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簡報:北極海冰的年度凍結推遲令人擔憂

2020-11-03 EdgingCatalysis


繪製出"極其複雜"的大腦

人工智慧和改進的顯微技術使繪製連接體(大腦的神經線路)成為可能,而且解析度越來越高。今年9月,研究果蠅的研究人員報告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重建工作: 腦半球的25000個神經元,這是一小塊組織,代表了果蠅大腦的40% 。接下來,科學家們的目標是滑鼠: 一個數據集規模為艾字節(10億千兆字節)的項目。這些不僅僅是大型生物學領域的練習ーー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些數據集來了解經驗是如何儲存在大腦中的,從而對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其他"連接病"有潛在的了解。


北方正面臨著一個COVID的冬天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根據已知的病毒傳播方式和人們在寒冷月份的行為,冬季將有更大規模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爆發。實驗室實驗表明,SARS-CoV-2喜歡寒冷、乾燥的環境,特別是在沒有陽光直射的情況下。在冬季,人們通常會在通風不良的地方進行室內互動。但總體而言,與傳播擴散的主要驅動因素相比,季節變化"只是杯水車薪"。傳播擴散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如此多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即將進入夏季的地方的人們也不應自滿。流行病學家雷切爾•貝克(Rachel Baker)表示: "到目前為止,影響疫情爆發規模的最大因素將是社會距離和戴口罩等控制措施。"。


超白油漆能將熱量送入太空

一種超級白漆的原型具有很強的反射能力,可以將表面溫度降低到周圍空氣溫度以下。這種塗料利用了一種自然的散熱效果,被稱為被動式輻射冷卻。這種塗料吸收特定波長的紅外能量,然後發射出來,這些能量直接穿過大氣層進入太空ーー有效地將其與取之不盡的熱匯連接起來。在印第安納州的測試中,這種塗料使一個樣本在夜間的溫度比環境溫度低10 ° c,在正午的溫度至少比環境溫度低1.7 ° c。


北極年度凍結令人擔憂的延遲

自有記錄以來,西伯利亞 Laptev Sea 的北極海冰在10月下旬還沒有開始結冰。氣候科學家說,這種延遲是由於俄羅斯北部長時間的溫暖氣候和溫暖的大西洋洋流推進到該地區。在 Laptev Sea 形成的冰向西漂移,攜帶著營養物質穿過北極。延遲可能意味著北極浮遊生物的營養物質減少,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每一位偉大科學家的背後

科學歷史學家、作家約書亞•羅布克(Joshua Roebke)辯稱,諾貝爾獎並不反映科學是如何完成的——"它只是讓個人天才的小說變得更加冷酷"。羅布克引用了生物學和物理學的例子,分析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虛構,並建議更廣泛地關注那些可能更值得我們讚美的貢獻者。"科學是偉大的,儘管有些可憐的人幫助創造了它,"他寫道。"如果我們能夠正視其過去的種族主義和厭惡女性的歷史,挽救其被遺忘的參與者,並承認科學是如何集體完成的,那將會更加偉大。"


Where I work 我工作的地方


分子免疫學家 Audrey Teh 在倫敦一家醫院頂樓的溫室實驗室工作,她在那裡種植菸草,為藥物開發產生抗體。在今年3月至6月的大流行封鎖期間失去了90% 的植物之後,鄭的實驗重新啟動並開始運行。"菸草有一個可怕的健康遺產," Teh說。"通過改造這家工廠來生產治療癌症的藥物來改變它的形象將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 10月北極海冰又是史上最低,氣候「臨界點」已經到來?
    自從9月中旬的海冰最低點過後,北極就正式進入到了封凍期,這個季節北極海冰會在不斷降低的氣溫中逐漸增長,但2019年10月,情況有些不同——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2019年10月中,北極海冰範圍從月初的衛星記錄第三低點緩慢增加到10月13日至10月30日衛星記錄最低點,到月末海冰範圍達到了衛星觀測史上的第二低點
  • 南極海冰正急速擴張 北極海冰日益捉襟見肘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南北極海冰截然相反的變化趨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科學家於今年9月份宣稱,北極海冰量仍低於正常水平——已經持續數年的減少趨勢還在繼續,以至於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日益「捉襟見肘」。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南極海冰:斷言增多證據不足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凍結而成的冰,在南大洋海冰區有大小不等的冰山和冰間湖,巨大的冰山對考察船的航行影響很大。海冰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對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都有顯著影響。因此,一直以來,海冰的變化都頗受科學界的關注和重視。
  • 研究稱南極海冰正急速擴張而北極海冰日益變少
    核心提示:科學家於今年9月份宣稱,北極海冰量仍低於正常水平
  • 2020年北極海冰面積大幅降低
    今年的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降至自上世紀70年代末現代記錄開始以來的第二低水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對衛星數據的分析顯示,2020年可能在9月15日達到的最小範圍(374萬平方公裡)。冬季,凍結的海水幾乎覆蓋了整個北冰洋和鄰近海域。海冰經歷了季節性的變化——在春末和夏季變薄和收縮,在秋季和冬季變厚和擴張。
  • 最新研究表明,北極夏季海冰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消失
    自從1979年開始記錄衛星以來,夏季北極冰的面積減少了40%,體積減少了70%如果排放量仍然很高,則即使在冬季,北極地區也可能會無冰最新研究表明,即使迅速削減了導致氣候危機的碳排放量,現在極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使北極夏季海冰消失。
  • 北極冬季海冰面積達歷史第七低值
    北極冬季海冰面積達歷史第七低值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1日15:10
  • 北極海冰至今未能形成,創最晚紀錄,氣候警報再次響起
    但現在已經是10月底了,西伯利亞拉普塔夫海的冰至今還沒有重新凍結。這是有記錄以來北冰洋最晚的無冰日期,也使得整個北極海冰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降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拉普塔夫海是北極海冰的主要孕育地。一般來說,在該地區形成的冰會隨著離岸風飄到北極的其他地方,幫助其他水體形成冰袋。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真的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嗎?北極海冰減少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本世紀中葉北極或將無冰   氣候變化最明顯的跡象之一,就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海冰密集度超過15%的區域正在急劇縮小。9月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最少的月份,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北極9月份海冰在以每10年12.9%的速度減少。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本世紀中葉北極或將無冰氣候變化最明顯的跡象之一,就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海冰密集度超過15%的區域正在急劇縮小。9月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最少的月份,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北極9月份海冰在以每10年12.9%的速度減少。事實上,其他月份北極海冰覆蓋範圍也都呈現減少趨勢。
  • 北極海冰減少,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本世紀中葉北極或將無冰氣候變化最明顯的跡象之一,就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海冰密集度超過15%的區域正在急劇縮小。9月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最少的月份,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北極9月份海冰在以每10年12.9%的速度減少。事實上,其他月份北極海冰覆蓋範圍也都呈現減少趨勢。
  • 一項科學模擬表明,到2050年,北極夏季的海冰將完全消失
    暢遊科學海洋,共尋宇宙之妙,大家好,我是南城~在多年的觀測中,我們已經了解了北極氣候的一個完整的規律:在冬季,零下的極地溫度凍結了當地的水,北極海冰不斷膨脹;而在夏季,冰袋退縮,因為溫暖的溫度使冬季獲得的收益解凍,使它們退回海洋。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到本世紀末,如果全球氣溫繼續不受控制地上升,北極氣候的其他關鍵要素,包括氣溫和降水,也可能與20世紀時期的「正常」情況大相逕庭。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到本世紀末,如果全球氣溫繼續不受控制地上升,北極氣候的其他關鍵要素,包括氣溫和降水,也可能與20世紀時期的「正常」情況大相逕庭。
  • 北極融化:海冰、冰川大不同
    船上的冰川和地質學家James Cresswell告訴我,海冰會慢慢地「淡化」自己。海水結冰時,先凍成冰的低鹽度部分會從周圍拉攏水分以增長體積,直到很多分散的冰結成一塊。這塊剛凍結起來的海冰中會零星地散布著液態鹹水。隨著時間推移,比冰重的鹹水最終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從冰的下面又排入北冰洋,同時帶走它們穿過的冰附近的鹽分,留下蜂窩一樣的孔道。
  •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多國巨頭備戰北極能源開採
    27日,據新華社報導,北極海冰的總量已下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證實了該地區的急劇變暖,而且可能是更劇烈的變化即將到來的前兆。  科學家稱,追蹤海冰範圍的衛星在周末發現,海冰的覆蓋面積為大約158萬平方英裡,不到北冰洋表面的30%。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新華社「雪龍」號8月7日電 題: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申鋮  在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中,海冰觀測是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今年全球多地的高溫天氣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北極還有多少海冰?
  • 北極熊可以在遠離陸地的北極遠洋海冰上生存嗎?
    這裡位於北極熊分布的最南端,到夏季海冰會融化,北極熊被迫登陸。這個時候它們會找一些庇護所蟄伏起來,等到海冰重新凍結,再回到海冰上狩獵。北極熊的消化系統早已經適應低蛋白、高脂肪的純肉食性飲食,對植物的利用效率很低。當北極熊在陸地上避難的時候,雖然有的熊可以靠吃垃圾維持住體重,甚至長得更胖,但這無法給它們帶來生殖優勢。
  • 研究稱南極海冰大量流失將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來自英國南極調查局(BAS)、印度國家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和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上世紀70年代末的海冰範圍和天氣分析的衛星記錄,試圖了解為什麼夏季海冰在5年內減少了三分之一。他們發現,威德爾海在2016年和2017年遭遇了多次嚴重的夏季風暴。當這樣的風暴發生在北極和南極時,它們會破壞包冰,並推動由此產生的浮冰,導致它們加速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