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 - 世界影史經典電影解析

2021-01-21 小愛聊電影



在今天的正文開始之前,先給大家推薦一條最近看到的企業宣傳片,我個人很喜歡 - 無論是光影、攝影機的運動、節奏、配樂、還是文案,這條宣傳片的視聽語言都有著極好的電影的質感,攝影機在緩慢的移動中將一個關於「奮鬥」與「造夢「的故事娓娓道來,沒有宏大敘事、也消解了刻意煽情,後現代主義電影大師們都喜歡用影像來玩情緒再講故事,這一點,這條片子是真做到了。


言歸正傳 


小愛原創有聲書《世界影史百年經典系列100期》文字內容連載之《銀翼殺手》

 

100個關於電影的故事

100期關於光影的回眸

世界影史百年經典

帶你從小白變身電影達人


我喜歡科幻電影,今天,我們就來聊世界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系列 - 《銀翼殺手》。



無論是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銀翼殺手》、還是2017年丹尼斯維倫紐瓦重拾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這個系列在世界電影史上都具有非常高的史學和藝術價值,它開創了科幻電影的新流派-賽博朋克(Cyberpunk)、同時將科幻電影與傳統黑色電影(Film Noir)相糅合,催生了黑色科幻電影的新時、它所創造的視覺奇觀與思辨主題已經深深影響了85後90後們在電影、電視、遊戲、音樂等領域的藝術創作。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賽博朋克和黑色電影。



賽博朋克,在英文中由「Cyber」和「Punk」兩個詞組合而成。「Cyber」是單詞「Cybernetics」的前綴,Cybernetics的意思是「控制論」,確切地說這是一門研究動物與機器之間的控制和交流的學科。「Punk」,」朋克「,這個詞大家比較了解,它指的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流行開來的頗具叛逆的搖滾精神。由這兩個詞組合而成的」Cyberpunk「,也就是」賽博朋克「強調了」科技「和」叛逆「兩個層面的意思這個詞早期是起源於科幻小說,相對於描述遙遠未來和外太空故事的傳統科幻小說,Cyberpunk小說的背景設定通常都是在near-future, 也就是不遠的未來,而故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邊緣人群。


1982年《銀翼殺手》的誕生將Cyberpunk的概念從小說擴展到電影,可以說,《銀翼殺手》為之後所有的Cyberpunk科幻電影樹立了標杆,無論是《黑客帝國》還是《攻克特工隊》,我們都能從這些作品的電影文本中看到許多共通點。那麼,Cyberpunk電影有哪些顯著特徵呢:


首先,Cyberpunk電影的背景設定一定是圍繞地球(而不是遙遠的外太空),故事一定是發生在並不是那麼遙遠的未來,而畫面的視覺體驗一定是潮溼陰冷、黑暗頹廢、並且冰冷荒涼



其次,Cyberpunk電影在思想主題上對於電腦科技的發展有著哲學性的思辨與探討,影片中往往到處都充斥著高科技發展的產物,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故事的主人公通常卻是生活在底層的邊緣人物,是的,Cyberpunk電影一定是在講述「High-tech, Low-life」; 



第三,在設計故事矛盾衝突的時候,Cyberpunk電影關注的一定是自然主義與某種人造的社會秩序的對立,而由此而引發的影片更深層次的探討成為了Cyberpunk影片的第四個主要特徵,也就是行對人類與機器的命運、關係與未來進深刻探討



如果說《銀翼殺手》所開創的賽博朋克科幻在1982年上映之初對於時代還太過超前,那麼在今天,在庫茲韋爾在其人工智慧寓言中所描述的那個Singularity-「奇點」即將降臨的今天,《銀翼殺手》與Cyberpunk科幻對於善於思考的現代觀眾而言,有著無比魔力的魅力,它的內涵對於這個世界的意義,已經變得非同尋常,而這,正是《銀翼殺手》的偉大之處。



再來看一下什麼是黑色電影(Film Noir)。


黑色電影源自1910年代與19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同時,黑色電影也受到巴羅克藝術與風格主義中一些具有黑白對比與「低光照明」的式畫風的畫作的影響。通常來說,黑色電影指的是好萊塢偵探片這類影片著重強調善惡劃分不明確的道德觀、以及來自於兩性動機的題材



好萊塢經典的黑色電影時期是上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末,這個時期的黑色電影帶有壓抑黑白片的視覺風格調子陰鬱、情緒悲觀、表現憤世嫉俗和人性危機。黑色電影有著風格鮮明的主要特點,如果你看到一部影片裡面黑夜的場面特別多,如果你看到的攝影風格是那種德國表現主義風格下以古怪的深影和陰沉的影調來造成一個玄幻的夢魘世界、如果故事的主人公孤獨、叛逆並且極度邊緣、如果影片採用倒敘法一人稱敘述法作為描寫心理的手段,那麼,你應該是在看一部黑色電影,那裡糅合了美國的暴力題材、德國表現主義的攝影風格和法國的存在主義思想



美國黑色電影的代表作有《馬爾他之鷹》、《日落大道》《圈套》等影片。而60年代以後美國傳統的黑色電影開始衰落,法國人接棒拍出了一些反應社會陰暗面的黑色電影,再接下來出現了新黑色電影。


新黑色電影保持了早年黑色電影的風骨,在視覺上,大多以夜景中的黑暗城市為背景,採用極端角度的攝影構圖,高反差照明,低調布光,營造出黑暗氛。如果說傳統的黑色電影只是揭露了社會的黑暗面,卻不曾對此進行強烈的批判,那麼新黑色電影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以更為悲觀、暴力的方式來批判現代社會中過的陰暗和罪惡,新黑色電影有著比傳統黑色電影更為深刻的主題,我猜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電影大師,包括波蘭斯基,馬丁斯科塞斯、昆汀和諾蘭都鍾愛於新黑色電影的創作。




雷德利斯科特與維倫紐瓦的過人之處就是他們都把科幻元素完美揉進了新黑色電影中,無論是82年版的《銀翼殺手》,還是17版的續作,《銀翼殺手》系列都成功地把電腦科技、人工智慧、反烏託邦、反英雄主義、大型企業腐敗與傳統的偵探故事結合在一起,在這兩部充斥著高科技元素的偵探故事中,對與錯已經沒有了清晰的界限,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善惡並存的混亂的矛盾的世界,這個世界看起來陰冷而黑暗,令人震驚的已經不再是人類對於自身命運的思考,不是的,如果兩部影片的主題還停留在那個方面,那麼《銀翼殺手》系列最多也就是卓越而不是偉大,無論是82版還是17版,《銀翼殺手》的視角已經跳過了人類,所有的思考都是尋著複製人的角度展開的,是的,就在傳統的科幻電影不約而同地讓人類反覆思考「Frankenstein」式的問題,也就是「人類在欲望的膨脹之下追求的科技發展是否會毀滅人類」這一主題時,《銀翼殺手》早就已經高級到直接讓人工智慧作為具備了獨立意志的生命主體來思考同等的問題了,這不是電影文本層面的偉大,這是兩位導演在超前意識上的偉大。當影片中的主人公在思考著這樣的問題時,他們作為Blade Runner,銀翼殺手的身份與後面的所作所為,又充分展現了新黑色電影的特點,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也會自然產生情感導向,這也是為什麼在第一集的片尾複製人Roy臨死前的那段話如此打動人心:





我曾見過人類無法想像的美

我曾見過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

注視萬丈光芒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

而所有的過往都將消失與時間

如同淚水消失在雨中



17版《銀翼殺手2049》的片尾,K倒在臺階上即將離世的場景也同樣令人震撼。可以說,具有Cyberpunk外殼的黑色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系列電影,在試聽語言上一再打破主流R級作品製作的天花板,在精神內涵上一次又一次超越了影片所發行的年代,從藝術性與電影研究發展史的角度而言,這個系列堪稱經典、堪稱偉大。



簡單總結一下,我們在上面介紹了《銀翼殺手》系列自帶了兩個電影屬性,一是影片的賽博朋克(Cyberpunk)式氛圍、二是影片新黑色科幻電影的內核。無論是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版的《銀翼殺手》、還是2017維倫紐瓦版的《銀翼殺手2049》,兩部影片無一例外都採用了100%純「電影感」的方式為人們呈現了一個令人類期待又絕望的未來,那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末世廢土世界,就在所有科幻片作者樂此不彼地描繪著一個生機盎然的未來科技世界的時候,雷德利斯科特和維倫紐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甘願冒犯觀眾的內心期待而去呈現一個近乎廢棄的、被現代工業垃圾嚴重汙染的墮落的城市,很顯然,那是人們無法接受的未來,而在《銀翼殺手》系列故事中,人類還必須直接面對另一個無法接受的事實,那就是人工智慧的自我覺醒,兩部影片一脈相成地為此傾力打造了極具視覺與情緒煽動性的影像和故事。下面,我們就回到《銀翼殺手》系列影片的電影本體,從故事主題和視覺風格兩個方面來一探這一系列的偉大之處。



毫無疑問,兩版《銀翼殺手》想要討論的都是「自我身份認同」這個主題,這與傳統的科幻電影很不一樣。從上世紀四十年代的《Frankenstein》(科學怪人)到卡梅隆的《終結者》系列再到深受現代觀眾追捧的美劇《西部世界》,大部分在相同設定下構建的科幻電影通常都是從人類的視角出發,去反思電腦科技和人工智慧有可能帶給人類的滅頂之災,在那樣的故事中,被人類親手創造的再生生命體,無論是Frankenstein、還是Sky net或者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它們獨立意志的覺醒都被電影創作者描繪為是一種自帶了反抗精神的」暴動「,於是,這些電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被人類所主宰,因為再生生命體是不可以覺醒(暴動)的,所以人類有了消滅它們的理由,因為人類需要守護自己的家園,這是一個聽上去多麼堂而皇之的理由啊。



然而,《銀翼殺手》和《銀翼殺手2049》的打開方式完全是拋棄了這些典型性人類邏輯的。從82版的老電影開始,這個系列的視角就是從Replicant,也就是複製人的角度來尋找自我認,無論是雷德利斯科特還是維倫紐瓦,兩個人都沒有將重點放到人類與機器人應該如何和平共處這個問題上,在《銀翼殺手》系列裡,並沒有人在整天反思電腦科技帶來的惡果,自始至終觀眾看到的都是複製人在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中不斷尋找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再到肯定自我的複雜的糾結的矛盾的心路歷程,《銀翼殺手》系列不討論科技發展的對錯,《銀翼殺手》系列探討的是人類與人工智慧的臨界點,而在這樣的劇情設定裡,沒有人工智慧的集體暴動,沒有複製人想要推翻人類佔領地球的驚天大陰謀,複製人的所有掙扎與追求,只是為了能夠多活幾年,或者,發現並確認」我是誰「,這是《銀翼殺手》系列高級於其它科幻電影的核心所在。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庫茲韋爾已經在其」奇點降臨「理論中預言了影片中諸多場景點到來,問世於1982年的《銀翼殺手》與2017版的續作對於現代觀眾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部科幻電影那麼簡單,這個電影系列就如同科幻電影的開山鼻祖-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一樣,同樣是以影像的形式表達了一種哲學思辨的主題。如果說《2001太空漫遊》講述的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那麼《銀翼殺手》與《銀翼殺手2049》則探討了Replicant,複製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當然,影片在精神內核中依舊探討了人類與人工智慧的關係與未來,然而,不同的是,這兩次都是人工智慧視角,而不是人類視角,這是雷德利斯科特與維倫紐瓦的高明之處。




2017版的《銀翼殺手2049》在劇情上延續了前作的基礎設定,無論是哈裡森福特飾演的Deckard還是高司令飾演的K,新舊兩版的主人公都從一個原本漠然服從組織安排,只知道執行命令的冷血警察轉變成為了保護某樣東西甘願付出生命的熱血警探,這是典型的新黑色電影的劇情設定,一個原本要為組織效力的警察突然之間徒手反抗了,而這個反抗的過程充滿了現代主義的悲劇色彩



在2017版的續作中,維倫紐瓦把這個主題表述得更為清晰,在試聽語言上也走得更遠。K是Replicant,這是一開場的明確交代,在接下來的整部影片中人們看到的是一個複製人在尋找自我認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人性光芒,K的追尋過程是細膩的、也是矛盾的,當他抬起手去感受天空中漫天飛舞的雪花、雨水、甚至馬蜂的時候、當他與投影女朋友陷入愛情的時候、當他驚喜於自己就是那個特殊的孩子隨後又遭受否定自我救贖的時候,沒有人會質疑他的身上其實早已具備了靈魂,片尾,K躺在臺階上不久於世的場景與82版前作中Joy的離世同樣令人震撼,因為人們早已經不自覺地站到了他們,複製人的視角上思考並感受這個世界。



老一代銀翼殺手Deckad的身份並不如新版中的K那樣明確,關於哈裡森福特所飾演的Deckard是不是複製人的問題,雷德利斯科特和哈裡森福特已經爭吵了35年。作為導演的雷德利斯科特堅持Deckard也是複製人,但是哈裡森福特卻死活不同意,他堅持自己飾演的是一名人類。



在影片中,人們並沒有看到一個非常明確的指向,說明Deckard的真正身份,我個人會堅持認為Deckard如果是一個Replicant,那麼故事帶給觀眾的衝擊將更為強大。想一想,如果他是人類,那麼一切都如現有的故事一般,已經順理成章。但是,如果Deckard也是複製人,那麼他作為複製人所經歷的自我意識覺醒與身份反轉將會進一步強化影片的主題,而對於看多了懸疑燒腦的現代觀眾而言,這樣的翻轉似乎更具備現代電影的邏輯性。



當然,如果你一定要我給出一個Deckard是複製人的hint,我會提醒你想一想Deckard最後在家中撿到的那一隻紙鶴,所有有複製人的地方都會出現這樣的紙鶴,不是嗎?另外,從兩部影片的前後銜接與整體性而言,《銀翼殺手2049》涉及到了複製人的繁衍和生育問題,想一想,如果是兩個複製人生出了一個具備了人類軀體與靈魂的下一代,那麼,影片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將會是多麼的震撼?也許60後50後觀眾,包括哈裡森福特本人並不希望如此,因為在他們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裡人類的地位是絕對不可以被侵犯的。



下面,我們接著來討論這個系列電影的試聽語言


正如我們在前面提到過,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的舊版《銀翼殺手》不僅開創了Cyberpunk,賽博朋克的電影流派,還把好萊塢新黑色電影的發展拔高到一個科技類型片的新高度。就試聽語言而言,《銀翼殺手》不僅忠實捍衛了黑色類型電影的拍攝風格,並且開創了以科技「邪典」(Cult)為特徵的全新的黑色電影視覺影像,人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是一個充滿著潮溼、陰冷、暗黑且凌亂的末日廢土世界。雷德利斯科特一反未來電影對於高科技發展的光明展望,刻意營造了一個在視覺體驗上令人產生強烈不安的髒亂感,光影、雨水與黑暗蒸騰中的躁動呈現了一個似乎隨時都會被瓦解的世界,當然,即將被瓦解的究竟是人類,還是Replicant(複製人)?為什麼在科技已經如此發達的2019年,人們賴以生存的這個都市竟然看起來是一番末世景象?



舊版《銀翼殺手》的視覺謎題首先在觀眾的潛意識中播種下這樣的問題。隨著影片劇情的發展,老一代Blade Runner(銀翼殺手)Deckard接到任務要讓泰勒公司的連鎖六號複製人逐一退休,在人類視角下的這個動詞是』退休』,而不是」殺死「或者」擊斃「,於是影片有了矛盾衝突的主線索,因為對於即將被」退休「的Replicant而言,那個動詞應該是」殺死「,或是』擊斃」。影片有了可看性和趣味性,按照傳統科幻片的拍法,接下來銀翼殺手追捕複製人的過程應該是令人目不暇接的鏡頭運動和炫酷的交叉剪輯,再配以動感炫酷的流行音樂,然而,雷德利斯科特骨子裡滿滿都是賽博朋克與新黑色電影的桀驁不馴與叛逆,他不要俗套的「快」,相反,他要的是鏡頭慢下來、畫面靜下來,沒有人想到,雷德利斯科特在一個2800萬美元的投資中選擇了藝術片式的鏡頭語彙。



在雨霧迷濛的侷促空間內、在冰冷潮溼的末日建築間、在霓虹閃爍的凌亂無序裡,雷德利斯科特用緩慢的鏡頭運動呈現了兩個女性複製人的被退休過程。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在拍攝Zhora與Pris的時候, 攝影機都對她們的眼睛給予了特寫,當觀眾看到那兩雙靈光閃動的大眼睛時,真的很難想像她們是沒有靈魂的被創造的機器。雷德利斯科特刻意放緩了兩個女複製人的死亡過程,一個在逃跑時撞擊了玻璃門,在碎玻璃漫天飛舞的緩慢節奏中痛苦倒地、另一個被槍擊倒地,臨死前渾身強烈抽搐,發出痛苦的哀嚎,這兩個場景沒有現代商業電影乾淨凌厲的剪輯,雷德利斯科特就是要讓觀眾感同身受那個凝固在時間與空間中的,複製人被痛苦退休的過程。



在影片片尾,複製人Roy終於在臨死前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在處理這個場景的影像時,雷德利斯科特天才般地運用了雨水、藍光與橙色霓虹燈來進行敘事。當Roy處於狂躁暴力的狀態追逐Deckard的時候,雷德利斯科特用藍色光照來處理從天而降的雨水,特寫畫面中Roy猙獰的大臉被從天而降的因光照而發光亮的雨水切割成不同的空間,那個畫面令我想到了希區柯克《驚魂記》片頭字幕那些配合了提琴的切割和弦、從四周飛攝而來的條紋,同樣的切割畫面,代表了同樣的「殺戮」意向。然而,幾分鐘後,當Roy在天台上內心轉變,找到生命的意義的時候,大家注意,這時候雷德利斯科特不再給予雨水特殊的照明強調,Roy在冰冷溼滑的天台上靜靜地離世了,雨滴突然變得細膩而溫柔,彷佛生怕驚擾了Roy手中那隻象徵著美好願望的白鴿,而此刻背景中出現的橙色霓虹燈的出現,為那個永恆的瞬間帶來了一絲溫暖,在這一刻以前,背景光照一直都是冰冷的藍色冷光。大家看,雨、霧、霓虹燈、雨水,所有這些元素都在雷德利斯科特的緩慢鏡頭下參與了敘事,就如同《2001太空漫遊》一樣,《銀翼殺手》是一部真正用電影語言來進行敘事的電影。



2017年維倫紐瓦的《銀翼殺手2049》在視覺風格上並沒有舊版那麼邪典,但是它卻堅持捍衛了黑色電影的所有影像特徵。與前作相比,《銀翼殺手2049》依舊陰冷,但是卻少了潮溼、多了華美與炫酷,我想,這與羅傑迪金斯的天才攝影是密不可分的。



從整體的視覺風格來看,《銀翼殺手2049》承襲了舊作對於光影和雨水的偏,只是,這一次,維倫紐瓦與迪金斯走得更遠了,除了黑暗的雨水、灰白的霧氣、冰冷的藍色冷光,他們還為這個系列電影注入了黃色的頹廢感



在影片中不同場景的主色調是不一樣的,當攝影機著力於呈現核爆炸以後未來末世的荒蕪景象時,維倫紐瓦與迪金斯選擇的是可怕的頹廢的沙塵暴的黃色,那是帶給人絕望心情的黃色。然而,這個黃色並不是僅僅出現在核汙染區的外景之地,華萊士公司內部的前臺與辦公室裡,布光也是同樣的黃色,這種黃色對於觀眾有著強烈的心理暗示,哪怕是在科技極度發達的華萊士公司內部,世界依舊是荒蕪並且走向陌路的。




熟悉電影攝影的朋友們都知道,羅傑迪金斯有一個標誌性的照明裝置叫做「環形燈」,這個裝置能夠幫助燈光師與攝影師在拍攝現場精準地把控每一個場所和角落的照明與亮度調控。在《銀翼殺手2049》的拍攝現場,迪金斯照例打造了一個超大的環形燈裝置,他希望通過光影的語言幫助維倫紐瓦塑造人物形象並且營造氛圍。我們以片中的一個場景為例:


為了呈現大反派華萊士的矛盾、極端與神經質,維倫紐瓦與迪金斯決定通過光線的折射原理來營造現場氛圍,他們參考了中世紀教堂裡天窗採光的原理,在主場景中設計了一個大水池,那個場景的拍攝原理就是運用水面上的焦散影像來營造華萊士在對話中出現的不同情緒。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是黃色霓虹燈裝飾燈房間裡,四周的牆壁上都投射著美麗的水波蕩漾的反射,整個場景的布置溫暖而柔軟,然而被光影切割開來的空間畫面又在暗示著接下來血腥與殺戮的驟然出現,當華萊士用刀穿刺複製人身體的時候,鮮紅的血液與黃色暖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維倫紐瓦並沒有忘記這是一部R級的黑色電影。



無論是舊版的《銀翼殺手》,還是新版的《銀翼殺手2049》,這個殿堂級的科幻電影系列都帶給人們一個無限美妙的科幻世界,這也是電影的魅力。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訂閱、歡迎轉發,也歡迎你給我留言。


我是小愛,喜歡研究世界電影史的小愛。






相關焦點

  • 不容錯過的五十部經典電影——銀翼殺手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經典影視作品是《銀翼殺手》。《銀翼殺手》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西方文化沒落,東方文明(尤其伴隨日本科技發展)興起的,不為觀眾所熟悉的,非主流的未來環境。這樣非主流的背景設置首先就顛覆了觀眾觀影的習慣,就像是硬將他們從舒服靠背椅裡揪了出來。
  • 臺詞經典!銀翼殺手演員去世 曾出演影史上最棒的科幻片之一
    臺詞經典!銀翼殺手演員去世 曾出演影史上最棒的科幻片之一  Evelyn Zhang • 2019-07-25 11:44:12 來源:前瞻網 E2294G0
  • 科幻電影的經典神話:《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Bladerunner,1982)以後現代科幻小說家PhilipK.Dick《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AndroidsDreamofElectricSheep?《異形》開場的劇照簡單來說,從電影製作到發行的過程,《銀翼殺手》少見地碰上任何電影人都不願樂見的大小衰事:導演與製片人失和、劇本一改再改、拍攝時間延宕、電影公司撤資、發行版權爭議,再加上映後票房和評論的雙重失利,幾乎將這位原先受眾人看好的新科導演,壓得快喘不過氣。
  • 海外影史最經典的十部科幻電影,科幻迷不容錯過的經典!
    大家好,海外影史上拍過很多部科幻片,但是能拿獎的科幻片卻少之又少,來看看那些經典科幻,大家還記得嗎?它們真的沒有資格跟那些文藝片競爭奧斯卡嗎?反正我是第一個不服,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十部經典科幻片,排名不分先後,一起看看!
  • 銀翼殺手演員去世,片中角色也是今年去世,遺言戲份成影史經典
    日前,曾在電影《銀翼殺手》中飾演反派生化人Roy的演員魯特格爾·哈爾去世,享年75歲。據悉,魯特格爾·哈爾是因病在荷蘭家中去世的,他的葬禮於7月24日舉行。《銀翼殺手》電影角色Roy巧合的是,在《銀翼殺手》中,Roy也是在2019年死去的。
  • 《銀翼殺手》影片,什麼是仿生人?
    如果說科幻電影《黑客帝國》讓觀眾對現實從此有了不一樣的想法的話,那麼,那麼1982年首次上映的《銀翼殺手》,就是一部改寫了《生命意義》的神作,由知名導演雷利·考特所知道的《銀翼殺手》,改編自60年代的一本科幻小說,《仿生人的夢境電子樣》,並在2017年推出了續作《銀翼殺手2049》
  • 《銀翼殺手》:曾被調侃缺乏深度又步調慢到沒動作的經典電影
    迪克小說中最成功的改編作品,肯定是《銀翼殺手》,改編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雖然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是在1982年6月25日上映,可惜迪克不曾親眼看見自己的仿生羊在影院誕生,也沒有機會親眼見證他創造的仿生人故事,竟然能在未來成為經典,因為在《銀翼殺手》上映前四個月,迪克就已經先離開地球了。
  • 解密複製人靈魂深處,《銀翼殺手2049》終極解析
    今天要聊的是斯科特監製的:《銀翼殺手2049》。如果還沒看電影,請先選擇科普電影解析:《2049》指北,複製人的前世今生。
  • 電影《銀翼殺手》,所描繪的不可愛的未來世界出現了嗎?
    到今天《銀翼殺手》不再是科幻小說了這部電影所描述是2019年11月的洛杉磯。從這個意義上說,《銀翼殺手》不再是科幻小說了。這是一部當代驚悚片。問題是:從《銀翼殺手》的上映到它預設的未來——就是現在,在這37年裡,我們離電影中呈現的未來有多近?
  • 銀翼殺手2049劇情結局解析劇透 銀翼殺手2049好看嗎豆瓣評分介紹
    電影《銀翼殺手2049》再有幾天就要上映了,許多觀眾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劇情,在《銀翼殺手》中劇情就很燒腦,《銀翼殺手2049》又有哪些燒腦的橋段呢?  《銀翼殺手》30年後,講述了洛杉磯警局官員K揭露了一個深藏的秘密,可能會使社會陷入混亂,而線索引導他去尋找已經消失多年的前銀翼殺手的故事。
  • 銀翼殺手2049劇情解析 銀翼殺手2049沒看懂的看這裡!
    《銀翼殺手2049》今天將和中國影迷見面了,那麼《銀翼殺手2049》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電影《銀翼殺手2049》會不會看不懂呢?  《銀翼殺手2049》劇情:  電影《銀翼殺手2049》是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 37年前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故事設定在2019年
    《銀翼殺手》作為一部經典科幻電影,在很多方面都獨樹一幟,雖然以「偵探追兇」為主題,但是影片敘事的點並不是圍繞這個主題,而是嘗試藉助主角對複製人身份的發問與自身的審思,有人說這是一部哲理電影,畢竟主角與複製人在人類社會的生存境遇與自身價值的思考,提出了相當宏大的哲學議題。巧的是電影拍攝於1982年,電影中的年代是2019年,故事發生在2019年11月。
  • 看懂《銀翼殺手》之後,我決定接受死亡的一刻
    人類科幻電影史上有兩部被公認為地位最高的電影,一部是《2001太空漫遊》,另一部就是《銀翼殺手》。兩部偉大的科幻片有許多共同點,都是小說改編,都是極其緩慢的劇情節奏,都是關於未來的暢想等等。經典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的。就像《銀翼殺手》在剛上映的時候惡評如潮,幾十年後才被世人看懂。
  • 《銀翼殺手2049》經典永不變,一部永流傳
    電影《銀翼殺手》改編自Philip K. Dick在1968年寫的科幻小說 《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這部電影自問世以來,和機器人、複製人有關的電影越來越多,人格化的機器人角色、政治化的複製人角色也成為了科幻電影裡常見的元素。
  • 為什麼電影《銀翼殺手》評分很高?
    每次提起《銀翼殺手》這部電影夥哥都不敢相信它竟然是1982年上映的作品,因為無論從電影的故事情節還是整體效果上來說都與那些廣受好評的美國大片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銀翼殺手》絕對可以稱為是科幻類電影中的教科書般的存在,而它所獲得的超高評價和高評分也都是應得的。
  • 《銀翼殺手2049》:一部經典的影片續集,以科幻打造人生哲理!
    在1982年上映了一部堪稱裡程碑式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電影的特效和劇情在當時都是頂級,但由於主題風格過於黑暗而導致當時電影的所產生的反響並不大,但是在30多年後,這部電影卻重放異彩,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 科幻電影類:銀翼殺手
    而銀翼殺手就是去執行這場任務的政府特勤隊……一天,幾名複製人潛入泰勒公司,男主和其中一名複製人產生了感情,男主漸漸明白,自己與複製人,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絕非是主僕之間的關係。解讀:《銀翼殺手》的出現,並沒有在當時被大眾所接受,人們不理解這樣一種流派的電影為何存在。在之後的一段時間,科幻電影隨之陷入迷茫期,人們不知道怎樣的作品才能使被大眾接受並喜愛的。
  •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以下文字涉及到大量劇透)零、《銀翼殺手》的經典意義是什麼?已故科幻小說家菲利普·K·迪克就把「追尋實質」的哲學理念通過超現實的幻想展現出來,使之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代表作就是《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後來被改編為電影,就是1982年的《銀翼殺手》。
  • "普羅米修斯"藍光藏彩蛋 與"銀翼殺手"有關聯?
    《普羅米修斯》中現身的維蘭德公司創始人皮特·維蘭德   時光網訊 《普羅米修斯》是《異形》前傳,這點毋庸置疑,但是這部影片和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另一部科幻經典作品《銀翼殺手》又有什麼關聯呢?日前發行的《普羅米修斯》藍光碟中的一個彩蛋,似乎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兩部電影的故事,並存於同一個世界中。
  • 如何有逼格地談論一部電影: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
    《銀翼殺手2049》的每一幀劇照都可以當屏保。文/鶴本想要當影評界的銀翼殺手,或許你可參考以下10條建議。《銀翼殺手2049》看了嗎?如果你想參考一下網上的大眾評分,《銀翼殺手2049》並非同檔期最高分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