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巴數·社交·八卦和午餐

2021-01-18 悅思悅讀


鄧巴數(Dunbar's number)是一個數值,這個數值限定了靈長類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組成團體的規模。


具體到人類社會,鄧巴數指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


當一個團隊人數在鄧巴數以內的時候,每個人都認識彼此,且知道彼此的關係。這樣的團體可以基於「情誼」合作共贏。


團體規模一旦超越鄧巴數上限,就必須籍以規則、法律等強制性規範,來維持穩定性和凝聚力了。


鄧巴數並沒有一個精確的取值,不過一般認為它處於100到230之間,人們通常取150。因此鄧巴數又被成為150定律



之所以叫「鄧巴數」,是因為它是被英國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Ian MacDonald Dunbar)提出的。


Professor Robin Dunbar


鄧巴教授基於長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皮質處理能力決定了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的觀點。


這個觀點提出於上世紀90年代初,之後一直被人們反覆引用。


進入新世紀,網際網路似乎顛覆了人類的社交行為,卻未曾觸及實質。


大V的follower幾百千萬是常事,普通人的社交網絡聯繫人到幾千也是常事。


但這些,對大V不過是個數字,即使是我們自己的朋友圈聯繫人,有多少又是你認識,知道他們基本的品貌性格的?



企業裡,鄧巴數的限制作用更是明顯:




聽起來不那麼美好,可惜卻是客觀現實,甚至其根本限制都不是動機、熱忱、資源、技術,這些主觀意願或身外之物,而是靈長類哺乳動物的生理局限



然而,即使是150人這樣一個小團體,情誼也不會憑空滋生。


鄧巴數限制之內的團體,要想在沒有外力壓迫的情況下和平相處,向共同的目標努力,也必須要刻意地培養情誼才可以。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社交;需要互相之間建立聯盟的信任;需要相互耗費時間投資的原因。


在猴子和猩猩中,這種時間投資對應的行為是互相梳理毛髮——一群群獼猴、狒狒、黑猩猩聚在一起撓痒痒、抓蝨子,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講衛生,而是作為承諾手段來加深友誼——等到防禦外敵、分享食物的時候,能夠共同進退。


具備了高級智慧的人類,當然不必再用這種低級的手段。發明了語言的人,開始用語言來代替梳毛進行社交


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固然是高級的語言形式,不過在社交領域,最常用的手段卻是八卦!


八卦是一種高度參與社交活動的技巧,能幫助人們和周圍人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甚至有助於區分敵友。


提出了鄧巴數的鄧巴教授有一部代表作:《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Grooming,Goosip and Evolution of Language》):



鄧巴教授研究發現:遠古時期,識別誰敵誰友,誰更加可靠,誰可能做叛徒,誰適合與之結合……都是通過某人在「聚眾八卦」時,對他人做出的評價來判斷的。


時至今日,人們仍然通過對外分享秘密消息,來表達對他人的信任。而群體也通過內部的分享和保密機制,得以緊密團結。


遠離八卦的人,往往會被孤立:「為什麼我永遠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因此,很多管理者或者職場老人給新人的告誡往往是:Never eat lunch alone.



大家在一起,一邊分享食物,一邊分享八卦,開開心心放聲大笑。如此日復一日積累了信任和情誼,才能密切地合作。


歡迎掃描下列二維碼,關注「悅思悅讀」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社交圈子150人剛剛好?用複雜網絡和群體智慧理解鄧巴數
    7月20號的PNAS論文「通過複雜性,將人類社交網絡的大小和功能關聯起來」一文,用受伊辛模型啟發的多主體模型,對於為何會出現鄧巴數這一問題,給出了全新的解釋。本文在解讀該論文後,結合其它兩篇相關論文,從群體智慧與群體博弈視角,對鄧巴數成因進行討論。
  • 為什麼社交圈子150人剛剛好?用複雜網絡和群體智慧理解鄧巴數
    7月20號的PNAS論文「通過複雜性,將人類社交網絡的大小和功能關聯起來」一文,用受伊辛模型啟發的多主體模型,對於為何會出現鄧巴數這一問題,給出了全新的解釋。本文在解讀該論文後,結合其它兩篇相關論文,從群體智慧與群體博弈視角,對鄧巴數成因進行討論。
  • 遊戲心理學研究:關於鄧巴數法則在遊戲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羅賓·鄧巴認為,每個物種大腦的認知能力和智商,限制了該物種穩定的社交網絡的規模。而根據人類的智商和認知能力,大腦最多允許人類擁有的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按照四捨五入計算,即為150人,這也是150定律名稱的由來。而150人的社交規模,指的是每年至少聯繫一次的人。
  • 神奇的鄧巴數告訴你,你為什麼經營不好社群?
    148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因此鄧巴數也被叫做150定律。 也就是說,人們可能擁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網站的「好友」,但只維持與現實生活中大約150個人的「內部圈子」。 鄧巴數定律指出,對於維繫一個群體的關係,如果超過了150這一數字,那麼就需要更嚴格的規章制度、法律以及執行標準,否則無法維持穩定、凝聚的族群。
  • 鄧巴數:團隊發展遇到瓶頸,如何應對生存危機?
    社交軟體越來越泛濫的今天,反而讓人覺得孤獨感更難排解。雖然通訊錄裡躺著長長的號碼清單,能聯繫的卻少之又少。無論是在網絡中還是現實中,人們維持友情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制的。即使在網絡上對話變得如此方便,如果你要和你的所有好友都進行一次溝通對話,也要花很多時間。況且,你很難真的去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社交上。
  • 聊八卦才是職場社交的底層邏輯
    >>沒有人不喜歡聊八卦不知道你發現沒有?人們對八卦猛料的熱衷程度,遠遠超過工作、學習以及政治之類的正經事。隔壁老王出軌、明星婚姻危機、同事和上司關係曖昧……等等等等,這些八卦時時刻刻都在吸引我們的眼球。
  • 鄧巴數是對的:150人的網絡是最優的
    根據美國陸軍的最新研究,著名的鄧巴數理論是成立的,即不超過150個成員的網絡對於有效的信息交換是最佳的。 「這是解決當今複雜世界中競爭和衝突的新方法的開端。」陸軍研究辦公室高級科學家布魯斯·韋斯特博士說。
  • 為什麼社交圈子150人剛剛好?
    例如每天平均花5分鐘和一個人交流,如果想和150人維持日常交際互動,那就需要花12.5小時,而若是想與更多人交往,則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人在交流過程中心不在焉,從而使得溝通變得低效。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該現象,即不同大小社交網絡對應的信息傳遞速率的規模指數,並非單調線性遞增的。
  • 新皮質:社交的真正本質
    作者之一是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就是「鄧巴數」的那個鄧巴)。這篇文章是對我自己的一個解惑,關於社會化、新皮質,以及廣義上的網際網路社交產品的分層問題。我們將另外20%的社交資本投給了15人層級之內的其餘10人,他們每人平均分得我們2%的社交資本。50人層級之內的其餘35人,平均每人能夠分得我們0.4%的社交資本;而處於最外層級內的其餘100人,平均每人至多能分得我們0.25%的社交資本——相當於我們每年只和他們見一次面。
  • 特寫午間時光:吃飯、小憩、聊八卦
    午間時光是溫暖的、友好的,它不似早晨的寒冷和匆忙,不似夜晚的漆黑和懶散,它帶著溫度和友誼,成為職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午只能吃飯和睡覺?你太小瞧這1小時了。」「午間也是社交的好時機」《掌控24小時》01 午餐,不要一個人吃「人靠飯,鐵靠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準確地說,因為要吃午餐,才有了午間時光,有了中午這一段可以自由的時光。職場中的午飯有了更深一層的意義。領英社群媒體及活動專員伊什.維杜斯科曾經說過:「獨自用餐並不是休息,而是孤立」。
  • 澳洲科學家神解釋:社交好友多少和腦容量有關
    據澳洲網19日報導,眾所周知,人類的社交網有多大是有人數限制的。現在,澳洲科學家通過研究對這一現象的原因給出了答案並揭露了為維持社交網需要多少好友。澳廣網近日報導,經過研究後,來自雪梨大學的普羅科彭科(Mikhail Prokopenko)與同事複合系統專家哈瑞(Michael Harré)發現,人類社交網人數的多少是受到大腦容量的限制。哈瑞稱,「當你與人開始建立感情網,需要使用大量的腦力來實際操縱社交,也因此限制了社交網的大小。」
  • 推薦書單:社交和微信會怎麼發展?這些書值得一看
    每年社交網絡變化都非常大,每年微信釋放紅利的方式也不斷在調,我們在和創業者們深度討論的同時,同樣值得讀一讀經典。因為,好書往往能帶來不一樣的啟發。這些好書,有些是「見實」小編們早早看過的,有些是正在深讀的。如「鄧巴數」提出者羅賓 鄧巴「深度理解社群」的四部曲,其中小編看到「社群的進化」,和此前我們的《小群效應》就有很多呼應。
  • 鄧巴數,新皮質,社會動物.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除了人以外,所有的社會動物全都互相清潔彼此,以擇(zhai)蝨子為典型。數:9長鼻猴:14不過,新石器時代的村莊、古羅馬帝國的軍隊都差不多是150人。時代變了,這個數字變了嗎?九幾年的時候,鄧巴做了他著名的「聖誕賀卡」實驗。鄧巴統計了每個人寄出的聖誕賀卡。在那個年代,這可能是統計他們社交圈子最靠譜的方式了吧?你猜每個人平均給多少人寄賀卡?
  •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概論第一章闡述的陰陽、五行、河圖、洛書皆是氣和數。本章闡述的是陰陽之象——八卦八卦由陰陽爻構成:—— 為陽爻; — — 為陰爻;但八卦中的陰陽爻是象不是氣;陰陽之象不能用1、3、5、7、9為陽;2、4、6、8、10為陰來量化。陰陽爻與四象、八卦上下二爻構成四象,四象只有天和地而無人,不能準確模擬客觀世界。
  • 喜歡聊八卦的星座,你是不是也很八卦
    喜歡聊八卦的星座,你是不是也很八卦水瓶座相信很多人看到最八卦的星座竟然是水瓶座,肯定都會大吃一驚吧,認為平常文文靜靜的水瓶座怎麼可能關心這種娛樂圈的事情,水瓶座其實是最適合做狗仔隊的星座,從內地到港臺,從日韓到歐美,涉獵範圍奇蹟廣泛
  • 生命密碼解讀:從「北大才子」孫宇晨流年,看天價午餐靠譜不
    孫宇晨拍下股神巴菲特天價午餐,有什麼價值?一大早,網上議論紛紛,各路大神開批,普遍認為這件事好像不那麼靠譜。因為這個90後新銳企業家,炒作水平極高,給大家印象好像不大好。我解讀了他的流年運勢,想從這個角度看看這件事到底有幾分靠譜。想知道他的為人,先看看他的經歷吧。孫宇晨經歷很輝煌:美國常青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北京大學學士。波場TRON創始人 。
  • 聊八卦有什麼起源
    聊八卦是人類之間一種獨有的,親密的行為,所以要找出它的起源非常困難。下面是幾個比較有競爭力的說法,但至於是什麼讓人類「八卦」的行為進化成今天這樣,還是未解之謎。什麼是八卦?簡單地說,就是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人和事進行的討論。
  • 聊八卦也是一種社交方式,聊得是圈子,聽得是信任
    我們對喜歡聊八卦的人,通常都沒有什麼好感,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也不符合社會道德。不過,你發現沒有,當幾個人在一起聊天時,八卦消息都會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信息,談的其實都是別人的事。誰的情況如何,誰又做了什麼事,誰跟誰在一起,誰跟誰有了矛盾,等等。
  • 《社交天性》人類社交的三大驅動力 堪比丹·布朗的小說
    出自社會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的權威之作《社交天性》,首次揭露大腦天生愛社交的神經奧秘,讓「影響力教父」西奧迪尼都讚嘆不已。  生活中,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我們想不通,道不明。比如:  為什麼有的人天生善於社交,而有的人總是充滿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