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測序揭示血漿循環遊離DNA變體的來源

2020-12-04 科學網

深度測序揭示血漿循環遊離DNA變體的來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6 15:11:18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Jorge S. Reis-Filho研究團隊利用深度測序揭示出血漿循環中游離DNA(cfDNA)變異的來源。相關論文於2019年11月25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

研究人員在對124例轉移性癌症患者以及匹配的腫瘤組織活檢和47例無癌症的對照的前瞻性研究中,確定了cfDNA和匹配的白細胞DNA的強度測序測定技術的可行性,該測定涵蓋了較大的基因組區域(508個基因;2兆鹼基;> 60000倍原始深度)。

該方法顯示出高靈敏度和特異性,可以從頭檢測腫瘤來源的突變,並推斷出cfDNA中鑑定的腫瘤突變負擔、微衛星不穩定性、突變特徵和體細胞突變的來源。絕大多數cfDNA突變(對照組為81.6%,癌症患者為53.2%)具有與克隆性造血一致的特徵。

cfDNA測序方法揭示了克隆性造血是一種普遍的生物學現象,並強調了匹配的cfDNA-白細胞測序對於準確解釋變異的重要性。

據了解,在血漿循環cfDNA中準確鑑定腫瘤來源的體細胞變異體需要了解不同生物區域對cfDNA庫的影響。

附:英文原文

Title: High-intensity sequencing reveals the sources of plasma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variants

Author: Pedram Razavi, Bob T. Li, David N. Brown, Byoungsok Jung, Earl Hubbell, Ronglai Shen, Wassim Abida, Krishna Juluru, Ino De Bruijn, Chenlu Hou, Oliver Venn, Raymond Lim, Aseem Anand, Tara Maddala, Sante Gnerre, Ravi Vijaya Satya, Qinwen Liu, Ling Shen, Nicholas Eattock, Jeanne Yue, Alexander W. Blocker, Mark Lee, Amy Sehnert, Hui Xu, Megan P. Hall, Angie Santiago-Zayas, William F. Novotny, James M. Isbell, Valerie W. Rusch, George Plitas, Alexandra S. Heerdt, Marc Ladanyi, David M. Hyman, David R. Jones, Monica Morrow, Gregory J. Riely, Howard I. Scher, Charles M. Rudin, Mark E. Robson, Luis A. Diaz, David B. Solit, Alexander M. Aravanis, Jorge S. Reis-Filho

Issue&Volume: 2019-11-25

Abstract: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umor-derived somatic variants in plasma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cfDNA) requires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ous biological compartments contributing to the cfDNA pool. We sought to defin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 high-intensity sequencing assay of cfDNA and matched white blood cell DNA covering a large genomic region (508 genes; 2megabases; >60,000× raw depth)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124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 with contemporaneous matched tumor tissue biopsies, and 47 controls without cancer. The assay displayed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llowing for de novo detection of tumor-derived mutations and inference of tumor mutational burden,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utational signatures and sources of somatic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cfDNA. The vast majority of cfDNA mutations (81.6% in controls and 53.2%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had features consistent with clonal hematopoiesis. This cfDNA sequencing approach revealed that clonal hematopoiesis constitutes a pervasive biological phenomenon,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atched cfDNA–white blood cell sequencing for accurate variant interpretation.

DOI: 10.1038/s41591-019-0652-7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9-0652-7

相關焦點

  • 萬名中國癌症患者的血漿游離DNA檢測揭示中國癌症患者特異基因組特徵
    基於血漿游離DNA(cfDNA)分析為腫瘤基因組提供了另一條途徑,克服了腫瘤內異質性的問題。腫瘤來源的cfDNA可在多種癌症類型中檢測到。然而,與基於組織的基因組圖譜相比,從cfDNA中獲得的基因組信息所獲得的廣泛見解帶來了額外的複雜性。
  • 循環細菌DNA有望成為結直腸癌早期診斷標誌物
    近年來,研究者們發現在循環遊離 DNA(cfDNA)中可檢出細菌等微生物 DNA。然而,結直腸癌患者的循環細菌 DNA 是否存在特異性改變,及其能否作為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新型生物標誌物仍有待探索。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大腸外科教授丁克峰團隊在腫瘤學期刊 Cancer Letters 發表研究論文。
  • 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副主席盧煜明:cfDNA研究新突破,可用於...
    癌症患者的血漿DNA或可作為腫瘤診斷的生物標誌物許多研究指出,癌症患者的血漿中含有攜帶腫瘤的基因突變和腫瘤負荷信息的無細胞腫瘤DNA,如果能通過鑑定血漿中DNA的突變,那麼就可以利用液體活檢來無創診斷癌症了。近年來,血漿游離DNA(cell-free dna,cfDNA)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解密cSMART血漿游離DNA(ctDNA)富集檢測技術
    精準醫療崛起的今天,基因測序對循環腫瘤DNA(ctDNA)的檢測已逐漸成為腫瘤分子診斷的重要手段。ctDNA在血液中以隨機片段化的形式存在,並且含量很低,採用PCR擴增子測序和目標區域捕獲測序應用於ctDNA基因突變檢測時,往往存在假陽性率高、靈敏度低等問題。
  • 一項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血漿游離DNA的mNGS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的應用
    臨床樣本中病原體的宏基因組新一代測序(mNGS)已成為一種有效的一次性檢測方法,可用於對潛在的所有感染病因進行無預判診斷。mNGS目前多用於包括血漿游離DNA檢測 (Karius, Redwood City, CA)、腦脊液DNA和RNA檢測(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呼吸道分泌物DNA和RNA檢測(IDbyDNA, San Francisco, CA)。其中,來自Karius的血漿游離DNA檢測是投入商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個。
  • 未出生的小孩怎麼做親子鑑定,無創dna多少錢
    核心提示:未出生的小孩怎麼做親子鑑定,無創dna多少錢,在寶寶出生前找到親生父親的身份,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胎兒親子鑑定,胎兒鑑定分為兩種,一種是無創產前胎兒親子鑑定(非侵入性),另一種是侵入性的胎兒鑑定(抽取羊水/絨毛)。
  • 晚期NSCLC循環腫瘤DNA脫落量的基因分型差異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Vincent K.Lam等回顧分析了144例晚期NSCLC患者在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間的血漿游離
  • 開發出cfMeDIP–seq技術,最低僅需1ng血漿cfDNA就可...
    2018年11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加拿大瑪嘉烈公主癌症中心研究員Daniel De Carvalho博士的領導下,一個研究團隊以血液樣本作為測試對象,將「液體活檢」、甲基化分析和機器學習相結合,開發出一種靈敏的基於免疫沉澱的測試方法來分析少量血漿循環遊離DNA(cell-free DNA, cfDNA)中的甲基化組(methylome
  • DNA深度測序揭示人類多樣性起源
    DNA深度測序揭示人類多樣性起源 圖片來源:Sarah Tishkoff 在書寫被發明很久之前,當最早的人類穿越非洲遷徙到歐洲時,他們並沒有為自己的旅行記下一本帳。然而他們的故事卻已被牢牢地銘記,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以另外一種形式:他們後代的脫氧核糖核酸(DNA)。
  • 新技術平臺能發現更多DNA變體
    摘要:比較基因組學通過篩選不同生物的基因組,找出特殊的DNA序列,為潛在的DNA新變體提供了最初的線索。研究團隊已發現了一個叫做dADG的變體,是細菌防禦系統的一部分,能保護其自身基因組不受病毒感染。科學家在DNA序列中經常發現許多替代這四個正常字母的變體,它們通常能夠幫助細胞控制基因開關,被稱為「表觀遺傳標記」。以往科學家只能在偶然情況下發現這些變體。而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消息稱,該校和佛羅裡達大學及其他機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套先進的技術平臺,能有系統地發現未知的表觀遺傳標記和變體。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血液DNA測序揭示多發性骨髓瘤進化歷程
    如今,根據來自Dana-Farber研究所的Jens Lohr博士的說法,他們已經成功地證明了通過對患者血液中游離的DNA(cfDNA)進行測序能夠追蹤疾病的演化歷程。Lohr醫生稱,一般來說,多發性骨髓瘤病情診斷需要依賴骨髓穿刺樣品採集過程,而這一操作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程度的痛苦,而且檢測的重複性並不高。
  • 2017年度聚焦:DNA測序深度分析
    反應結束後,游離的dNTP會在雙磷酸酶的作用下降解ATP,從而導致螢光淬滅,以便使測序反應進入下一個循環。由於454測序技術中,每個測序反應都在PTP板上獨立的小孔中進行,因而能大大降低相互間的幹擾和測序偏差。
  • 研究者首次發現孕婦染色體外環狀DNA
    人血漿中細胞游離的DNA(cfDNA)的片段化模式是引起人們廣泛研究的領域。在懷孕期間,觀察到胎兒血漿DNA(主要是胎盤來源)是線性DNA片段,比母體來源(主要是造血來源)DNA短。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⑩單細胞DNA測序
    同時,隨著擴增循環數的增加,這些差異會呈現出指數放大的效果,造成嚴重的測序覆蓋不均勻——極少數區段的 DNA 被大量擴增,呈現極高的測序深度,但是大多數區段內只有很低的覆蓋,甚至沒有。這樣我們就無法準確地獲得低擴增區段的基因序列。
  • Liquid Biopsy液體活檢點名:CTC 循環腫瘤細胞,ctDNA 循環腫瘤DNA...
    ctDNA——蛛絲馬跡說道CTC,在液體活檢中還有一個ct開頭的,ct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循環腫瘤DNA)。ctDNA是cfDNA(cell-free DNA)的一種,是滴,就是課本血漿成分裡的"其他",但是這個其他對於我們非常有價值,因為它是DNA,所以它是自帶信息的物質,一般是來源於凋亡裂解的細胞。
  • Nature:基於DNA甲基化的早期癌症檢測
    研究人員在上周的《Nature》雜誌上介紹了一種基於免疫沉澱的實驗方案,能夠分析少量循環遊離DNA的甲基化組,從而檢測不同類型癌症所對應的大規模 DNA 甲基化變化,包括早期胰腺腫瘤。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的 Daniel De Carvalho 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目前的液體活檢方法大多利用血液中的游離 DNA(cell-free DNA)來測序體細胞突變,但由於頻發突變的數量有限,這些方法對早期癌症患者的敏感性可能偏低。
  • 《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規範化應用北京專家共識(第一版腫瘤部分)》
    如果實驗室採用多重PCR捕獲,在擴增的同時進行捕獲,則根據檢測流程可以考慮某一擴增區和捕獲區域合併;如果採用的片段化方式是酶消化,則無需設置"打斷區",可以和"文庫製備區"共用;如果使用生物分析儀對提取核酸進行片段分析,無需單獨設置"電泳區",可以和"文庫製備區"共用;血漿提取的循環腫瘤DNA(ctDNA)如直接建庫,無需設置"打斷區"。
  • 科學家發現DNA甲基化物可用於腫瘤的敏感檢測和分類鑑定
    近日,加拿大大學健康網絡公司和多倫多大學等科學家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Sensitive tumour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plasma cell-free DNA methylomes」的文章,報導了一種基於免疫沉澱的可以敏感地檢測低水平循環遊離
  • 文路研究員:肝癌異質性的單細胞三重組學及ccfDNA甲基化組分析
    2016年4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4月23日,腫瘤異質性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進入第二天的議程,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高級助理研究員文路發表題為《肝癌異質性的單細胞三重組學分析及肝癌患者循環遊離