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未來只要有二氧化碳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產生燃料!

2020-08-20 惟恪

關注惟恪每天給你帶來最新最權威的科學諮詢!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的電催化器,它利用創紀錄的低能量投入,直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多碳燃料和酒精。這項工作是伯克利實驗室開展的一輪研究中的最新一項,為了創建一個能夠充分利用二氧化碳的清潔化學製造系統。

伯克利實驗室科學家楊培東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由銅納米粒子構成的電催化器為分解二氧化碳以形成乙烯、乙醇和丙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所有這些產品都含有兩到三個碳原子,在現代生活中都被認為是高價值的產品。乙烯是用於製造塑料薄膜和瓶子以及聚氯乙烯 (PVC) 管道的基本成分。乙醇通常由生物質製成,它已經成為汽油的生物燃料添加劑。雖然丙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燃料,但目前製造成本太高,不能用於此目的。

為了測量催化劑的能源效率,科學家考慮產品的熱力學電位(電化學反應中可獲得的能量量)以及高於該熱力學電位以足夠反應速率驅動反應所需的額外電壓量。額外的電壓稱為超電位;超電位越高,催化劑的效率越高。

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系的高級教師楊說:&34;我們在這裡報導的更具挑戰性。我們發現一種催化劑,可降低二氧化碳在高電流密度下運行,其超電位率創歷史新低,比典型的電催化劑低約 300 毫伏。

立方體式銅催化劑

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光電光譜學、透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組合,對伯克利實驗室分子鑄造廠中的電催化器進行描述。

催化劑由緊密包裝的銅球組成,每個球體直徑約7納米,以密集包裝的方式在碳紙上分層。研究人員發現,在電解的早期,納米粒子團融合併轉化為立方體樣納米結構。立方體形狀的大小從10納米到40納米。

伯克利實驗室化學科學系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生、研究主要作者道賢金(Dohyung Kim)說:&34;我們試圖從預製的納米級銅塊開始,但並沒有產生大量的多碳產品。正是這種從銅納米層到立方體狀結構的實時結構變化,促進了多碳碳氫化合物和氧酸鹽的形成。

&34;&34;通過利用已經為商業太陽能電池和電解機等其他組件建立的價值,我們預測兩到三碳產品的電對產品和太陽能產品能效分別高達 24.1% 和 4.3%。

Kim估計,如果這種催化劑作為太陽能燃料系統的一部分被整合到電解機中,那麼一種只有10平方釐米的材料每天可以產生大約1.3克乙烯、0.8克乙醇和0.2克丙醇。

他說:"隨著太陽能燃料系統各個部件的不斷改進,這些數字應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善。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最新突破:將二氧化碳可以源源不斷的轉化為液體燃料
    關注惟恪每天給你帶來最新最權威的科學諮詢!例如,它們對於將重油轉化為汽油或噴氣燃料至關重要。如今,催化劑涉及超過 80% 的製造產品。由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與北伊利諾伊大學合作,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新的電催化器,可以轉化二氧化碳(CO)2)和水轉化為乙醇,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效率,高選擇性,為所需的最終產品具有低成本的優勢。
  • 100年前的理論暗示,甲烷才是火箭燃料的未來
    這也是目前多數火箭仍以RP-1作為燃料的原因。RP-1有兩個核心優勢,其一是常溫下即以液態形式存在,存儲方便,其二是其密度大約是液態甲烷的兩倍,達到了809千克每立方米,可以做到比甲烷更小的燃料倉。RP-1燃燒之後會產生大量的碳,雖然大部分的含碳物質會被排放到大氣,但還是有少部分燃燒不完全的煤油會附著在發動機內外表面,這又增加了發動機排汙系統和冷卻系統的複雜度,也會影響發動機的復用性與穩定性,黢黑的獵鷹9號箭體就是明證,這也是馬斯克目前對梅林發動機的最大抱怨,他多次稱讚了猛禽所使用的甲烷,因為甲烷的沸點很低,即使出現不完全燃燒現象也會以氣體形式被排到發動機之外,另外就是甲烷燃燒之後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 二氧化碳被轉化為燃料,且無汙染
    最近美國科學家就公布了最新的研究,該研究團隊公布了他們最新研究的一項研究成果,這種光活性材料可以將大氣之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為一氧化碳,而且還不會產生任何的多餘對地球或者是大氣有害的別的氣體,這一結果公布之後在科學界可是引起了巨大的關注,那麼這一新的研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化學反應過程,到底靠不靠譜,難道困擾我們已久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真的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有效的解決嗎?
  • 天津大學成功合成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相信很多朋友都還記得,2020年1月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月份,在2月份南極地區也出現了20.75℃的高溫,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有5年出現在2015年以後,其中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對於2020年的氣溫情況,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很多地區可能會維持高溫的節奏。
  • 燃料枯竭怎麼辦?人造樹葉可以製造燃料
    教授說,「我真的相信,人工光合作用將成為未來20年能源組合的一部分。」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它們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並利用太陽光將這些原料轉化為它們生長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雷斯納教授表示:「我們想複製這種方法,但我們真的不想製造碳水化合物,因為它們只能製造糟糕的燃料。因此,我們試圖製造一些更容易使用的東西。」
  • 未來的太空人可以使用甲烷在火星上製造火箭燃料
    未來的太空人如何從火星返回地球?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他們可以從紅色星球上已經存在的甲烷中製造火箭燃料。 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來生產基於甲烷的火箭燃料,他們希望這可以使從火星返回的旅程更加可行。這種方法先前是由SpaceX的Elon Musk和工程師提出的,他們考慮了利用火星上冰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來產生甲烷所需的碳和氫的方法。
  • 易燃燃料和燃料電池的特性,燃燒放出的熱量大,不會產生有害氣體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新型燃料的知識。易燃燃料和燃料電池的特性,燃燒放出的熱量大,不會產生有害氣體。關於燃料你有沒有什麼新奇的想法呢,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它在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比燒煤高出1倍,火焰溫度達到300攝氏度。它不像燒煤時會有菸灰、燒後會有灰渣,燃燒時也不放出有毒氣體,所以,被家庭主婦們稱讚為清潔、高效的燃料,非常歡迎。你聽說過有一種汽車,只需要水,而不需要汽油嗎?英國發明家佛朗克司·柯尼正在做這方面試驗。汽車都有水箱,在水箱裡的水面下,放上一個旋轉的鼓,當然,這種鼓不是用皮製成的,而是用金屬鋁製成。
  • 二氧化碳有「毒」?可加快樹木死亡,科學家:未來地球令人擔憂
    所以我們也被稱為碳基生命,這也解釋了一個我們一直很關心的問題,宇宙中有沒有可能存在矽基生命?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矽和碳處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它們最外層都有4個電子。因此在化學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說上世紀有科學家就猜測宇宙中可能存在矽基生命。
  • 這個機器可以吸收室內二氧化碳並將轉化為燃料
    二氧化碳濃度在擁擠的辦公室中不斷上升,而這可能會影響人們的思考能力。通常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引入更多的外部空氣,而現在多了一種可能性,就是過濾掉室內的二氧化碳。芬蘭一家初創企業Soletair Power最近展示了在其辦公室運行的機器,該設備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燃料。
  • 二氧化碳變燃料,牛津大學新研究有望緩解全球變暖
    通過在二氧化碳中加入檸檬酸、氫和一種由鐵、錳和鉀組成的催化劑並加熱到350攝氏度(662華氏度),研究小組能生產出用於噴氣式發動機的液體燃料。該實驗是在一個不鏽鋼反應器中進行的,只產生了幾克這種物質。
  • 用人造樹葉從稀薄的空氣中產生燃料
    「我真的相信,在未來的二十年中,人工光合作用將成為該能源組合的一部分。」從長遠來看,也許更有希望的是他的團隊最近開發了一種小型設備,該設備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甲酸,這是一種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液體燃料。
  • 《2040》中描繪的未來是你嚮往的嗎?對於未來你有什麼構想?
    相信科技的發展,無人駕駛或者將來汽車在天上飛都是可普及的。紀錄片中分享道:當你改變飲食時,你可以做到兩件事:阻止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對碳進行了封存。,你也許會問,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當你外出或有多餘的能源時,可以選擇捐給需要的人。
  • 燃料電池原理
    導讀:電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親密接觸了好多年了,我們常見的電池有乾電池、蓄電池、紐扣電池、鋰電池等等,那麼燃料電池是什麼呢?它是如何產生電的呢?
  • 【石墨烯】瑞典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可用作汽車燃料
    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利用其技術是有可能用二氧化碳和水選擇性地生產出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林雪平大學物理系、化學系和生物系高級講師Jianwu Sun:「通過在太陽能的幫助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此種技術可能會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減少燃燒化石燃料對氣候產生的影響。」  石墨烯是現存最薄的材料之一,由單層碳原子組成,富有彈性、靈活、對陽光透明,是良好的導電體。結合了上述特性則確保了石墨烯在電子設備和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 二氧化碳也能轉換成航空燃料 將徹底改造航空業!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預計,到2036年,將有近78億的航空旅客搭機出行。值得注意是,替代燃料公司Carbon Sciences的一項突破性研發將有望在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提高獲利率。  這很關鍵,因為整個航空業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
  • 前沿洞察丨環保式起飛,二氧化碳變染燃料
    本期前沿洞察為大家帶來這些技術:可以把二氧化碳變為航空燃料的技術;能常溫保存的納米級疫苗;MIT研究出最精確原子鐘......一起來看看吧: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據報導,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了航空燃料,這項實驗的成功增加了使用傳統動力的飛機實現淨零排放的可能性。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的工業社會與人類的繁榮、財富都是多虧於碳氫化合物化石燃料的燃燒。
  • 太陽能輔助下二氧化碳的可再生燃料
    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將二氧化碳(一種溫室氣體)轉化為利用太陽光產生的能量的燃料。最近的結果表明,可以使用他們的技術從二氧化碳和水中選擇性地生產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該研究已經發表在ACS Nano上。 植物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高能糖,它們用作「燃料」來生長。他們從陽光中獲取能量。
  • 「碳原子再就業」:二氧化碳變身航空燃料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2月23日報導,來自英國和沙特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以二氧化碳為主要原料生產航空燃料的方法。在《自然通訊》雜誌刊發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製造工藝及效率。令人振奮的是,研究人員最新開發的化學過程可以用於生產碳中性的航空燃料,這一過程不消耗化石燃料,因此相對而言更加環保,對氣候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
  • 研究出一種「分離膜」,可以將二氧化碳轉為燃料
    作者:石蘭在我們的大氣之中,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我們最討厭的氣體之一,但是沒有了它也不行,因為植物要進行光合作用,所以說最好的就是二氧化碳的在地球上是處於「飽和」狀態的,但是這種情況並非是我們想的那樣,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說是「屢次刷新」,並且產生的影響也是我們人類無法進行預估的
  • 三個原理,激發你源源不斷的創意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提升創意,又如何獲得源源不斷的創意?相信我,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答案。要產生創意,肯定離不開大腦的思考,這是創意的源頭,所以我們要從大腦入手。大腦很獨特,就像一個偏科的學生,牛的地方很牛,弱的地方很弱。而偏偏在創新這一塊,我們大腦是挺弱的。我們喜歡確定的事物,討厭不確定性,這是基因裡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