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恰好讀了本蠻有意思的科普讀書《科學家列傳》,其中就有不少關於科學家的八卦趣事。
這裡挑幾個我看得時候能笑出聲來的案例,他們分別是:
笛卡爾,17世紀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最經典的名言應該是那句「我思故我在。」
而笛卡爾很多思考都是在被窩裡完成的。
笛卡爾特別喜歡睡懶覺,不到日上三竿絕不起床。且這個習慣雷打不動,終生不變。
年輕時笛卡爾在巴黎的一所貴族騎士學校服兵役,常常為不能睡懶覺而煩惱。
這倒不是因為有人強迫他早起,而是其他人早起練功,嚴重幹擾了他的思考,為此他抱怨道:我的頭腦,只有在身體暖和時才夠活躍。此時的思路若被打斷就不得不早起,這是多麼掃興的事呀!
為了避免幹擾,在騎士學校的後期,他乾脆躲進了郊野,專心思(shui)考(jiao)。
晚年的笛卡爾,架不住瑞典女王的盛情邀請,擔任女王的私人教師。但萬萬沒想到,女王有晨讀的習慣。
於是,睡了 53 年懶覺的笛卡爾每天早晨四點就不得不可憐巴巴地冒著刺骨寒風前往皇宮授課。結果不到 1 年,笛卡爾就因受寒而感冒,並發展成肺炎,最終不治而亡。
你看吧,早起果然是要了親命的。下次媽媽再說你睡懶覺,請果斷舉出笛卡爾的例子吧!
海亞姆,11 世紀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詩人。當然,海亞姆的詩人稱號,在當今會更為響亮。
這位大哥也是個好酒的主兒,當時海亞姆生活的地方恰好禁酒。白天不讓喝,那就晚上喝。人前不讓喝,那就人後喝。市區不讓喝,那就郊區喝。
他在不少詩中都表達了對酒的摯愛,比如「斟酒者啊,你與明月同來;你在散坐草地的賓客間巡迴;當你歡樂地給我斟酒時喲,請為我傾倒一杯空懷。」
再比如,「來吧,且飲下這杯醇酒;趁那乖戾的蒼天還未下手;命運一旦把我們逼向絕路喲;連口清水都不容你下喉。」
這簡直就是李白轉世好吧,一稿兩世投莫過於此。
反正,醇酒和美色擠滿了海亞姆的詩,以至於被領導訓斥為「色彩斑斕的毒蛇」。
於是,為了減輕來自教會等各方面的壓力,海酒鬼不得不在長途跋涉遠行至聖城麥加,以朝聖示忠。
公元前 460 年出生的德謨克利特,是「原子論」的創始者,還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原因是這位大爺的學科知識儲備真的嚇人,單是代表性著作就多達 52 種,可以冠之以「家」的學科領域就有:哲學家、藝術家、醫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邏輯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心理學家、倫理學家、教育家、軍事家、生物學家、宇宙學家、動植物學家等等。
德爺能這麼厲害,一方面是因為活得夠久,在公元前那醫療條件下能活到 90 歲,恐怖如斯。另一方面,這位老大爺為了學習是真捨得花錢!
為了外出遊學,他和他的兄弟分了祖上的家產,用了十多年的時間足跡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然後,耗盡祖上的財產回到家鄉的他,差點被當地法庭以「揮霍祖宗財產罪」判刑。
結果德謨克利特在法庭上自豪地為自己做了辯護:
「在同輩人中,我漫遊了地球的絕大部分,我探索了最遙遠的東西,我看見了最多的土地和國家,我聽見了最多的權威講演,我能勾畫幾何圖形並加以證明,沒有人能超得過我,哪怕他是為埃及丈量土地的專家……」
為了證明自己的真本事,他還當庭宣讀自己的名著《宇宙大系統》,並最終以學識和雄辯徵服了法官和聽眾。
最終,法庭不但判他無罪,並決定以5倍於他「揮霍」掉財產的數字,獎賞他的這一部著作。
當地人還把他當成城市的偉人,在他活著的時候就為他建立了銅像。
這人生際遇,真的波瀾壯闊啊。
海什木是公元 1 世紀的阿拉伯學者、物理學家、數學家,全名穆哈默德·本·哈桑·本·海什木·巴斯拉。全名很長,下面就簡寫為海什木。
很多人也許沒聽過海什木,但實際上至今全球的科學家,都或多或少受益於他的科學成果。因為,既然要成為科學家,那就首先要學會使用科學方法。「科學方法」這個名詞及其內涵,就是海什木首次明確提出來的。
科學方法大概可以分為三大步:
海什木年輕時被當時的埃及的最高統治者看中,受命於在亞斯文河峽築壩,徹底治理尼羅河的水患。這個工程難度大抵類似於今天「給太平洋加蓋」、「給長城貼瓷磚」。
當他接到這個命令後,立刻就開始裝瘋,這一裝就是十多年啊。直到下達命令的統治者去世後,他才恢復正常,並迅速發表多篇科學著作。
對了,亞斯文大壩這個工程據說是海什木自己吹牛主動向領導申請的,結果沒想到,領導比他更瘋,直接把這活兒丟給他做了哈哈哈哈。
---
《科學家列傳》中不少類似的案例,讀起來有些像《明朝那些事兒》,文字風格俏皮,但是又不乏對科學史和科學內容的考究。
強烈推薦給和我一樣的老不正經!
你可以把它當做一本八卦故事來讀,然後發現那些科學家一點都不神秘,褪去科學家的光環,他們中很多人也都是跟我一樣的逗比、深井冰。
你也可以把它當做角度清奇的科學史來讀,它以章回體小說的形式展開講述了 40 餘位大科學家們的故事,讓我不得不感嘆做學問也可以非常酷!
科學,很酷。科學家也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