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個很早就存在的猜想,最初來源於粉絲對兩部影片內容的挖掘。首先《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和《異形》(Alien)都是相當著名的電影系列IP,影片劇情這裡就不多介紹了,反正大家已經非常熟悉,本文就專注於今天的主題,二者是否真的共享同一個世界觀呢?
這看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它們二者講述的故事風馬牛不相及,甚至出品公司也不一樣,這是不是一些狂熱的科幻粉絲生搬硬套的結果呢?今天筆者就把整個理論梳理一下,大家可以自行判斷是否存在這樣的可能。
要說這兩個系列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開山之作的導演都是雷德利·斯科特。其中《異形》在1979年上映,而《銀翼殺手》則在1982年上映,不過有僅憑這一點點聯繫當然不夠,粉絲的確在兩部電影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共同點。
《異形》後面幾集的導演都換人了,直到《普羅米修斯》開始又重新由雷德利執導。
相同的AI設計
在《異形》的結尾處,艾倫·雷普利無奈之下啟動了諾斯特羅莫號的自毀程序,試圖將飛船連同異形一起炸掉一了百了,這時候她需要事先執行一個系統淨化程序來越過艦上AI的權限,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程序的界面,這個相同的程序界面也可以在《銀翼殺手》中看到。
而且除了這一點,《銀翼殺手》當中許多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和《異形》中諾斯特羅莫號使用的科技十分類似,比如:影片中的人物對AI的稱呼都是「父親」或者「母親」。
很快這兩個相同的程序界面被細心的粉絲發現,他們覺得這兩部電影可能存在聯繫,畢竟電影中展現出來的未來科技和機械系統設計居然如此相似,一些好事者還煞有其事地將這些內容發表在科幻雜誌上引發一波討論。其實這件事情本身不難理解,雷德利是兩部電影的導演,他在《異形》中設計的未來科技繼續在下一部電影中沿用也是完全可能的。
筆者相信他當時應該沒有想過這麼多,也不知道會在後來引起更大範圍的討論。
泰瑞爾實業
原本這只是小搓科幻粉無所事事的自我狂歡,但是二十世紀福克斯在這當中嗅到了擴大影響力的機會,畢竟這種對電影的討論越多,對他們打造這個系列的完整世界觀就越有利。於是到了1988年,《異形2》中有一場艾倫·雷普利從「諾斯特羅莫號事件」倖存後接受維蘭德公司高層質詢的橋段,福克斯在其中故意加入了一條很不起眼的線索,當熒幕顯示達拉斯(諾斯特羅莫號的艦長)的生平履歷時,檔案中提到他在進入維蘭德·湯谷工作之前曾經就職於另一家科技企業,泰瑞爾實業(Tyrell Corporation)。
泰瑞爾實業由埃爾登·泰瑞爾創立,在《銀翼殺手》中以生產「仿生人」(也被稱為「生物工程人類」)而聞名。
埃爾登·泰瑞爾
雖然這個彩蛋很不起眼,但總會有一些「極客」願意花上大把時間挖掘影片背後的細節,當這個彩蛋被發現並公布之後,自然引起了一大波討論,雖然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但福克斯的確可以算是病毒營銷的鼻祖了。
彼得·維蘭德的演講
到了《異形:契約》上映前,二十世紀福克斯又適時地在網上放出了一些影片的衍生內容進行預熱,又一波細節發掘工作在粉絲中間展開,其中維蘭德公司的創始人,彼得·維蘭德在「TED」演講的內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彼得·維蘭德的演講詞中有一段話提到了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幾位商業和科技界泰鬥,其中最重要一位的就是那個居於金字塔頂端主宰一切創造物的人——埃爾登·泰瑞爾(因為泰瑞爾實業的總部就是一個金字塔型的建築,在《銀翼殺手》裡可以看到)。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福克斯和雷德利已經把原本一個簡單的猜想變成了能夠引起關注的話題來炒作,時不時地放出一點點線索讓粉絲們挖掘和討論。
「工程師」
到了2017年《銀翼殺手2049》當中,製作單位更是直接了當地把一個「線索」放進了電影正片。當「K」被護送進入華萊士公司總部的時候,可以看到兩邊分別用巨大的玻璃櫥窗展示著公司最新的「複製人體」,其中的一具與《異形》當中的「工程師」十分類似,又一次引發了對兩者共享世界觀的討論。
不過「工程師」出現在這裡只能算作一個彩蛋,並不能真正算作線索,畢竟「工程師」的出現在時間上存在悖論,《銀翼殺手2049》發生在2049年,而這年普羅米修斯號都還沒有建成,更不用說人類能找到「工程師」的屍體了。
看到這裡大家肯定要問了,分析這麼多有什麼用,幹嘛不直接找雷德利老爺子問個清楚呢?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早就有人在訪談中問過許多次了,不過雷德利的回答都很一致,「對此不作評價」。換句話說就是「哥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你們自個兒猜去」。
的確,這個問題越模稜兩可,越多人討論和關注才符合製作單位的利益,不是嗎?
好了,關於《銀翼殺手》和《異形》共享世界觀的猜想就為您介紹到這裡,不知道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歡迎給我留言,感謝閱讀!
異形究竟如何被創造出來?「大衛的實驗室」劇情補全
盤點所有出現過的異形品種(長文)
深度解讀《異形1》,如何營造大師級別的恐怖氛圍
#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