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司法溫情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法治晴天

2021-01-12 澎湃新聞

殘疾人是社會特殊困難群體,需要全社會格外關心、加倍愛護。

格爾木市法院一直努力營造關愛殘疾人的濃厚氛圍,強化宣傳保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殘疾人實體權益保障,完善司法救助機制,全面落實司法為民、便民、利民措施,進一步方便殘疾人訴訟,使殘疾人更好地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

暢通立案渠道 開展便民司法

格爾木法院為行動不便的當事人實行電話預約、網絡預約、上門立案,並為殘疾人士立案開闢綠色通道,方便殘疾人士行使訴訟權利。

2020年7月1日,法院立案庭法官接待了一位特殊當事人劉某某,當他拄著盲杖在法警幫助下步履蹣跚地走進立案大廳時,工作人員就注意到了其是一位盲人當事人,便主動上前詢問情況,當事人劉某某告訴法官他要與妻子張某某離婚,經法官詢問得知,劉某某與其妻均為盲人,由於雙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姻感情基礎薄弱,婚後才發現彼此性格極其不合,經常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吵,夫妻感情日趨淡薄。

現雙方處於分居狀態,夫妻感情完全破裂,且無和好的可能,故劉某某要求法院為其辦理離婚訴訟。法官在了解案件情況後,及時審查該當事人的起訴材料,並快速辦理立案手續。同時安排專職導訴員,幫助該當事人辦理立案、交費、聯繫律師,並為其提供法律諮詢和訴訟引導,最大限度方便該當事人參加訴訟。

關愛殘疾人士,傳遞司法溫暖

特殊群體當事人由於聽覺、言語能力等方面的障礙,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意願,參與訴訟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需要法官用心細緻與耐心地與當事人溝通,創新工作方式,想方設法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切實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

在格爾木法院調解的一起聾啞人離婚案件中,承辦法官在收到該案件後,知曉本案當事人均為聾啞人。為此,法官多次與原、被告的家人、親屬聯繫,主動了解原、被告的婚姻基礎、婚後感情及離婚原因等綜合情況,並與雙方確定好調解時間。同時,與轄區內特殊學校取得聯繫,邀請一名手語翻譯老師,讓手語翻譯老師為原、被告「代言」。

調解過程中,在手語翻譯的協助下,承辦法官耐心細緻與雙方溝通,從事實、法律、道德、情感等方面釋法明理、深入交流,最終在查明原、被告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基礎上,主持雙方通過調解達成離婚協議。在籤署調解筆錄時,雙方當事人向法官豎起了大拇指,感謝法官為解決他們的糾紛付出的辛勤勞動。

巧用「情理法」 破解執行難

格爾木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巧用「情理法」,以滿腔熱血和實際行動詮釋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切實兌現當事人合法權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司法案件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8月26日,格爾木法院執行完畢了一起十八年前的「執行不能」案件,為申請執行人張某某拿到了5.5萬元執行款。此案中劉某峰與某市場內乾果批零店店主張某某發生爭執後相互撕打,之後,劉某峰及其同伴再次來到店內滋事,劉某峰持械將張某某打成重傷,造成三級傷殘,構成故意傷害罪。

2002年,張某某依據生效的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向格爾木市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當執行法官找到被執行人劉某峰時,他正在監獄服刑,無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案件陷入了僵局。按照2002年的執行中實施債權憑證制度,執行法官為維護申請執行人合法權益便向張某某發放了「債權憑證」,十八年過去了,生活陷入窘境的張某某手持「債權憑證」,再次來到了格爾木市人民法院,本著對申請執行人高度負責的精神,執行法官下定決心再次啃下這十八年前的「骨頭案」。

執行法官通過不停地奔走查詢,從劉某峰原單位幾名退休職工的口中得知劉某峰在出獄後在西寧務工,並找到了他的電話號碼。執行法官撥通號碼後從法理、情理、道理方面告知被執行人劉某峰闡明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將帶來的嚴重後果,被執行人劉某峰在法網恢恢下無處可逃,將5.5萬元執行款交付法院。

8月26日,申請執行人張某某拿到了等待了18年的5.5萬元執行款,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起十八年的骨頭案至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巡迴審判,切實為民解難

格爾木法院在審理的原告馬某蘭訴被告馬某龍離婚糾紛案件中,被告馬某龍在2008年遭遇車禍,系聽力一級殘疾人員。

鑑於被告因身體原因不適宜到庭,為了方便雙方訴訟,減輕當事人的訴累,將法庭搬到當事人富源村家中。同時,為了充分保障被告的訴訟權利,法庭從特殊職業學校特地為其聘請了手語翻譯老師。該案審理時長接近三個小時才結束,通過法官筆談加手語翻譯的方式,讓失聰當事人充分理解庭審的每一個過程,全面、完整的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意見。通過在人民群眾家門口提供司法服務,發揮人民法庭為人民解憂的作用,充分保障了殘疾人參與訴訟的權利,讓公平正義實現的過程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真正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

寬嚴相濟,依法審理涉殘疾人犯罪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九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法律保障特殊群體的權利,特殊群體並不能因此就為所欲為,刑法是保障人權與打擊犯罪並重的。

2020年7月8日,格爾木市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田某宏、趙某同妨害公務一案,比較特殊的是本案二被告人均系聾啞人。在送達起訴書副本及量刑情節申報表時,法官詢問二被告人得知二人均沒有委託辯護人,我院及時向二被告人指派法律援助律師,並聯繫二名格爾木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庭審中分別為二被告人進行翻譯,使二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得到保障,庭審順利有序進行。做到了保障特殊群體的權利與打擊犯罪並重。

今後在辦理涉殘疾人案件時,格爾木法院將一如既往秉持法律公平正義,創新方式方法,時刻懷有便民、為民初心,讓每一位當事人都感受到司法溫度。

供稿 | 格爾木法院

原標題:《用司法溫情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法治晴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法治中國]公正司法(上)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抉擇,不斷開闢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新境界,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 《法治中國》第四集《公正司法》(上)完整版
    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奮鬥歷程中,始終致力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 智慧司法與法治中國:發達的網絡社會應匹配發達的社會治理
    6月27日,「智慧司法與法治中國」2020年高端論壇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司法實務界專業人士以及網際網路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平臺治理與數字權利保障、智慧司法與數字法治等主題展開討論,共同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下的法治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 審判研究 ▏法治營商環境司法評估的體系建構及現實進路 ——以...
    (一)評估理念:側重於企業司法感知 1.以企業司法需求為導向 營商環境是以商事主體需求為中心的微觀法治環境。從司法角度看,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面臨的糾紛類型特點是不一樣的,因而,在評估法治營商環境時,也應當將企業生命周期作為基點,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尋找和解決我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法治難題和司法困境。 3.以改良司法服務為目標 評估研究就是在既有的政治環境、項目局限和可用資源下,最大限度地為決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 駱駝城司法所「八進」開展《民法典》法治宣傳
    為進一步加強民法典的學習宣傳貫徹,高臺縣司法局駱駝城司法所精心謀劃,周密部署,積極推進民法典全面貫徹落實。近期,更是抓住冬閒時期,開展「法律八進」活動,在全鎮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的熱潮,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一進機關,幹部齊學法。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該法院定位於用網際網路方式審理網際網路案件,當事人通過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訴訟,實現「網上糾紛網上了」。圖為網際網路法院成立當日,法官們參加憲法宣誓儀式。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攝  良法帶來善治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 湟中區共和司法所以山甲村老年節活動為契機開展法治講座
    為增強轄區老年人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10月27日,共和司法所聯合多巴鎮中心法律服務所以山甲村開展老年節活動為契機開展法治講座,本次講座共有60餘人參加。此次宣傳活動共計發放各類宣傳材料60餘份,法治宣傳袋60餘個,現場解答諮詢2餘人次。通過此次法治講座,提高了轄區老年朋友的法律意識,普及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相關法律知識,增強了老年人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營造了廣大老年人濃厚的學法、用法氛圍。來源:湟中普法
  • 湟中區多巴司法所在拉卡山村開展《民法典》法治宣傳活動
    推動民法典實施 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多巴司法所在拉卡山村開展《民法典》法治宣傳活動隨著春節日益臨近,過節的氣氛也越來越濃,根據多巴鎮黨委、政府冬季普法安排,多巴司法所於1月5日在拉卡山村開展《民法典》法治宣傳及新春普法慰問活動。
  • 無為市石澗司法所:學成法律「明白人」 爭做法治「帶頭人」
    為切實推動農村法治事業發展,彰顯「七五」普法工作成效,充分發揮「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在法治宣傳和農村用法工作作用,近日,石澗司法所精心準備、聯繫實際開展了「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訓活動,石澗鎮各村、社區共30餘人參加了培訓。
  • 「站立」輪椅上「撐起」一個家
    2016年的盛夏,在給鄰村一戶人家安裝涼棚的邵盼盼突然從三樓摔下,從此由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夥,成了一個胸部以下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小有成就的邵盼盼把自己改裝「站立式」輪椅的視頻通過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發布到網上後,贏得了網友們的一片點讚,來自雲南、四川、江蘇及山東等地的病友還紛紛發來自己對輪椅的改造需求,希望邵盼盼能幫助他們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智能化輪椅。
  • 《美麗人生》觀後感,父親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
    在那樣恐怖無助的環境下沒有崩潰,還為孩子構築了一個美好的童話,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真是太強大了!這部電影叫《美麗人生》,是一部獲得了第七十一屆奧斯卡三大獎項的影片,出品於1998年。他開始用各種方式追求朵拉,笨拙又可愛,朵拉對他產生了興趣。然而朵拉是有未婚夫的,他得知這一情況後,並沒有退縮,並且認為他才能給朵拉帶來幸福。朵拉被圭多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所感染,選擇了圭多放棄了有錢的未婚夫。
  • 第122次公眾開放日丨白衣天使感受陽光司法 提升法治思維促進和諧...
    第122次公眾開放日丨白衣天使感受陽光司法 提升法治思維促進和諧醫患關係 2020-12-24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習語:司法工作 公平正義 權力運行法治化 生態環境保護
    法治習語:司法工作 公平正義 權力運行法治化 生態環境保護 2020-12-15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海迪:用福利制度保障殘疾人過上更好生活
    (資料圖)殘疾人的生活狀況怎麼樣,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的處境怎麼樣,殘疾人需要什麼幫助?我們應該為殘疾人做什麼?這些問題聽起來簡單,分量卻是沉甸甸的。因為這些問題關乎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還有人的尊嚴。殘疾不僅是殘疾人個人的痛苦,也是千萬個殘疾人家庭和整個社會的痛苦。
  • 攜手司法行政 打造溫度司法
    >司法之光長廊依託「全區法治教育基地」進行建設,行署司法局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提供了大力的支持。當看到最早的人民調解員「鄉嗇夫」和最早的自首機制「自告」等展板時,黃安柱指出:司法之光長廊,不僅美化機關辦公環境,而且營造出了良好的普法宣傳文化氛圍,使法官幹警和來訪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法治薰陶,真正將「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落到實處,建出了高度。
  • 法官拒絕「打招呼」遭同鄉殺害:化法袍染血之慟為守護公正司法之力
    剛正不阿的周春梅法官,為她所守護的公正司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們堅信,用極端手段讓周春梅鮮血染紅法袍的犯罪嫌疑人,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周春梅法官的血不會白流,她的離去將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法治中國對司法領域的各種勾兌一定會零容忍,而像向某這樣企圖以「潛規則」圖謀枉法的人,更加成為遭公眾唾棄的「過街老鼠」。
  • 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巡禮
    克拉瑪依市司法局副局長趙忠介紹說,「個人法律費用保險」通過與基層人民調解工作相銜接,採取「先調後訴」的工作方式,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融情、理、法於一體,將化解矛盾糾紛關口前移,利用多管齊下的方式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減輕了受援人經濟負擔、降低維權成本、節約司法資源,規避了訴訟所帶來的風險。
  • 讓法治陽光普照三湘大地
    用這樣的獨特方式,張輝明已堅持義務普法20餘年。他的《漁鼓普法三字經》榮獲中宣部、中組部、司法部全國法治文藝創作優秀作品三等獎,他本人也被評為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個人。 在湖南,這樣的公益普法人還有不少。他們獨創的普法方式也是各具特色,除了漁鼓,還有三棒鼓、花鼓戲、廣場舞等,這也成為湖南「七五」普法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習近平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
  • 指導性案例:公正司法的指南針
    在指導性案例的指引下,檢察官孜孜以求,以一件件高質效案件,為人民至上、司法公正寫下生動而溫暖的註腳。 新時期檢察指導性案例的發布主題覆蓋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十大業務」, 愈發注重彰顯檢察工作新理念。 指導性案例直觀地闡釋司法政策、法律規定的精神和內涵,用恰當精準的筆墨展示檢察環節履職情況,形成了中國特色檢察工作的生動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