!
關注關注,百家號/頭條號: 科研探子
論文號:
10.1016/j.solmat.2020.110793(Top,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