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中描繪的未來是你嚮往的嗎?對於未來你有什麼構想?

2020-09-07 純素生活締造和平

2年前聯合國發布了一份全球氣候報告:

溫度不斷升高,冰川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

2030年地球溫度或將升高1.5度,世界生態系統開始崩潰;

未來的極端氣候(如洪水,颶風,暴雨等)將不斷出現;

森林大火會變得更為頻繁;


到2030年因氣候變化而失去生命的人數將達241,000人;

.......



科學家們計算出來的未來充滿著灰色與無望,我們還有機會為子孫後代留下青山綠水與希望嗎?


01

為女兒拍攝記錄片


達蒙·加梅烏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更是一位好父親。他在即將升級為父親時,就拍攝了一部關於糖的紀錄片《The sugar film》。



他想要真正了解糖對人體的影響,於是他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60天中每天吃40匙糖,發現他的身體與情緒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具體請看糖有毒?他連續吃糖60天,每天40勺,身體發生驚人的變化!



後來女兒順利降生,2019年,在女兒4歲的時候,達蒙越發了解極端氣候背後的原因。他不希望自己後代會生活在越來越惡化的環境中,於是他為女兒拍攝了這個紀錄片——《2040》,希望能尋找到拯救地球的辦法。


達蒙說:目前有關未來的預測,幾乎都是負面的,每次打開新聞或社交媒體,有關未來的消息都令人沮喪。身為父親,我認為不該只有負面消息,應該也要報導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所以我決定出趟遠門尋找這些方案,為我女兒創造一個不同的未來。



在他看來,碳的排放與儲存或吸收達到平衡,我們的生態就可以達到平衡


但工業革命以來,這個平衡被打破了,碳排放量與日俱增。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原來的190至290ppm,增加至400ppm以上。大量沒法被吸收的碳與熱量被留在大氣中。



而這會發生什麼呢?


導演將他的家當作地球來告訴我們,大氣中碳排放超標後會導致:



海水因為吸收過量的二氧化碳,酸度比150年前增長了30%, 破壞了生物多樣性,也使得許多海洋生物例如牡蠣,難以形成殼;


引發嚴峻的氣候問題,如暴雨,風暴,颶風,洪水;


冰川的快速消融,海平面上升,影響了居住在沿海城市的居民;


......


要解決這些環境問題的方法就是:快速減少碳排放,同時要想辦法封存或減少大氣中過量的碳。



02

如何減少碳排放?


達蒙去到世界各地,找到多種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碳排放,封存大氣中已有碳的方法。



1. 共享太陽能能源


現在我們使用的能源大多來自石油煤炭,尋找乾淨可持續的能源是許多人一直在做的事。


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



孟加拉有超過500萬戶家庭使用太陽能,是全球家庭太陽能系統最多的國家之一。而太陽能有約30%的過剩能源沒有被使用,於是23歲的尼爾湯曼尼將所有太陽能系統連接起來,讓人們可以共享能源。


人們可以將自己多餘的太陽能出售給其他需要的人,讓能源得到最大化運用的同時,這樣的做法讓能源變得更有效率,同時可以協助對抗日益惡劣的氣候。


孟加拉是洪水多發地,中心化的電網一旦被破壞,整個區域就會受到影響,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重建,而這樣去中心化的方式,每家每戶可以自己發電,用電更快恢復。



2. 共享無人駕駛汽車


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一個令人煩心的問題:堵車。


堵車讓我們心情煩悶,而汽車的尾氣排放則讓空氣變糟糕,在美國車子佔了總排碳量的30%。


據估計,到2040年全球會有超過10億臺車。



解決方案就是不買車,選用共享汽車


影片中以美國洛杉磯為例。當地三分之二都是道路與停車場,如果改用共享自動汽車後,可以騰出的停車場空間足以容難三個舊金山。(根據百度百科,舊金山的面積為600.6平方千米)


導演試做了新加坡的無人駕駛汽車,這個在上海也已經在嘗試了。相信科技的發展,無人駕駛或者將來汽車在天上飛都是可普及的。



但這一舉措最大的挑戰則是人們對於買車的概念。


大多數國家和人覺得買車就是是獨立和自由的象徵,同時它象徵著階級,財富和本錢。


不過這個概念也不是不能被打破,畢竟人們對於買車的概念也是來源於廣告!



3. 改變飲食


這是素食星球一直所說的,吃素等於種樹。


有數據表明,高度肉食者的碳排放量是純素食者的2.2倍,如果一個人選擇純素食,每年可減排1噸二氧化碳


紀錄片中分享道:當你改變飲食時,你可以做到兩件事:阻止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對碳進行了封存。


▲喜歡吃肉的人(Meat lover):3.3噸二氧化碳/年/人

一般人(Average):2.5噸二氧化碳/年/人

不吃牛肉的人:1.9噸二氧化碳/年/人

素食者-蛋奶素(Vegetarian):1.7噸二氧化碳/年/人

純素食(Vegan): 1.5噸二氧化碳/年/人


更多可以看以下內容: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 面對遠在澳大利亞的大火,我們能做什麼?

看了這場葬禮後,我開始害怕……

亞馬孫雨林正在燃燒,因為全世界吃了太多肉!



4. 永續種植


土壤就好似一個小小的宇宙,其中有許多我們所不知的能量:


健康的土壤有數量龐大的的微生物,一小湯匙健康的土壤裡有超過60億種不同的微生物;


能夠吸收和封存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陽光來製造生長所需的糖類,其餘的則透過根部注入土壤中,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會變成碳封存在泥土中;


儲水能量較高,在影片中他們做了一個實驗來證明:下雨時,含有碳以及有機物較多的土壤,吸收的水分較多,溢出的較少。



而現代農業的方法使土壤的健康程度下降,也讓它的各種能力變弱。


有學者指出:土壤退化也是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它造成的危害比化石燃料還大。


對於種植,達蒙採訪了做再生農業的農場主,用與現代農業不同的方法進行耕種,即不施肥不撒農藥。


此外我們還推薦:自然農法,樸門永續以及生物動力農法。


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聽說你想要自己種菜?先看這9本書吧!

想種菜但遲遲沒動手?看看這五部紀錄片吧!

一篇讓你了解什麼是無公害、綠色、有機、樸門、自然農法!



03

理想中的2040


看了這麼多可以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你也許會問,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


導演通過鏡頭展示給我們,如果人人都這樣做,20年後世界將變成什麼樣:


20年後,家家戶戶都使用太陽能,它便宜可循環。當你外出或有多餘的能源時,可以選擇捐給需要的人。



20年後,世界上少了10億輛車,城市裡的空置的室內室外停車場變為城市菜園。



而人們也可以在樓頂種各種蔬菜水果。



由於不需要再使用石油,原本被過度開採的地區可以恢復如初。



城市中隨處可見公園,有都市食物計劃,交通工具都是環保的。



人們更懂得食物與環境的影響,比現在攝取更少的肉。全球肉類攝取減少,轉而食用替代肉,養殖場會逐漸倒閉,動物回歸大自然。



而原本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可以得到再就業的幫助與機會。



這樣的2040年只是想像就覺得很美好,這樣的一天,真的能夠到來嗎?


我們還有不到20年的時間了,能不能改變一切取決於我們怎麼做和做什麼!


04

如何抵消碳足跡?


值得一提的是,在看這部紀錄片時,就有人質疑導演坐飛機飛來飛去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非常高,怎麼能說自己是一個環保紀錄片呢?


於是在影片開頭有這樣一段小字:拍攝時所排放的碳已獲得抵消。



這是什麼意思呢?如何才能抵消碳排放呢?



首先,我們可以計算出每個人的碳排是多少,我們個人的碳足跡主要來自於交通,住房與食物。


在www.carbonfootprint.com上可以進行計算


碳排放不只是二氧化碳,還包括了甲烷,一氧化二碳這些氣體,它們都會導致全球變暖。


在得出自己的碳排放後,就可以找到相關機構進行付款抵消。


這些機構收到費用後會去資助一些項目,比如:給盧安達地區的人購買節能爐具,在多米尼加共和國安裝太陽能(許多地區的人購買不起太陽能,也沒有發達的電網,他們只能使用煤油燈來獲取光明,這樣既不環保也不健康),在尼加拉瓜種樹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影片中說的「拍攝時所排放的碳已獲得抵消」,就是指他們計算出拍攝過程中的碳排放後,已付費進行抵消的意思。


不過我們要了解,碳排放產生後是沒法撤回或消失的,而抵消這樣的措施是幫助我們在別的渠道進行補償。


所以在平時生活中,最重要的還是減少碳排放的生成。


有人說減少碳排放是國家的事,我們個人改變不了什麼。其實,對於我們個體,可以做的有很多。下面列舉了我們能夠做的16件小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繼續補充哦!


我們可以做的小事

1.嘗試植物性飲食

2.選擇當季當地的食物

3.減少食物浪費,減少使用冰箱冷凍食物

4.試試看堆肥

5.少買或不買快時尚的衣物

6.試試在二手店購買服飾鞋包

7.購物時帶上環保袋

8.過極簡生活,少買不需要的物品

9.選擇有能源認證更高效的電子產品

10.將家中的白熾燈換為LED

11.離開房間關閉電燈,不使用電子設備時,拔掉電源

12.少開車,多乘坐公共運輸

13.使用共享汽車或共享單車

14.考慮購買混合動力車或電動汽車

15.減少淋浴時間

16.重複使用水資源




《2040》中描繪的未來是你嚮往的嗎?

對於未來你還有什麼構想?

對於現在我們能做什麼你有什麼建議?

歡迎和我們留言討論哦!



文&編 | 星星包

圖片 | 《2040》截圖,網絡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歡迎轉發分享

------傳遞愛,和平會隨之而來

【END】

相關焦點

  • 令人擔憂的未來,2040年,塑料垃圾會怎樣的方式汙染地球?
    即便如此,我們對於塑料汙染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遠不如對臭氧空洞那麼深入。尤其是在低中收入國家,塑料垃圾的生存、管理、和處理方式及地點都比較混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想要真正控制住塑料汙染,我們就必須對它有一個徹底的了解。
  •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構想與中國夢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的構想為中國夢提供了未來願景  馬克思最顯著的貢獻在於超越時代地提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構想,在其看來,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它同歷史上以往任何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著本質的不同,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所講的:「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 2040年可能實現的科幻犯罪清單
    ,下面是根據科技發展趨勢預測的未來犯罪清單。· 未來的黑客不是從銀行竊取數百萬人的信用卡信息,而是從醫院或醫療APP中竊取數百萬人的生物識別數據出售給製藥公司。· 侵入你家的智能家居系統來監視你或殺死你,比如在你睡覺的時候打開你的烤箱。
  • 《降臨》當你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時,是選擇接受還是改變?
    預知未來也是人們最想要的能力之一,或許它要比穿梭時空更讓人嚮往,人的命運到底是上天註定的還是靠自己努力拼搏來的呢?這一直都是一個值得爭辯的話題,如果是靠自己的話,那麼你的努力是不是也是被上天安排的呢?這一切都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預知未來這件事一直都有人熱衷,佔卜、算卦、看相,不都是為了預知未來嗎?
  • 四年級作文:未來的我我想對你說
    未來的行棟:你好!真想快一點長大,長到你那個時候,好看看那時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想把我的想法告訴你,希望這些在未來能實現。在我心中未來的世界應該能更加便捷,能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器人僕人,比如我們的肚子餓了,只要告訴你的機器人想吃什麼,機器人就會去買,然後拿來給你吃;如果你累了,想休息一會兒,你就只要告訴你的機器人想要休息,機器人就會變成長椅,供你休息。未來的世界是這樣的嗎?我還有許多問題想要問你呢。
  • 你想像中的未來世界,是這個樣子嗎?
    今年的服貿會的一大亮點就是「科技範兒」十足作為2020年服貿會8個行業專題之一服務機器人·智能科技專題展區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最新科技應用的集中展示你想像中的未來世界是這個樣子嗎?戳下方圖片去未來看看戳下方圖片來看看未來戳下方圖片來看看未來戳下方圖片去未來看看
  • 奧馬爾·阿卡德 未來是末日的同義詞嗎?
    我們或從其民主政治進程出發,結合當下的形勢,構想出悲劇性的詭譎政治圖景;或像許多後現代小說那樣,在永無休止的世界化和多元化中,讓國家與城市走向虛無與消費;或者陷入2075這個年代的誘惑,幻想普通人類的生活狀態,看技術如何統治未來。畢竟,在關於未來的設想中,我們總是憂慮而悲哀,未來似乎成了末日的同義詞,一切都會圍繞噩夢而終結。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老照片,洋溢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不過,大家都還是非常樂觀的,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當時很多年輕人最喜歡唱的歌曲就是《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在希望的田野上》。看一看當時的一些老照片,確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個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彩電和空調,更沒有聽說過手機和電腦,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切科技產品和日常用品,在當時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時有一個收音機,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可以給大家帶來無限的樂趣,那個時候,快樂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可以說,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匱乏,但是年輕人的精神都非常充實,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渴望和憧憬,充滿了嚮往。
  • 與機器海豚同遊,是你想像中未來海洋館的樣子嗎?
    與機器海豚同遊,是你想像中未來海洋館的樣子嗎?你能看出這是真海豚還是機器海豚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的第一階段是由我國企業紅星美凱龍集團贊助的。它們可以向孩子點頭,也可以忍受對於真海豚來說過於殘忍或有害的待遇,比如在加氯的泳池水,或是商場的展示水缸中遊泳,與人類過近距離接觸等。接受測試者和機器海豚互動公司希望在未來,人類可以和這些機器海豚、機器大白鯊,甚至數百萬年前侏羅紀時代的海洋爬行動物一起潛水遊玩。
  • 電影《銀翼殺手》,所描繪的不可愛的未來世界出現了嗎?
    問題是:從《銀翼殺手》的上映到它預設的未來——就是現在,在這37年裡,我們離電影中呈現的未來有多近?當然今天我們仍然在追趕電影中的許多技術,有些現在看仍然不太可能實現。德國一家名為理勒姆的公司上個月宣布,正在研發的飛行汽車可能會在2025年之前用於計程車服務。
  • KFK的預言,是你想要的未來嗎?
    問:你在 2060 年買得起房子嗎?問:房產會泡沫嗎?KFK:我出生的時候,房子不是貴重物品。老人們聊天說過從前房子很貴,但我很難想像。問:中國的房價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下行通道?KFK:確切的年代我不記得了,在我記憶裡沒有很清晰,所以應該是在 20 年代早期。問:你出生在哪一年?
  • 2040年將有100個人生活在月球上 未來甚至有月球人
    據phys網站報導,2040年,將有100個人生活在月球上,他們通過融化冰獲得水,利用3D技術蓋房和製造工具,吃在月壤中生長的食物,在低重力的「飛行」體育活動中一展身手。在回應認為上述場景屬於「痴人說夢」的質疑時,以歐洲空間局主導的「月球村」計劃代表伯納德·福英為代表的專家表示,這一目標不僅合理,也是可行的。
  • 心理學:看到哪束花會讓你心情變好?測你未來的三個月驚喜是什麼
    測你未來的三個月驚喜是什麼 A B D 答案解析 A、在未來的幾個月裡
  • 智能人的未來
    戲說:你我不過百年,或許操的也是閒心,那就閒聊吧!瑪雅文明已經成為歷史,是什麼原因造成瑪雅文明從地球上消失的?這是值得人類必須思考的問題。我比較贊成雷.庫茲韋爾的想法;未來人類的肉身該如何在宇宙中成為佼佼者,而不會成為地球上曾經的過客?這是人類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 暢想長三角描繪未來 兩百餘幅孩子繪畫作品亮相
    孩子想像中的長三角未來是怎樣的?日前,在剛剛落幕的2020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築博覽會上,一批「純手工」的特殊展品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兩百餘幅出自孩子之手的繪畫作品,讓人們看到孩子們的童心、童趣、童真。這些作品中既有孩子們自由創造的未來海底城市,也有浩瀚宇宙中的太空城市,既有充滿高科技交通方式的摩登大都市,也有鳥語花香的綠色鄉村……孩子們用稚嫩的筆觸和色彩斑斕的線條描繪出了他們心中對長三角未來城市的想像,點燃心中對城市的熱愛。據主辦方上海市綠色建築協會介紹,這是連續三年在「城博會」上舉辦此項目^_^活動。
  • 昨天人類已經「回到未來」了,你回了嗎?
    如果你不知道:我們今天特別回顧文章談論的,是影史留名的科幻喜劇電影系列《回到未來》。2015 年 10 月 21 日,是《回到未來 II》中主角穿越到未來的那一天。電影裡,智能眼鏡讓馬蒂學會了打電話的新姿勢,而在現實生活中 Google 在 2012 年就推出了 Google 眼鏡。它有著一個稜鏡製成的折射屏幕,可以搭配多種多樣的眼鏡或墨鏡使用——當然,如果戴著它打電話,在周圍人看來恐怕比戴著它什麼都不做還要更奇怪……
  • |出門攜帶鑰匙提示器、智能配餐機……趙若谷:科幻畫描繪繽紛未來
    視頻加載中...編者按: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5月31日,山東省2019年度「新時代好少年」發布,40位少年入選。從小,趙若谷就對科學實踐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有著獨特的創意和構想,她最喜歡去的就是各地的科技館,利用從課本和課外學到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不但動手實驗,還經常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畫筆描繪出來。她發現身邊的同學裡「小胖子」越來越多,怎麼吃出「健康」來呢?
  • 你相信有預知未來能力的預言家嗎?
    最近大家有看到這樣的新聞嗎?日本的《岐阜新聞》報紙曾經在1990年5月2日早刊的3版中報導了關於「2020年,一半人類將患上傳染病」的預測。很多網友表示:這樣的預言,難道真是巧合嗎?全球一半人感染傳染病,和目前的200多個國家感染很接近。對於這份30年前的報紙預言的新聞,人們不由得又想起了曾經有過預言,並且應驗了的那些神奇的人們。
  • 88歲「登月第二人」:還想上火星 未來引領太空探索的是中國
    未來引領太空探索的是中國環球時報:您這些年和中國航天界的交流多嗎?哪位中國航天員是您最熟識的?奧爾德林:我經常應邀來中國,與中國航天界交流。今年6月,我來北京參加全球航天探索大會前,我的美國朋友還希望我聊美中航天合作的事,他們認為我能幫助美中航天合作,而合作能給雙方都帶來好處。2004年 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訪問美國時,我見過楊利偉先生。代表團贈送我一座非常精緻的中國航天員水晶雕像,雕像底座上還刻有《外層空間條約》。應邀來中國時,我也在展示臺上看到同樣的水晶雕像,看得出中國人對此感到很自豪。
  • 2035是這young什麼意思?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2035是這young什麼意思?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1-01-11 21:20   來源:手遊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35是這young什麼意思?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2035是這young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