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利用三維石墨烯管研發治汙新材料,光照2周可改善水質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中科院利用三維石墨烯管研發治汙新材料,光照2周可改善水質

王琳琳、張紫贇/新華社

2018-05-23 15:43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黃富強帶領的團隊近日成功研發出治汙新材料,光照2周內,可明顯改善水質,幫助汙水變清。相關成果今年初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現已在上海、安徽、江蘇等地成功示範。

黃富強介紹,新材料由三維石墨烯管和黑色二氧化鈦混合而成,其原理是「物理吸附+光化學催化降解」。三維石墨烯管負責牢牢「抓住」有毒有機物,黑色二氧化鈦作為光催化劑,可吸收高達95%的全太陽光譜,把有毒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過去一個月,團隊在上海、安徽、江蘇等地共鋪設新材料光降解吸附網3000多張,覆蓋水域近4萬平方米。

在上海天山公園和中山公園,周圍居民反映,湖底淤泥深厚,氣味腥臭,湖面常有死魚漂浮。將塗覆有新材料的光降解吸附網鋪在湖面後,不動水底淤泥,吸附網就能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進而提高水體含氧量,增強水體自淨化和生態修復能力。上海輕工業環境保護技術研究所檢測中心和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顯示,治理僅7天後,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代表性指標均從劣五類水改善至五類水以上。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團隊對定光河汙染較嚴重的中上遊河段進行了治理。肥東縣環保局水環境管理科主任薛鐵成說,定光河是典型的複合汙染河道,這次治理後,各項水質指標提升60%以上。

據介紹,新材料還可降解印染廢水、製革廢水等工業汙水,高效吸附其中有毒重金屬,添加1克多孔新材料可吸附1.476克鉛離子,簡單酸化處理後,可被加工成高附加值材料。目前該成果已走出實驗室,實現規模化製備,獲得發明專利50多項。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治汙新材料 光照2周可改善水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神奇的超輕超彈多孔氣凝膠材料——三維石墨烯
    縱觀人類利用材料的歷史,每一種重要新材料的發現和應用,都會給社會生產力和人類生活帶來巨大變革,把人類物質文明推向一個更高水平。新材料技術是每個時代工業革命和產業發展的先導。例如:18世紀工業革命,鋼鐵新材料的發展為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奠定了物質基礎;20世紀中葉,單晶矽新材料對電子技術的發明和應用起了核心作用。
  • 科普丨環保新材料「石墨烯光催化網膜」,是什麼來頭?
    古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今有「一年到頭為石墨烯忙」,澤明環境依託東南大學孫立濤教授團隊及公司的自有研發團隊,又一次在石墨烯碳材料研發領域創出新高度。
  • 中科院實現了彎道超越!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中科院是我國最厲害的研究部門,成就數不勝數。當這個部門集中力量去投入到半導體領域之上時,現在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就有很好的消息傳來,科研成功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原本是美方的專利,但沒有想到我國現在在這上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 中科院實現了彎道超越!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
    中科院是我國最厲害的研究部門,成就數不勝數。當這個部門集中力量去投入到半導體領域之上時,現在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就有很好的消息傳來,科研成功研發出了八英寸石墨烯晶圓。這原本是美方的專利,但沒有想到我國現在在這上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該材料密度只有0.5毫克每立方釐米,各項性能非常優秀,可廣泛應用於柔性驅動器、柔性機器人、傳感器、可變形電極材料、藥物傳輸和投放、超輕隔熱保溫及防護材料等。     氣凝膠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物質,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密度僅為3千克每立方米。這種海綿狀的物體也是絕佳的熱與光學絕緣體,據了解,近年來利用3D印表機就可以製造出這種凝膠。
  • 理化所等發現將三維體壓縮率「壓縮」到一維的反常力學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反常力學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了能夠將三維體壓縮率「壓縮」到一維的反常力學材料,有望應用於大壓力漲落下高穩定的光電信號傳輸。  在與電子、聲子及光子傳輸相關的物理過程中,流密度定義為傳輸功率與傳輸截面的比值。
  • 5G時代高導熱石墨材料的新機遇
    高導熱石墨材料因其碳原子結構具有獨特的晶粒取向,可沿兩個方向均勻導熱,具備極其優異的平面導熱性能,導熱係數遠遠高於一般的純銅。石墨晶體的片層狀結構可很好地適應任何表面,同時具有密度低(輕量化)、高比熱容(耐高溫)、長期可靠等優點。   在智慧型手機的導熱和散熱材料中,綜合性能和成本考慮,石墨材料是散熱解決方案的首選材料。
  • 東北林大研發新材料廢棄物用於三維列印
    本報哈爾濱12月8日電  (記者方圓)日前,由東北林業大學郭豔玲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利用稻殼、秸稈等農林廢棄物製成的新型複合材料,通過雷射三維列印技術可製作出強度高、精度準的三維模型,能更有效減少焚燒秸稈造成的大氣汙染。
  •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盛彥清:從治汙到防汙,從宣法到護法
    盛彥清研究員2007年在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得環境博士學位,同年,就來到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從事海岸帶水汙染防治相關技術研究工作。煙臺海岸帶所2006年才開始籌建,又是國內唯一專門從事海岸帶研究的科研院所,沒有任何科研積累,團隊建設和平臺建設都亟待發展。這些,對於早期來所的科研人員而言,都有很大的挑戰。
  • 科技創新推進黑龍江省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
    2011年,石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促進了產學研的結合,通過校企科技合作等形式,已生產出一批石墨深加工產品,如奧宇集團的球形石墨、可膨脹石墨,貝特瑞產業園的球形石墨,香港浩市的高純石墨等都進入了產業化生產,石墨工業總產值15億元,比2010年增長50%,其中石墨深加工產品產值2.1億元,佔總產值的14%,實現了零的突。
  • 電極材料新突破 藉助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獲成功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實驗室合作新成果讓業界為之一振。電極材料機械性能展示聯合團隊利用數字光處理(DLP)和化學氣相沉積(CVD)兩種現代工業技術,研製出一種獨特的 3D 中空石墨泡沫(HGF),其具有周期性的多孔結構和良好的力學性能,成功實現了電極的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
  • 中國石墨粉體與負極材料大會·2018鶴崗邀請函
    ,可持續發展  鶴崗市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大規模的開採,勢必會導致礦產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生態問題,阻礙石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探討耐磨陶瓷為結構件的粉體加工裝備、氣流磨節能與超細瀝青粉體製備、納米矽粉體材料的製備、加工過程智能化與質量穩定性改善等問題。  (四)新型石墨粉體材料製備與檢測分析  隨著電池容量和性能的提升,電池粉體產品性能和中間產品的品質控制,成為企業質量控制的關鍵。
  • 七臺河市委常委、副市長廖華榮推介七臺河市石墨及石墨烯新材料產業
    我市堅持「五個要發展」,做好「三篇大文章」,主動對接和深入實施國家關於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聚焦石墨新材料國際前沿領域,立足七臺河實際,將石墨資源深度開發作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經濟轉型的重要發力點和突破口,努力走出一條煤城轉型發展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二、七臺河在發展石墨產業方面的獨特優勢 (一)石墨資源儲量豐富。
  • 3D列印石墨泡沫革新電極材料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實驗室合作的一項新成果,著實讓業界「眼前一亮」。  聯合團隊利用數字光處理和化學氣相沉積兩種現代工業技術,研製的一種獨特的3D中空石墨泡沫(HGF),具有周期性多孔結構和良好力學性能,成功實現了電極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相關論文已發表於《探索》。
  • 油水分離新材料 降低汙水處理成本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磁性材料除油技術及光/電催化氧化技術,能有效處理油田產生的含聚合物汙水,改善回注汙水水質,使汙水達到回注地層標準
  • 固體所等在多維石墨烯基複合材料及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中心研究人員與安徽大學合作,在二維石墨烯基複合薄膜和三維石墨烯基複合物的製備及性能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利用一種新興的方法—噴墨印刷法成功製備了石墨烯和多金屬氧酸鹽的複合薄膜,並發現複合薄膜可用作生物傳感器;利用水熱的方法製備了三維結構的還原石墨烯/α-Fe2O3複合水凝膠,首次發現三維結構的石墨烯基複合材料有著優異的微波吸收性能
  • 西工大黃維院士團隊: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實現電極材料新突破!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實驗室合作新成果讓業界為之一振。 電極材料機械性能展示 聯合團隊利用數字光處理(DLP)和化學氣相沉積(CVD)兩種現代工業技術,研製出一種獨特的 3D 中空石墨泡沫(HGF
  •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容量負極材料  第一作者:劉海咪  通訊作者:木士春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省佛山仙湖實驗室  硬碳由於其豐富的資源,穩定性和無毒性而被廣泛研究應用於鋰\鈉離子電池的負極,但是其可逆容量,倍率能力和初始庫侖效率不高
  • 揭秘-德國巴斯夫生產的特種保溫材料石墨聚苯乙烯
    (巴斯夫Neopor®GPS是一種石墨聚苯乙烯(GPS)硬質泡沫保溫材料,可為建築項目提供最高的效率、成本效益和可持續性。)(石墨像鏡子一樣反射輻射熱能, 增加了材料對熱流的抵抗力, 即 「熱阻值R值」。)(熱阻值(R值):在指定的溫度下,某種材料在單位面積上阻止熱量穿過的能力。材料的R值越高,就越適合作為保溫材料。熱阻值的單位是 m2·K/W(英制:ft2·hr·F/BTU)。
  • 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