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雄心:重新凍結北極

2020-10-04 冬哥譜科

最近的研究認為,無論我們怎麼做,都無法阻止北極的消融,我們還能找回失去的東西嗎?

北冰洋的冰蓋一直在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縮小,以至於科學家們預計,在未來幾十年的某個時候,冰層將在夏季的幾個月裡完全消失。

這種變化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不僅僅是對北極熊、海豹和其他依賴冰生存的動物來說。

數千年來,北極冰的白色通過將太陽能反射回太空來幫助調節地球的溫度。

但隨著越來越藍的夏季北極吸收越來越多的能量,它正從行星空調變成加熱器。

冰層的減少已經「對全球氣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或者說是反饋,這已經在加劇全球變暖,並有可能破壞氣候系統的穩定」。

北極冰層正在迅速減少,事實上,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需要採取激烈的措施來保持世界頂部的白色,不僅僅是試圖減少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可能是巧妙但也是大規模和昂貴的解決方案:他們想要製造更多的北極冰。

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將需要在北極建設和部署數百萬個風力發電的抽水設施,這些設施在冬季將把水從較溫暖的海洋深處抽到較冷的表面,在那裡會結冰,並增加北冰洋海冰的厚度。

讓海水在北極冬季更快結冰的關鍵是從冰層下面抽水,那裡的溫度是零下2攝氏度,而冰層的溫度低於零下30攝氏度。

德施的團隊計算出,在北極冬季,一臺渦輪機將有足夠的風力在0.1平方公裡範圍內將冰加厚1米。

德施是天體物理和行星科學,他在參加關於火星和金星等行星氣候的科學會議時獲得了如何增加北極冰的靈感。

他說:"他們唯一想討論的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當然是必要的,也是最純粹的解決方案。但我意識到,這並不能及時拯救北極的冰,北極是氣候系統中最敏感的部分。我想,我們不能等這些傢伙來解決問題。我們現在需要拯救北極,通過其他方式。「

其他科學家已經提出了大規模的地球工程項目來對抗全球變暖,比如通過將硫酸水滴高高散布到平流層來阻止一些傳入的太陽輻射來模擬火山噴發的影響。

但一些人擔心,對大氣進行修補可能會擾亂天氣模式。

德施認為,想出一個機械的解決方案來製造更多的北極冰更有意義。

他說,他與兩位志同道合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同事-地球化學家兼海洋學家希拉蕊哈特內特和實驗天體物理學家克里斯多福·格羅皮-就這一主題授課,這些努力最終導致了抽水計劃。

科學家們計算出,沒有必要在整個北冰洋上增加冰。

取而代之的是,如果風力泵分散在北極約10%的地區十年,這至少足以避免災難性的冰川流失。

建造水泵將需要約1000萬噸鋼材,十年後估計將耗資5000億美元。

融資和建設如此龐大的項目可能需要國際努力。

「這些數字很大,[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德施說。

他和他的同事們計劃設計和測試一種水泵,這種水泵可以在不結冰的大範圍內分散水,並且包括儘可能少的活動部件-並且能夠在北極的冬天生存下來。

德施說:「如果我們能在明年開發出一個原型,然後我們想在實地進行測試,也許是在加拿大的北極地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北極的冰層將全部融化,人類的災難即將到來
    提起北極,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上萬年的時間裡,北極一直處於一個完整的模式:冬季時,北極以零下的溫度凍結了當地的水,海冰不斷擴大;夏季時,冰層退縮,因為溫暖的溫度使冬季凍結的海冰又重新融化。在人為活動導致全球變暖之前,這個模式的周期似乎是永遠存在的。
  • 科學家發現北極的冰層將全部融化,人類的災難即將到來
    ​提起北極,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上萬年的時間裡,北極一直處於一個完整的模式:冬季時,北極以零下的溫度凍結了當地的水,海冰不斷擴大;夏季時,冰層退縮,因為溫暖的溫度使冬季凍結的海冰又重新融化。在人為活動導致全球變暖之前,這個模式的周期似乎是永遠存在的。
  • 知否 |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古老病毒竟"重新復活"
    克裡斯汀森同時也是國際永凍層協會主席,他稱:「永凍層內部的溫度正在以相對較高的速度上升,之前被永久凍結的東西可能被釋放出來。」2018年北極報告推測,「像西班牙流感、天花或鼠疫等已經被消滅的疾病可能會被凍結在永久凍土中」。2014年,法國的一項研究將一種存在於永久凍土層中3萬年的病毒帶回實驗室,重新加熱後,病毒迅速復活。2016年,挪威北極地區的地下永久凍土設施——世界末日庫(Doomsday Vault)被融水衝毀,為這種世界末日設想又添了新證據。世界末日庫中保存了數以百萬計的作物種子。
  • 每日簡報:北極海冰的年度凍結推遲令人擔憂
    北極年度凍結令人擔憂的延遲自有記錄以來,西伯利亞 Laptev Sea 的北極海冰在10月下旬還沒有開始結冰。氣候科學家說,這種延遲是由於俄羅斯北部長時間的溫暖氣候和溫暖的大西洋洋流推進到該地區。在 Laptev Sea 形成的冰向西漂移,攜帶著營養物質穿過北極。
  • 即使是冬天也不凍結!北極永久凍土變化驚人,專家發出警告!
    但隨著全球變暖,這裡的情況似乎正悄然發生著改變,比如此前,一些研究指出,北極的春天正提前到來。現在,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北極一些地方的土壤不再一年四季都處在凍結狀態,這對於地球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因為它將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到大氣中。今年4月,俄羅斯科學家Nikita Zimov博士派遣一個小組走入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的切爾斯基,在那裡科學家們發現,土壤在最近的冬季裡仍然是糊狀和潮溼的。
  • 凍結了數千年的「永久凍土」在解凍?
    凍結了數千年的土地也在解凍,加劇了氣候危機,給當地人類生存帶來了迫在眉睫的問題。在地球的寒冷地區,地下的大部分都是冰凍的。永久凍土是凍土、巖石或沉積物,有時有數百米厚。要被歸為永久凍土,地面至少要凍結兩年,但極地地區的大部分地下地面自上個冰河世紀以來一直處於凍結狀態。永久凍土保存著以碳為基礎的植物和動物的遺體,它們在分解之前就已經凍結了。
  • 俄「北極三葉草」軍事基地:暗藏謀求復興大國雄心
    為打破這種局面,俄羅斯充分發揮其作為北極國家的優勢,利用長久以來經略北極積累下的軍事、技術經驗,進一步加大對北極的投入和開發,在三面被圍的情況下選擇轉身一擊,化解軍事、政治、經濟上面臨的潛在危機。這形似「三葉草」的小小基地,暗藏著俄羅斯布局北極、尋機突圍、謀求復興的大國雄心。
  • 南極和北極:地球上最不可思議的地方,人類在這有哪些神奇發現?
    南極是大陸,而北極是一片海洋,南極97%的陸地都被冰雪所覆蓋,而北極三分之二的地區都為海洋,南極的年均溫度在零下50度左右,北極的平均溫度約為零下18度,令人們不禁好奇為什麼南北極的差別這麼大?,這也是我們耳濡目染的蝴蝶效應,所以人類對於南北極兩地區發生的某些事,科學家們都會進行密切的關注,畢竟這與未來人類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因此人類對這些「偏遠地區」的考察也顯得尤為重要,那麼人類在南極和北極,究竟有哪些神奇發現?
  • 北極深山凍結建立全球種子庫:保證未來農作物
    一支科學家聯盟給出了答案:深度凍結的上千個種子樣本是應對最糟糕情景的後備計劃。確保全世界最寶貴植物的存活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深埋在斯瓦爾巴北極群島山裡,科學編輯大衛·舒克曼(David Shukman)有幸能夠前往那裡一探究竟。
  • 北極從冷極變成了熱極,大自然瘋了嗎?
    對於北極來說,這是整個觀測歷史的最高紀錄。未來北極地區的天氣如何變化,如果持續升溫,永久凍土會發生什麼?氣溫逐年增加世界氣象組織(WMO)不斷更新有關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數據檔案。這是金氏世界紀錄氣候的一種。今天,科學家們正在密切監視北極氣溫的情況。
  • 北極可能會在短短15年內出現「無冰」的夏季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 北極可能在15年內出現夏季基本上沒有海冰。這項研究使用統計模型來預測北極海冰的未來數量,模型顯示北極可能在2030年到2040年的十年中夏季無冰,這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2034年。很多人認為北極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但是冰的流失現在正在影響人們,它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海冰是凍結的海水,每年夏天融化,然後在冬天重新凍結。
  • 北極永久凍土正在融化,被喚醒的究竟是什麼?
    在影視劇《末日孤艦》( The Last Ship)中,雷切爾·斯科特博士正在北極開展著一項絕密的研究任務,以拯救人類。她的目標是在古老的動物遺骸中找到抗體,而這些遺骸會隨著冰床的移動和冰川的融化浮現。斯科特博士的研究船是一艘美國海軍軍艦,為了保護這項絕密任務已經關閉了無線電。因此船員們渾然不知一場瘟疫正在席捲全球,而斯科特博士正在尋找的古老抗體,也成了人類自我救贖的最後希望。
  • 北極生機勃勃的綠色,是對人類最致命的警告
    文|黃天然曾經千裡冰封、白雪皚皚的北極,如今的景觀已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極更豐富的植被,正在加速永凍土融化,加速釋放溫室氣體,這不僅會對整個世界造成一系列影響,甚至直接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永凍土中釋放出更多碳,加劇全球變暖,而全球變暖又反過來加速永凍土釋放更多的碳…… 茂密植被導致永凍土無法凍結 更糟糕的是,兩件事正在加速永凍土釋放碳的速度。
  • 加拿大重新繪製北極地圖 擬將北極納入領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12月10日報導,雖然加拿大地圖並未涵蓋北極,也無完整的科學證據證明北極屬於加拿大,但加拿大正在繪製納入北極的新地圖,且擬宣布北極為加拿大領土的主張。據報導,加拿大上周已向聯合國大陸棚界限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正式科學報告。這份科學報告涵蓋加拿大大西洋12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主張。
  • 金一南點評俄羅斯北極跳傘,澳大利亞南極耍賴
    央廣網4月30日消息(記者周宇婷)4月26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俄空降部隊首次在北極極端條件下,完成萬米高空傘降訓練。4月27日,澳大利亞一家智庫發表報告,瞄準南極煽動反華議題,宣稱中國在南極的地緣政治雄心變得越來越讓澳大利亞擔心。那麼,俄羅斯空降部隊為何要從北極萬米高空傘降?澳大利亞智庫瞄準南極煽動反華議題又有何意圖?各方圍繞兩極地區正展開怎樣的博弈?
  • 研究發現:15年內北極將迎來「無冰」夏季
    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再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新研究顯示,因為全球變暖,15年內北極的夏季將會沒有冰。A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rctic "may be essentially ice-free during summer within 15 years."
  • 科學家發現北極地區地面出現解凍,全球變暖加劇了嗎?
    ,但有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北極地區一些地面可能根本不會被凍結,甚至在冬天也是如此。謝爾蓋( Sergey)和尼基塔.齊莫夫( Nikita Zimov)是一對父子,兩人又都是科學家,他們在北極圈以北200英裡的俄羅斯遠東城鎮切爾斯基附近發現了鬆散的泥土和草皮,而此時地面本應被凍結,這讓他們感到驚訝。北極地區最頂層的土壤層在冬季結冰,在春季解凍。
  • 北極冰架崩塌,為人類行為買單的,是毫不知情的北極生物!
    北極最後一個冰架崩塌,為人類行為買單的,是毫不知情的北極生物!根據8月6日的報導,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對於這一新聞登上熱搜,很多人都不以為然,那麼這一次冰架的坍塌對於北極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 北極進入緊急狀態!柴油洩漏、致命病毒、溫室氣體,對人類的復仇...
    人類作為當今世界的霸主,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智慧,可以說主宰著世間的一切。截至2013年,全球人口數已經超過了70億,這給我們的地球帶來巨大的壓力。但是,人類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對自然生態是一種威脅,仍然在肆無忌憚的浪費、揮霍、汙染。不少學者預測,如若人類繼續揮霍無度,終將會遭受到自然環境的復仇,而北極就是最好的例子。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同時,俄也是最早向北極派出科考隊的國家,早在彼得大帝時期,沙俄海軍航海家維塔斯·白令曾於1728年穿越北極圈,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在此後200多年的時間裡,俄從未停止過對北極的探索。冷地熱土,北極之地引人垂涎北極地區擁有不可估量的地緣政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