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虎嗅網
原標題:《銀翼殺手》裡的未來終於來了! 來源:看理想
2019年11月的洛杉磯,會是什麼樣?
大概和地球上絕大部分百萬人口的超級都市都一樣,高樓林立,晝夜繁忙,人們一邊咒罵該死的交通,糟糕的空氣,一邊又不得不像螞蟻一樣排著隊,三餐一宿,生活照舊。
2019年11月本來沒什麼特殊的,可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把近未來的時間點就設置在此。
所以踏進這個月份,好像置身在一種真實的現在與虛構的未來互相拉扯的時空裡,十分奇詭。
我原本以為只要沒有「連鎖六型」複製人和外星殖民地,《銀翼殺手》裡的未來就只停留在虛構層。
直到某個晚上,我從家裡的窗戶往外看,高樓和快速路的燈光交錯,巨大的煙囪冒著白煙,像極了《銀翼殺手》開篇那座不眠不休的城市。
我忽然覺得有些脊背發冷。
01、先有《銀翼殺手》,還是先有賽博朋克?
先有《銀翼殺手》還是賽博朋克這個問題,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好解決一點。
賽博朋克指的是科幻文學宏觀概念下的一個子類別,通常情況下,這類小說會設置一個反烏託邦的未來時間節點,彼時的社會形態,表面看是一潭死水,而死寂之下暗藏行將崩塌的失序感。
與法國電影新浪潮遙相呼應,在上世紀60年代,科幻文學界同樣出現了一次新浪潮運動。
較為公認的觀點是,賽博朋克的萌芽,就是隨著科幻新浪潮的興起而誕生的。
賽博朋克是英文單詞 Cyberpunk 的音譯,美國應用數學家諾伯特·維納曾經創作過一本名為 Cybernetics 的著作,中文譯為《控制論》,這個詞中 cyber 是以前綴形式出現,由此被引申出「控制」和「統治」的含義;punk 則源於上世紀70年代興起的朋克文化,一般指代的是對已有制度或原則的反叛精神。
單從詞源的分析就不難看出,賽博朋克有一種控制與反叛控制相角力的意味。
也有另外的說法,稱賽博朋克指的是「人類與人工智慧的互動」,不過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983 年,小說家布魯斯·貝斯克第一次使用賽博朋克命名自己的作品,這比《銀翼殺手》上映還晚了一年。
電影《銀翼殺手》的原著《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在60年代末成書。
雖然菲利普·K·迪克創作這部作品時,賽博朋克尚未正式成為科幻文學的一種固定分類,但小說已經具備了相當典型的賽博朋克元素,譬如凋敝的近未來都市,譬如人工智慧,譬如大型壟斷公司等等。
直至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銀翼殺手》上映,字裡行間的賽博朋克元素,被美術指導勞倫斯·保羅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此時觀眾驚訝地發現,賽博朋克小說中的近未來,看上去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本月,81歲的《銀翼殺手》美術指導勞倫斯·保羅因心臟病離世,搭建賽博朋克世界的人,在「賽博朋克紀元」脈搏停止。
曾經《銀翼殺手》中飾演複製人羅伊的演員魯特格爾·哈爾,也在今年早些時候過世,戲裡和戲外的他,生命都終止於2019年。
羅伊在電影中有一段相當經典的臺詞:
我曾見過人類無法想像的美,我曾見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
注視C射線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
而所有過往都將消失於時間,
如同淚水消失在雨中。
死亡的時刻,到了。
像極了預言,也像極了宿命。
02、布滿霓虹燈的反烏託邦
如果現在回頭重看《銀翼殺手》,你能明顯感覺到,1982年的創作者,靠想像建構的近未來,和真實的2019年有太多相似之處。
電影中的洛杉磯夜晚燈火通明,從半空中俯瞰,是不分白晝黑夜的喧囂,深入到城市內部,藍、綠、粉、紫色的霓虹燈映在路面的積水坑裡,或多或少有些骯髒與頹敗。
如果用簡單粗暴一點的說法,賽博朋克都市,就是布滿霓虹燈的反烏託邦。不夜城的聲色犬馬總有點末日狂歡的意味,科技沒有讓人類變得更好,該破敗的還是破敗,該貧窮的還是貧窮。
雷德利·斯科特在《銀翼殺手》中建構2019年洛杉磯的靈感,一部分來自法國漫畫名家墨比斯的《漫長的明天》。
在這位漫畫大師筆下,未來工業都市被描繪成一副晝夜無休,擁擠得令人透不過氣的樣子,《銀翼殺手》中陰雨連天的洛杉磯,也有相似的窒息感。
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這些創作者對未來的預見性,今日的東京澀谷或者香港九龍城寨,都和電影中的賽博朋克都市十分神似。
如果是足夠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電影中的賽博朋克都市,很少見太陽或者月亮這樣的自然光源,城市的光源幾乎全部來自人工照明,也極有可能是這個緣故,霓虹燈成了賽博朋克不可缺少的元素。
與自然光源不同,人工光源更能代表冰冷的工業感,加之燈光的顏色以藍綠為主,冷的質感深入骨髓。
有一種說法認為,綠色這個顏色對於賽博朋克美學而言也非常重要,因為早期的電腦普遍使用綠色螢光屏,這種「電子綠」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高科技。
所以不止在《銀翼殺手》,此後押井守執導的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中,也出現了綠光中的近未來賽博朋克城市,甚至再之後的《黑客帝國》系列,綠色字符被大面積地用作主視覺元素。
開個玩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手機上會保存著水印厚得快能砌牆,因為傳播次數過多,被壓縮到像素模糊,還泛著綠色的「沙雕表情包」,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賽博朋克美學了。
除了霓虹燈元素,《銀翼殺手》裡最讓人過目不忘的大概是那棟樓體外牆燈光是日式美人面孔的建築。這也是一個被印證的預言,時至今日,在我們的城市裡,外牆滾動巨幅廣告的高樓,幾乎隨處可見。
比視覺上的預言難以察覺的是賽博朋克城市的氛圍,如今也悄無聲息地籠罩了我們的城市。
電影裡有一處細節,夜雨中的城市,迴蕩著溫柔女聲播報的廣告,宣傳外星殖民地歡迎人類入駐。
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的套路?如果把廣告詞換成「拆遷甩賣,所有商品一件不留」呢?好像就是我們的當下。
《銀翼殺手》中這種有形無形的過度宣傳,現今幾乎包圍了我們,地鐵換乘通道兩側數十米長的高飽和度色彩的廣告,電梯裡循環播放的醫美、婚紗、培訓短視頻,像極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汙染。
說一個讓我印象最深的,我第一次在行駛的地鐵上看見車窗外的動態廣告時,雖然想到了它的工作原理大概和「拉洋片」類似,可還有種錯覺,好像自己正身在《銀翼殺手》中的城市,被這則名為賽博朋克的近未來預言裹挾。
03、現代社會的弱肉強食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賽博朋克所代表的,是一種「高科技、低生活」的社會形態。
這不難理解,《銀翼殺手》裡的近未來,人類都已經能開拓外星殖民地了,哈裡森·福特飾演的男主角德卡想填飽肚子,還得點牛肉拉麵,而且吃飯用的還是一次性筷子,多真實。
這是賽博朋克最有現實感,同時也最有人情味的思考,並非一提到未來,就是極簡主義,人躺在四面純白的大房子裡,動動手指就能解決一切。
用《機器人總動員》做個比喻,你以為到了近未來,人人都是伊娃,結果只是瓦力。
這和我們現下的生活很相似,高科技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生活本身還是生活,別指望高科技能解決雞毛蒜皮。
我們可以假設這樣一個生活場景:周末了,你一覺睡到中午,躺在被窩裡眼還沒睜利索,摸出手機隨便點了個外賣,正好這時你遠在不知道哪個國家的朋友跟你視頻,問連麥開黑來不來,你馬上支稜起來,顧不上刷牙洗臉,掏出電腦帶上耳機,打開了遊戲界面。一個小時之後,你桌上堆了好幾個一次性餐盒,還有沒喝完的飲料瓶。
你享受到高科技了嗎?肯定,但是生活本身,好像和你小時候過暑假,攥著五毛錢一袋的牛羊配,跟同學跑遊戲廳打街霸那會兒,沒什麼兩樣。
如果說賽博朋克所代表的高科技低生活,只是科技沒能徹頭徹尾改變人類的生活,這還算溫和,更為冰冷的是,有時候賽博朋克所表現的,是科技直接或者間接地惡化了原本潛藏在社會深層的矛盾。
剛才我們提到了《銀翼殺手》中的外星殖民地,根據故事的背景設置,在一次世界性的戰爭之後,地球上大量物種滅絕,人類開始遷往其他星球居住。
但不是所有人類都有能力來一次星際搬家,關於這一點,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的記述更為具體,因為遭遇輻射,導致身體功能退化的特障人,只能繼續留在地球上,不被允許前往外星殖民地。
小說裡有一個名叫伊西多爾的特障人,獨自住在一座住戶早就搬空的建築裡,像一隻啃食垃圾為生的老鼠。
這當中好像暗含著一種邏輯,能享受到高科技生活的,只是有能力接受高科技的人,沒有能力的,就任由其自生自滅好了,低生活是因為他們能力欠缺。
這就變成一種近乎殘忍的弱肉強食了,將現代社會變成鋼鐵叢林,不懂高科技就坐等被淘汰。
科技本來是為方便人類的生活而誕生,如果搖身一變,成了劃分人群三六九等的工具和標準,真是莫大的諷刺與悲哀。
04、賽博朋克之下:既是恐懼,也是平靜
賽博朋克展現的誠然是一種高科技低生活的近未來圖景,但它並沒有直接視同科技為洪水猛獸,只是以一種略帶悲觀的態度,領著人們觀看科技與未來之殤,這種視角,往往又是兼具嚴肅思考與人文關懷的。
嚴肅思考譬如科技的發展,勢必造就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興起,並逐漸形成壟斷之勢,最終將觸手伸進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銀翼殺手》裡的泰瑞爾公司以製造複製人起家,坐在公司金字塔頂端的泰瑞爾博士,儼然以造物主身份自居,給複製人設置有限生命周期,這才導致複製人叛亂發生。
這還只是壟斷公司一個看似合理的決定,就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如果壟斷公司濫用手中權柄,後果大概更加不堪設想。
人文關懷譬如《銀翼殺手》中人類與人工智慧的關係。電影和小說都在針對複製人的沃伊特·坎普夫測試上著墨極多,這會讓人聯想到圖靈測試。
如果人工智慧擁有了獨立思考能力,然後呢?或許他們會和人類一樣,不斷追問,我是誰?我從哪兒來?
《銀翼殺手》上映前後幾經刪改,雷德利·斯科特堅持保留,德卡對於自己是人類還是複製人的懷疑,或許這才是他最看重的賽博朋克哲學,才是賽博朋克該引人深思的關竅。
這個終極哲學問題甚至被帶到了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銀翼殺手2049》。
複製人K在全片都在尋找「我究竟是誰」的答案,他以為自己生來不凡,可躺在茫茫雪地上,他才發現自己和雪片根本一樣,化成了水,蒸發進空氣裡,好像從來沒存在過。
那個瞬間是沒有人類或是複製人之分的,有生命的、無生命的,都是宇宙間的微塵。
如果說,《銀翼殺手》是一則來自過去的預言,時至今日已經被部分驗證,那麼,《銀翼殺手2049》是站在當下節點的新預言。
未來會不會像電影中一樣,還是霓虹之下滿目狼狽的城市,人類也好,複製人也罷,都被一種難解的絕望糾纏,科技或許能暫時讓他們獲得快樂,但靈魂深處的悲觀,無藥可解。
又或者根本用不著等到那一天,來一場全球大停電,就夠人類集體陷入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