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琴發現X光,誰是第一個拍X片的中國人呢,你可能想不到居然是他

2020-12-05 談天論地話歷史

倫琴發現了X光,對醫學界貢獻不可小覷,這項技術迅速被全世界學習和應用,救死扶傷玩久了無數人的生命。那麼中國人誰是第一個接觸到X光的人呢。說不來你可能非常驚訝,竟然是他。1895年韃子王朝被大英的炮彈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轟醒,李鴻章閒居在北京東安門外的賢良寺內。老佛爺念他過去的功勞,決定讓他出訪歐美。

於是,李鴻章在晚年進行了一次環球訪問。李鴻章這次出訪,1896年3月28日離開上海,10月3日回到天津,歷時190天。期間,經過四大洲,橫渡三大洋,水陸行程9萬多裡,遍訪歐美8個國家,尤其是訪問了當時歐美五大強國,可以說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個進行環球訪問的人。1896年6月13日,李鴻章乘火車前往德國進行訪問,下榻於柏林豪華的愷撒大旅館。德國方面殷勤款待,甚至連李鴻章常吸之雪茄菸、常聽之畫眉鳥,也「陳於幾而懸於籠」。

寢室牆壁上,高懸照片,左邊是李鴻章,右邊是德國前首相俾斯麥。6月14日,他前往皇宮晉見德皇威廉二世,呈遞國書,並致頌詞,對德國介入歸還遼東、幫助中國訓練軍隊、購械鑄船表示感謝。15日,李鴻章應德皇之邀,到行宮參加國宴,隨後德皇請他參觀德國軍隊。德國政府建議李鴻章到醫院拍X光照片檢查身體。因為在

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在日本馬關參加中日兩國談判之際,被日本刺客小山豐太郎暗槍擊中左頰,血染官服,當場昏厥過去。李鴻章的傷口在左眼下一寸的位置,這顆子彈對李鴻章眼睛的正常工作無害,會診的醫生擔心如果貿然開刀,會危及已經七十幾歲的李鴻章的性命,所以未施手術取出彈頭。經旁人的勸告,李鴻章接受了X光機對他受傷的頭部照相,親眼在一張膠片上看見了日本製造的鉛彈以何種姿勢鑲嵌在他左眼下的骨頭上。李鴻章對新檢查術感到十分稀奇,稱之為「照骨術」。李鴻章在X光被發現後僅7個月就體驗了此種新技術,成為拍X光片的第一個中國人。

相關焦點

  • 第一個用X光拍片子的中國人到底是誰呢?原來是大家都熟悉的他
    公元1895年,德國著名科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未知的射線,並取名X射線。因為利用X射線的穿透作用和螢光作用,可以進行醫學成像。所以很快X射線被廣泛用於醫學領域,並且迅速普及起來。也許,有時候你會想,第一個使用這種X光拍片子的中國人會是誰呢?
  • 中國第一個拍X光照片的竟然是他!難怪他能夠領導洋務運動
    你看今天英國人要去燒5g基站,因為他們覺得5g這個新鮮玩意有可能傳播病毒,當年咱們清朝末年,很多人也是有各種各樣的迷之思想的。比如說有人認為西方人不下跪,是因為他們沒有膝蓋骨;有人認為我們千萬不能拉電線,因為電線要豎電線桿子,一個一個電線桿子把我們龍脈都破壞了。
  • 他藉助妻子的手,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張X光照片
    倫琴所用的儀器裝置圖他發現這種未知的射線容易透過紙、木頭等密度小的物質,但無法穿透密度大的物體,而且鉛可以阻擋這種射線。他把自己的手掌放了進去,發現紙板上出現了自己手掌骨骼的模糊圖像,就像是幾根黑乎乎的幹樹枝,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能夠透過血肉觀察自己的身體構造。
  • 開啟了現代物理學的大門—倫琴發現X射線
    他想:這是怎麼回事呢?剛才螢光屏並未啟用,放電管又是用黑紙包裹著的,哪來的螢光呢?他尋思會不會是自己眼睛的錯覺,於是再定神試驗觀察。神秘的螢光又出現了,隨著感應圈的起伏工作,放電管前方忽如夜空深處飄來一小團淡綠的雲朵,在躲躲閃閃地飄動,忽隱忽現,神秘莫測。倫琴大為震驚,隨手撤下檯燈開關,電燈光下看到,原來在離實驗臺1米遠的地方立著一個鉑氰化鋇小屏,螢光是從這裡發出的。
  • 胸部CT與胸部正位X光哪個好些?我們應該先做選擇?
    經常選擇體檢套餐時候會發現這麼一個問題,不同的體檢套餐體檢項目都不一樣,其中就有胸部CT肺部CT,胸部X光,遇到這樣你是不是會有選擇恐懼症?既然我們花錢就得花的值。先了解他們區別的你在選擇體檢套餐體檢項目就會胸有成竹。
  • 倫琴發現X射線123周年之你不知道的故事
    ——倫琴   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倫琴在1895年發現了X射線,揭開了20世紀物理學革命的序幕。今天是國際放射日,是倫琴發現X射線123周年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來聊一聊倫琴和他發現X射線的故事。
  • 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倫琴發現X射線的故事
    他的這種研究方式使他獲得了一個綽號「不可接近的人」。那麼倫琴是怎麼發現X射線的呢?這事得從20多年前、即19世紀七十年代初一個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發明的放電管說起。因為可能是一種未知的光線,所以他將此命名為「X」射線。
  • 「X光與基督之光」 紀念首屆諾貝爾獎得主倫琴誕辰167周年
    他於1985年發現「X射線」,並於1901年因此成為第一屆諾貝爾獎得主;作為科學家的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而「X射線」的名字也來源於他虔誠的信仰。1895年11月8日,時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的倫琴在進行陰極射線的實驗時,發現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即為後來人們廣泛使用的X射線。
  • 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引發了一場醫學革命
    全世界的狂歡其實早在1895年的11月8日,倫琴就已經發現了X-射線,只是當時他也不能確定這是一種新射線。所以,他獨自一人花了6個周的時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甚至還吃住在實驗室[1]。(別問為什麼,誰還不想當個第一名呢!)
  • 診斷放射學之父——倫琴的一生
    威廉·康拉德·倫琴(1845年3月27日至1923年2月10日)是德國的一名機械工程師和物理學家,他於1895年11月8日探測到了一種波長範圍內的電磁輻射,這一成就為他贏得了1901年的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 倫琴是怎麼發現X光線的?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八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 ,這一發現對醫學診斷有重大影響,對於倫琴教授來說,這一天是他終生難忘的日子。就是在科學史上,這一天也是永遠值得紀念的。這是因為,倫琴在這天發現了X射線。
  • 為什麼拍了CT還要拍磁共振?X片、CT、磁共振有什麼區別?
    倫琴射線X射線又叫「倫琴射線」,它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威爾海姆.倫琴發現的可以讓人體骨骼顯影的射線,因為這一發現倫琴獲得了1905年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了紀念發現者,X射線別名「倫琴射線」。X線檢查是一項公認安全的檢查,但它一般用在哪些場景裡或者說它的檢查範圍是哪些呢?常規說來,X線片目前在臨床上用於拍頭顱片、胸片、腹部平片、四肢的骨頭和關節片。日常體檢中X線片主要用來拍胸片,也就是醫生說的看看心肺,用來篩查肺部的疾病。
  • 1901年首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倫琴
    ,用黑色硬紙板把放電管嚴密封好,在接上高壓電流進行實驗時,他發現1米以外的一個塗有氰化鉑酸鋇的螢光屏發出微弱的淺綠色閃光,一切斷電源閃光就立即消失,這一發現使他十分驚奇,他全神貫注地重複實驗,把螢光屏一步步移遠,即使在2米左右,屏上仍有較強的螢光出現,當他帶著這張塗料紙走進隔壁房間,關上門,拉下窗簾,螢光屏在管子工作時仍繼續閃光。
  • 帶娃去醫院,非要拍磁共振,只拍X光還不行嗎?原來區別很大
    小高因為孩子頭痛,被醫生安排拍了CT,繼而又要求去拍核磁共振。小高這會兒不理解了,孩子這麼小,要求被拍這些東西,難道孩子不會遭遇輻射嗎?再說,拍了一樣不行,還需要再拍,難道是為了多掙點自己的醫藥費?而且什麼CT、X光、核磁共振,這些東西都太專業了,我們作為父母的都傻傻分不清楚,小高帶這樣的疑惑給小編留了言。
  • 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倫琴,以及他的X射線簡介
    倫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 1845 ~ 1923)因發現倫琴射線(即通常所說的X射線)以及對倫琴射線性質的研究,獲得了第一屆(190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1985年11月8日,當倫琴用克魯克斯管做實驗時,發現工作檯上的氰亞鉑酸鈉紙屏能發出螢光。
  • 彩超,X光,CT,核磁,都有什麼不一樣?醫生和你講一講
    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什麼彩超、核磁共振、ct和與x光的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也讓很多人都感到了一絲迷惑。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不同呢?期待著這篇文章可以為你解惑。1.X光作為最先出現的一種醫學影像,我們也要把它放在第1個為大家講解。
  • 倫琴是怎樣發現x射線的
    為了防止外界光線對放電管的影響,也為了不使管內的可見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間全部弄黑,還用黑色硬紙給放電管做了個封套。為了檢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給放電管接上電源(茹科夫線圈的電極),他看到封套沒有漏光而滿意。可是當他切斷電源後,卻意外地發現一米以外的一個小工作檯上有閃光,閃光是從一塊螢光屏上發出的。
  • 牙齒X光,那些你不知道的危害
    一些醫生一經發現那些經常拍牙科X光的病人得腦瘤的風險確實有顯著升高。研究發現患腦脊膜瘤的病人發病的可能性是那些沒拍過咬翼片的人的兩倍以上。拍咬翼片次數越多的人,可能性越大。與此同時,更讓人擔憂的發現是十歲以下拍過全頜x光的人患腦脊膜瘤的概率是正常風險值的4.9倍。
  • 醫生讓病人拍X光,不擔心輻射致癌嗎?提醒:或與你認知的不一樣
    去醫院有過檢查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醫生在診斷病情時會建議患者進行「x光」檢查,通過檢查報告來進一步判斷身體情況。但是民間關於x光的傳言卻有很多,甚至說x光具有一定致癌性。所以當聽到需要照x光時,心裡總是充滿了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