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臺文件:到2025年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2021-01-20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4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介紹了《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質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

《意見》強調,要堅持依法防控、系統治理,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統一指揮,聯防聯控,科技引領、精準施策,到2025年,上海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意見》提出加強體系建設、加強機制建設、加強能力建設和強化保障措施四項主要任務。

例如,在加強體系建設方面,要建設集中統一、智慧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重點是完善應急指揮體制,健全應急預案,構建統一領導、權責匹配、權威高效的公共衛生大應急管理格局。要建設協同綜合、靈敏可靠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重點是以新發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為重點,完善監測哨點布局,構建區域協同、聯防聯控的風險預警系統。

在加強機制建設方面,《意見》提出要完善快速響應機制,重點是建立智慧化公共衛生安全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加強臨床醫師傳染病等相關知識培訓,利用大數據提升傳染病早期篩查和臨床預判能力;完成聯防聯控機制、群防群控機制等。

在加強能力建設方面,《意見》提出要加強學科人才隊伍建設,重點是加強公共衛生與臨床學科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點學科群。科學核定疾控和社區衛生機構人員編制,穩步提高人員薪酬水平,拓展人才職業發展空間,提高隊伍凝聚力和吸引力。

據介紹,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近期還將出臺關於加強本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第五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相關文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專業人士詳解上海「公共衛生建設20條」
    超大城市公共衛生建設事關民生福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是一項極其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4月8日,正值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同時面臨風險和壓力之際,上海發布重磅文件《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目標是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體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
  • 聚焦重大傳染病與生物安全,上海成立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兩大機構!
    兩大機構的成立,是上海市加強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技攻關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今年7月24日,上海公布,明確將啟動建設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並提出到2025年顯著提升上海生物安全應急管理、科技攻關能力,為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之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保障。
  • 上海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揭牌,張文宏任主任
    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據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介紹,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 武漢打造世界級氫能城市 力爭2025年產值破千億元
    規劃建議方案顯示,3年內,將以武漢開發區為核心,打造「氫能汽車之都」,在研發層面實現制儲氫、膜電極、電堆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力爭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
  • 重磅文件出爐,上海明確28項重點改革舉措,到2025年會發生這些變化
    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進上海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系統部署。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
  • 上海浦東:到2025年將培育6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上海浦東:到2025年將培育6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2020-03-26 21:28:39浦東新區官方供圖   上海浦東:科技創新拉動產業能級「倍增」 欲培育6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中新網上海3月26日電 (李姝徵 鬱玫)上海市浦東新區26日出臺科技創新功能倍增和產業能級倍增行動方案。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為前瞻未來15年中全球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重大突破,預期未來全球主要城市創新地位變遷趨勢,本期報告面向未來15年的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發展,開展了對全球20個主要城市[1] ,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請他們對未來5到15年間可能出現的引領世界創新前沿熱點的重大科技突破以及這些突破最有可能發生的城市進行了預測,並對主要城市未來15年的創新環境進行了主觀評價。
  • 獨家述評丨2021-2025年,上海什麼樣?
    2021-2025年,上海什麼樣?凡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沒有不想知道的。「十四五」,非同一般。新的五年規劃,是銜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上海在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向全面建成「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可以肯定的是,開放的上海,需要「開門規劃」。
  •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解冬:力爭到2025年把上海建設成為亞洲資產...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0月17日,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解冬在第二屆中國特殊資產50人論壇年會上表示,特殊資產管理是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的重要領域,上海一直致力於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目前已初具雛形。
  • 問策上海2025|蔣穎:我能夠想像這座城市的未來是無限的
    2021年起,我國將實施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上海也將迎來自己的「十四五」規劃實施期。即日起,澎湃研究所推出「問策上海2025」專題。本專題通過記者專訪、學者建言和問卷調查,呈現本地企業家、專家學者和市民大眾就上海如何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宜居城市等事宜的建言獻策和質樸識見。一併歡迎各界讀者提供真知灼見。
  • 上海,全球首個將口罩寫入地方立法的城市
    上海 全球首個將口罩寫入地方立法的城市! 「《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於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依法防控,人人有責。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勤洗手、分餐、使用公筷公勺。進入機場、火車站、公交、地鐵等公共場所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公共場所不戴口罩在上海是違法的。」
  •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軍: 力爭2025年將上海建成全球...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軍: 力爭2025年將上海建成全球資管中心;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軍在2020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2020年註定是不平常的年份,「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並將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上海將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 ...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
    研究院院長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擔任,重點實驗室主任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擔任。兩大機構的成立和建設也是貫徹落實上海市公共衛生建設大會和上海「公共衛生建設20條」的重要舉措。  據悉,2020年7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成立「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 上海:到2025年,基本建立農業高質量發展制度框架體系
    「上海發布」微信公號1月12日消息,在12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張國坤介紹了最新出臺的《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相關情況。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陸崢嶸、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王訓國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問策上海2025|「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特徵及政策應對
    澎湃新聞 王基煒 製圖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之一,至2019年底,全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518.12預計到「十四五」期末的2025年,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將增加到40%,而同期全國60歲及以上和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約為20%和14%。上海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應對人口老齡化形勢更為迫切。一、上海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徵上海老齡化與全國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 投資近百億「大國重器」2025年投用 將成為全球最先進最高效科研光源
    原標題:我國迄今為止投資最大、建設周期最長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投資近百億「大國重器」2025年投用 上海科研團隊力爭讓硬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成為全球最先進最高效科研光源這一總投資近100億元的「大國重器」計劃於2025年竣工並投入使用,為科研用戶提供高分辨成像、先進結構解析、超快過程探索等尖端研究手段。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是各個科技強國爭相發展的大型加速器。如今,這一領域競爭的意味越來越濃,也讓上海科研團隊憋足了一股勁。「在建設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立足自主研發,把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 2025年青島一半建成區面積將變身「海綿城市」
    近期暴雨不斷,「海綿城市」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7月23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海綿城市建設推進處處長辛克剛做客網絡在線問政,就「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等相關問題與網友展開交流。所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都應落實「海綿元素」新建項目必須按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做嗎?面對網友的提問,辛克剛說道,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文件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應當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近年來也出臺了多項海綿城市建設導則、標準。
  • 深圳上海武漢等五地智慧城市新政解讀
    在這種背景下,不僅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在開年第一個工作日推出「數字中國城市典範」、「國際數字之都」等新藍圖,蘇州、武漢、南京等城市也選擇在「新年第一會」、「一號文件」亮出數字城市、創新名城等路線圖、任務書。 各地紛紛打響數字中國城市建設的「發令槍」。
  • 揭秘我國首個P4實驗室:服務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中新社武漢1月6日電 題:揭秘中國首個P4實驗室:服務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作者 馬芙蓉 陳逗逗  中國首個P4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以下簡稱「武漢P4實驗室」)於近日正式投入運行,意味著中國科研工作者從此可以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研究包括伊波拉
  • 問策上海2025|郭陶然:期待上海能在生態方面引領全球
    2021年起,我國將實施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上海也將迎來自己的「十四五」規劃實施期。即日起,澎湃研究所推出「問策上海2025」專題。本專題通過記者專訪、學者建言和問卷調查,呈現本地企業家、專家學者和市民大眾就上海如何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宜居城市等事宜的建言獻策和質樸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