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裡長大,沒有寵物,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

2020-07-10 萌寵萌爆了
在城市裡長大,沒有寵物,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新研究,在農村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被動物和充滿細菌的灰塵所包圍,長大後具有更強的抗應激免疫系統,與無寵物的城市居民相比,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更低。

這項由德國烏爾姆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共同撰寫的研究,為「衛生假說」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該假說認為過度無菌的環境會導致健康問題。

研究還表明,把孩子養在寵物身邊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原因可能出乎人們的意料。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綜合生理學教授、合著者克里斯多福·洛瑞說:「已經有很好的證據表明,在成長過程中與寵物和農村環境接觸有助於降低晚年患哮喘和過敏的風險。」「這項研究將這個話題向前推進,它首次在人類身上表明,同樣的暴露可能對心理健康很重要。」

在這項由烏爾姆大學教授斯特凡·雷柏領導的研究中,科學家招募了40名年齡在20至40歲之間的健康德國男子。一半人在有牲畜的農場長大。一半人在沒有寵物的大城市長大。

在考試當天,所有人都被要求在一群面無表情的觀察員面前發表演講,然後被要求在定時的同時解決一個難題。

在測試前五分鐘以及測試後五,十五,六十,九十和一百二十分鐘抽取血液和唾液。

在經歷壓力後,那些在城市長大的人的免疫系統成分水平顯著提高,稱為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

他們還顯示了炎性化合物白介素6的升高時間延長和抗炎化合物白介素10的激活被靜音。

洛瑞說:「 在城市環境中長大的人們對壓力源的炎症性免疫反應的誘導被誇大了,並且在整個兩個小時的過程中一直持續。」

出人意料的是,雖然他們的身體對壓力產生了觸發作用,但以前的城市孩子報告的壓力比農村的孩子低。

洛瑞說:「這種誇張的炎症反應就像一個睡覺的巨人,他們完全不知道。」

先前的研究表明,那些炎症反應過度的人在以後的生活中更有可能患上抑鬱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研究還表明,我們對壓力的免疫調節反應是在生命的早期發展的,並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微生物環境。

作者指出,現在世界上超過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這意味著人類所接觸的微生物遠少於其進化所產生的微生物。

勞瑞說,「如果你沒有接觸到這些類型的生物,那麼你的免疫系統就不能在炎症和消炎力之間形成平衡,你可能會發展成慢性的、低級的炎症和過度的免疫反應,使你容易患上過敏、自身免疫疾病和精神疾病。」

而雷柏說,他希望將研究範圍擴大到更多的樣本、婦女和新的地點,並試圖分析出有多少益處來自於接觸動物,又有多少來自於農村生活。

因此,作者建議食用富含健康細菌或益生菌的食物,多接觸大自然,並養一隻毛茸茸的寵物。

「還有很多研究需要做。但看起來,儘可能多地在微生物暴露的環境中度過時間,最好是在撫養期間中,有很多有益的影響,」雷柏說。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新冠確診患者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和失眠等精神疾病
    一項針對美國新冠確診患者的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將近五分之一 COVID-19 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人在確診三個月內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這項由牛津大學主導的研究表明,和其他疾病患者相比,COVID-19 康復的患者的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和失眠等症狀,是其他疾病患者的兩倍。
  • 研究:20%新冠患者被診患精神疾病
    感染新冠和精神健康有多大聯繫?一項新研究發現,曾感染新冠的患者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可能更大。據路透社報導,美國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20%的曾感染新冠的患者在90天內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新冠患者更易出現精神疾病這項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上。
  • 說說歷史上患有精神疾病的名人
    梵谷患有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嚴重的精神疾病。他曾割掉自己的耳朵,把自己送進了精神病院,又進而在37歲時舉槍自盡。在他飽受精神疾病困擾的時期,也是他創作的高峰期。他在死前的短短15個月中,一共創作了200幅油畫,200幅素描以及100多封信。牛頓,英國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跟他的才能成正比的是他患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抑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等,至今沒法統計。
  • 圍棋國手不幸離世,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高智商和抑鬱之間的關係最近兩年,非常流行一句話「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就是人們開始相信一些人成為天才的代價就是會患上心理或精神疾病。最近幾年我們從新聞也開始發現,在一些最傑出的天才中,他們成年後心理疾病的發病率異常高,在心理健康方面最差的是富有想像力的作家,例如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但這並不是一個新的觀念:早期研究發現導致這些心理疾病的強度在年輕時就已表現了出來。在一項針對高智商和抑鬱之間的關係調查中發現,高智商的人患精神障礙類疾病的風險較高。
  • 研究發現:20%新冠患者會在3個月內患上精神疾病
    外媒稱,精神病學家11月9日稱,許多新冠肺炎倖存者可能面臨更大的患上精神疾病的風險。此前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感染冠狀病毒的人中,有20%在90天內確診患有精神疾病。據路透社倫敦11月9日報導,研究發現,在患上精神疾病的新冠肺炎康復者中,焦慮、抑鬱和失眠最為常見。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一人群罹患)痴呆症——一種腦部受損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 小夥自稱與蛇為伴10年專家稱患精神妄想症
    按照大力的說法,10年裡,他家曾有幾千條蛇光顧。  大力的病房內,有幾名市民趕來看望他,其中3名中年男子對他與蛇相伴10年的事十分懷疑。當問及這些蛇是從哪裡來、又如何爬到他家時,大力說:「我也不知道這些蛇從哪裡來的,可我知道蛇來了,他們非常聽我的話。」大力表示,平時,這些蛇都躲在柜子和床下,但他一叫,蛇就出來和他玩。
  • 美媒:研究表明養寵物有利人類精神健康
    美國《時代》周刊4月17日(提前出版)一期發表了題為《科學研究表明養寵物有利於精神健康》的報導。與沒有寵物的人相比,擁有寵物的人傾向於有較低的血壓、心率和心臟病風險。這些對健康的益處可能來自戲耍和遛寵物時需要進行的額外運動,以及身邊有一個固定的好朋友所帶來的壓力緩解。
  • 有生育障礙的女性更易患精神疾病
    最近, 丹麥研究者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調查, 分析了大量有生育問題的女性,發現在第一次接受不孕症檢查後始終沒有生育的女性,比後來至少有過一個孩子的女性更可能因為精神問題而入院。這項研究結果於7月1日在「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的年會上公布,主要研究者是丹麥哥本哈根癌症研究中心的流行病學專家巴度費斯科夫。
  • 研究結果顯示:新冠患者有20%在3個月內患上精神疾病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研究出能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醫護人員也只能以隔離治療、對症支持治療手段為主來壓制病毒。新冠倖存者有患上精神疾病的更大可能性新冠疫情是一場蔓延於全球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在此之前,人類還沒有碰到過這種疾病。所以大量的醫學專家投入了相關的研究。
  • 世衛組織:14億人因缺乏鍛鍊而患上致命疾病
    這相當於超過14億成年人由於缺乏足夠的運動而使自己患致命疾病的風險增加。   9月5日,全球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的世界運動水平研究報告稱:「不充分的體力活動是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對精神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負面影響。」
  • 研究:強迫症為新加坡三大常見精神疾病之一
    調查結果顯示,每28個受訪者中有1人就患有強迫症,這使強迫症在新加坡成為了繼重度抑鬱症和酗酒之外的第三大精神疾病。圖片來源:圖蟲創意該研究團隊人員援引新加坡第二次心理健康研究的結果稱,18歲至34歲的年輕人比50歲及以上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 如何遠離潛伏在寵物身上的「隱形殺手」?!|弓形蟲病|狂犬病|寵物|...
    寵物的軟萌招安了越來越多的雲鏟屎官,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家庭成員和精神寄託。在和人類密切接觸的同時,寵物身上的諸多微生物也會和人類互通有無,給鏟屎官帶來健康上的困擾。大眾媒體也許曾經告訴你一些信息碎片,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詳細且全面地聊聊這些事。上個月,杭州蕭山因狂犬病致腦死亡的15歲小姑娘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 愛因斯坦是絕無僅有的聰明人,為何他的孩子卻出現精神疾病
    愛因斯坦是絕無僅有的聰明人,為何他的孩子卻出現精神疾病 愛因斯坦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由於他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也被稱之史上少有的天才。
  • 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湖南 35 歲男子患上重性精神疾病
    因為疫情的影響不能出門工作,擔心生活沒有來源;擔心自己和家人感染新冠肺炎…… 35 歲的臧先生就是其中一位,2020 年 2 月底,臧先生因為復發情緒不穩,心情差、悲觀想死半月,被家人第三次送進醫院,通過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軀體疾病科系統檢查,診斷為 " 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發作 "。據家人介紹,臧先生患有情感障礙已有 10 年。
  • 精神疾病的積極意義
    圖源:Florian Gaertner Getty Images此時此刻,差不多每5個美國人裡就有1個人正飽受某種精神疾病的困擾。並且,我們中的一半人都會在人生中的某個時間點上被確診某種精神疾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命科學教授蘭多夫·內瑟(Randolph Nesse)認為,精神疾病的高發現象肇始於操縱了人類基因卻沒有照顧到我們情緒健康的自然選擇。此外,這類自然選擇的過程發生在上萬年之前,那個時候,在現代城市中特有的生存壓力還沒有出現,這就導致我們如今的生存環境與自然選擇與我們適應的那個環境之間出現了錯配。
  • 寵物疾病春季高發,專家:勿隨意接觸來歷不明的流浪動物
    「寵物的寄生蟲具有多樣性,而且部分是人畜共患,春季做好寄生蟲疾病的預防工作很重要。」近日,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外科學分會副理事長、揚州大學獸醫學院李建基教授說,目前已知,寵物和人的共患病多達幾十種,如狂犬病、弓形體病、鉤端螺旋體、結核病、布氏桿菌病及多種寄生蟲病。
  • 公貓的隱患:泌尿系統疾病
    家裡養公貓的鏟屎官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觀察貓咪的如廁行為,謹防貓咪得泌尿性疾病。 貓咪得了泌尿性疾病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不過所顯示出來的病患症狀卻很容易發現,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貓咪是否大小便不暢、尿液發紅、頻繁去廁所就可以提前發現90%以上的泌尿性疾病。
  • 一文讀懂: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內附抑鬱自評量表)
    一文讀懂: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有人透露,雪莉與具荷拉生前都患有抑鬱症,並承受巨大網絡暴力,精神壓力。到底什麼是抑鬱症?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患抑鬱症的女性該如何「自救」?
  • 寵物AB面:愛與陪伴的代價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網際網路...
    2017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養寵物的家庭的小孩體內出現兩種與過敏性疾病和肥胖風險相關的微生物水平升高,這篇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子刊微生物組(Microbiom)上。寵物對我們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在於對於個人身體健康方面的有益影響,此前一項研究顯示,寵物對我們的生活質量不僅具有廣泛意義上的幫助,而且還能夠幫助人們緩解長期的心理疾病,因此,醫生與健康機構需要開始考慮將寵物作為治療心理疾病的手段,相關結果發表在BMC Psychiatry雜誌上。
  • 《寵物醫院2》:沒有上一季那麼好哭了
    在所有人和寵物關係的問題裡,最揪心的問題恐怕就是:「當人和寵物同時面臨災難時,先救誰?」人的回答一定是先救人呀!去年10月,某地寵物醫院監控下的一幕,狗主人嫌狗治病要錢,當著自己女兒的面施暴摔了小狗,不知道這一幕會給小女孩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