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最新消息,瑞幸咖啡高層內鬥再升級!
昨日(1月6日),網上流出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籤署聯名信,要求罷免公司現任董事長、CEO郭謹一,並稱其貪汙腐敗、黨同伐異、能力低下。
晚間,郭謹一發布全員信反擊「舉報信是在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
對此,副總裁周斌再發文駁斥郭謹一甩鍋,更是直言掌握其貪腐的大量證據。
沒想到,2020年瑞幸咖啡「黑天鵝」事件竟然延續到了2021年,實在令人唏噓。
自2020年初,年度最大「黑天鵝」新冠疫情寂然拉開新年大幕,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各種「爆雷」花樣百出,「黑天鵝」扎堆。不由得感慨一句,2020實「鼠」不易!
那麼,2020,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黑天鵝」事件呢?
1、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中概股受累
上述瑞幸咖啡內鬥不是公司第一次出現黑天鵝事件!
早在去年2020年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LKNCY.N,LK.O)自爆財務造假,稱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的總銷售額誇大了約22億人民幣,並警告投資者不要再以這一周期內的任何財務數據作參考。4月2日開盤後,公司股價在20分鐘內連續三次觸發熔斷,在盤中六次暫停交易,截至收盤,股價暴跌逾75%,收於6.4美元,暫停交易。
在資本市場中受到衝擊後,瑞幸管理層重新洗牌。2020年7月,瑞幸高層發生重大變動:陸正耀、劉二海、黎輝董事罷免議案獲通過,任命郭謹一為董事長兼執行長。
9月份,瑞幸咖啡被國內監管部門罰款400萬元;12月份,瑞幸咖啡表示將支付1.8億美元罰款與美國SEC和解;此外,瑞幸還將面臨來自於投資者發起的集體民事訴訟。
除了對自身的影響以外,瑞幸也加大了美國市場對中概股的質疑,長久來看,更可能影響日後欲赴美上市的其他中國企業。
2、一年被做空15次?跟誰學已經麻木
2020年5月,渾水率先發起對跟誰學(GSX.N)的做空指控,認為其「進行了大規模的欺詐。跟誰學200種付費課程的用戶數據顯示的模式表明,至少80%的用戶是假的——他們是機器人」,並懷疑「跟誰學營收中至少有80%是假的,很有可能超過90%。」
自5月起,跟誰學就連續遭遇了渾水、香櫞、天蠍、灰熊四大知名做空機構連續十餘次做空,這「待遇」在中概股教育公司中是獨一份兒,堪稱「無出其右」。
直到年末,做空機構仍未善罷甘休。12月14日,渾水又稱跟誰學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一旦該公司搞砸了審計,其股價就會跌到個位數」,直接造成跟誰學股價下跌4.34%。
3、螞蟻集團「史上最大IPO」成泡沫,平臺經濟迎「強監管」時代
當然黑天鵝不止港股和美股,A股也頻現黑天鵝事件。
2020年A股市場最令人始料未及的,大概當屬「史上最大IPO」竹籃打水卻成空了。這場被外界稱為「造富運動」的上市消息,從傳出伊始就一直處於聚光燈下。
據悉,螞蟻集團原擬「科創板」+「港交所」同步上市,並一路綠燈極速走完了IPO程序,如果不出意外,螞蟻集團將於11月5日在兩地上市。
港股IPO方面,根據發行安排,螞蟻集團於10月27日-30日正式招股,上市代碼06688,發行價80港元/股,擬全球發售16.71億股港股,預計在H股融資1336.5億港元(約合172.4億美元)。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及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
科創板IPO則於10月29日正式申購,上市代碼688688,發行價68.8元/股,擬發行16.7億股A股,預計募資總額達1149.45億元(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螞蟻集團11月3日披露,本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約516萬戶,創下科創板新高;申購金額約19.05萬億,刷新A股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此外,另有戰略獲配金額119.72億元。
整體而言,螞蟻集團此次「A+H」擬通過IPO籌集約345億美元,該金額超越沙特阿美,成為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上市活動。
對此,市場反應十分積極,螞蟻集團H股甚至被納入富時羅素指數快車道。富時羅素在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顯示,根據估算,螞蟻H股在富時羅素新興市場指數中佔比有望達0.28%。11月3日,明晟公司(MSCI)也表示擬將螞蟻集團H股及A股股票納入相關指數。
但猝不及防,螞蟻集團卻在上市前夕被「急剎車」了。
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次日,上交所決定暫緩螞蟻集團上市,受此影響,港股也同步暫停上市。
11月6日,螞蟻集團對暫緩上市後發行的股票進行退款並註銷。「史上最大IPO」就此落幕!
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指南出臺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但需要以「預防和制止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加強和改進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監管,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為前提。市場分析,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治理即將迎來「強監管」時代。
4、遊族網絡董事長疑因中毒去世
12月25日晚,遊族網絡(002174.SZ)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林奇因病救治無效去世。據悉,遊族網絡創始人林奇,直接持有公司2.2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23.99%,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2020年12月17日17時許,某醫院在診療時發現病患林某(男,39歲)疑似中毒,其同事許某(男,39歲)有重大作案嫌疑。
17日,有知情人士在公開平臺上爆料稱,遊族大樓門口六輛警車,「公司負責人進醫院了,貌似是刑事案件。」因此,遊族網絡「高層內鬥」導致CEO住院的傳言不脛而走。據網友猜測,警情通報中的林某即為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涉嫌投毒的許某為三體宇宙(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許垚,而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林奇。
而到了11月23日晚,遊族網絡才在官微上發布《關於林奇先生近況的說明:三個放心和一點希望》坦白,林奇於12月16日晚返家途中出現急性不適症狀並自行就醫,院方在治療過程中第一時間與警方取得聯繫。
董事長16日住院,公司股票17日低開、截至收盤跌超5%,12月18日股價繼續下行,兩日內公司股價跌去8.05%。
但值得注意的是,12月19日,遊族網絡披露公告稱,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公司2018年員工持股計劃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方式完成員工持股計劃股票購買事宜,鎖定期分別為12個月、24個月和36個月,解鎖股份數分別為30%、30%和40%。在董事長林奇遭遇投毒事件後的2020年12月18日,正是遊族網絡第二批員工持股股份的解鎖時點,將有共計387.90萬股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上市流通。
該巧合引發市場懷疑,董事長出事後一周才發布公告,期間還夾雜員工持股解禁行為,是否別有內情呢?
5、仁東控股14連跌後,驚現39秒「地天板」
2020年A股的「頭號絞肉機」,可能非仁東控股(002647.SZ)莫屬。
年初開始,仁東控股一路上行,以「妖股姿態」吸引無數資金,在11月20日之前,一度漲幅近400%。但在11月19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海澱區國資退出仁東控股一事,不料可捅了「馬蜂窩」。
11月20日,仁東控股便開啟了「跌跌不休」之旅。隨後公司又爆出融資盤問題,11月25日開始,公司股價雪崩,連續十四天觸發跌停板,跌勢膽戰心驚。
連續14天跌停後,仁東控股於12月15日遭遇「大反轉」。
12月15日開盤,仁東控股迎來連續第15個跌停,跌幅10.03%,股價低至12.38元/股。隨後,「9點32分,超170萬手巨量資金突然進場撬板,吃下所有賣單,用時39秒將仁東控股推上漲停,股價追至15.14元/股,成交額瞬間突破21億元」,中國基金報更是直言此次「地天板」的詭異走勢或是各大遊資「合謀」的一場聯合翹板。
截至15日收盤,仁東控股收漲10.03%,全天換手率高達44.58%,成交量249.63萬手,成交額33.03億元。而此前5天的換手率僅為0.06%、0.09%、0.21%、0.23%、0.16%。
39秒「地天板」,堪稱史上最牛騷操作,眾人目瞪口呆之餘直呼「長見識」!
6、永煤控股債務違約,國企信仰受衝擊
華晨集團、永煤控股等大型國有企業先後陷入「債務違約門」。
2020年11月10日,永煤控股因未能按期兌付超短融「20永煤SCP003」到期應付本息,構成實質違約,涉及本息金額共10.32億元。
據悉,永煤控股母公司為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能化),是河南規模最大的國企,主體評級AAA,存續期債券規模龐大。這是繼10月華晨集團債券違約後,國企AAA評級債券再度出現違約,引發市場波動。
11月16日,申華控股(600653.SH)披露公告稱,公司間接控股股東——遼寧省國資委控股的——被債權人格致汽車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具有較高重整價值為由,申請了重整……
「一石激起千層浪」,接二連三國企債務違約爆雷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國企信仰」遭受衝擊,債基贖回、一級市場發行取消、銀行股下挫等連鎖反應,也使得信用債市場再次陷入「至暗時刻」籠罩。
市場人士分析,此類債務違約事件首先是影響到同類型發行人的融資能力。一級市場上,同行業的企業紛紛取消發行債券計劃;二級市場上,更是引發信用債的打折拋售。
直到12月29日,河南投資集團在上交所成功發行了一筆5億元短期公司債券,期限為360天。據報導,這是自11月10日永煤控股超短期融資券實質性違約後,河南省國企首度成功發行信用債。
7、廣州浪奇貿易「驚天黑洞」,8.67億存貨離奇失蹤
9月28日,老牌日化企業廣州浪奇「自曝」公司及子公司在瑞麗倉、輝豐倉庫合計5.72億元存貨不翼而飛,並因此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此外,廣州浪奇還于于2020年9月24日在巨潮資訊網披露,公司因資金狀況緊張出現部分債務逾期情況。據悉,債務逾期以及上述涉及風險的庫存貨物均屬於公司貿易業務。
廣州浪奇於9月組建了存貨清查小組,在對公司貿易業務第三方倉儲情況持續走訪追查下,發現貿易「黑洞」的嚴重程度超乎想像。10月30日晚間,廣州浪奇披露2020年三季報,稱公司目前貿易業務第三方倉庫部分存貨存在帳實不符的情形,並全額計提減值8.67億元,涉事倉庫由此前的2家演化至6家。
此外,由於廣州浪奇部分主要貿易業務客戶出現未按合同約定支付貨款、拖延支付、商品無法兌付等問題,公司對應收帳款計提了大額壞帳準備。三季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廣州浪奇貿易業務應收帳款帳面餘額為30.66億元,逾期金額為26.35億元;貿易業務預付帳款為16.42億元,帳齡超過90天的預付帳款為9.61億元。
8、美借晶片擊華軟肋,半導體「絕境」自強
在美國長期打壓、制裁中國企業的歷史中,華為無疑是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2020年5月,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再度升級,要求使用美國晶片技術和設備的外國公司,要先獲得美國的許可,才能將晶片供應給華為和其關聯企業。
美國先是斷供成品晶片,逼迫華為拿出海思「殺手鐧」;而後又拿技術「扼喉」,給予華為致命一擊。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著實令市場驚掉下巴。
此次「芯痛」事件,也給中國高科技企業澆了個透心涼,令其從自危之中清醒過來,化悲憤為力量,直接刺激了國內集成電路晶片半導體產業的「打壓式成長」。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晶片設計企業共計2218家,比去年的1780家增加了438家,數量增長了24.6%。2020年全行業銷售預計為3819.4億元,比去年的3084.9億元增加了23.8%,增速比上年的19.7%提升了4.1個百分點。
但美國並未就此停手。
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新的貿易黑名單,新增77家實體,中芯國際(688981.SH)赫然在列。中芯國際於2020年6月在科創板上市,作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三的晶片代工企業,也沒有倖免。美國要求,針對適用於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產品或技術,供應商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向中芯國際供應;對用於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極紫外光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PresumptionofDenial)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同時中芯國際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市場擔憂,難道中芯國際也要步華為後塵?
9、武漢弘芯千億項目「爆雷」,最慘烈晶片翻車事件
美國帶來的「無芯」之痛,掀起了中國轟轟烈烈的「造芯」運動。本是愛國之舉,不料卻成為居心不良之人的饕餮盛宴。
據悉,武漢弘芯成立於2017年11月,稱其擁有14納米邏輯工藝自主研發技術,獲得政府1280億元投資,重金請來晶片界傳奇人物蔣尚義出任CEO壓陣。但直到「爆雷」,這家公司也沒有生產出一塊晶片,公司設備更是剛到就被抵押貸款,包括那臺宣稱大陸唯一7nm光刻機也被貸了5.8億。
直到2020年,在這中美半導體產業博弈的關鍵節點,武漢弘芯才被爆是一個驚天騙局!
此外,武漢弘芯創立者李雪豔,還如法炮製於2019年成立了濟南泉芯,以「建設12英寸12nm/7nm工藝節點的晶圓製造線」騙取了山東省590億投資,而後挖來三星半導體大將夏勁秋。
2020年11月18日,武漢弘芯全面被國家接管,管理層「大換血」。但據弘芯工程分包商透露,弘芯拖欠的工程款仍未被結清,國資接盤後,急需解決資金、設備、人才等一系列複雜問題,盤活的難度很大。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教授魏少軍指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火熱有些過頭,違背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律的盲目衝動值得警惕。」
10月20日,中國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也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國家將加強對國家資金獲得者的要求和監管」,引導地方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的風險認識,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10、時勢造英雄,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洗牌?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率先實施了停工、停課、在家抗疫等措施,雖然導致實體經濟遭受嚴重打擊,但同時也催生了電商、線上教育等行業的崛起。
而部分西方國家由於初期抗疫的失利,直接帶偏全球資本市場「過山車」節奏。比較具有代表性事件如,向來漲不停的美股一個月內熔斷四次,創下歷史紀錄!同時,受美聯儲一季度意外降息影響,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效仿,推出自己的寬鬆政策「大放水」。專業人士擔憂,寬鬆浪潮席捲下,全球經濟後疫情時代將「不好收場」……
此外,由於中國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陰霾,而其他主要經濟體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大幅寬鬆實現風險對衝,人民幣匯率出現先升後貶再升的「N」型走勢,2020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漲6.9%,美元指數同期下跌6.7%。業內人士認為,經濟復甦、出口回暖、資金流入、美元走弱等利好共振,將持續推動人民幣走強。上海證券報分析,始於2020年6月的漲勢在2021年仍將延續。
頭圖來源:圖蟲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資訊,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 : 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