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立下「微信遺囑」,要把父親留給她的話傳給孩子

2020-12-04 金羊網

​媽媽立下「微信遺囑」,要把父親留給她的話傳給孩子

金羊網  作者:甘韻儀  2020-03-21

珍惜當下,關愛家人,即日起到清明節中華遺囑庫免費開放微信幸福留言。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甘韻儀

通訊員 龐幸華

大約一個月前,中華遺囑庫發布了「微信遺囑」功能,現再向全社會發出倡議:把每年的3月21日定為「幸福留言日」,為您深愛的人,留下美好的祝福和囑託。

21日當天,中華遺囑庫宣布,從即日起至清明節期間,免費開放「幸福留言」小程序,方便公眾留下「微信遺囑」。需注意的是,「微信遺囑」並非法律意義的遺囑,對於涉及房產、財產等分配的內容,還需在線下進行。

「微信遺囑」訂立頁面

另悉,中華遺囑庫已整理了《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將於3月28日上午通過網上直播的形式進行發布,將首次公布60周歲以下人群訂立遺囑的相關數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網絡諮詢量暴增

據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華遺囑庫考慮到員工以及市民的安全,暫停了全國各登記中心的現場接待和登記服務,但網絡諮詢、預約,包括新設置的「微信遺囑」,正常開放。記者從中華遺囑庫獲悉,目前線上諮詢、預約以及立「微信遺囑」的人數明顯增加。

中華遺囑庫管理服務部主任湯婷婷介紹,以往網上諮詢量每天只有十幾人次,但2月以來,每天諮詢量最高達400人次,進入3月,每天諮詢量也有200人次左右。

40至50歲這個年齡段的諮詢人數和預約人數最多,30至40歲的諮詢人數也有明顯增加趨勢。從性別比來看,諮詢人中女性明顯多於男性,性別比大約為6:4。

「微信遺囑」或將成為情感表達新渠道

在疫情防控期間,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得知,一些人萌生了為至親好友留下囑託與寄語的念頭。為此,他們專門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緊急開通「微信遺囑」服務功能,目前已運行約一個月。

市民留下「微信遺囑」已徵得市民公開同意

據悉,目前法律上並沒有「網絡遺囑」這一立遺囑方式。「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遺囑通常會被認為是一種對家人的囑託、對後人的寄語。中華遺囑庫推出此項服務也是基於廣大群眾的需求。」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表示,此次推出的「微信遺囑」服務實際上是一種「情感遺囑」。開通一個月以來,已有近千位網友訂立,既有八旬老人,也有剛成年的年輕人。

而「微信遺囑」的內容主要有「對子女的寄語」「交代親人相互照顧的囑託」「對親人表達自己情感」「回憶往事」等,傳遞對象最多是對子女。

年輕人中,對父母的寄語多於對戀人的叮囑。也有一些是對戀人或配偶的表白,但數量不多。「這一點也很符合中國人的情感表達習慣。」陳凱說,他同時強調,對於涉及財產內容的遺囑,還是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到線下辦理。

70後立「微信遺囑」將父親留言做家訓

「50歲的你,還好嗎?此刻想像著你的樣子、你的狀態,還是一樣的熱血沸騰嗎?還是一樣的登山跑步嗎……」

今年「321幸福留言日」,中華遺囑庫還邀請到一位訂立過「微信遺囑」的市民張女士,來參與官方宣傳視頻錄製。

「我記得去年5月20日,中華遺囑庫就推出了『幸福留言』小程序,那天我就做了留言,是寫給女兒的。」張女士一邊說,一邊打開手機微信,第一次寫留言時,她沒多想,就直接寫給了女兒,其中有一句話:女兒,媽媽希望你做一個善良正直、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句話是我父親留給我的,他在世時,一再給我們姐妹三人說這句話。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父親兩年前去世,還做了遺體捐贈。」說到這裡,張女士留下了眼淚。

「我把這句話留給女兒,也希望她能夠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我覺得『幸福留言』留給孩子們的精神財富可能比物質財產更重要。」張女士說,她留言的同時還給女兒留下了三張照片,「一張是我們一家三口的合影,一張是我和女兒的合影,還有一張最珍貴,是我父親去世前我親手操辦的父母金婚的全家福,等她收到這份禮物時,我想她會明白媽媽的心意。」

今年,她再次留言,但是留給自己的。張女士是一位金融行業從業者,疫情發生後,對她的工作影響很大,但也由此為她換來了一個特別的「長假」。「疫情導致自己的工作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很焦慮,女兒給了我很大鼓勵。在女兒的幫助下,我搗鼓起抖音這些新玩意,在網上讀一些有關財富傳承方面的書給網友聽,最多的時候有1萬多人在線,我現在是樂此不疲了。」張女士說。

新聞加點料

1、中華遺囑庫是?

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作為地方分庫的廣東遺囑庫成立於2015年,廣東遺囑庫第一登記中心位於廣州越秀區五羊新城明月一路60號、第二登記中心在天河區華穗路保利克洛維中景A座2622室。該項目面向老年人進行免費服務:凡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填寫預約卡後,可以免費辦理遺囑諮詢、起草、登記和保管。

中華遺囑庫廣東分庫第一登記中心

2、「微信遺囑」可以寫什麼?

「微信遺囑」目前主要用於傳遞親人、朋友間的情感,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都可以。「微信遺囑」除了可以通過文字形式以外,還可以上傳錄音、視頻和照片。但需特別說明,「微信遺囑」並非法律意義的遺囑,對於涉及房產、財產分配的內容不合適放在微信遺囑中。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數百老人慾立遺囑 10人昨拿遺囑證 「幸福留言」中九成以上與房產...
    據介紹,中華遺囑庫主要為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遺囑服務,用「幸福留言」維護老年人權益,解後顧之憂,傳和諧家風。兩個月來,他們經手的遺囑中,九成以上都涉及房產。  記者現場看到,立遺囑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整個過程除了第三方機構進行精神評估的480元外(老人也可以選擇有資質的機構評估),沒有任何其他費用。
  • 印度男子立遺囑把幾十畝地留給兩頭大象:不想它們遭受苦難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6月12日電一名印度男子立遺囑將自己的大部分土地留給兩頭大象,這項決定讓他的妻子和孩子們感到傷心。據法新社6月11日報導,來自印度比哈爾邦州東部一個村莊的阿赫塔爾·伊瑪目(Akhtar Imam)表示,他將遺囑改為把2.5公頃(37.5畝)的土地留給自己的兩頭大象Moti(珍珠)和Rani(女王)。今年50歲的伊瑪目稱:「我根本不想讓我的Moti和Rani遭受苦難,他們和我的家人不相上下。我不想我的大象面臨變成孤兒或被遺棄的命運,然後因為缺乏照顧慘死街頭。」
  • 楊振寧遺囑曝光,陪伴15年的翁帆一分未得?遺產最後都留給誰了?
    尤其是在現在,現在最為流行的搭配就是老夫少妻了,現在我們要講的就是這麼一對夫婦,但是大家對於他們的感情還是不太能接受,因為他們的年紀差距實在是太大了,這就是現在98歲的楊振寧和現在才44歲的翁帆,可能大家沒有留意,其實他們已經結婚15年了。
  • 18歲大學生立遺囑財產留給朋友:是心智不成熟還是……
    12月19日,剛滿18周歲的大一新生來到上海中華遺囑庫第二登記中心,為自己訂立遺囑。她希望把存在銀行卡裡的2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自己最傷心難過時給予了支持和關愛。從她的表述中,我感覺她的這位朋友或許就是她的一位同學,很可能就是同寢室的一位室友。
  • 母親智力障礙父親白血病,7歲的她突然多出了十幾個媽媽!
    宿遷泗洪7歲的女孩張明星即將開學,可因為母親有智力障礙,父親又在今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在醫院接受治療無暇照顧她。這時十幾位愛心媽媽伸出了援手…早上8點不到,在宿遷泗洪市民韓文潔的家裡,兩個年紀相仿的男孩女孩正坐在餐桌前,一起品嘗著美味的早餐。韓文潔是女孩張明星的愛心媽媽之一,她的兒子7歲半,9月1日入小學,小半歲的張明星則要去幼兒園報到。
  • 39歲知名女星立遺囑,內容曝光引爭議:上癮行為,正在害慘你
    前幾天,39歲的知名女星Selina任家萱,在接受採訪時坦言,自己已經考慮好立遺囑。 以前想要把遺產留給愛犬Pinky,不過仔細想想還是決定留給妹妹任容萱。
  • 約翰·列儂將大兒子踢出遺囑,原因耐人尋味
    披頭四樂隊主唱約翰.列儂生前育有兩子,但為什麼他的長子「被排除在遺囑外」?而且疏遠了他與前妻和兒子們的距離,但列儂在離世後仍留給他們極大打擊。 其實,從以前的採訪(1998年《每日電報訊》的採訪)中就可以看出他對父親頗有微詞。這對父子的關係不甚融洽,加上朱利安和小野洋子的關係也不和諧。
  • 八旬夫婦立遺囑要水葬:骨灰合一起伴玫瑰花撒河裡
    (原標題:西安82歲老夫妻立遺囑踐行生態安葬)華商報訊 不煩擾領導,不做遺體告別,將來要水葬。西安一對82歲的老夫妻日前立下遺囑:不買墓地,把骨灰撒到渭河。「我和老伴都82歲了,她比我還大3個月。」王老先生昨日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笑著說:「今年8月我生了一場病,當時就和老伴兒商量,得立個遺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安葬,商量後我們決定死後水葬,誰先死就先把誰的骨灰放置到殯儀館,等老伴兒死後,一同把骨灰撒到渭河,再撒些玫瑰花瓣,讓其向東流入黃河,注入渤海……」面對記者的疑問,王老先生說,「因為渭河是西安人的母親河,向東流入黃河,而黃河是中國北方人的母親河,人死後可以再回到母親的懷抱
  • 不談"囑"色變:市民法律意識提高 提早訂立遺囑或可避免糾紛
    ■記者 楊昱 實習生 關茗予 現狀 因繼承問題到法院打官司不再「丟臉」 湖南融邦律師事務所婚姻家事團隊負責人鄒露璐認為,以前,人們受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等觀念的影響,家產「傳男不傳女」,出嫁女多自願放棄父母遺產的繼承;過去人們認為「家醜不外揚」,即使因繼承問題產生糾紛, 也不願意訴至法院。
  • 陳逸飛去世未立遺囑 遺產分配成為懸念
    陳逸飛去世未立遺囑   昨日有陳逸飛的好友透露,由於陳走得太突然,尚未立下遺囑,現在陳逸飛家人集中在一起討論其身後事處理,主要就是財產分配問題,目前還沒有結果。不過昨日有消息稱,陳逸飛現年31歲並已介入其產業管理的大兒子陳凜,將可能成為這筆豐厚遺產的最大受益者,但記者昨日獲悉:陳逸飛的現任妻子宋美英也和他育有一子,現年5歲。年輕的後母和兩個同父異母的孩子,遺產的分配問題再次成為一個懸念。
  • 遺囑字跡潦草 「長、么」難分引子女二上法庭
    只見遺囑開頭字跡端正有力,但在寫到最後,在交代自己名下的房留給誰時。最後四個字的字跡有些潦草,楊家最大的兒子和女兒認為,這四個字是「長兒長女」,也就是他們兩個。但是楊家小妹卻有不同意見,說這個字是「么」。
  • 立遺囑要愛犬陪葬 這是愛就要被「殉葬」?
    立遺囑要愛犬陪葬 這是愛就要被「殉葬」?時間:2019-05-26 1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遺囑要愛犬陪葬 這是愛就要被殉葬 據英國《衛報》於5月23日報導,美國一隻狗今年3月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被執行安樂死後與女主同葬一事引發了強烈的社會輿論。
  • 他的冷血讓她心寒,孩子的善良卻讓她心疼
    孩子發著高燒,他抬腿就走,一個星期都不會發個信息回來問兒子好了沒有。從看病回來,她的心就涼了,對他僅存的那點感情也磨沒了,他們完全就是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兒子小,但懂事。兒子聽說父母要離婚,哭著說,媽媽,你能不跟爸爸離婚嗎?有爸爸媽媽的家才是完整的家啊。兒子仰著帶淚的小臉看著她,她的心疼成了碎片,把兒子緊緊地抱在懷裡。
  • 媽媽的行為,決定了孩子的將來,高情商媽媽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1、影響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感 孩子犯錯時,媽媽抓著孩子的過錯不放,無法接納孩子的過錯,甚至還會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這樣得理不饒人的媽媽,只會影響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感,孩子在媽媽咄咄逼人的情形下,只能用說謊來保護自己,孩子也因此養成了說謊的性格。
  • 北大「漸凍人症」女孩留遺囑捐器官感動網友,病情暫時好轉
    北大「漸凍人症」女孩留遺囑捐器官感動網友,病情暫時好轉 譚元斌 黎昌政/新華社 2017-10-17 19:19
  • 父親的智商高,母親的智商低,生出來的孩子遺傳爸爸還是媽媽?
    父親智商高,母親智商低,孩子的智商就低嗎? 有研究認為,智商主要來源於X染色體,媽媽有兩個X染色體。因為男孩子有X和Y兩個染色體,X染色體來自媽媽,所以說男孩子的智商更多由媽媽決定。
  • 《小謝爾頓》:父親教科書般的教育方式
    在這部美劇中,還專門刻畫了父親的形象,小謝爾頓的父親不像媽媽那般溺愛她、保護他讓他在溫暖和關愛中特立獨行,而是對他在性格上、工作上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到第三季的小謝爾頓也明星變得有人情味、有責任心了。這讓我們看到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父親形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固然重要,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同樣重要。小謝爾頓的父親在劇中的很多做法都是可圈可點的。
  • 北大女博士患漸凍症留遺囑捐遺體 婁滔資料患病過程回顧
    在婁滔患病期間,因為花費巨大,她的一些朋友曾經在網上發起過捐款,有些是100元或者200元,還有一些是5元甚至1元,而幾乎所有捐款的人,汪豔梅都會在下面留言表示感謝。  9日,婁滔被家人從老家恩施的醫院接到了具備器官提取能力的武漢漢陽醫院,婁滔的意識十分清醒,但是因為無法自主進食和呼吸,家屬要求醫生為其注射鎮靜類藥物,減少痛苦,「婁滔現在處於昏迷狀態,我們希望她儘量不被打擾。」汪豔梅說。  這兩天有很多人通過微信給汪豔梅轉帳捐款,不過汪豔梅說,婁滔現在的治療費用主要都是由當地的紅十字會協調,所以感謝這些好心人,目前的捐款她都沒有收。
  • 父母不管多累,都不能把負能量傳給孩子,會讓他一生自卑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教育孩子,不僅僅在於把孩子健康平安地養大,更要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千萬不要把負能量傳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