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一望無際。煙霧瀰漫的夜空中看不見星星,扎堆的大樓裡卻燈火通明。巨大的工廠設施噴出火焰。一輛汽車飛入現場,然後又出來,朝著兩座巨大的金字塔飛去。
一個人正在接受主管的口頭測試,他越來越焦慮,結局並不好。鏡頭轉向另一輛飛馳在城市狹窄街道的汽車,旁邊是一個幾層樓高的數字廣告牌,一位亞洲女性在為零食做廣告。一個洪亮的聲音歡快地告訴這些未知數量,但可能人數眾多的未來世界居民,他們將在外星殖民地迎來新的生活。
美國電影《銀翼殺手》所講述的是,科技公司研製出了與人類基本毫無差別的複製人,然後管制奴役它們,用它們來為人類工作。但是這群複製人也同樣具有反抗能力,當他們聯合起來叛變後,所產生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因此才有了「銀翼殺手」的出現,他們的職責就是消滅這群失去了控制的複製人。但是複製人也有弊端,雖然看起來和人類無差別,可實際上他們的壽命只有四年的時間。在獲得自由後,複製人們最想完成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延長自己的生命。所以複製人們和銀翼殺手之間的戰爭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每次提起《銀翼殺手》這部電影,大多數人都不敢相信它竟然是1982年上映的作品,絕對可以稱為是科幻類電影中的教科書般的存在。它引領了之後出現的人工智慧相關題材電影的產生。包括後來上映的《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等多部優秀的電影中,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銀翼殺手》的影子。
到今天《銀翼殺手》不再是科幻小說了
這部電影所描述是2019年11月的洛杉磯。從這個意義上說,《銀翼殺手》不再是科幻小說了。這是一部當代驚悚片。問題是:從《銀翼殺手》的上映到它預設的未來——就是現在,在這37年裡,我們離電影中呈現的未來有多近?
當然今天我們仍然在追趕電影中的許多技術,有些現在看仍然不太可能實現。德國一家名為理勒姆的公司上個月宣布,正在研發的飛行汽車可能會在2025年之前用於計程車服務。
我們也沒有複製人,但基因技術已經取得巨大的進步,甚至因此引發了憂慮。
《銀翼殺手》中那些預測是對的
《銀翼殺手》中所展示出來的一些基本的事情,到今天和現實有驚人的相似性。比如比照2019年的世界社會政治狀況。《銀翼殺手》準確預測出,由大財團影響力和貪婪導致的世界範圍內的反烏託邦景觀的大量出現:大規模工業化對環境的傷害、警察國家、有錢有勢階層導致的混亂和暴力,社會邊緣人遭受的苦難。特別是2019年全球範圍內的街頭政治,泛濫流行。
在電影中,複製人有一個防錯的程序,只有四年的壽命,以防止複製人進一步進行自我革新。複製人因為企業的貪婪和冷漠而縮短了壽命,他們的沮喪和憤怒是電影有前瞻性之處,這也反映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當前的醫保制度對人性的蔑視,和全球化對工人更為複雜化隱蔽的剝削。
《銀翼殺手》及其2017年續作《銀翼殺手2049》中明顯的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今天看起來更是生動準確。電影生動描繪的環境崩潰,與我們今天的狀況相距不遠,科幻小說家克裡莎指出,2013年著名首都的霧霾照片,看起來就像是電《銀翼殺手》裡的電影劇照。
自從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我們正經歷著最大的滅絕——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一小時就有3個物種被貼上死亡標籤。很多物種還沒來得及被科學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此外,這部電影描述了有錢人和窮人——一些人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而其他人則生活在骯髒的環境中。這與當今世界上最富有和最貧窮的人之間的巨大貧富差距,非常相似。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電影相當準確。
東方大國一直是討論《銀翼殺手》中大都會常用的參考點,霧霾可不是鬧著玩的。獲獎科幻作家科瓦爾說,那些大都市,是否比現在的洛杉磯更能代表《銀翼殺手》的特徵?。
1982年《銀翼殺手》,對2019年世界的預測是否準確,這個問題本身是否有意義?
科幻小說的目的是預測,還是只為娛樂?或者,還有其他方面的內涵?其實科幻小說和電影,表面上的預測能力有多強大並不太重要,今天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它作為「思想實驗場所」的功能。
它讓我們把世界複雜表象背後的內核打開,觀察觀察他們相互關聯的組織之間的複雜利害關係,然後畫出未來因果關係的邏輯鏈條。進而預測和推斷出未來的可能景象。
最好的科幻小說具有驚人的現實指向性,不是因為其中預測的某些技術的出現,而是因為它激發我們提出對現實對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些問題。
例如,《銀翼殺手》就在探討「以奴役為目的,而創造有感情生命的道德問題」。這正好是今天發展人工智慧,所涉及到的社會倫理和道德的爭論窗口。
科幻小說和電影的真正魅力
事實上科幻小說和電影的真正魅力,在於它探討更廣泛的哲學問題。它通常可以是關於未來的,是預測性的,這些預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對過去和當前問題的看法。
如果沿著科幻小說和幻想的道路,來實現人類的目標,它就可以幫助我們想像全新的生存方式,超越麻木地重複歷史的宿命。
從而可以設想,以改革的方式,進行社會基本制度的變革和革命,爭取實現消滅人與人之間的壓迫和剝削,在打碎社會陳舊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規範後,如何為人類創造出新的更適合人性自由發展新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規範,等等等等。
即使拋開預測,科幻小說和電影也與現實有一種共生關係。很多理工領域的人,把科幻電影或書籍作為發明的靈感來源。是《星際迷航》發明了翻蓋手機,還是為其提供了靈感?是《1984》預測了『老大哥』國家,還是阻止了它的蔓延?
卓越的科幻小說和電影,更可以為我們提供預防性的巨大警告。因為沒有人想生活在《銀翼殺手》描繪的2019年11月裡
在描繪環境惡化、人性喪失和個人隔閡對未來是多麼有害等等這些方面。沒有比《銀翼殺手》可以被視為終極警世故事,更暗淡的景象了。
《銀翼殺手》讓反烏託邦變得很酷,而在現實世界中,亞馬遜雨林正被一公頃又一公頃的燒毀,人類也正朝著環境崩潰的方向沉淪。
電影《銀翼殺手》最重要的意義也許就是,幾十年前提出來的警告,為什麼人類毫不重視,竟然一步一步走到了電影設想的程度,這些僅僅都歸於人類的短視和貪婪嗎,抑或就是人類的宿命呢?
最後再補充一句,電影《銀翼殺手》、《銀翼殺手2049》,在網際網路世界裡,搜得著看得見,如果你想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