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一學院的科學團隊對17~18世紀的羊皮紙樣本進行了測序分析,研究人員認為該研究有助於了解不列顛群島過去一千年裡農業的歷史。
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報導,由三一學院Matthew Teasdale 和Daniel Bradley教授領導的科學團隊利用二代測序對羊皮紙樣本進行了測序分析,以期揭開畜牧產業在不同地域和時間的變化。Bradley教授表示:「該研究通過測序獲得羊皮紙的基因組信息,將揭開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畜牧業的發展與變遷。」
羊皮紙是以羊皮或牛皮經石灰水浸泡、去毛,再兩面刮薄、拉伸、乾燥、打磨而成。在利用植物纖維大規模造紙之前,羊皮紙是歐洲各國製作書本或提供書寫的普遍材料。
之前的PCR實驗發現,羊皮紙樣本會因為製作過程存在交叉汙染而含有多個物種的DNA,但二代測序技術可以解決DNA汙染的困擾。該研究從兩張來自英國的羊皮紙上提取DNA,其中一張製造於17世紀,另一張製造於18世紀。研究人員使用Illumina HiSeq2000平臺進行DNA測序。通過與現代動物基因組序列比較,研究人員發現兩個羊皮紙樣本的製作原料都是羊皮,並且通過染色體分析發現,這些羊皮都來自母羊。
通過和現代歐洲綿羊的等位基因進一步比較,科學家了解到17世紀的羊皮紙可能來自英國北部的黑面羊,而18世紀的樣本可能來自當時畜牧產業較發達的英國南部地區。
紐約大學考古學教授Matthew Collins表示:「利用二代測序對羊皮紙進行DNA分析,有助於我們了解不列顛群島過去1000年裡農業的歷史。」該研究也讓二代測序有了一個新的用處:用羊皮紙闡明畜牧物種的遺傳史。
關於我們微信名稱:測序中國
微信號:seq114
測序中國是國內首家以高通量測序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社區
www.seq.cn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